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育兒生活
寶寶到了7、8個月大,開始懂得分辨親近的人與陌生人的區別;時至2~4歲時,若短暫與父母或照顧者分離,則會有不安的情緒產生,究竟該如何引導寶寶了解分離,克服心中的恐懼與不安感呢?本篇以n大方法與簡單的小遊戲,讓妳的寶寶輕鬆克服分離焦慮症!
寶寶分離焦慮2階段──7~8個月及2~4歲
台北市福星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教師兼園長張育慈表示,依寶寶的認知發展階段來說,7、8個月大的寶寶能分辨出,照顧媽咪或照顧自己的人與其他不熟識的人或陌生人是不同的。在這個階段裡,若讓他與習慣相處的人短暫分離,寶寶就會產生焦慮。由於寶寶的年齡很小,不懂得將內心的不安以言語方式表達,因此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哭泣,這是寶寶對於分離會感到焦慮的起端。
到了寶寶2~4歲左右,由於每個家庭環境不同,自己帶小孩的家庭,可能會面臨到讓寶寶到幼稚園學習團體生活,而必須面對分離;或是將寶寶交由家中長輩或保母代為照顧的父母,在一來一往的接送過程中,也得面對同樣的問題,這時孩子就會以哭鬧來表達他的分離焦慮。
在成人的認知裡,我們懂得「物體恆存」的概念,了解物品不在面前並不代表消失不見,而可能是擺放到其他地方。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個觀念正在逐漸發展,但仍不完全,因此孩子會擔憂看不到親近的人,可能就是永久的消失,這樣的不確定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之一。
再來是孩子愈來愈大,隨之他的社會發展也愈趨成熟,孩子對於安全感的依附需求也相對增加,因此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於親人或父母的安全感依附行為強於任何其他時期,造成他對分離感到焦慮。
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2要點 輕鬆克服7、8個月大寶寶分離焦慮
Point1.轉移注意力
由於7、8個月大的寶寶專注力仍處於發展階段,因此媽咪可以發現,雖然短暫離開寶寶視線會造成他的不安,但只要稍微安撫或以其他物品吸引,進而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就會停止哭鬧。
Point2.給予安全感替代物
寶寶有時會對某種物品產生依賴感,如:被子、布偶,因此可以讓寶寶在與妳分離的短暫時間中,將讓寶寶有安全感的依賴替代物給他,再請值得信賴的人代為照顧。
2~4歲寶寶 托付照顧停看聽
張育慈認為,對於年齡稍大的2~4歲寶寶而言,分離的恐懼來自於分開後的不確定感,所以在和寶寶分離的時間裡,家長應將孩子托付給值得信賴的人,確認寶寶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顧、愛與安全感,這些都可以減低孩子的分離焦慮症,也可以讓他了解「分離不是那麼大的恐懼」。因此父母要讓孩子覺得,即使離別也能從其他的人事物中,取得另一份安全感,當孩子知道離別是會再見面的,甚至於認為離別是可以被期待下一次的見面時,孩子就不僅僅是認識了離別的意義,也會不再恐懼。
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尚未建立,大人所說的「一下子」或「幾點鐘」,對他來說是不可知的時間,建議媽咪可和寶寶約定在「吃晚飯的時間」、「睡午覺的時間」見面,用具體形容讓寶寶真正了解其中的意義。在交付寶寶給他人照顧時,還有以下要點需要注意:
A.托付保母照顧
1.保母的居家環境:此為情境教育的一環,若保母家裡凌亂不堪,可能代表保母對環境並不重視,就可能不會要求寶寶要把東西收拾好,對於寶寶的身教則有不良影響。
2.保母要有帶過寶寶的經驗:若保母是當過媽媽、帶過孩子的人,更能體會了解孩子當下的想法與感受,對孩子的情緒反應較有包容心。
3.和保母對談:透過對談,了解保母對事情的態度,例如是否有耐心對待孩子,也可了解保母和妳的教養理念是否相同。
如果上述都符合條件,確認保母的環境是很純且適合孩子的地方,就可安心的將孩子托付給保母。
B.交給家中長輩照顧
家中長輩對孩子的愛是無需懷疑的,唯一要注意的是教養方面的落差。家長必須和長輩溝通協調出共同的教養模式,以免造成奶奶說可以、媽媽說不行,讓孩子徒增困惑;或是寶寶已經習慣長輩的教養方式,回到父母身邊反而對他造成壓力,這都是我們不樂見的情況。
Point1.轉移注意力
由於7、8個月大的寶寶專注力仍處於發展階段,因此媽咪可以發現,雖然短暫離開寶寶視線會造成他的不安,但只要稍微安撫或以其他物品吸引,進而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就會停止哭鬧。
