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輪狀病毒以前總在秋冬季節開始肆虐,小兒科醫師發現,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提前肆虐,入夏以來不少幼兒因此住院,平均每四個因腸胃炎住院的幼兒中,就有一人是輪狀病毒引起。有些病童合併腸病毒、沙門氏菌等感染,狂吐狂瀉,被折騰到小腸黏膜受損,恐影響日後營養吸收。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表示,過去七、八月是小兒科住院淡季,但今年入夏以來,陸續接到嚴重上吐下瀉而住院的小病號,目前感染輪狀病毒和腸病毒占住院幼童兩大族群,醫院幾乎處於滿床狀態。
根據萬芳醫院統計,去年因感染住院的兩歲以下幼兒,四成七為腸胃炎病例,經糞便檢驗發現,每四個幼兒就有一個是因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顯示輪狀病毒是幼兒腸胃炎住院的禍首。
黃亮迪說,輪狀病毒有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的三高特性,常伴隨支氣管炎、沙門氏菌甚至腸病毒等合併感染,家長須留意「三不一沒有」的症狀。包括:腹瀉不止、嘔吐不停、高燒不退、哭沒有眼淚(表示有脫水症狀)。如有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
黃亮迪表示,有一成父母表示子女感染輪狀病毒癒後,出現食慾和胃口變差、腸胃吸收能力變差、抵抗力變弱等狀況。
曾媽媽昨天帶著二歲三個月大的采蔚現身說法。曾采蔚一歲七個月大時,感染輪狀病毒及支氣管炎,嚴重腹瀉、嘔吐、加上高燒住院一周,搞得全家人身心俱疲。她腹瀉一直沒好,整整拉了一個月,到現在怎麼吃都吃不胖,身材相當瘦小。
黃亮迪說,人體腸道鋪著一層腸黏膜,輪狀病毒感染可能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腹瀉超過二周將變成慢性腹瀉,若沒有調理好,會影響到未來的腸胃吸收及生長發育。
黃亮迪表示,要預防感染輪狀病毒,家長應做好居家環境清潔,小寶寶接觸的玩具須經常清洗。也可以在小寶寶出生二至四個月大時,口服兩劑輪狀病毒疫苗,讓寶寶即時產生抗體。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輪狀病毒傷腸黏膜 童胃口差
蘋果日報
【陳柏因╱台北報導】
易造成幼童上吐下瀉的輪狀病毒,以往多在秋冬流行,但兒科醫師發現今年入夏以來,也出現不少病倒住院的小病號。醫師表示,輪狀病毒感染可能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即使痊癒,仍可能影響未來的生長發展。
會上吐下瀉發燒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昨發表該院去年一月至今年三月、兩歲以下住院病童的研究,在兩百零四名出現腸胃炎症狀病童中,抽選一百六十七名做檢驗,確認其中的四十二名感染輪狀病毒,也就是每四名腸胃炎病童中,就有一例是感染輪狀病毒。
黃亮迪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發燒等;他目前即收治數名病童。
可接種口服疫苗
兩歲三個月大的曾采蔚小妹妹,去年底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她的媽媽昨表示,女兒痊癒後,仍胃口不好,吃不胖。
黃亮迪表示,輪狀病毒造成病童小腸黏膜受損,影響腸胃吸收與生長發展。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昨表示,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因上吐下瀉容易脫水,可在醫師指示下,補充電解質液。黃亮迪說,目前國內有預防型口服疫苗,家長可考慮為幼兒接種。
預防輪狀病毒注意事項
.患者糞便所帶的病毒,可藉遭污染食物或飲水,造成他人感染,應妥善處理患者糞便,並隨即沐浴更衣
.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若幼童出現發燒、上吐下瀉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
.患者應適當補充電解質液或稀釋的牛奶等,以防脫水
.患病或剛痊癒期間,避免食用油膩、高糖食物,以免腸胃更加不適
.6個月以下幼兒可接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
資料來源:黃亮迪醫師
