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正名:伊比力斯症 遇到癲癇學生 四成老師處理錯誤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看到有人癲癇發作,趕快塞毛巾到他嘴巴?拿筆、用手指讓癲癇病人咬?都大錯特錯!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十七日公布一項「癲癇症認知調查」,不只是一般民眾,連不少老師也常錯誤處理。
該協會秘書長暨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關尚勇表示,國內約每百位人中有一人癲癇,台灣至少有三、四萬名兒童是癲癇患者,但教師對疾病的認知有待加強。
協會七月針對三○五位教師進行「癲癇症認知」線上調查,六成老師擔心班上有癲癇症學生,因為不知如何處理或怕有意外。只有少數教師知道正確的處置,許多老師認知的「塗擦萬金油或綠油精(二%)、按摩人中(十一%)、塞入東西至口中(四十三%)、壓住病人直到發作結束(廿九%)」等,都是錯誤方式。
關尚勇說,癲癇是腦神經不正常放電,正確處理有三步驟。一,保護即防止病人受傷。二,陪伴並注意病人呼吸的暢通。三,記錄並計算發作時間及頻率。一般而言,不需採取醫療措施,除非發作時間持續五至十分鐘則須趕快送醫。
今年將上國中的賴小妹五歲時經檢查證實罹患頑固性癲癇,雖然已用藥控制,但仍經常發作。她昨天和並表演了一場魔術,希望透過魔術教學訓練病童手眼協調,同時培養自信並增加同儕的互動。台北榮總兒童神經科醫師張開屏表示,癲癇症可透過藥物獲得控制,三分之一的人服藥即痊癒,不再發作;三分之一用藥後可大幅降低發作頻率,頑固型病患則須學習和疾病和平共處。
該協會並以癲癇症的英文Epilepsy發音,為癲癇正名為「伊比力斯症」,希望去除帶有歧視意味的癲癇、羊癲瘋等不雅稱呼。關尚勇醫師和賴小妹也聯手秀魔術,一瞬間,將絲巾上的「癲癇」字樣變成「伊比力斯」。
也要正名:伊比力斯症 遇到癲癇學生 四成老師處理錯誤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也要正名:伊比力斯症 遇到癲癇學生 四成老師處理錯誤
「伊」要正名 別再叫癲癇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灣有多達3到4萬名的癲癇兒童,台灣醫界正努力正名為「伊比力斯症」,將英文病名直譯,以根本解決「癲癇」被「污名化」的問題,而對岸的中國抗癲協會也不約而同在5月間發函給全球華人醫師徵求新的病名,以取代易引人反感的癲癇一詞。
今年12歲的病童賴小妹妹,昨日與醫師在台上合作表演魔術,將布條上的「癲癇」二字瞬間變成「伊比力斯症」,表達欲比照「痲瘋病」改成「漢生病」的正名訴求,在尋求台灣醫界共識的同時,先透過協會對外推廣。
賴媽媽表示,賴小妹5歲起被媽媽發現罹病,發病時短暫的放空與失憶,常讓老師不諒解的以為是上課不專心,有時也令她在學校迷路,因為找不到教室而遲到。
6成受訪老師 擔心面對病童
像賴小妹這樣的伊比力斯症兒童,在台灣有3到4萬人,但根據104線今年7月針對305位教師所做「癲癇症認知調查」顯示,兩成老師根本不了解伊比力斯症,或認為是一種精神異常,有6成老師擔心班上有伊比力斯症兒童,主要是不知如何處理、發生意外、無法分辨是否發作、不知如何輔導。
值得注意的是,對伊比力斯症學童發作時的處置方式,回答的錯誤率相當高,有4成3受訪老師回答「塞東西到病人口中」、2成回答「壓住病人不斷抽搐的身體直到發作結束」,都是錯誤的方式。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關尚勇表示,由於伊比力斯症盛行率高,發作時老師若未正確處置可能引發危險,教育部應要求所有老師們修一定時數的伊比力斯症學分,只要建立對此疾病的正確認知,就不會不知所措或過度擔心,也能給予病童安全的教育環境。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灣有多達3到4萬名的癲癇兒童,台灣醫界正努力正名為「伊比力斯症」,將英文病名直譯,以根本解決「癲癇」被「污名化」的問題,而對岸的中國抗癲協會也不約而同在5月間發函給全球華人醫師徵求新的病名,以取代易引人反感的癲癇一詞。
今年12歲的病童賴小妹妹,昨日與醫師在台上合作表演魔術,將布條上的「癲癇」二字瞬間變成「伊比力斯症」,表達欲比照「痲瘋病」改成「漢生病」的正名訴求,在尋求台灣醫界共識的同時,先透過協會對外推廣。
賴媽媽表示,賴小妹5歲起被媽媽發現罹病,發病時短暫的放空與失憶,常讓老師不諒解的以為是上課不專心,有時也令她在學校迷路,因為找不到教室而遲到。
6成受訪老師 擔心面對病童
像賴小妹這樣的伊比力斯症兒童,在台灣有3到4萬人,但根據104線今年7月針對305位教師所做「癲癇症認知調查」顯示,兩成老師根本不了解伊比力斯症,或認為是一種精神異常,有6成老師擔心班上有伊比力斯症兒童,主要是不知如何處理、發生意外、無法分辨是否發作、不知如何輔導。
值得注意的是,對伊比力斯症學童發作時的處置方式,回答的錯誤率相當高,有4成3受訪老師回答「塞東西到病人口中」、2成回答「壓住病人不斷抽搐的身體直到發作結束」,都是錯誤的方式。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關尚勇表示,由於伊比力斯症盛行率高,發作時老師若未正確處置可能引發危險,教育部應要求所有老師們修一定時數的伊比力斯症學分,只要建立對此疾病的正確認知,就不會不知所措或過度擔心,也能給予病童安全的教育環境。
Re: 也要正名:伊比力斯症 遇到癲癇學生 四成老師處理錯誤
癲癇發作 撬牙關塞硬物 危險!
