研究:從小胖到大 心血管罹病風險較高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八日電
國內研究指出,小胖子大約有三成罹患脂肪肝;從小胖到大的年輕人,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是同輩的四點六倍。學者認為,小孩白白胖胖固然可愛,但為了長遠健康,減肥還是要趁早,只要回復正常體重,生理機能就可以回復正常。
根據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台大醫院內、兒科及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這兩天發表在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指出,兒童、青少年時期及目前的肥胖,都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從小胖到大的年輕人,風險最高。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指出,這項研究在2006到2008年追蹤七百九十一位二十一歲年輕人,回溯他們過去八年的體重,其中七十八位目前肥胖,九十八位體重過重,所有人測血壓、血糖、血脂、原脂蛋白分布、胰島素阻抗性,也以超音波測量頸動脈內皮與中皮厚度,結果顯示,愈胖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愈高。
蘇大成說,頸動脈內皮及中皮的厚度,可以用來評估心血管的功能,而持續肥胖的年輕人,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比同輩高出四點六倍;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時候胖,長大不胖,各項心血管疾病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都不會增加。
另一份相關研究則顯示,台灣地區肥胖兒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盛行率約三成,幸運的是小胖子只要減肥、運動、控制飲食,脂肪肝的症狀就會消失,不至於要靠藥物治療,但若持續肥胖及脂肪肝,就會增加肝硬化的危險。
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主科表示,兒童青少年肥胖非福,許多成年人的疾病會提早出現在小胖子上,但是小胖子只要減肥有成,比大人擁有更大的空間回復正常的心血管功能。
有 3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 2008-11-09 , 15:20
- 版面: 西醫婦兒科
- 主題: 肥童胖少年 心血管風險達4.6倍
- 回覆: 2
- 觀看: 273
Re: 肥童胖少年 心血管風險達4.6倍
及早減肥 逆轉動脈硬化
聯合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肥胖的青少年及早減肥,動脈硬化問題還是可以逆轉勝!研究發現,從小就胖的人,「頸動脈內皮+中皮」厚度增厚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6倍,未來將出現動脈硬化。但長期追蹤也發現,只要能夠及早減肥,青少年恢復力佳,可以解除動脈硬化警報。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在台灣醫學會報告「兒童時期與現在肥胖指標的變化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研究。
蘇大成說,當身體質量指數 (BMI)越高,血壓、血糖、血脂異常的機會就越高,原脂蛋白分布異常越高。原脂蛋白是人體膽固醇上的輔,可用以了解肥胖者體內高、低密度膽固醇的分布異常狀況。
但是,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這些肥胖的年輕人血管已經開始老化,他們的「頸動脈內皮+中皮」厚度增厚。蘇大成說,從小到大都肥胖的人,頸動脈變厚的機會是一般人的4.6倍,也就是說,他們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的機會很高。
家中有小胖子的家長別灰心,蘇大成說,現在減肥一切都還來得及!研究發現,小時候屬於肥胖,但是長大卻變瘦的人,跟從來沒有胖過的人相比,心血管危險因子、動脈硬化前期的風險都沒有增加。因此肥胖青少年只要減肥,動脈硬化的警報得以解除。
共同研究者,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主科指出,青少年的血管恢復能力比成年人好,初步的頸動脈內皮+中皮增厚是可以逆轉的,不想走到動脈硬化的末路,趁早減重,還是有機會逆轉勝。
這份研究是針對有蛋白尿、尿液檢查異常的12歲到13歲學童所進行的追蹤,追蹤時間長達8.5年,受追蹤者如今約21歲。總共追蹤791個人,男性314人、女性477人,其中78個屬於肥胖,98個體重過重。
研究人員再為這些年輕人進行微白蛋白尿、血液生化、血管彈性、頸動脈硬化檢查、肥胖指標、高血壓等檢查。發現及早減重,年輕人比中老人更易重拾健康。