蘋果日報
【陳柏因╱台北報導】
易造成幼童上吐下瀉的輪狀病毒,以往多在秋冬流行,但兒科醫師發現今年入夏以來,也出現不少病倒住院的小病號。醫師表示,輪狀病毒感染可能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即使痊癒,仍可能影響未來的生長發展。
會上吐下瀉發燒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昨發表該院去年一月至今年三月、兩歲以下住院病童的研究,在兩百零四名出現腸胃炎症狀病童中,抽選一百六十七名做檢驗,確認其中的四十二名感染輪狀病毒,也就是每四名腸胃炎病童中,就有一例是感染輪狀病毒。
黃亮迪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發燒等;他目前即收治數名病童。
可接種口服疫苗
兩歲三個月大的曾采蔚小妹妹,去年底因感染輪狀病毒住院,她的媽媽昨表示,女兒痊癒後,仍胃口不好,吃不胖。
黃亮迪表示,輪狀病毒造成病童小腸黏膜受損,影響腸胃吸收與生長發展。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昨表示,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因上吐下瀉容易脫水,可在醫師指示下,補充電解質液。黃亮迪說,目前國內有預防型口服疫苗,家長可考慮為幼兒接種。
預防輪狀病毒注意事項
.患者糞便所帶的病毒,可藉遭污染食物或飲水,造成他人感染,應妥善處理患者糞便,並隨即沐浴更衣
.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若幼童出現發燒、上吐下瀉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
.患者應適當補充電解質液或稀釋的牛奶等,以防脫水
.患病或剛痊癒期間,避免食用油膩、高糖食物,以免腸胃更加不適
.6個月以下幼兒可接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
資料來源:黃亮迪醫師
Re: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醫定要注意/輪狀病毒以往秋冬才有 夏天竟發威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讓許多家長擔心的輪狀病毒,過去多半在秋冬出現,但現在有小兒科醫師發現,從今年夏天開始也陸續出現了輪狀病毒的病例,上吐下瀉還發燒,提醒家長在夏天時要多多注意小朋友的健康與安全。
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醫院的小兒科門診報到,以往在秋冬流行的輪狀病毒,今年卻在夏天提早發威,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隆煌表示,「因為腸胃炎來看的,佔了其中的一成,也就是七、八個,那七、八個裡面有一半是來自於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感染。」
病童母親張媽媽說,「兩天了,我就覺得不對,因為他還是持續在發高燒,而且還是在拉,就是吃了藥也沒用,那肚子就鼓得很大,從來沒有這樣子過。」
醫生表示,輪狀病毒在發病的幼童身上常見的症狀有發燒及上吐下瀉,患者應該適當補充電解質或稀釋的牛奶,發病時避免食用油膩高糖食物,6個月以下的幼兒可以接受口服疫苗預防。
輪狀病毒容易造成病童小腸黏膜受損,影響腸胃吸收與生長發展,家長千萬別輕忽。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讓許多家長擔心的輪狀病毒,過去多半在秋冬出現,但現在有小兒科醫師發現,從今年夏天開始也陸續出現了輪狀病毒的病例,上吐下瀉還發燒,提醒家長在夏天時要多多注意小朋友的健康與安全。
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醫院的小兒科門診報到,以往在秋冬流行的輪狀病毒,今年卻在夏天提早發威,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隆煌表示,「因為腸胃炎來看的,佔了其中的一成,也就是七、八個,那七、八個裡面有一半是來自於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感染。」
病童母親張媽媽說,「兩天了,我就覺得不對,因為他還是持續在發高燒,而且還是在拉,就是吃了藥也沒用,那肚子就鼓得很大,從來沒有這樣子過。」