聯合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賴小妹妹五歲大時,一天晚上剛洗完澡,手突然僵直呈四十五度,嘴角不斷傻笑,沒兩天,同樣的症狀又來一遍,頻率愈來愈高,一天多達六、七十次,父母帶她四處求神問卜,最後找了醫師,才搞清楚是癲癇發作。
醫師指出,國內兒童癲癇盛行率為千分之六點七,推算總共有三、四萬名癲癇病童。但今年七月間,一項針對三百零五位教師所做的「癲癇症認知」調查卻發現,六成老師因為無法分辨發作症狀、不知如何處理,或擔心病童發生意外,害怕班級裡有癲癇學童。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關尚勇說,許多老師誤以為要幫學生「擦萬金油或綠油精」、「要壓住病人不斷抽搐的肢體,直到發作結束」,或是「按摩人或手腳」,還有許多老師認為應該要趕快「塞東西到患者口中」。
「強行撬開病患牙關,塞進手指頭或其他東西是非常錯誤的觀念。」關尚勇說,撬開緊閉的牙關,很容易造成牙關傷害,甚至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掉進呼吸道,讓患者受到二次傷害,若塞入的是筆或筷子這類硬物,也可能被咬斷後扎傷患者。
他強調,只有在患者未咬緊牙關時,可以塞入手帕、毛巾等軟物,避免咬傷舌根,但這段時間只有十秒,不到廿秒,非常短暫。許多人想要打開癲癇患者的牙關,是因為害怕他們咬到舌頭,關尚勇說,臨床的確有發作時咬舌頭的案例,但硬塞東西到病人口中,造成的傷害更多。
關尚勇說,有三成癲癇患童找不出原因,約一成五跟基因有關,有些病童因為頭部外傷,留下癲癇後遺症。另外,百分之五的患者因為光線、熱水、聲音,甚至是刷牙等刺激,誘發癲癇症狀,稱為反射性癲癇,曾有患者聽到鬧鐘響,或因突如其來的喇叭聲受驚嚇,導致癲癇發作,患者若對熱水敏感,家長只好用毛巾幫忙擦澡。
國泰醫院副院長洪焜隆說,癲癇發作時的症狀除了全身僵硬、抽搐、牙關緊閉、呼吸困難這類大發作外,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精神異常或是放空等,但只要規則服藥,多數患者病情都可獲得控制,甚至不再發作。
聯合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賴小妹妹五歲大時,一天晚上剛洗完澡,手突然僵直呈四十五度,嘴角不斷傻笑,沒兩天,同樣的症狀又來一遍,頻率愈來愈高,一天多達六、七十次,父母帶她四處求神問卜,最後找了醫師,才搞清楚是癲癇發作。
醫師指出,國內兒童癲癇盛行率為千分之六點七,推算總共有三、四萬名癲癇病童。但今年七月間,一項針對三百零五位教師所做的「癲癇症認知」調查卻發現,六成老師因為無法分辨發作症狀、不知如何處理,或擔心病童發生意外,害怕班級裡有癲癇學童。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關尚勇說,許多老師誤以為要幫學生「擦萬金油或綠油精」、「要壓住病人不斷抽搐的肢體,直到發作結束」,或是「按摩人或手腳」,還有許多老師認為應該要趕快「塞東西到患者口中」。
「強行撬開病患牙關,塞進手指頭或其他東西是非常錯誤的觀念。」關尚勇說,撬開緊閉的牙關,很容易造成牙關傷害,甚至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掉進呼吸道,讓患者受到二次傷害,若塞入的是筆或筷子這類硬物,也可能被咬斷後扎傷患者。
他強調,只有在患者未咬緊牙關時,可以塞入手帕、毛巾等軟物,避免咬傷舌根,但這段時間只有十秒,不到廿秒,非常短暫。許多人想要打開癲癇患者的牙關,是因為害怕他們咬到舌頭,關尚勇說,臨床的確有發作時咬舌頭的案例,但硬塞東西到病人口中,造成的傷害更多。
關尚勇說,有三成癲癇患童找不出原因,約一成五跟基因有關,有些病童因為頭部外傷,留下癲癇後遺症。另外,百分之五的患者因為光線、熱水、聲音,甚至是刷牙等刺激,誘發癲癇症狀,稱為反射性癲癇,曾有患者聽到鬧鐘響,或因突如其來的喇叭聲受驚嚇,導致癲癇發作,患者若對熱水敏感,家長只好用毛巾幫忙擦澡。
