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肌膚接觸 媽咪寶貝好健康
媽咪寶貝雜誌
寶寶歷盡千辛萬苦出生後,頭一個小時是最清醒的,如果能把握這黃金的時段,和媽咪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不單能使母乳哺育更成功,還可為親子關係奠下一個良好的基石喔!
關於母嬰早期肌膚接觸
*定義
出生後寶寶與媽媽皮膚相互接觸,用最沒有距離的方式進行產後第一次邂逅,稱為肌膚接觸。但必須在媽咪生產過程穩定且順利的前提下,才能將剛分娩出不穿上任何衣物、尿布的寶寶直接放到媽咪的胸前或是腹部上,讓媽咪露出前胸和寶寶進行最直接的肌膚接觸。
*進行方式
所有經產道及使用半身麻醉剖腹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兒,其身體由護理人員擦乾後立即放在媽媽的胸前,寶寶不用穿衣服,媽咪上半身也沒有衣物,兩人之間沒有任何阻隔。嬰兒放在媽媽身體上,會慢慢蠕動尋找乳房;母親可以撫摸寶寶與他互動,也可以稍稍將他抱近乳房一些,但不強迫嬰兒含乳頭,而是讓寶寶自行尋找。這樣的肌膚接觸需至少持續60分鐘或完成第一次的母乳哺餵;此外,若媽媽不想中斷,當然可以持續更久。
*維持時間
台中榮民總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指出,目前國內規定的肌膚接觸時間,剖腹產為10分鐘、自然產為20分鐘,不過國際上並沒有限制第一時間肌膚接觸的長短,反而是希望能越長越好,或至少到寶寶自行找到媽媽的乳頭,吸吮完初乳之後,而通常這樣的時間約在一個小時左右。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蘇秦明表示,一般寶寶放到媽媽身體上後,會在媽媽的身上蠕動且一邊尋找乳房,而這樣的時間大約需50~60分鐘,若是在寶寶吸吮到初乳之後,媽咪還有體力可和寶寶互動,則也不需刻意分開兩人,若是擔心寶寶會冷,可在寶寶背上覆蓋一件衣物或被子,讓媽咪和寶寶都有受到被子的遮蓋。
第一次肌膚接觸 媽咪寶貝好健康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第一次肌膚接觸 媽咪寶貝好健康
自然產和剖腹產的差異
一般來說,自然產和剖腹產皆可執行產後第一時間的母嬰肌膚接觸,程序上也沒有任何的差異,剖腹產多半是半身麻醉,因此,仍有知覺可以和寶寶進行互動。即使是採用全身麻醉,媽咪也可在清醒過後將寶寶抱到裸露的胸前,這樣的肌膚接觸還是有其意義存在。
母嬰早期肌膚接觸的優點
1. 促進親子關係建立:當寶寶被抱在媽媽懷裡時,除了能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味道、心跳及聲音外;並可在情感上獲得較多的支持,獲得充分的安全感。蘇秦明指出,藉由這樣的互動,寶寶能感受到媽媽的柔與關愛,這是建立「親子連心」相互依附的基石。
2. 加強抵抗力:母親身上的菌種多是無害的,而母乳中也含有對抗不良菌種的保護因子,母嬰早期肌膚接觸可以讓新生兒提早接觸這些優良菌種,這些菌種會叢生在嬰兒的腸道及皮膚,可抵抗來自醫療工作人員及環境中較有害的細菌,避免造成感染。
3. 使嬰兒呼吸、心跳、體溫以及血糖更穩定:嬰兒體溫低會使血糖下降,血糖下降後,身體的代謝率會提高,進而使呼吸、心跳加速。蘇秦明表示,母體的體溫(攝氏36.5~37度)遠較保箱高(一般是在攝氏32度左右),因此肌膚接觸能維持新生兒的體溫正常;如果父母有疑慮,可以加一條小毛毯覆蓋在嬰兒背上。寶寶體溫能維持正常,身體其他功能皆會漸趨穩定。
4. 減少嬰兒哭鬧:與媽媽直接肌膚接觸時,初生嬰兒可在母親的安撫下,增加安全感,進一步減低嬰兒哭鬧的情形。
5. 促進母體復原:蘇秦明指出,嬰兒吸吮的動作會促使母體分泌泌乳激素及催產素,泌乳激素有助於乳汁的分泌;而催產素則會進入子宮,促進子宮收縮,有助於產後胎盤分娩出及減少產後出血。並且,在頭一兩個小時的肌膚接觸中,寶寶以手觸摸媽媽的乳房,也可促進母體荷爾蒙的分泌,幫助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的機會。
6. 有助於日後哺乳:根據研究發現,有肌膚接觸的寶寶,吸吮乳房的狀況會比較好,也可以建立媽媽哺餵母乳的信心。
