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下的危機

不論是個人生活經驗分享,或是他人(請註名)

版主: sherryhsu

頭像
小真
加油會員
加油會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0
註冊時間: 2006-07-09 , 12:41
來自: 世界的某一個角落
聯繫:

美食下的危機

未閱讀文章 小真 »

排毒健康熱潮席捲,人們每天行住坐臥無不暴露在各種毒素之中,食物、飲水、空氣,日常接觸等無一倖免。對於空氣、土壤、輻射等大環境污染,一般民眾或?#92;只能逆來順受,能做的有限,但是食物選擇的主導權卻掌握在自己手中。若每?#92;都吃得無毒健康,又何必費周章大啖「排毒?#92;」?

?#92;多人以為「無毒」食物就是指「有機」蔬果或畜產品,殊不知來自食物的毒素中,還有一個常被人忽略、卻無所不在的禍首——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全面滲透,從生鮮到加工食品、從麵條麵包到簡?#92;大?#92;,這類添加物對身體究竟有何危害?人們應如何趨吉避凶?

農曆年的腳步近了,採購年貨免不了臘肉、香腸、火腿,就從這裡來認識食品添加物吧!

「以洋火腿為例,製作程序是將豬肉鹽漬,然後碾碎加入調味料,打攪乳化(使油與水混合)……共8道程序,」曾任多家大型食品加工廠總經理的曹健,在《你吃得安心嗎?》一書中指出,這個過程中,必須添加粘著劑、彈性劑、保色劑、防腐劑、色素等9類10多種添加物,其中危害最大要算「保色劑」——亞硝酸鹽。由於肉類加工品容易造成肉毒桿菌的生長,而肉毒桿菌毒素只要百萬分之一公克即可致人於死,因此可以抑制肉毒桿菌生長的亞硝酸鹽,即使具致癌危險,業者在製作時也不得不「兩害取其輕」地添加。

而為了避免消費者將亞硝酸鹽和含胺類食品合吃,形成另一種致癌物(亞硝基胺),必須添加「抗壞酸鹽」。

大量製造的香腸、火腿不能多吃,那麼圍爐火鍋呢?新鮮的蔬菜、肉類可以安心食用,問題出在魚丸、貢丸、火鍋料等魚漿的加工製品。原本魚漿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優點,營養效益不錯,但是為了延長食用期限、增加美味,化學添加劑也高達9大類將近二十種之多,令人眼花撩亂。

至於假期中聊天、看電視的最佳良伴——糖果餅乾、瓜子蜜餞,則充滿了人工甘味、著色劑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

從天然到化學
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三條,食品添加物的定義為:食品從製造到運送、貯藏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而添加或接觸於食物的物質。

最早的食品添加物是來自天然食品,但隨著食品科技的進展,以化學方法合成的各種物質早已廣泛運用——從生鮮到冷凍、從餅乾飲品到調味醬料,超市中放眼望去,凡是能吃的,大多都有加。目前已知的食品添加物有上千種之多。

既然是化學合成,它的安全性,須由法令把關。目前世界各國的相關法令,都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法規為準(1958年發表),其中對於各添加物每天攝取的安全容?#92;量,是以「慢性毒性試驗」結果的無作用量,乘以1/100到1/250得之。也就是說,人們一天中只要不吃進100到250種會導致慢性中毒的添加物,基本上是安全的。

問題是,哪些添加物是安全的?哪些又是有害、會慢性中毒的?

「添加物中分子愈小的,對人體傷害愈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食品專家解釋,因為分子大,人體無法分解,就會代謝排出,不影響健康;而分子小的添加物易於吸收,會直接進入循環,而帶給肝腎很大的負擔。

又便宜又好吃

小分子添加物的化學結構上,具有高氫鍵性(抓水性)、架橋性(與食物緊密相接)等,會讓食品「愈吃愈好吃」,也因這類添加物極容易合成,成本低廉,自然是業者的優先選擇。

味精、雞粉、高湯塊、烤肉醬,甚至蠔油、魚露等味道鮮美,但吃完後卻令人口乾舌燥的調味料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他一般常見的不良食品添加物,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條列了10項(如表一),包括常添加在麵製品(烏龍麵、油麵)、豆製品、魚丸中,可使得食品白淨又可殺菌的「過氧化氫」(雙氧水)。原本只能合法添加在乳酪、奶油等4種乳製品的「去水醋酸鈉」(一種防腐劑),卻經常被添加在麵包、粉圓、芋頭,以讓產品鬆軟又Q。食品專家曾統計,國內乳酪等業者的合法用量約為每年1.5噸,但進口數量卻超過千倍之多。