醫生表示,輪狀病毒在發病的幼童身上常見的症狀有發燒及上吐下瀉,患者應該適當補充電解質或稀釋的牛奶,發病時避免食用油膩高糖食物,6個月以下的幼兒可以接受口服疫苗預防。
輪狀病毒容易造成病童小腸黏膜受損,影響腸胃吸收與生長發展,家長千萬別輕忽。
Re: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醫師提醒 輪狀病毒 幼兒腸胃感染住院主因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小孩子生病住院,可會讓家長急壞了,調查就發現,將近一半的住院病童是因為腸胃感染而入院,其中每四個就有一人感染輪狀病毒,醫師提醒,輪狀病毒是五歲以下幼兒的健康殺手,一旦發現症狀,要及早治療。
以往總在秋冬發威的「幼兒國民病」輪狀病毒,今年夏天卻以合併感染形式出現,無論是伴隨腸病毒、沙門氏菌或是常見的支氣管炎,都會讓病情加重,且症狀難以辨識,讓幼兒、家長苦不堪言。
萬芳醫學中心最新統計,96年度因主要感染性疾病住院的兩歲以下幼兒,有四成七為腸胃炎病例,在感染性疾病中高居第一,顯示出了腸胃炎對幼兒的殺傷力。
萬芳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表示,經糞便檢驗篩選後發現,平均每四個住院幼兒就有一人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幼兒腸胃炎住院最主要的原因,平均每個病童得住院五天,七成的小朋友合併「腹瀉、發燒、嘔吐」等三大症狀。
追蹤發現,一成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痊癒之後,會有食慾不振,腸胃吸收能力變得較差,身體抵抗力變弱,甚至影響發育,個子較同年齡孩子還要瘦小。
黃亮迪解釋,人體的腸道有一層腸黏膜,輪狀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一旦感染比較嚴重,可能影響到腸胃吸收能力,生長發展也變的比較慢。
黃亮迪表示,擁有「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三高特性的輪狀病毒,在台灣肆虐的季節已不僅止於冬季,而是一年四季都有感染的可能性,提醒家長、避免與感染者接觸、或是施打疫苗,都可以降低感染輪狀病毒的風險。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小孩子生病住院,可會讓家長急壞了,調查就發現,將近一半的住院病童是因為腸胃感染而入院,其中每四個就有一人感染輪狀病毒,醫師提醒,輪狀病毒是五歲以下幼兒的健康殺手,一旦發現症狀,要及早治療。
以往總在秋冬發威的「幼兒國民病」輪狀病毒,今年夏天卻以合併感染形式出現,無論是伴隨腸病毒、沙門氏菌或是常見的支氣管炎,都會讓病情加重,且症狀難以辨識,讓幼兒、家長苦不堪言。
萬芳醫學中心最新統計,96年度因主要感染性疾病住院的兩歲以下幼兒,有四成七為腸胃炎病例,在感染性疾病中高居第一,顯示出了腸胃炎對幼兒的殺傷力。
萬芳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表示,經糞便檢驗篩選後發現,平均每四個住院幼兒就有一人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幼兒腸胃炎住院最主要的原因,平均每個病童得住院五天,七成的小朋友合併「腹瀉、發燒、嘔吐」等三大症狀。
追蹤發現,一成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痊癒之後,會有食慾不振,腸胃吸收能力變得較差,身體抵抗力變弱,甚至影響發育,個子較同年齡孩子還要瘦小。
黃亮迪解釋,人體的腸道有一層腸黏膜,輪狀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一旦感染比較嚴重,可能影響到腸胃吸收能力,生長發展也變的比較慢。
黃亮迪表示,擁有「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三高特性的輪狀病毒,在台灣肆虐的季節已不僅止於冬季,而是一年四季都有感染的可能性,提醒家長、避免與感染者接觸、或是施打疫苗,都可以降低感染輪狀病毒的風險。
Re: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幼兒腸胃炎元凶 輪狀病毒症狀3不1沒有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八日電
