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含鈣食物認知不足 學童攝取量偏低
中央社
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六日電
研究顯示台灣小學生平均身高愈來愈矮,除了學童鈣攝取不足外,與家長對含鈣質食物認知不足也有關。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助理教授詹貴惠研究發現,牛奶、蛋為一般家長最常給孩子補充鈣質的食物,但量仍不足,建議可輔以芝麻、魚鬆、蕃薯葉等高鈣質食物,予以補強。
詹貴惠是接受台灣食益補公司(白蘭氏)委託進行國小學童鈣攝取行為調查,選定台北縣板橋市信義國小、台中縣太平市太平國小、高雄市後勁國小及台東市豐榮國小四、五年級學生家長問卷調查,回收九百八十五份樣本後進行研究。
根據衛生署出版的中華民國飲食手冊,每百公克鈣含量大於五百毫克的食物,有鹹菜干、黑芝麻、魚鬆、魚干、蝦米、豆枝、金鉤蝦等,調查發現,家長讓學童攝取比例偏低,八成至九成家長讓學童每月攝取次數低於三次。
每百公克鈣含量兩百毫克到五百毫克間的食物,有木耳、枸杞、芥蘭菜、金針、莧菜、吻仔魚、蜆仔、白芝麻、豆皮、黃豆、黑豆、豆腐乳等食物,調查發現學童攝取量稍高,但也有六成五以上學童平均每週攝取量不足一次。
詹貴惠調查發現,蛋、奶製品是家長最常給學童攝取的高含鈣質食物,約五成每週至少三、四次;不過,其中六成左右,每次只給學童攝取一杯約二百三十六公克鮮奶、一次一顆蛋。
根據衛生署公佈的「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最新調查發現,十歲到十二歲學童的鈣質攝取量,高達九成以上學童平均每日鈣攝取量,未達一千毫克標準。
營養師謝蕙菁指出,這與學童含鈣食物攝取不足有關。她說,很多家長將高鈣食物與奶製品畫上等號,其實很多食物也含鈣,但都被家長忽視了。
她提醒家長,有很多小技巧可以讓學童增加鈣攝取量,如在白飯上灑上白芝麻、黑芝麻,不但可增加食慾,鈣質攝取量也會增加;每週不定時推出炒芥蘭、蕃薯葉、莧菜等蔬菜,加上蝦米提味;傳統豆腐、豆皮也是高鈣食物,熬大骨湯或魚骨湯時加入少許醋,也可促使鈣質流出,增加湯頭的鈣含量。
家長對含鈣食物認知不足 學童攝取量偏低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家長對含鈣食物認知不足 學童攝取量偏低
少鈣了?/先天遺傳不良? 男變聲、女來潮後天長高關鍵
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擔心家中小孩長不高?現在許多父母無不為希望小孩能「高人一等」想盡辦法,北醫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晨指出,身高雖然受遺傳影響,但靠後天調養也能彌補,在第二性徵如男生變聲、女性月經來潮開始發育前,都能夠改造體質,應掌握成長發育關鍵期。
楊晨表示,男女快速成長的青春期不同,女生發生在第二性徵者前,約9歲時、男生比女生約晚2年,約11歲,最快速期發期,女生在11~12歲、男生在13~14歲,除需補足足夠營養素,包括鈣質、維他命D、維他命A、維他命C、蛋白質等。
此外,每天至少運動30至40分鐘,如身體上下跳動的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最能刺激生長,如跳繩、籃球、游泳、跳高、跳舞,都是不錯的增高運動。
楊晨也說,睡眠對兒童生長發育意義重大,每天至少應睡8小時,每晚9點~凌晨3點時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睡前不要看電視或打電動,以免影響睡眠品質,而睡前宵夜也應避免,因為血糖值上升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高。
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擔心家中小孩長不高?現在許多父母無不為希望小孩能「高人一等」想盡辦法,北醫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晨指出,身高雖然受遺傳影響,但靠後天調養也能彌補,在第二性徵如男生變聲、女性月經來潮開始發育前,都能夠改造體質,應掌握成長發育關鍵期。
