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bobo小天才雜誌



Part 1 病菌感染篇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


經由感染而生的疾病,最常出現的就是一年四季都有機會感染的感冒,以及與飲食、個人衛生息息相關的腸炎與腸病毒了。這類疾病除了需要特別留意個人衛生外,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增強免疫系統了。

感冒v.s流行性感冒

‧成因

感冒:廣義地說,就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主任劉清泉表示,造成感染的病毒就高達100多種,其中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由於嬰幼兒尚沒有病毒抗體,所以特別容易感染。

流行性感冒:與感冒相較,流行性感冒傳染力更強,症狀更嚴重,且由於病毒突變較多,更容易造成大流行,通常在冬天較常出現。

流行性感冒病併發症:嬰幼兒罹患流感期間,因抵抗力較弱,有時就會併發續發性的細菌感染,最常見細菌就是肺炎鏈球菌、A群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等。

感冒v.s流行性感冒 比一比

病原 症狀 病種 疫苗

感冒 病毒 呼吸道症狀 100多種 無

流行性感冒 病毒 肺炎及併發症 A、B、C三型 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 細菌 腦膜炎等 b型 b型嗜血桿菌疫苗

‧症狀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大多輕微,通常以流鼻涕、鼻塞、喉嚨不適、輕微發燒等。劉清泉醫師強調,這些症狀通常依自身的抵抗力強弱而持續約3~7天,年齡愈小,因體內尚未出現抗體,所以症狀相對會愈嚴重,若嚴重時,就可能併發肺炎、中耳炎等。

治療與照護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部主任湯仁彬強調,感冒最重要就是要多休息,加強身體的抵抗力來戰勝它,抗生素通常只是針對細菌感染,對病毒感染並沒有多大的幫助。治療上,通常以對症治療為主,但如果發生持續性症狀,如寒顫、高燒、異常出汗、耳朵疼痛、噁心、嘔吐等較嚴重的症狀,就必須就醫。

醫師小提醒

劉清泉醫師說,感冒沒有特效藥,除了多喝水、休息外,只要家長細心觀察、照料,通常不會有立即的危險性,家長不需過度擔心。

預防
一般感冒沒有疫苗可以施打,從母體來的抗體也只能維持3~4個月,幼兒一年中感冒5、6次很正常,且病毒種類多,不可能沒有感冒,只是輕重及頻次不同。提到如何預防,湯仁彬醫師建議,避免在流行期間出入公共場所、勤洗手、戴口罩,家長更要避免出外歸來,沒洗手、換衣服就抱小孩。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腸炎

‧成因

因病毒及細菌所引起的腸胃炎,以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腸炎弧菌、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其中又以沙門氏菌對幼兒的威脅較大,劉清泉醫師表示,這是因為沙門氏菌屬於人畜共通的疾病,在雞、鴨、豬等家禽畜的腸胃道中都有分布,因此容易污染到肉、蛋類等食物。雖然沙門氏菌需要累積大量的菌數才會致病,但因嬰幼兒的胃酸較弱,免疫力較差,若再加上食物未調理得當,就容易由腸炎造成敗血症而導致生命危險。

‧症狀

湯仁彬醫師表示,腸胃炎的症狀從無症狀到嚴重脫水,潛伏期約1~3天,通常以嘔吐伴隨3~5天的水瀉,發燒情形較少。若發現bobo有血便、脫水症狀,就要趕緊送醫。

醫師小提醒

劉清泉醫師特別提醒,很多家長以為腸炎只要克制不要拉肚子就好,其實腸內細菌若不排除,反而容易引起腹脹、腸穿孔引起腹膜炎、敗血症,反而有生命的危險。

治療與照護
因脫水而造成休克,是導致腸炎死亡最大主因。因此,腸炎的治療,通常是根據生理上的需要補充體內水分與鹽分(電解質),如果只是輕度脫水,媽咪可以將運動飲料加水稀釋(比例約1:1),等腹瀉停止後,就可以恢復正常餵食。

照護小撇步

劉清泉醫師提供一個簡單的水分與鹽分補充法,媽咪可以用煮粥的湯水加點鹽,就是最好的電解質補充液,只有在嚴重脫水時,才需要送醫打點滴。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嚴重的脫水徵狀

皮膚乾燥
眼眶凹陷
尿量減少
前囟門凹陷
劉清泉醫師提醒,若發現bobo持續高燒,且有膿黏血便時,就要立即就醫。

預防
湯仁彬醫師強調,控制感染的傳播最重要,除了食物料理一定要兼具新鮮、衛生及不生食等觀念,還需加強個人的衛生習慣,一旦家中有人感染,一定要妥善處理嘔吐物及排泄物。

腸病毒

‧成因

腸病毒的病毒種類約68型,又具有多變性,可說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發燒性疾病,歷史最優久且最有名的,就是小兒麻痺病毒,其他如克沙奇A、B型、伊科病毒、腸病毒(68-71型)等。屬於口沫傳染的腸病毒,最容易發生感染的途徑以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擁擠及衛生環境差的地方。