往常在秋冬發威的輪狀病毒,已成為幼兒夏季腸胃炎的元凶,即使痊癒,也可能影響腸胃吸收力。由於輪狀病毒常伴隨其他感染症而辨識不易,醫師提醒,當孩子有腹瀉不止、嘔吐不停、高燒不退、哭沒有眼淚時,應盡速就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今天在一場「輪狀病毒知多少」記者會上指出,夏季期間,輪狀病毒常伴隨支氣管炎、沙門氏菌甚至腸病毒等疾病合併感染,家長不易在第一時間辨別,易使幼兒病情加重。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統計,去年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的兩歲以下幼兒,有四成七為腸胃炎病例,在感染性疾病中高居第一,在糞便檢驗篩選後發現,平均每四個幼兒就有一個肇因輪狀病毒感染,顯示輪狀病毒是幼兒腸胃炎住院最主要的原因。
萬芳醫院另針對去年全年度到今年年三月間因輪狀病毒感染住院的幼兒家庭追蹤調查,幼童平均住院五天,將近七成的住院幼兒同時出現腹瀉、發燒、嘔吐的症狀,更有超過四成的比例甚至有脫水現象。
病童住院,雙薪家庭的照顧壓力不輕,曾媽媽就有這個經驗,她兩歲三個月女兒采蔚去年住院近一週,她和丈夫輪流請假陪女兒,身心俱疲,女兒出院時瘦一了圈,雖然胃口變好,卻怎麼吃都不胖,還容易生病。
黃亮迪說,萬芳醫院調查發現,有一成父母覺得子女在感染輪狀病毒痊癒後,腸胃吸收力都變差、抵抗力變弱、個子瘦小,這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若沒有調理好,就會影響到未來的腸胃吸收能力,甚至生長發展。
他指出,輪狀病毒的特性是「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台灣肆虐的季節已不僅止於秋冬,一年四季都流行,主要症狀「三不一沒有」:腹瀉不止、嘔吐不停、高燒不退、哭沒有眼淚(脫水症狀),當孩子出現相關症狀,家長應盡速攜往醫院就醫。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八日電
往常在秋冬發威的輪狀病毒,已成為幼兒夏季腸胃炎的元凶,即使痊癒,也可能影響腸胃吸收力。由於輪狀病毒常伴隨其他感染症而辨識不易,醫師提醒,當孩子有腹瀉不止、嘔吐不停、高燒不退、哭沒有眼淚時,應盡速就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今天在一場「輪狀病毒知多少」記者會上指出,夏季期間,輪狀病毒常伴隨支氣管炎、沙門氏菌甚至腸病毒等疾病合併感染,家長不易在第一時間辨別,易使幼兒病情加重。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統計,去年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的兩歲以下幼兒,有四成七為腸胃炎病例,在感染性疾病中高居第一,在糞便檢驗篩選後發現,平均每四個幼兒就有一個肇因輪狀病毒感染,顯示輪狀病毒是幼兒腸胃炎住院最主要的原因。
萬芳醫院另針對去年全年度到今年年三月間因輪狀病毒感染住院的幼兒家庭追蹤調查,幼童平均住院五天,將近七成的住院幼兒同時出現腹瀉、發燒、嘔吐的症狀,更有超過四成的比例甚至有脫水現象。
病童住院,雙薪家庭的照顧壓力不輕,曾媽媽就有這個經驗,她兩歲三個月女兒采蔚去年住院近一週,她和丈夫輪流請假陪女兒,身心俱疲,女兒出院時瘦一了圈,雖然胃口變好,卻怎麼吃都不胖,還容易生病。
黃亮迪說,萬芳醫院調查發現,有一成父母覺得子女在感染輪狀病毒痊癒後,腸胃吸收力都變差、抵抗力變弱、個子瘦小,這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若沒有調理好,就會影響到未來的腸胃吸收能力,甚至生長發展。
他指出,輪狀病毒的特性是「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台灣肆虐的季節已不僅止於秋冬,一年四季都流行,主要症狀「三不一沒有」:腹瀉不止、嘔吐不停、高燒不退、哭沒有眼淚(脫水症狀),當孩子出現相關症狀,家長應盡速攜往醫院就醫。
Re: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輪狀病毒傳染力強 注重衛生預防腸胃炎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八日電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今天分析,對兩歲以下幼兒而言,輪狀病毒的威脅性超過沙門氏菌或腸道腺病毒,只要十隻輪狀病毒就會造成感染,腹瀉症狀可長達三週,家長不可輕忽。要預防這類夏日腸胃炎,應注意公共衛生,避免飲用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