一年前衛生署調查坊間的珍珠奶茶,發現有8成含過量的「去水醋酸鈉」,麵條、湯圓、饅頭等也有類似狀況,由於目前法令只對銷售危害健康食品的業者處以罰鍰罰不勝罰,而添加物進口商、製造商等目標明顯者,卻「無法可管」只能呼籲消費者「自求多福」,除了檯面上的不良添加物外,檯面下,有種可稱之為「乾坤大挪移」的添加物運用法,更令人怵目驚心。

化妝的防腐劑

以添加醋酸為例,分別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4種酸度不同的添加物。甲酸最酸,也最防腐,甲酸到丙酸的酸度和分子小大依次遞減。其中「丙酸」是合法的防腐劑,必須限量使用;「乙酸」是調味劑(俗稱的醋酸),可無限量使用。

也就是說,乙酸雖然名義上是調味劑,但一樣具有防腐?#92;能,法令卻允?#92;它無限使用;又如「己二稀酸」是另一種合法防腐劑,必須限量,?#92;能近似它的「己二酸」卻是「品質改良劑」(改良食品之色、香、味肉質,活菌數等品質),可無限量使用。

「『高手』通常就不會拿丙酸或己二稀酸來防腐,」上述匿名食品專家舉例,現在市面上?#92;多香腸都號稱「不含防腐劑」,但為何室溫下一放幾天都不會壞呢?因為用調味劑、品質改良劑,防腐效果更好啊!

為了防腐,食品添加了?#92;多乙酸;而為了緩衝酸味,又必須加入蘋果酸鈉檸檬酸鈉、磷酸鹽等6樣添加物,因此「複方使用」,一物緩衝一物成了食品添加物不可避免的宿命,更增加了消費者肝腎重擔。

泡沫不見了?

除了殺菌防腐,加工業者為了消費者調理方便、增加賣相等種種原因,也會使用種種添加物。比如超市的豆漿,為何沒有傳統豆漿店打出來、表面一層泡沫?這是因為粗豆汁煮沸過濾的過程中,會產生泡沫,傳統方法是用人工將泡沫舀掉、撇除,一面注意火候,但大量快速生產時廠商就以加「矽樹脂」及「甘油脂肪酸酯」做為「消泡劑」,矽樹脂氧化後會吸收水分,但卻使豆漿質地變硬,於是又要再加乳化劑,讓豆漿「好喝又沒泡沫」。

又如「果汁牛奶」,一般果汁若加入牛奶就容易酸臭,而且天然色素會褪色,顯然,這裡所謂的「果汁」,只是由人工色素加有果汁香味的香料組成的。

既然添加物浩繁不及備載,又難以分辨何者有毒、何者無毒,?#92;多崇尚健康飲食的人,索性把非天然、經過化學物質加工的食品一律列入拒絕往來戶,「你看『癌』這個字,是不是食『品』堆積如『山』而生的『病』?」

而專家也一致呼籲:加工食品愈少吃下肚愈好。此外,一些消費原則也能趨吉避凶。台北縣營養師公會的姜小敏營養師建議:
一、通常而言,「一分錢一分貨」,低價食品很可能用不新鮮食材或品質劣等者(成本低),再以添加物掩?#92;或增添美味。因此,避免貪便宜,不要買價格過低的,或來路不明的食品。

二、選購有政府標章的食品。

三、有完整的包裝與標示,包括食品添加物的名稱、廠商的地址電話、有效日期者,較有品質保障。

四、與同類食品比較,若是顏色過於鮮豔、過白、彈性過佳、保存期限過長等,都可能是非法添加物的「效果」。

五、實驗法:例如消費者不妨拿市售便當去曬太陽,若是?#92;一天都不壞,或麵包?#92;上三、四天不長霉,就表示有問題。
添加物無孔不入,看來人們每天要吞下一、二百種有「慢性中毒」之虞的添加物並非不可能。如何避免「毒」從口入,就從今年的年夜飯開始吧!

dr:   ce1:                    ab34:
~愛彈鋼琴與喜愛打球的我~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5.生活分享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