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嶽陽地區俗稱"過年",風俗大體同祖國各地相同, 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吃"團年飯",十分豐富。
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餘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象真魚一般。
人們極重視團年飯,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裡趕,家裡人等了又等。
吃團年飯,要關著門,意在不讓財寶跑了。
飯後放上一掛鞭炮, 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 又稱端陽節。相傳屈原在這天投江殉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懷念,端陽這天,嶽陽地區有供貼子(即獻詩,粘貼在門壁上,大都有是五七言絕句),紮艾人、挂蒿薄劍、喝雄黃酒、吃粽子、包子、帶香禳等習俗,尤其是龍舟競度最有特色。
嶽陽的"土尚三閣俗";民彥道:甯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
龍舟競度争先恐後的場面激烈,是極具有特色的體育運動。
"楚人屈原, 千載意未歇",年年都有要舉行大規模的龍舟賽。
1983年,人民政府拔款修茸汩羅屈子祠,在汩羅舉行龍舟賽,觀眾逾10萬人,1987年,在市區芭蕉湖舉行首屆屈原杯龍舟賽,觀眾 達30萬人。
1998年,在市區南湖舉行第四屆屈原杯龍舟賽,觀眾達60萬人。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稱中秋節。嶽陽地區過中秋節,要求遠離家門的人,在節前返回,一家團圓。
節日期間,親友走動,以饋贈餅為禮。
晚上有賞月與吃月餅的習俗。
婚俗:舊社會,"父母之命,媒俗之合",無自由婚姻可言,納妾、畜童養媳、典妻、訂娃娃親等舊習較為普遍。
婚娶的禮俗很多:一是定婚,媒人撮合,通過合八字,雙方父母同意,視為定婚。
二是結婚,也叫過門,要擇良辰吉日。
出嫁時,有哭嫁的習俗,其歌詞内容大都是講父母養育子女的艱難,罵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新社會性,新婚姻法以來,破除舊俗,婚姻自由,但鄉間仍存在舊時的一些陋習,如要彩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