7. 寶寶可獲得初乳: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但壽命不長,紅血球經分解後會產生膽紅素,若新生兒腸胃蠕動不佳,不能即時排出胎便,膽紅素存留在腸胃中便會被吸收,進一步造成黃疸。蘇秦明表示,初乳可刺激嬰兒腸胃蠕動,協助膽紅素排出,減少黃疸。此外,初乳中所含的成長因子也可幫助新生兒腸道的成熟與健全。
一般來說,自然產和剖腹產皆可執行產後第一時間的母嬰肌膚接觸,程序上也沒有任何的差異,剖腹產多半是半身麻醉,因此,仍有知覺可以和寶寶進行互動。即使是採用全身麻醉,媽咪也可在清醒過後將寶寶抱到裸露的胸前,這樣的肌膚接觸還是有其意義存在。
母嬰早期肌膚接觸的優點
1. 促進親子關係建立:當寶寶被抱在媽媽懷裡時,除了能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味道、心跳及聲音外;並可在情感上獲得較多的支持,獲得充分的安全感。蘇秦明指出,藉由這樣的互動,寶寶能感受到媽媽的柔與關愛,這是建立「親子連心」相互依附的基石。
2. 加強抵抗力:母親身上的菌種多是無害的,而母乳中也含有對抗不良菌種的保護因子,母嬰早期肌膚接觸可以讓新生兒提早接觸這些優良菌種,這些菌種會叢生在嬰兒的腸道及皮膚,可抵抗來自醫療工作人員及環境中較有害的細菌,避免造成感染。
3. 使嬰兒呼吸、心跳、體溫以及血糖更穩定:嬰兒體溫低會使血糖下降,血糖下降後,身體的代謝率會提高,進而使呼吸、心跳加速。蘇秦明表示,母體的體溫(攝氏36.5~37度)遠較保箱高(一般是在攝氏32度左右),因此肌膚接觸能維持新生兒的體溫正常;如果父母有疑慮,可以加一條小毛毯覆蓋在嬰兒背上。寶寶體溫能維持正常,身體其他功能皆會漸趨穩定。
4. 減少嬰兒哭鬧:與媽媽直接肌膚接觸時,初生嬰兒可在母親的安撫下,增加安全感,進一步減低嬰兒哭鬧的情形。
5. 促進母體復原:蘇秦明指出,嬰兒吸吮的動作會促使母體分泌泌乳激素及催產素,泌乳激素有助於乳汁的分泌;而催產素則會進入子宮,促進子宮收縮,有助於產後胎盤分娩出及減少產後出血。並且,在頭一兩個小時的肌膚接觸中,寶寶以手觸摸媽媽的乳房,也可促進母體荷爾蒙的分泌,幫助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的機會。
6. 有助於日後哺乳:根據研究發現,有肌膚接觸的寶寶,吸吮乳房的狀況會比較好,也可以建立媽媽哺餵母乳的信心。
7. 寶寶可獲得初乳: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但壽命不長,紅血球經分解後會產生膽紅素,若新生兒腸胃蠕動不佳,不能即時排出胎便,膽紅素存留在腸胃中便會被吸收,進一步造成黃疸。蘇秦明表示,初乳可刺激嬰兒腸胃蠕動,協助膽紅素排出,減少黃疸。此外,初乳中所含的成長因子也可幫助新生兒腸道的成熟與健全。
Re: 第一次肌膚接觸 媽咪寶貝好健康
Q&A時間
1. 生產中若有使用麻醉藥物會影響產後肌膚接觸的品質嗎?
A:蘇秦明表示,麻醉藥物主要是影響媽媽,使媽媽在生產後仍陷在昏昏欲睡的狀態;陳昭惠指出,如此可能降低寶寶的吸吮慾望及正確性,進而影響肌膚接觸的過程,因此,需謹慎使用。
2. 若嬰兒與母親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是否會影響擦身體、沐浴、剪臍帶等新生兒照護?
A:陳昭惠表示,新生兒出生後一定要先將身體擦乾,若身體維持在溼溼的狀態,寶寶容易著涼。在擦乾身體之後,就可以將寶寶放到媽媽的身體上(擦乾的動作也可在媽媽的身上做)。蘇秦明指出,一般新生兒的體溫約在32℃左右,而母體的體溫則約為36.5℃,讓寶寶直接接觸媽媽的肌膚,可讓媽媽將體溫傳給寶寶,因此,並不需要擔心寶寶會因為沒有穿衣服而受涼,在寶寶的背上添加一層被子即可。而其它的如沐浴,可等到寶寶抱離母體之後再進行。剪臍帶則可等到臍帶跳動不是那麼明顯再剪,而新生兒應該點的眼藥、施打維他命K等,都可以在和媽媽做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結束之後再執行,並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3.爸爸可否和寶寶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
A:陳昭惠建議,如果媽媽產後神智仍未清醒時,可由爸爸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進行的方式和媽媽進行的方式類似,也需儘可能的裸露上半身,只是爸爸多是採取坐姿。
4.什麼樣情況不適合第一時間肌膚接觸?