國泰醫院副院長洪焜隆說,癲癇發作時的症狀除了全身僵硬、抽搐、牙關緊閉、呼吸困難這類大發作外,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精神異常或是放空等,但只要規則服藥,多數患者病情都可獲得控制,甚至不再發作。
Re: 也要正名:伊比力斯症 遇到癲癇學生 四成老師處理錯誤
老師對癲癇認知待加強 學魔術對病童有益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七日電
台灣約有三到四萬個癲癇兒,今天披露的一項調查顯示,六成老師擔心班上有癲癇學童,常有塞東西至病童口中或強壓身體的錯誤處理方式;事實上,癲癇兒能過正常的校園生活,學習魔術可寓醫療與娛樂,幫助自己跟同學打成一片。
這項104線上調查今年七月針對三百零五位教師所做「癲癇症認知調查」,顯示老師擔心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處理或怕有意外、無法分辨發作的情況、不知如何輔導學生心理狀況學生或其他同學、影響其他學生學習。
對於癲癇學童發作時的處置方式,四成三受訪老師回答「塞東西到病人口中」、二成回答「壓住病人不斷抽搐的身體直到發作結束」,也有人回答塗擦萬金油或綠油精、按摩人中;然而,這些都是錯誤的方式。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癲癇)協會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關尚勇今天分析,老師對此病症的認知程度有待加強,一成九教師誤認為是精神異常或根本不瞭解,應加強學校老師們正確資訊。
他並說,學校活動可透過增進手眼協調和同儕互動的魔術,幫助病童在求學甚至出社會後的正常發展。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為此舉辦魔術教學活動,一位病童表示,如果表演的魔術能讓同學們都無法識破,自己一定會變成萬人迷,還可以教同學怎麼變魔術。
至於見到有人癲癇發作的三個原則是:保護(預防病人受傷)、陪伴(守著病人、注意呼吸道暢通)、記錄(計算發作時間及頻率),關尚勇解釋,癲癇一旦開始發作,就無法阻止,一般而言不需採取醫療措施,除非是發作時間持續五至十分鐘,就必須趕快送醫。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七日電
台灣約有三到四萬個癲癇兒,今天披露的一項調查顯示,六成老師擔心班上有癲癇學童,常有塞東西至病童口中或強壓身體的錯誤處理方式;事實上,癲癇兒能過正常的校園生活,學習魔術可寓醫療與娛樂,幫助自己跟同學打成一片。
這項104線上調查今年七月針對三百零五位教師所做「癲癇症認知調查」,顯示老師擔心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處理或怕有意外、無法分辨發作的情況、不知如何輔導學生心理狀況學生或其他同學、影響其他學生學習。
對於癲癇學童發作時的處置方式,四成三受訪老師回答「塞東西到病人口中」、二成回答「壓住病人不斷抽搐的身體直到發作結束」,也有人回答塗擦萬金油或綠油精、按摩人中;然而,這些都是錯誤的方式。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癲癇)協會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關尚勇今天分析,老師對此病症的認知程度有待加強,一成九教師誤認為是精神異常或根本不瞭解,應加強學校老師們正確資訊。
他並說,學校活動可透過增進手眼協調和同儕互動的魔術,幫助病童在求學甚至出社會後的正常發展。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為此舉辦魔術教學活動,一位病童表示,如果表演的魔術能讓同學們都無法識破,自己一定會變成萬人迷,還可以教同學怎麼變魔術。
至於見到有人癲癇發作的三個原則是:保護(預防病人受傷)、陪伴(守著病人、注意呼吸道暢通)、記錄(計算發作時間及頻率),關尚勇解釋,癲癇一旦開始發作,就無法阻止,一般而言不需採取醫療措施,除非是發作時間持續五至十分鐘,就必須趕快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