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病童將有機會和一般孩子一樣正常長大了,台大醫療團隊昨天宣告了這項傲人的醫學成就。
若不治療 活不過1歲
以往,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寶寶出生後,若沒有及時治療,很難活過一歲;台大醫院3年前啟動全球首創的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後,情況有了改變,不但及時發現,同時也治療好了7位罹病寶寶,如今最大的孩子已經兩歲。
台大醫院昨天舉行龐貝氏症篩檢成果記者會,相關論文已發表在今年7月的兒科排名第一的國際醫學期刊《兒科學》,受到全球矚目。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龐貝氏症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會逐漸發生肌肉無力、氣管炎等症狀,病童因體內缺少特定酵素,導致肝醣在心臟與肌肉等器官不正常堆積,影響細胞功能,很容易在1歲前死於心肺衰竭。
台灣每年有4到5個龐貝氏症寶寶出生,此病原本是不治之症,近年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研發出治療藥物,但療效不如預期,難以遏止肌肉退化,可能是治療時間太晚所致。
因此,台大醫院從2005年起,展開全球首見的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3年來從全台20萬名新生兒中,篩出了7位病童,嘗試在滿月前就開始定期施打酵素補充藥物,果然療效大幅提升,治療1年多來,病童健康情況與活動力已與一般兒童相差無幾,儘管藥價昂貴且每兩週就要施打1次,但均由健保給付,大幅減輕家長負擔。
首位治療兒 現在上小一
同樣是罹患了龐貝氏症的病童,3位接受早期治療的寶寶,在現場活蹦亂跳;但台灣第一位接受治療的王小弟,雖在半歲時就治療,如今已上小學一年級的他,雖然心臟與腦部發育正常,仍因肌肉退化而全身癱瘓,需仰賴呼吸器。陳垣崇表示,只差5個月治療,結果卻截然不同。兩相對照下,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1歲9個月病童魏小弟的媽媽鄧女士表示,看到其他因太晚治療,以致病情惡化難以逆轉的病例,深刻體會到能及時獲得治療,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2歲4個月的洪小弟在出生20幾天時被篩出龐貝氏症,起初因喉部肌肉無力,一哭鬧,整張小臉就脹成紫黑色,心臟也出現肥大,令爸媽擔心又心疼,經過治療後,狀況顯著改善;1歲3個月的洪小妹,當初也被家人以為隨時會走,經治療後,如今也是白白胖胖,完全看不出罹患罕病。
新生兒篩檢 仍不及歐美
台灣現行新生兒篩檢所涵蓋的罕見疾病種類,衛生署雖已在前年已擴增至約20項,但卻仍不及歐美國家的30幾項,篩檢的漏網之魚,每年仍令許多家庭悲傷與破碎,甚至有家長在不知情下,接連生下多位病童,釀成遺傳悲劇。
胡務亮表示,龐貝氏症是隱性遺傳,不一定有家族史,其篩檢可以與現行的新生兒罕見疾病篩檢共用血片、同步進行,寶寶不必再額外採血,台大過去均提供免費篩檢,但明年起必須自費,相關檢驗費用約200元左右。
罕病基金會副董事長曾敏傑昨呼籲,衛生署應比照歐美,擴大罕見疾病篩檢範圍,估計每年可多篩出120位病童,部分疾病雖無積極治療方式,但透過飲食與藥物控制,便能減緩惡化速度。全台低收入戶與原住民的新生兒可免費篩檢龐貝氏症,相關費用將由罕病基金會全額補助。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小檔案/龐貝氏症 機率四萬分之一
自由
龐貝氏症發生率約三到四萬分之一,患者因溶小體中缺乏一種酸性麥芽糖?,導致肝醣異常堆積,影響細胞功能。
病童出生時通常無異狀,多數在兩、三個月大時,發生四肢活動力差、頭部控制力不佳,三、四個月大時,常因罹患氣管炎而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連帶發現心臟肥大,之後心臟肥大與肌肉無力會持續惡化,未治療者,通常會在一歲前死於心臟衰竭。
藥物是以基因工程技術製造,以針劑注射病患所缺乏的酵素,在篩檢方面,新生兒出生滿四十八小時內,便可經由新生兒篩檢判定,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記者王昶閔)
自由
龐貝氏症發生率約三到四萬分之一,患者因溶小體中缺乏一種酸性麥芽糖?,導致肝醣異常堆積,影響細胞功能。
病童出生時通常無異狀,多數在兩、三個月大時,發生四肢活動力差、頭部控制力不佳,三、四個月大時,常因罹患氣管炎而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連帶發現心臟肥大,之後心臟肥大與肌肉無力會持續惡化,未治療者,通常會在一歲前死於心臟衰竭。
藥物是以基因工程技術製造,以針劑注射病患所缺乏的酵素,在篩檢方面,新生兒出生滿四十八小時內,便可經由新生兒篩檢判定,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記者王昶閔)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6龐貝氏症兒篩檢及時治療 免全癱命運