Point2.給予安全感替代物
寶寶有時會對某種物品產生依賴感,如:被子、布偶,因此可以讓寶寶在與妳分離的短暫時間中,將讓寶寶有安全感的依賴替代物給他,再請值得信賴的人代為照顧。
2~4歲寶寶 托付照顧停看聽
張育慈認為,對於年齡稍大的2~4歲寶寶而言,分離的恐懼來自於分開後的不確定感,所以在和寶寶分離的時間裡,家長應將孩子托付給值得信賴的人,確認寶寶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顧、愛與安全感,這些都可以減低孩子的分離焦慮症,也可以讓他了解「分離不是那麼大的恐懼」。因此父母要讓孩子覺得,即使離別也能從其他的人事物中,取得另一份安全感,當孩子知道離別是會再見面的,甚至於認為離別是可以被期待下一次的見面時,孩子就不僅僅是認識了離別的意義,也會不再恐懼。
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尚未建立,大人所說的「一下子」或「幾點鐘」,對他來說是不可知的時間,建議媽咪可和寶寶約定在「吃晚飯的時間」、「睡午覺的時間」見面,用具體形容讓寶寶真正了解其中的意義。在交付寶寶給他人照顧時,還有以下要點需要注意:
A.托付保母照顧
1.保母的居家環境:此為情境教育的一環,若保母家裡凌亂不堪,可能代表保母對環境並不重視,就可能不會要求寶寶要把東西收拾好,對於寶寶的身教則有不良影響。
2.保母要有帶過寶寶的經驗:若保母是當過媽媽、帶過孩子的人,更能體會了解孩子當下的想法與感受,對孩子的情緒反應較有包容心。
3.和保母對談:透過對談,了解保母對事情的態度,例如是否有耐心對待孩子,也可了解保母和妳的教養理念是否相同。
如果上述都符合條件,確認保母的環境是很純且適合孩子的地方,就可安心的將孩子托付給保母。
B.交給家中長輩照顧
家中長輩對孩子的愛是無需懷疑的,唯一要注意的是教養方面的落差。家長必須和長輩溝通協調出共同的教養模式,以免造成奶奶說可以、媽媽說不行,讓孩子徒增困惑;或是寶寶已經習慣長輩的教養方式,回到父母身邊反而對他造成壓力,這都是我們不樂見的情況。
Re: 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父母是寶寶克服分離恐懼的大功臣
張育慈表示,多數的寶寶剛要到幼稚園學習時,都會面臨與父母分離的焦慮,這時家長應先做好寶寶上幼稚園前的預備功課,協助寶寶克服不想離別的心情。
Way1 在寶寶還沒有進入校園之前,可以先帶孩子去認識、熟悉這個環境,讓寶寶了解這是未來他要進入的地方,而不是在上幼稚園的第1天,就把孩子丟在那裡。
Way2 先帶寶寶去認識老師、同學。從和老師的對談中,家長可以了解老師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教學理念、態度,是否和自己一致,尤其家長是最清楚自己小孩的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媽咪可以了解老師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在此得到安全感與愛,以及能否在這裡快樂的成長。
Way3 讓孩子去發現學校美好的地方。比如說幼稚園裡有很多的故事書、玩具,教室外面有大型的戶外遊樂場,這些都是家中無法提供的。這樣的作法可提升孩子想要到學校的欲望。
Way 4 調整孩子的作息。有時候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是來自於他的情緒,可能是沒睡飽或沒睡好,但寶寶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到學校時就以哭鬧來表現。這不是孩子不能適應環境,而是他的生理時鐘還沒準備好,所以家長事先就應慢慢調整寶寶的作息,以配合銜接未來上幼稚園的生理時間。
張育慈表示,多數的寶寶剛要到幼稚園學習時,都會面臨與父母分離的焦慮,這時家長應先做好寶寶上幼稚園前的預備功課,協助寶寶克服不想離別的心情。
Way1 在寶寶還沒有進入校園之前,可以先帶孩子去認識、熟悉這個環境,讓寶寶了解這是未來他要進入的地方,而不是在上幼稚園的第1天,就把孩子丟在那裡。
Way2 先帶寶寶去認識老師、同學。從和老師的對談中,家長可以了解老師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教學理念、態度,是否和自己一致,尤其家長是最清楚自己小孩的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媽咪可以了解老師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在此得到安全感與愛,以及能否在這裡快樂的成長。