楊晨表示,男女快速成長的青春期不同,女生發生在第二性徵者前,約9歲時、男生比女生約晚2年,約11歲,最快速期發期,女生在11~12歲、男生在13~14歲,除需補足足夠營養素,包括鈣質、維他命D、維他命A、維他命C、蛋白質等。
此外,每天至少運動30至40分鐘,如身體上下跳動的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最能刺激生長,如跳繩、籃球、游泳、跳高、跳舞,都是不錯的增高運動。
楊晨也說,睡眠對兒童生長發育意義重大,每天至少應睡8小時,每晚9點~凌晨3點時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睡前不要看電視或打電動,以免影響睡眠品質,而睡前宵夜也應避免,因為血糖值上升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高。
Re: 家長對含鈣食物認知不足 學童攝取量偏低
少鈣了?/不只牛奶才有鈣 專家:咖哩、傳統豆腐也很多
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你家的小孩鈣質攝取足夠嗎?根據一份調查發現,高達8成以上的孩童平均每月吃不到3次高鈣食物,相當於每星期吃不到1次,其中最主要的鈣質來源奶製品,卻僅不到3成學童每天食用,專家認為,家長對含鈣食物認識不足,是導致學童鈣攝取量不足的主因,也是造成現代學童愈來愈矮的原因。
家裡有兩個小學生的李媽媽,就讀小四的女兒只有130公分,以前為了讓小孩長高,只知道要多喝牛奶及補充鈣片,但小孩不喜歡牛奶且忘記吃鈣片,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食物中許多食物含有鈣質,如咖哩、傳統豆腐等都是。
營養師謝蕙菁指出,高鈣的食物有奶類:奶粉、乳酪;豆類及豆製品:豆皮、五香豆干、豆枝;海產類:魩仔魚、蝦米、條仔魚干、魚脯、旗魚鬆;蔬菜類:芥蘭菜、莧菜、鹹菜干、髮菜;其他如黑芝麻、白芝麻。
調查中發現,家長對高鈣食物的認識有限,可能是導致學童未攝取到充分鈣質的主因,其中如蝦米、魚脯、黑芝麻等擁有豐富鈣質的食物,平均每100公克中,有超過500毫克的鈣質,但8成以上學童平均每月攝取量不到3次;另外像木耳、金針、蜆仔及豆類食品,平均每100公克中也有200到500毫克左右的鈣質,但也有7成以上學童平均每月攝取量不到3次,顯見,台灣小學生的確有鈣攝取量不足的問題。
至於學童主要的鈣質來源如牛奶、奶粉或起司、乳酪等奶製品,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天都有飲用的學童僅不到3成,事實上,營養師也建議,每天至少要喝到500毫升的鮮奶才能補充足夠的鈣質,而沖泡奶粉也可以取代鮮奶。
這份調查由食益補公司對台灣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針對北、中、南、東4所示範小學,包括台北縣板橋市信義國小、台中縣太平市太平國小、高雄市後勁國小及台東市豐榮國小,4、5年級家長進行學童飲食狀況及行為的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85份。
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你家的小孩鈣質攝取足夠嗎?根據一份調查發現,高達8成以上的孩童平均每月吃不到3次高鈣食物,相當於每星期吃不到1次,其中最主要的鈣質來源奶製品,卻僅不到3成學童每天食用,專家認為,家長對含鈣食物認識不足,是導致學童鈣攝取量不足的主因,也是造成現代學童愈來愈矮的原因。
家裡有兩個小學生的李媽媽,就讀小四的女兒只有130公分,以前為了讓小孩長高,只知道要多喝牛奶及補充鈣片,但小孩不喜歡牛奶且忘記吃鈣片,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食物中許多食物含有鈣質,如咖哩、傳統豆腐等都是。