A:若生產過程中,媽媽接受全身麻醉,體力在產後往往仍未恢復正常,因此難和寶寶進行互動。此外,若是媽媽在產後有大量出血或需要急救的情況,當然是以保命為優先。此外,如果寶寶也有需要急救的或異常情況,仍以救命為首要。
5.初乳量會不會不夠,無法滿足嬰兒所需?
A:媽咪也許會擔心,初乳量無法填滿寶寶的肚子。蘇秦明指出,1天大的足月新生兒,胃容量只有3~5cc,所以只要幾cc的初乳即可滿足寶寶;到了第3天,胃容量慢慢增加到20~30㏄;第7天時,也僅有50~60㏄。因此,媽咪不需擔心初乳的量不足,相反的,少少的初乳反而適合新生兒的胃容量。
6.如何執行第一時間和寶寶的接觸呢?
A:陳昭惠醫師表示,通過認證的母嬰親善醫院,都會鼓勵媽媽和新生兒進行第一時間肌膚接觸,與第一次的母乳哺餵。若不確定院方是否會協助進行第一時間肌膚接觸,建議媽咪在生產前可先詢問醫院的處理方式;如果醫院沒有執行此類方式的習慣,媽咪也可在產前和醫護人員溝通,為自己和寶寶爭取權益。
7.不哺餵母乳,也要進行母嬰的肌膚接觸嗎?
A:陳昭惠表示,這樣的肌膚接觸除了有助於日後哺乳的順利之外,還可以幫助親子關係的建立,維持嬰兒的體溫,穩定嬰兒的呼吸及心跳。嬰兒的觸摸也有助於母親的子宮收縮及身心放鬆。因此,即使媽媽確定不哺餵母乳,還是建議媽咪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
(END)
1. 生產中若有使用麻醉藥物會影響產後肌膚接觸的品質嗎?
A:蘇秦明表示,麻醉藥物主要是影響媽媽,使媽媽在生產後仍陷在昏昏欲睡的狀態;陳昭惠指出,如此可能降低寶寶的吸吮慾望及正確性,進而影響肌膚接觸的過程,因此,需謹慎使用。
2. 若嬰兒與母親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是否會影響擦身體、沐浴、剪臍帶等新生兒照護?
A:陳昭惠表示,新生兒出生後一定要先將身體擦乾,若身體維持在溼溼的狀態,寶寶容易著涼。在擦乾身體之後,就可以將寶寶放到媽媽的身體上(擦乾的動作也可在媽媽的身上做)。蘇秦明指出,一般新生兒的體溫約在32℃左右,而母體的體溫則約為36.5℃,讓寶寶直接接觸媽媽的肌膚,可讓媽媽將體溫傳給寶寶,因此,並不需要擔心寶寶會因為沒有穿衣服而受涼,在寶寶的背上添加一層被子即可。而其它的如沐浴,可等到寶寶抱離母體之後再進行。剪臍帶則可等到臍帶跳動不是那麼明顯再剪,而新生兒應該點的眼藥、施打維他命K等,都可以在和媽媽做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結束之後再執行,並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3.爸爸可否和寶寶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
A:陳昭惠建議,如果媽媽產後神智仍未清醒時,可由爸爸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進行的方式和媽媽進行的方式類似,也需儘可能的裸露上半身,只是爸爸多是採取坐姿。
4.什麼樣情況不適合第一時間肌膚接觸?
A:若生產過程中,媽媽接受全身麻醉,體力在產後往往仍未恢復正常,因此難和寶寶進行互動。此外,若是媽媽在產後有大量出血或需要急救的情況,當然是以保命為優先。此外,如果寶寶也有需要急救的或異常情況,仍以救命為首要。
5.初乳量會不會不夠,無法滿足嬰兒所需?
A:媽咪也許會擔心,初乳量無法填滿寶寶的肚子。蘇秦明指出,1天大的足月新生兒,胃容量只有3~5cc,所以只要幾cc的初乳即可滿足寶寶;到了第3天,胃容量慢慢增加到20~30㏄;第7天時,也僅有50~60㏄。因此,媽咪不需擔心初乳的量不足,相反的,少少的初乳反而適合新生兒的胃容量。
6.如何執行第一時間和寶寶的接觸呢?
A:陳昭惠醫師表示,通過認證的母嬰親善醫院,都會鼓勵媽媽和新生兒進行第一時間肌膚接觸,與第一次的母乳哺餵。若不確定院方是否會協助進行第一時間肌膚接觸,建議媽咪在生產前可先詢問醫院的處理方式;如果醫院沒有執行此類方式的習慣,媽咪也可在產前和醫護人員溝通,為自己和寶寶爭取權益。
7.不哺餵母乳,也要進行母嬰的肌膚接觸嗎?
A:陳昭惠表示,這樣的肌膚接觸除了有助於日後哺乳的順利之外,還可以幫助親子關係的建立,維持嬰兒的體溫,穩定嬰兒的呼吸及心跳。嬰兒的觸摸也有助於母親的子宮收縮及身心放鬆。因此,即使媽媽確定不哺餵母乳,還是建議媽咪進行第一時間的肌膚接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