Way3 讓孩子去發現學校美好的地方。比如說幼稚園裡有很多的故事書、玩具,教室外面有大型的戶外遊樂場,這些都是家中無法提供的。這樣的作法可提升孩子想要到學校的欲望。
Way 4 調整孩子的作息。有時候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是來自於他的情緒,可能是沒睡飽或沒睡好,但寶寶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到學校時就以哭鬧來表現。這不是孩子不能適應環境,而是他的生理時鐘還沒準備好,所以家長事先就應慢慢調整寶寶的作息,以配合銜接未來上幼稚園的生理時間。
Re: 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克服分離恐懼 快樂上學so easy
張育慈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分享道:「很多寶寶在參觀幼稚園時都很開心,每天都想來上學,但實際真的到了學校,媽媽陪伴的角色抽離後,孩子就會開始哭鬧,產生分離焦慮症。」因此多數幼稚園都會開放1~2天、甚至1星期的時間,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下學,但是媽咪會發現,寶寶的分離焦慮症,多半是在媽咪決定不再陪同、要放手的那一刻才開始浮現,因此建議家長可採取階段性陪伴的方式,即從一開始的全天陪伴,逐日減少陪伴時數,並從旁觀察孩子的表現。
最重要的是,每次要與孩子分開時,家長一定要和他道別,以免孩子有「媽咪隨時會不見」的不安感,並明確告知來接他的時間,如:「寶寶,媽咪要去上班了,等小朋友都放學的時候,媽咪就會在校門口等妳!」這就是具體且明確、孩子能夠了解的時間點。
張育慈表示,家長必須知道,對孩子說明理由,不代表孩子就不再哭鬧,但要讓他明白,在妳要走之前一定會告知他。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家長必須堅定地離開,雖然看到孩子哭鬧會有所不捨,但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在父母離開後,他會去尋找另外可依附的對象──老師,只要進入教學活動中,孩子就能忘卻先前離別的不愉快。
張育慈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分享道:「很多寶寶在參觀幼稚園時都很開心,每天都想來上學,但實際真的到了學校,媽媽陪伴的角色抽離後,孩子就會開始哭鬧,產生分離焦慮症。」因此多數幼稚園都會開放1~2天、甚至1星期的時間,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下學,但是媽咪會發現,寶寶的分離焦慮症,多半是在媽咪決定不再陪同、要放手的那一刻才開始浮現,因此建議家長可採取階段性陪伴的方式,即從一開始的全天陪伴,逐日減少陪伴時數,並從旁觀察孩子的表現。
最重要的是,每次要與孩子分開時,家長一定要和他道別,以免孩子有「媽咪隨時會不見」的不安感,並明確告知來接他的時間,如:「寶寶,媽咪要去上班了,等小朋友都放學的時候,媽咪就會在校門口等妳!」這就是具體且明確、孩子能夠了解的時間點。
張育慈表示,家長必須知道,對孩子說明理由,不代表孩子就不再哭鬧,但要讓他明白,在妳要走之前一定會告知他。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家長必須堅定地離開,雖然看到孩子哭鬧會有所不捨,但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在父母離開後,他會去尋找另外可依附的對象──老師,只要進入教學活動中,孩子就能忘卻先前離別的不愉快。
Re: 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簡單7法則 分離不恐懼
張育慈說,在寶寶尚未完全排除分離焦慮的時候,可藉助7個方式,引導寶寶忘卻恐懼。
方法1:在父母當中,寶寶特別依賴其中一人,因此可選擇讓依附感較低的一位接送上下學。我們會發現,若寶寶較依賴媽咪,只要媽咪接送上下學,寶寶就會哭鬧較久,但若改由爸爸接送,孩子就能較快進入接受分離的情況。因此換人接送也是過渡期的處理方式之一。
方法2:讓孩子攜帶可依附的安全感替代物。比如孩子喜歡的布偶、毛巾、小被子等,但盡量以可放入書包的大小為限,以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降低學習欲望。