黃亮迪指出,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腸胃炎,在發燒、嘔吐、腹瀉症狀之外,病童糞便形狀特徵是像蛋花湯而且有酸臭味,每天腹瀉次數可達十到二十次,嚴重者會造成脫水、休克、腸套疊等輕重不一的併發症。
他指出,嬰兒自四個月起容易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六到二十四個月是感染的高危險年齡,六成的病童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常常是一人感染、全家中標,傳染途徑主要糞口傳染,偶而也有飛沫傳染、接觸傳染。
目前並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輪狀病毒,只能施予支持療法,即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或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預防感染。
至於沙門氏菌感染造成的細菌性腸胃炎,症狀是噁心、發燒、肚痛、腹瀉,有時會有嘔吐或血便的症狀,治療方式是補充水份和電解質的支持療法,症狀嚴重者可接受抗生素治療。
另外,腸道腺病毒感染,常被為腸道感冒,有腹瀉、發燒、喉嚨痛、結膜炎等類似感冒症狀,目前並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只能施予支持療法,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目前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
黃亮迪指出,不論是病毒還是病菌引起的夏日腸胃炎,最重要的傳染途徑就是病從口入,預防方法是注意公共衛生,避免飲用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八日電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今天分析,對兩歲以下幼兒而言,輪狀病毒的威脅性超過沙門氏菌或腸道腺病毒,只要十隻輪狀病毒就會造成感染,腹瀉症狀可長達三週,家長不可輕忽。要預防這類夏日腸胃炎,應注意公共衛生,避免飲用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
黃亮迪指出,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腸胃炎,在發燒、嘔吐、腹瀉症狀之外,病童糞便形狀特徵是像蛋花湯而且有酸臭味,每天腹瀉次數可達十到二十次,嚴重者會造成脫水、休克、腸套疊等輕重不一的併發症。
他指出,嬰兒自四個月起容易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六到二十四個月是感染的高危險年齡,六成的病童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常常是一人感染、全家中標,傳染途徑主要糞口傳染,偶而也有飛沫傳染、接觸傳染。
目前並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輪狀病毒,只能施予支持療法,即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或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預防感染。
至於沙門氏菌感染造成的細菌性腸胃炎,症狀是噁心、發燒、肚痛、腹瀉,有時會有嘔吐或血便的症狀,治療方式是補充水份和電解質的支持療法,症狀嚴重者可接受抗生素治療。
另外,腸道腺病毒感染,常被為腸道感冒,有腹瀉、發燒、喉嚨痛、結膜炎等類似感冒症狀,目前並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只能施予支持療法,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目前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
黃亮迪指出,不論是病毒還是病菌引起的夏日腸胃炎,最重要的傳染途徑就是病從口入,預防方法是注意公共衛生,避免飲用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
Re: 輪狀病毒提早肆虐 幼兒吐又瀉
輪狀病毒 提早發威