兒童脂肪肝 多吃蔬菜解油膩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小胖子的肝,油膩膩!根據研究發現,肥胖、過重的國小學童,每十個中三個有脂肪肝,而肥胖青少年更可怕,每十個,就有八個已經出現脂肪肝,種下未來肝硬化的隱憂。醫師呼籲,小胖子應該改攝取深海魚、蔬菜水果等食物。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倪衍玄在台灣醫學會發表「兒童營養與脂肪」研究。該研究針對台北市640個肥胖的小學生,以超音波檢查肝臟,發現這些才國小一、二年級的小胖子,已經有36.4%出現脂肪肝。國一生更可怕,體重達肥胖標準的國一生中,有81.5%出現脂肪肝。
很多人以為脂肪肝不是病,因此不以為意。倪衍玄說,放任脂肪肝不理,可能會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甚至變成肝硬化。
倪衍玄補充,兒童脂肪肝幾乎全都與肥胖有關,解決兒童脂肪肝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習慣。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建議,兒童脂肪肝病患的飲食首要原則就是降低油脂類,最好每周吃三到四次的深海魚,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是較好的油脂來源。
另外,多攝取纖維質高的蔬菜水果,可以幫忙清除體內不好的油脂。林孟瑜建議,可以從孩子較喜歡、有甜味的南瓜濃湯著手,還可以利用包水餃的方式,讓孩子多吃一點蔬菜。
聯合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肥胖的青少年及早減肥,動脈硬化問題還是可以逆轉勝!研究發現,從小就胖的人,「頸動脈內皮+中皮」厚度增厚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6倍,未來將出現動脈硬化。但長期追蹤也發現,只要能夠及早減肥,青少年恢復力佳,可以解除動脈硬化警報。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在台灣醫學會報告「兒童時期與現在肥胖指標的變化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研究。
蘇大成說,當身體質量指數 (BMI)越高,血壓、血糖、血脂異常的機會就越高,原脂蛋白分布異常越高。原脂蛋白是人體膽固醇上的輔,可用以了解肥胖者體內高、低密度膽固醇的分布異常狀況。
但是,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這些肥胖的年輕人血管已經開始老化,他們的「頸動脈內皮+中皮」厚度增厚。蘇大成說,從小到大都肥胖的人,頸動脈變厚的機會是一般人的4.6倍,也就是說,他們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動脈硬化的機會很高。
家中有小胖子的家長別灰心,蘇大成說,現在減肥一切都還來得及!研究發現,小時候屬於肥胖,但是長大卻變瘦的人,跟從來沒有胖過的人相比,心血管危險因子、動脈硬化前期的風險都沒有增加。因此肥胖青少年只要減肥,動脈硬化的警報得以解除。
共同研究者,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主科指出,青少年的血管恢復能力比成年人好,初步的頸動脈內皮+中皮增厚是可以逆轉的,不想走到動脈硬化的末路,趁早減重,還是有機會逆轉勝。
這份研究是針對有蛋白尿、尿液檢查異常的12歲到13歲學童所進行的追蹤,追蹤時間長達8.5年,受追蹤者如今約21歲。總共追蹤791個人,男性314人、女性477人,其中78個屬於肥胖,98個體重過重。
研究人員再為這些年輕人進行微白蛋白尿、血液生化、血管彈性、頸動脈硬化檢查、肥胖指標、高血壓等檢查。發現及早減重,年輕人比中老人更易重拾健康。
兒童脂肪肝 多吃蔬菜解油膩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小胖子的肝,油膩膩!根據研究發現,肥胖、過重的國小學童,每十個中三個有脂肪肝,而肥胖青少年更可怕,每十個,就有八個已經出現脂肪肝,種下未來肝硬化的隱憂。醫師呼籲,小胖子應該改攝取深海魚、蔬菜水果等食物。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倪衍玄在台灣醫學會發表「兒童營養與脂肪」研究。該研究針對台北市640個肥胖的小學生,以超音波檢查肝臟,發現這些才國小一、二年級的小胖子,已經有36.4%出現脂肪肝。國一生更可怕,體重達肥胖標準的國一生中,有81.5%出現脂肪肝。
很多人以為脂肪肝不是病,因此不以為意。倪衍玄說,放任脂肪肝不理,可能會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甚至變成肝硬化。
倪衍玄補充,兒童脂肪肝幾乎全都與肥胖有關,解決兒童脂肪肝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習慣。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建議,兒童脂肪肝病患的飲食首要原則就是降低油脂類,最好每周吃三到四次的深海魚,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是較好的油脂來源。
另外,多攝取纖維質高的蔬菜水果,可以幫忙清除體內不好的油脂。林孟瑜建議,可以從孩子較喜歡、有甜味的南瓜濃湯著手,還可以利用包水餃的方式,讓孩子多吃一點蔬菜。
- 2008-11-09 , 15:19