營養師謝蕙菁指出,高鈣的食物有奶類:奶粉、乳酪;豆類及豆製品:豆皮、五香豆干、豆枝;海產類:魩仔魚、蝦米、條仔魚干、魚脯、旗魚鬆;蔬菜類:芥蘭菜、莧菜、鹹菜干、髮菜;其他如黑芝麻、白芝麻。
調查中發現,家長對高鈣食物的認識有限,可能是導致學童未攝取到充分鈣質的主因,其中如蝦米、魚脯、黑芝麻等擁有豐富鈣質的食物,平均每100公克中,有超過500毫克的鈣質,但8成以上學童平均每月攝取量不到3次;另外像木耳、金針、蜆仔及豆類食品,平均每100公克中也有200到500毫克左右的鈣質,但也有7成以上學童平均每月攝取量不到3次,顯見,台灣小學生的確有鈣攝取量不足的問題。
至於學童主要的鈣質來源如牛奶、奶粉或起司、乳酪等奶製品,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天都有飲用的學童僅不到3成,事實上,營養師也建議,每天至少要喝到500毫升的鮮奶才能補充足夠的鈣質,而沖泡奶粉也可以取代鮮奶。
這份調查由食益補公司對台灣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針對北、中、南、東4所示範小學,包括台北縣板橋市信義國小、台中縣太平市太平國小、高雄市後勁國小及台東市豐榮國小,4、5年級家長進行學童飲食狀況及行為的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85份。
Re: 家長對含鈣食物認知不足 學童攝取量偏低
學童鈣不足 家長多準備點蝦米魚鬆芝麻
中廣
徐韻翔報導
一項調查發現,台灣學童鈣的攝取量嚴重不足,而主因就是家長對含鈣食物的認識不足,多數家長認知的鈣質食物來源只有奶製品,營養師表示,其實蝦米、魚鬆與黑芝麻、蔬菜等,也有豐富鈣質,多元攝取,不但口味變化多、討喜,也可為孩子補鈣加分。
根據衛生署所公布的「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最新調查發現, 10~12 歲階段學童的鈣質攝取量,有高達九成以上的男女學童平均每日鈣攝取量未達一千毫克。一項進一步針對北、中、南、東共四所示範小學的調查則發現,絕大多數的家長除了奶製品外,並未讓孩子攝取到足夠的高鈣食物,這也是造成學童鈣質攝取量不足的一大原因。
營養師謝蕙菁指出, 很多家長都直接將高鈣食物與奶製品畫上等號,忽視日常生活中很多食材其實也含高鈣,例如蝦米、魚脯、黑芝麻平均每一百公克中,有超過五百毫克的鈣質, 其它像木耳、金針及豆類食品,也都含有鈣成分,但卻有七到八成的學生,每個月攝取量少於三次,其實只要簡單幾分鐘,例如芥蘭菜汆燙,淋上蠔油,就能讓菜高鈣加分。
營養師也提醒,太過精緻的材料反而容易讓營養素流失,飲食中,除了奶蛋製品外,家長其實可以多認識高鈣食物,做成菜餚,不但美味,也鈣健康。像傳統豆腐的鈣質就為嫩豆腐的10倍,熬大骨湯或魚骨湯時,也可以加入少許的醋,促使鈣的流出,增加湯頭的鈣含量。
中廣
徐韻翔報導
一項調查發現,台灣學童鈣的攝取量嚴重不足,而主因就是家長對含鈣食物的認識不足,多數家長認知的鈣質食物來源只有奶製品,營養師表示,其實蝦米、魚鬆與黑芝麻、蔬菜等,也有豐富鈣質,多元攝取,不但口味變化多、討喜,也可為孩子補鈣加分。
根據衛生署所公布的「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最新調查發現, 10~12 歲階段學童的鈣質攝取量,有高達九成以上的男女學童平均每日鈣攝取量未達一千毫克。一項進一步針對北、中、南、東共四所示範小學的調查則發現,絕大多數的家長除了奶製品外,並未讓孩子攝取到足夠的高鈣食物,這也是造成學童鈣質攝取量不足的一大原因。
營養師謝蕙菁指出, 很多家長都直接將高鈣食物與奶製品畫上等號,忽視日常生活中很多食材其實也含高鈣,例如蝦米、魚脯、黑芝麻平均每一百公克中,有超過五百毫克的鈣質, 其它像木耳、金針及豆類食品,也都含有鈣成分,但卻有七到八成的學生,每個月攝取量少於三次,其實只要簡單幾分鐘,例如芥蘭菜汆燙,淋上蠔油,就能讓菜高鈣加分。
營養師也提醒,太過精緻的材料反而容易讓營養素流失,飲食中,除了奶蛋製品外,家長其實可以多認識高鈣食物,做成菜餚,不但美味,也鈣健康。像傳統豆腐的鈣質就為嫩豆腐的10倍,熬大骨湯或魚骨湯時,也可以加入少許的醋,促使鈣的流出,增加湯頭的鈣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