聯合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以前總在秋冬季節發威而有「幼兒國民病」之稱的輪狀病毒腸胃炎,今年提前肆虐,今年入夏以來已有不少小小病號病倒住院,有些甚至合併腸病毒、沙門氏菌等感染,致使病情加劇。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黃亮迪表示,今年入夏以來,該院已接到不少被輪狀病毒擊倒的小小病號,入院時狂吐狂瀉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黃亮迪說,輪狀病毒是相當常見的腸胃道病毒,具有高感染率、高就醫率及高住院率的「三高」特性,以往大都盛行於秋冬季節,近年來逐漸往前挪到夏天,今年尤其明顯。該院統計顯示,平均每四名住院病童中,就有一名肇因於輪狀病毒感染,不難想像輪狀病毒的威力。光是對付輪狀病毒已不容易,一旦輪病毒毒感染又和腸病毒或沙門氏菌感染混在一起,更是棘手。
黃亮迪比較擔心的是,如果未能及時診斷出來,這些往往才幾個月大的小小病號,整天狂吐、狂瀉不止,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出現嚴重脫水,進而對健康造成危害。
調查中發現,一成父母表示子女在感染輪狀病毒癒後,出現食欲胃口變差、腸胃吸收能力變差、抵抗力變弱或個子瘦小的狀況。黃亮迪醫師解釋,人體的腸道鋪著一層腸黏膜,輪狀病毒感 染可能會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若沒有調理好,就會影響到未來的腸胃吸收能力,甚至生長發展。
為了不讓這種情形發生,黃亮迪提醒家長多留意輪狀病毒「三不一沒有」的主要症狀:腹瀉不止、嘔吐不止、高燒不退及哭泣卻沒有眼淚,一發現不對,立即陪同就醫。收住院後,小兒科醫師通常會讓這些小小病號的腸胃休息一下,只讓他們喝些稀飯或米湯,再適時補充含鈉、鉀離子的電解質液。
此外,他也提醒家長平常就應做好預防措施,比如維持居家環境的乾淨;容易被小寶寶含在嘴裡的玩具,一定要經常清洗;養成隨時幫小寶寶洗手的習慣。如果還不放心,選在小寶寶出生2~4個月大的時候,口服接種兩劑輪狀病毒疫苗,也不失為好方法。
怎樣發現輪狀病毒?
留意有無出現「三不一沒有」:
腹瀉不止、嘔吐不止、高燒不退,以及哭泣卻沒眼淚。
一旦發現情況不對,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聯合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以前總在秋冬季節發威而有「幼兒國民病」之稱的輪狀病毒腸胃炎,今年提前肆虐,今年入夏以來已有不少小小病號病倒住院,有些甚至合併腸病毒、沙門氏菌等感染,致使病情加劇。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黃亮迪表示,今年入夏以來,該院已接到不少被輪狀病毒擊倒的小小病號,入院時狂吐狂瀉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黃亮迪說,輪狀病毒是相當常見的腸胃道病毒,具有高感染率、高就醫率及高住院率的「三高」特性,以往大都盛行於秋冬季節,近年來逐漸往前挪到夏天,今年尤其明顯。該院統計顯示,平均每四名住院病童中,就有一名肇因於輪狀病毒感染,不難想像輪狀病毒的威力。光是對付輪狀病毒已不容易,一旦輪病毒毒感染又和腸病毒或沙門氏菌感染混在一起,更是棘手。
黃亮迪比較擔心的是,如果未能及時診斷出來,這些往往才幾個月大的小小病號,整天狂吐、狂瀉不止,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出現嚴重脫水,進而對健康造成危害。
調查中發現,一成父母表示子女在感染輪狀病毒癒後,出現食欲胃口變差、腸胃吸收能力變差、抵抗力變弱或個子瘦小的狀況。黃亮迪醫師解釋,人體的腸道鋪著一層腸黏膜,輪狀病毒感 染可能會造成幼兒小腸黏膜受損,若沒有調理好,就會影響到未來的腸胃吸收能力,甚至生長發展。
為了不讓這種情形發生,黃亮迪提醒家長多留意輪狀病毒「三不一沒有」的主要症狀:腹瀉不止、嘔吐不止、高燒不退及哭泣卻沒有眼淚,一發現不對,立即陪同就醫。收住院後,小兒科醫師通常會讓這些小小病號的腸胃休息一下,只讓他們喝些稀飯或米湯,再適時補充含鈉、鉀離子的電解質液。
此外,他也提醒家長平常就應做好預防措施,比如維持居家環境的乾淨;容易被小寶寶含在嘴裡的玩具,一定要經常清洗;養成隨時幫小寶寶洗手的習慣。如果還不放心,選在小寶寶出生2~4個月大的時候,口服接種兩劑輪狀病毒疫苗,也不失為好方法。
怎樣發現輪狀病毒?
留意有無出現「三不一沒有」:
腹瀉不止、嘔吐不止、高燒不退,以及哭泣卻沒眼淚。
一旦發現情況不對,應立即帶寶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