方法3:給予鼓勵、支持和肯定。這是老師和家長雙方面要做的,例如老師可以對孩子說:「婷婷妳好棒喔!老師發現妳今天很快就跟媽咪說bye bye了!」可以盡量稱讚、肯定孩子事情做得很好,用別的事情讓孩子在團體生活中得到肯定,讓孩子在學校裡得到成就感。回到家時,媽媽就可以對孩子說:「老師跟媽咪說婷婷今天很棒,而且婷婷今天自己完成很多事情喔!」再次肯定孩子,不要吝惜給孩子讚美和支持。這能讓孩子感覺到,雖然離別是不開心的感覺,但是到了學校他能得到更多,就會減輕孩子不想離別的心情。
方法4: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要多陪伴他,增加相處的時間。對孩子而言,他會發現分離對他來說沒什麼不好,爸媽還是很愛他,不會因為去上學而改變。
方法5:多跟孩子聊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事情,並以具體的問題提問。因為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若你只問了:「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孩子只會說吃點心跟玩。對孩子而言,如果你沒有問具體的問題,他會無法理解你想知道的是什麼,而吃跟玩可能對他來說是記憶最深刻的事情。因此應該問:「妳今天聽了什麼好聽的故事?」如此具體的問題,孩子才能和妳分享,回憶起有趣的事情。但切忌不要問負面問題,如:「妳今天還有哭很久嗎?」,反而易勾起孩子的傷心情緒。
方法6:說到做到,記得跟孩子之間的約定。例如約定在孩子放學後去接他,千萬不要讓他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小孩。對孩子的心理層面而言,等待是非常令人恐懼的,當他可能好不容易調適好,在學校裡很有安全感,卻因等待浮現恐懼,就有可能排斥上學。若有事情耽擱,最好先知會老師轉告孩子,讓寶寶有心理準備,或是一早就先跟孩子說好,並請值得信賴的人去接送。
方法7:和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孩子剛上學時,由於學校裡的事物多半是孩子第一次接觸,有的孩子可能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吃飯,需要老師的協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也有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取笑,這些事情都可能會讓孩子對環境更加害怕。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仍處於發展階段,只會說出他不想上學,卻無法詳細表達不想上學的原因為何,而將他對於學校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反映在他不想和媽咪分離。因此家長可以跟老師多聯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或是將寶寶告訴媽咪在學校的不愉快告知老師,請老師協助處理。
張育慈說,在寶寶尚未完全排除分離焦慮的時候,可藉助7個方式,引導寶寶忘卻恐懼。
方法1:在父母當中,寶寶特別依賴其中一人,因此可選擇讓依附感較低的一位接送上下學。我們會發現,若寶寶較依賴媽咪,只要媽咪接送上下學,寶寶就會哭鬧較久,但若改由爸爸接送,孩子就能較快進入接受分離的情況。因此換人接送也是過渡期的處理方式之一。
方法2:讓孩子攜帶可依附的安全感替代物。比如孩子喜歡的布偶、毛巾、小被子等,但盡量以可放入書包的大小為限,以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降低學習欲望。
方法3:給予鼓勵、支持和肯定。這是老師和家長雙方面要做的,例如老師可以對孩子說:「婷婷妳好棒喔!老師發現妳今天很快就跟媽咪說bye bye了!」可以盡量稱讚、肯定孩子事情做得很好,用別的事情讓孩子在團體生活中得到肯定,讓孩子在學校裡得到成就感。回到家時,媽媽就可以對孩子說:「老師跟媽咪說婷婷今天很棒,而且婷婷今天自己完成很多事情喔!」再次肯定孩子,不要吝惜給孩子讚美和支持。這能讓孩子感覺到,雖然離別是不開心的感覺,但是到了學校他能得到更多,就會減輕孩子不想離別的心情。
方法4: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要多陪伴他,增加相處的時間。對孩子而言,他會發現分離對他來說沒什麼不好,爸媽還是很愛他,不會因為去上學而改變。
方法5:多跟孩子聊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事情,並以具體的問題提問。因為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若你只問了:「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孩子只會說吃點心跟玩。對孩子而言,如果你沒有問具體的問題,他會無法理解你想知道的是什麼,而吃跟玩可能對他來說是記憶最深刻的事情。因此應該問:「妳今天聽了什麼好聽的故事?」如此具體的問題,孩子才能和妳分享,回憶起有趣的事情。但切忌不要問負面問題,如:「妳今天還有哭很久嗎?」,反而易勾起孩子的傷心情緒。