伊科病毒及克沙奇B群病毒,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主要腸病毒,特別是剛出生10天以內的嬰兒,只要被感染,死亡率相當高。

‧症狀

腸病毒的症狀很多,包括呼吸道感染、腸炎、皮膚病變、心肌炎、病毒性腦膜炎及腦炎等,劉清泉醫師表示,其中,最容易判斷的兩大症狀為咽峽炎及手口足症。

咽峽炎:高燒1~4天,食欲不振,喉嚨痛,吞嚥困難,25%有嘔吐、腹痛症狀,咽部和軟顎口腔潰瘍,病程4~6天,症狀類似單純性泡疹口腔炎。
手口足症:發燒、斑丘疹、水泡,常分布於口腔粘膜及舌頭,四肢則在手掌及腳掌、指縫、腳趾間。並合併有喉嚨痛、胃口不好、疲倦等症狀。

治療與照護
鑑定腸病毒屬於何種病毒引起,是治療的首要步驟,湯仁彬醫師說,單純性的手口足症及咽峽炎,多半可以在數日之內就恢復,由於症狀輕微,並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但如果出現了皮疹,口腔潰瘍、發炎、流口水、發燒、手腳冰冷,冒冷汗等症狀時,應就醫治療。

預防
除了小兒麻痺外,腸病毒尚未發展出疫苗,若要避免感染,可以注意下列幾點:

增加個人免疫力。
大人小孩都需要勤洗手。
不要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下逗留太久。
家中有人罹患,就不要有親密接觸。


專家小檔案

劉清泉醫師
現職/成功大學醫學院小兒學科教授兼主任‧成大附設醫院小兒部主任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碩士

湯仁彬醫師
現職/陽明大學小兒科教授‧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部主任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Part 2 皮膚問題篇 保持環境通風涼爽
記者:撰文/吳惠芳
諮詢/泛亞診所副院長 吳純慧



炎炎夏季,常因溫熱、潮溼、悶熱等外在環境因素,讓皮膚原有的防禦機制受到破壞,而變得敏感脆弱,此時感染的機會就相對增加,也就容易誘發許多皮膚疾病。

膿痂疹

.成因

膿痂疹是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溫熱、潮溼的季節。特別在夏季期間,皮膚因溫度較高、容易流汗、潮濕,使得皮膚防禦力減低,感染的機率也較高。泛亞診所副院長吳純慧說,膿痂疹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的皮膚病,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化膿性皮膚病。因病灶內含有大量病菌,易經由皮膚接觸而感染,傳染性強、變化快,屬於急性皮膚病症。所以家中如有幼兒感染此疾病,應儘早就醫治療,並與其他的孩童隔離。

吳純慧醫師表示,50%~70%的膿痂疹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造成的,最常出現於頭頸部,尤其是鼻子周圍及耳朵,其次是四肢。如果鼻子周圍持續反覆感染,不易痊癒,通常因鼻腔中有存過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需特別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盡量不要以手碰觸鼻腔。

.症狀

膿痂疹症狀為表皮先出現小丘疹,然後變成小水泡,水泡破後形成如蜜糖顏色的黃色結痂或痂皮。

.治療與照護

吳純慧醫師說,膿痂疹傳染性極高,發現病症特徵後應積極治療,需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約1~10天,並配合起疹的傷口塗抹抗生素藥膏治療。經常保持患部清潔,患病期間並可搭配抗菌的清潔用品清理皮膚,並盡量讓皮膚維持在乾爽狀態。

.預防

一定要維持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幼兒經常以手指挖鼻孔,並且盡量保持健康的皮膚狀態。
膿痂疹有具傳染性,如有幼童患病,應盡量與之隔離。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急性腎絲球腎炎

吳純慧醫師指出,有5%由鏈球菌所感染的膿痂疹,很可能合併有「急性腎絲球腎炎」的危險。「腎絲球腎炎」為腎臟腎絲球發生炎症反應,會產生水腫、高血壓、血尿或蛋尿白等症狀。因此,不可小看皮膚發炎,如果沒有及時醫治,後果可能會變得很嚴重。

異位性皮膚炎

.成因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濕疹的一種,90%好發於5歲之前的嬰幼兒及兒童身上。屬於慢性搔養的皮膚病症。外因性多為環境所造成的,舉凡陽光、刺激性食物、悶熱的衣服材質等,內因性濕疹可能是過敏體質、免疫系統異常、遺傳等有關,5070%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現象。吳純慧醫師說,有異位性皮膚炎病症的幼兒,因為皮膚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皮膚的脂質結構與一般人不同,抵抗力差,夏天又因為多汗水的刺激,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容易合併有細菌感染。

.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發病時期年齡不同,而有不同的發病部位與症狀。大致可分為:

嬰幼兒時期(0~2歲)此時期患部會出現紅色丘疹、水泡、組織滲出,患者會有強烈的搔癢感。病兆多數發生在頭臉部、頸部及四肢伸展側。
兒童時期(2~10歲)病兆多發生在四肢屈側,如手肘窩、膝蓋窩等。
急性發作期會有水泡產生,搔癢難耐;轉為慢性時期,則因角質代謝不佳、皮膚乾燥及脫皮等問題,而可能併發魚鱗癬症。

