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兒童癌症第一殺手
自由
〔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國內的成人,每年約增一百多例的急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則約新增一百五十例。兒童方面,據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白血病的發生率卻是兒童癌症中的第一名,但以急性白血病較常見。
兒童癌症每年約新增六百名病童,其中白血病約佔了三成,但以急性白血病佔大多數、約九成五以上,兒童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則較少見。
邱宗傑解釋說,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較不容易治好,但可能以骨髓移植(也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造血幹細胞可以取自骨髓、周邊血液或臍帶血。
但是,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不見得適合移植治療惡性腫瘤疾病,其移植後對抗腫瘤的功效較差,所以治療血癌時通常優先移植骨髓或周邊血的造血幹細胞。
國內目前除了有將近十家的私人臍帶血銀行,也已有三大公益臍帶血庫,包括台灣血液基金會、和信治癌醫院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的公益臍帶血庫。公益臍帶血庫接受民眾無償捐贈臍帶血,但不得指定日後的使用者,配對成功的使用者皆需付取用處理費約三十萬元。
白血病 兒童癌症第一殺手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白血病 兒童癌症第一殺手
<小檔案>惡性淋巴瘤
自由
記者張聰秋
惡性淋巴瘤是惡性腫瘤的癌症疾病,是常見兒童癌症第3位,僅次於血癌、腦癌,好發於2歲至8歲孩童,約占兒童癌症的9%。此疾病不是遺傳疾病,也沒有傳染性疑慮,更不會因外傷引起,真正致病原因醫界眾說紛紜,可能與環境、免疫功能不全、細菌或病毒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染色體轉位引起致癌基因等相關,致病因子難斷定。
淋巴瘤早期症狀不易察覺,通常出現不明原因發燒、疼痛、體重下降、頸部、腋窩或是腹股溝的淋巴結腫大,甚至容易疲勞,活動力變差,治療期半年至3年,以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為主,其中,血液幹細胞移植包含骨髓、周邊血液、臍帶血等,台灣每年約有5、600位孩童被診斷出惡性淋巴瘤,正常的治癒率平均7成左右。
自由
記者張聰秋
惡性淋巴瘤是惡性腫瘤的癌症疾病,是常見兒童癌症第3位,僅次於血癌、腦癌,好發於2歲至8歲孩童,約占兒童癌症的9%。此疾病不是遺傳疾病,也沒有傳染性疑慮,更不會因外傷引起,真正致病原因醫界眾說紛紜,可能與環境、免疫功能不全、細菌或病毒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染色體轉位引起致癌基因等相關,致病因子難斷定。
淋巴瘤早期症狀不易察覺,通常出現不明原因發燒、疼痛、體重下降、頸部、腋窩或是腹股溝的淋巴結腫大,甚至容易疲勞,活動力變差,治療期半年至3年,以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為主,其中,血液幹細胞移植包含骨髓、周邊血液、臍帶血等,台灣每年約有5、600位孩童被診斷出惡性淋巴瘤,正常的治癒率平均7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