- 版面: 西醫婦兒科
- 主題: 肥童胖少年 心血管風險達4.6倍
- 回覆: 2
- 觀看: 273
肥童胖少年 心血管風險達4.6倍
肥童胖少年 心血管風險達4.6倍
自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現代兒童偏愛吃速食、油炸食物及汽水等食物,造成不少小胖子。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小時候肥胖,到了青少年階段若仍然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頸動脈壁厚度變厚的風險,高達四點六四倍。
趁早減肥 改善空間比成人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時候胖,青少年時不胖,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則會回到跟同年齡正常的風險範圍內,因為青少年減肥之後,改善心血管方面問題的空間較成人更大,因此減肥要趁早。
台大公衛學院昨日發表「兒童時期與現在肥胖指標的變化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研究結果,該研究針對七百九十一名年輕人,從十二、三歲追蹤到廿一、二歲,其中有七十八人肥胖,過重者則有九十八人。
經由長達九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隨著體重增加,血壓、血糖、高血脂症異常風險會愈來愈高,且頸動脈壁的內層加中層厚度會愈來愈厚,而頸動脈厚度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
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在單變項分析時,不管以前是否肥胖,如果現在屬於肥胖,頸動脈厚度的風險都會增加,經控制各項影響因子後,以前是肥胖者,現在也是肥胖者,頸動脈壁厚度增加的風險最高,高達四點六四倍。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不僅會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台大小兒科「兒童與脂肪肝」的研究更指出,台灣地區肥胖症的兒童中,約有三成有脂肪肝。而與脂肪肝相關的疾病相當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代謝症候群。
蘇大成指出,這個研究發現,學齡兒童、青少年時期與現在的肥胖,皆與年輕成年時期的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密切相關,尤其以前與現在皆屬肥胖者的風險最高。
自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現代兒童偏愛吃速食、油炸食物及汽水等食物,造成不少小胖子。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小時候肥胖,到了青少年階段若仍然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頸動脈壁厚度變厚的風險,高達四點六四倍。
趁早減肥 改善空間比成人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時候胖,青少年時不胖,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則會回到跟同年齡正常的風險範圍內,因為青少年減肥之後,改善心血管方面問題的空間較成人更大,因此減肥要趁早。
台大公衛學院昨日發表「兒童時期與現在肥胖指標的變化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研究結果,該研究針對七百九十一名年輕人,從十二、三歲追蹤到廿一、二歲,其中有七十八人肥胖,過重者則有九十八人。
經由長達九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隨著體重增加,血壓、血糖、高血脂症異常風險會愈來愈高,且頸動脈壁的內層加中層厚度會愈來愈厚,而頸動脈厚度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
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在單變項分析時,不管以前是否肥胖,如果現在屬於肥胖,頸動脈厚度的風險都會增加,經控制各項影響因子後,以前是肥胖者,現在也是肥胖者,頸動脈壁厚度增加的風險最高,高達四點六四倍。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不僅會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台大小兒科「兒童與脂肪肝」的研究更指出,台灣地區肥胖症的兒童中,約有三成有脂肪肝。而與脂肪肝相關的疾病相當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代謝症候群。
蘇大成指出,這個研究發現,學齡兒童、青少年時期與現在的肥胖,皆與年輕成年時期的心血管危險因子,及臨床前期動脈硬化的風險密切相關,尤其以前與現在皆屬肥胖者的風險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