「魚鱗癬」為一種皮膚表皮角質化疾病,皮膚角質呈現魚鱗狀脫落。特色為皮膚過度乾燥、增厚與脫皮,甚至有乾裂以致出血的現象,因此,需特別注意皮膚的保濕。

.治療與照護

嚴重發炎時,依照醫師的指示塗抹外用藥膏,盡量避免孩子搔癢患部,夏日時,盡量維持涼爽的室溫,減少燥熱感。
症狀減緩時,應以維持健康皮膚為首要工作。吳純慧醫師表示,使用過多的清潔用品反而容易造成幼兒皮膚水分及油脂的流失,只要以少量清潔用品或清水清洗即可,減少過度刺激皮膚的機會。

.預防

夏季氣溫較高,容易因汗水刺激造成皮膚不適而發癢,宜減少戶外活動,並降低室溫以避免流汗。
每日的清潔工作不可少,沐浴時,水溫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長;沐浴後,立即補充皮膚的水分與脂質,可使用含油脂且易吸收的清爽型乳液進行保養。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夏日常見疾病預防寶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汗疹

.成因

吳純慧醫師表示,「汗疹」就是俗稱的「痱子」,起因多因為大量或持久的出汗,汗水持續的刺激皮膚,造成汗管阻塞而引起的皮膚病症。夏季多高溫炎熱,人體為體溫調節,自然會排汗較多,而嬰幼兒的體溫調節及排汗機制尚在發展中,因此體溫平均又比成人較高,如果家長沒有適時保持幼兒皮膚的乾爽,就很容易使得幼兒皮膚被汗水刺激,或因汗管阻塞而引發汗疹。

Tips 醫師小提醒

吳純慧醫師強調,大部分的父母習慣把孩子包成像粽子一樣,其實,小孩的抵抗力一般已經與大人一樣,但父母還是習慣幫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因體溫高而持續流汗。

.症狀

最常發生的皮膚部位在脖子、胸前及後背。症狀為患部及四周的皮膚會起紅色的疹子,伴隨有發癢及灼熱感,偶會出現水泡,如因搔癢而抓傷,則可能感染而變成膿皰。

.治療與照護

吳純慧醫師指出,應盡量維持皮膚的正常防禦機制,選擇溫和的清潔用品清洗皮膚,或每日以清水清洗數次即可,盡量維持皮膚乾爽清潔。
最重要的是減少孩子悶熱感,她說,夏季衣穿著應盡寬鬆,不要把孩子包得密不通風,並應選擇棉質吸汗的衣服,環境則要維持通風涼爽。

.預防

汗疹是因排汗過多所引起,應盡量改善周遭的溫度(如果允許可以適度的開冷氣,設定25℃的溫度),維持身體的涼爽。適時的清潔皮膚、穿著寬鬆吸汗的衣著,即可減少汗疹的發生。

吳純慧醫師強調,大部分的父母習慣把孩子包成像粽子一樣,其實,小孩的抵抗力一般已經與大人一樣,但父母還是習慣幫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因體溫高而持續流汗。

嬰幼兒常見濕疹

濕疹是夏季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吳純慧醫師指出,濕疹是一種概括的病名,泛指令人發癢、不易痊癒的「皮膚炎」,大多原因不明,濕疹不會傳染,但因夏季氣候潮溼、悶熱,皮膚又容易出汗,鹼性的汗水中含有許多人體代謝的廢物,容易造成皮膚角質障壁被破壞,而產生皮膚發炎的狀況。

‧尿布疹

吳純慧醫師表示,尿布疹多發生在皮膚接觸尿布的地方。幼兒包尿布使得皮膚與尿布間長期摩擦,並且因浸潤在尿液中,受到阿摩尼亞的刺激而引發皮膚炎,夏季時易有惡化的現象。尿布疹多因皮膚不清潔所致,家長須勤換尿布,保持皮膚乾爽即可。

‧對摩疹

為兩個相對的皮膚面互相摩擦所致,她說,有些嬰幼兒因肥胖而使皮膚出現皺褶,夏天時更因汗水殘留於皺褶內,容易有發炎現象。家長因多注意幼兒皮膚皺褶部位的清潔。

Tips 照護小叮嚀

濕疹常有嚴重的發癢狀況,造成幼兒以手搔抓,因此,需將幼兒的指甲剪短並應多洗手,以免因抓破皮而感染細菌,引發嚴重的皮膚病症。

毛囊炎

夏季因皮膚多汗水,使得皮膚的抵抗力變差,容易讓皮膚表皮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皮膚中而造成感染,產生化膿性炎症。病狀如膿包凸起在表皮上。嚴重時,須以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平時應多注意皮膚清潔、保持皮膚乾爽。


專家檔案

吳純慧
現職/泛亞診所副院長
學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碩士
經歷/民生實和聯合診所皮膚科主任.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西醫婦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