方法6:說到做到,記得跟孩子之間的約定。例如約定在孩子放學後去接他,千萬不要讓他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小孩。對孩子的心理層面而言,等待是非常令人恐懼的,當他可能好不容易調適好,在學校裡很有安全感,卻因等待浮現恐懼,就有可能排斥上學。若有事情耽擱,最好先知會老師轉告孩子,讓寶寶有心理準備,或是一早就先跟孩子說好,並請值得信賴的人去接送。
方法7:和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孩子剛上學時,由於學校裡的事物多半是孩子第一次接觸,有的孩子可能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吃飯,需要老師的協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也有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取笑,這些事情都可能會讓孩子對環境更加害怕。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仍處於發展階段,只會說出他不想上學,卻無法詳細表達不想上學的原因為何,而將他對於學校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反映在他不想和媽咪分離。因此家長可以跟老師多聯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或是將寶寶告訴媽咪在學校的不愉快告知老師,請老師協助處理。
Re: 克服分離恐懼 寶寶成長大躍進
關愛&時間 寶寶成長無壓力
張育慈指出,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經歷分離焦慮的階段,因此家長應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且每個孩子的時間長短不同,有時孩子的情緒反應愈強烈,代表他與妳的親密感與依附關係愈強,也表示你們的親子互動良好,因此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應試著體會他的感覺,幫助他抒發情緒,不要給予過多的刺激。爸比媽咪也可適時教導孩子社交的技巧,讓他認識新朋友,並適時鼓勵、肯定孩子的努力,不要拿他與其他孩子比較、增加他的心理壓力。耐心等待,用愛心與時間讓孩子調整心情,逐漸克服分離恐懼,學習離別也就不再是困難的課題囉!
張育慈
現職:台北市福星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教師兼園長
學歷: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教系
經歷:台北市97學年度學前幼兒教育類特殊優良教師
幼稚園教師、幼稚園園長4年
台北市幼稚園創意教學工作坊教師
台北市幼教藝術人文輔導員
(END)
張育慈指出,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經歷分離焦慮的階段,因此家長應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且每個孩子的時間長短不同,有時孩子的情緒反應愈強烈,代表他與妳的親密感與依附關係愈強,也表示你們的親子互動良好,因此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應試著體會他的感覺,幫助他抒發情緒,不要給予過多的刺激。爸比媽咪也可適時教導孩子社交的技巧,讓他認識新朋友,並適時鼓勵、肯定孩子的努力,不要拿他與其他孩子比較、增加他的心理壓力。耐心等待,用愛心與時間讓孩子調整心情,逐漸克服分離恐懼,學習離別也就不再是困難的課題囉!
張育慈
現職:台北市福星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教師兼園長
學歷: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教系
經歷:台北市97學年度學前幼兒教育類特殊優良教師
幼稚園教師、幼稚園園長4年
台北市幼稚園創意教學工作坊教師
台北市幼教藝術人文輔導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