聯合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台灣龐貝氏症篩檢計畫獨步全球,已成功讓六位龐貝氏症兒獲及時治療,免除一輩子靠呼吸器維生夢魘,成果並登上國際期刊。
「ㄒㄧㄠˇ、ㄆㄥˊ、ㄧㄡˇ」,一般小孩很快就學會講的字,罹患龐貝氏症的六歲王小弟,卻是利用自己戴的氣切呼吸器,學了許久才發出聲音,儘管如此,王爸爸還是很感謝有藥物讓他兒子活下來。
王小弟出生時,和一般嬰兒一樣可愛,只是手腳活動力和頭部控制差了一點,四個月大因肺炎就醫,才查出有龐貝氏症。
這個病使王小弟肌肉無力,不能自主呼吸,全身癱瘓,醫師在他喉嚨插了一條氣管,協助他呼吸,由於長期插管,爸媽每四小時就得替他拍痰,免得痰阻塞呼吸道,「半夜他會哭,我就知道該起床幫他翻身,」王媽媽說。
「王小弟晚了五個月才篩檢出是龐貝氏症,」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說,王小弟是國內首位參加酵素治療該症的病患,可惜未能在出生一個月內篩檢出並治療,藥雖能延緩王小弟生命,卻不能阻止其肌肉惡化。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進行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國家,是因中研院生醫所長陳垣崇開發出世界第一個治療龐貝氏症藥物,三年來,全台已有廿萬名新生兒參加篩檢,其中六人因藥物而避免全癱。
兩歲多的洪小弟也有龐貝氏症,昨天他坐在媽媽懷裡,好奇頑皮地抓桌上東西,洪媽媽說:「還好醫院有提醒我做這項篩檢,不然我兒子也可能全癱。」
台大這項成果,登上今年七月「小兒科」國際期刊,結論即是建議龐貝氏症兒應於症狀明顯前給予治療,成果顯著。
罕病基金會副董事長曾敏傑指出基金會已募得兩百萬元,提供低收入戶及原住民新生兒,免費做龐貝氏症篩檢,一般民眾可自費兩百元做這項篩檢。
聯合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台灣龐貝氏症篩檢計畫獨步全球,已成功讓六位龐貝氏症兒獲及時治療,免除一輩子靠呼吸器維生夢魘,成果並登上國際期刊。
「ㄒㄧㄠˇ、ㄆㄥˊ、ㄧㄡˇ」,一般小孩很快就學會講的字,罹患龐貝氏症的六歲王小弟,卻是利用自己戴的氣切呼吸器,學了許久才發出聲音,儘管如此,王爸爸還是很感謝有藥物讓他兒子活下來。
王小弟出生時,和一般嬰兒一樣可愛,只是手腳活動力和頭部控制差了一點,四個月大因肺炎就醫,才查出有龐貝氏症。
這個病使王小弟肌肉無力,不能自主呼吸,全身癱瘓,醫師在他喉嚨插了一條氣管,協助他呼吸,由於長期插管,爸媽每四小時就得替他拍痰,免得痰阻塞呼吸道,「半夜他會哭,我就知道該起床幫他翻身,」王媽媽說。
「王小弟晚了五個月才篩檢出是龐貝氏症,」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說,王小弟是國內首位參加酵素治療該症的病患,可惜未能在出生一個月內篩檢出並治療,藥雖能延緩王小弟生命,卻不能阻止其肌肉惡化。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進行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國家,是因中研院生醫所長陳垣崇開發出世界第一個治療龐貝氏症藥物,三年來,全台已有廿萬名新生兒參加篩檢,其中六人因藥物而避免全癱。
兩歲多的洪小弟也有龐貝氏症,昨天他坐在媽媽懷裡,好奇頑皮地抓桌上東西,洪媽媽說:「還好醫院有提醒我做這項篩檢,不然我兒子也可能全癱。」
台大這項成果,登上今年七月「小兒科」國際期刊,結論即是建議龐貝氏症兒應於症狀明顯前給予治療,成果顯著。
罕病基金會副董事長曾敏傑指出基金會已募得兩百萬元,提供低收入戶及原住民新生兒,免費做龐貝氏症篩檢,一般民眾可自費兩百元做這項篩檢。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小辭典》龐貝氏症 肝醣無法分解
聯合
台北訊
龐貝氏症又稱為肝醣儲積症第二型,患者缺乏溶小體酸性葡萄糖酵素,使得進入溶小體的肝醣無法分解而持續堆積,影響細胞功能,會造成肌肉無力及心臟肥大,患者多在一歲前因心臟或呼吸衰竭死亡,國內發生率約三萬至四萬分之一。
龐貝氏症現在已可用基因工程製造的酵素治療,但若治療不夠及時,成效會大打折扣。
聯合
台北訊
龐貝氏症又稱為肝醣儲積症第二型,患者缺乏溶小體酸性葡萄糖酵素,使得進入溶小體的肝醣無法分解而持續堆積,影響細胞功能,會造成肌肉無力及心臟肥大,患者多在一歲前因心臟或呼吸衰竭死亡,國內發生率約三萬至四萬分之一。
龐貝氏症現在已可用基因工程製造的酵素治療,但若治療不夠及時,成效會大打折扣。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台大醫院首創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 成果斐然
中央社
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七日電
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新生兒,通常一歲以前就會因心、肺衰竭死亡,雖然已有藥物問世,但成效不佳。台大醫院基因醫學團隊首創一套新生兒篩檢模式,自2005年至今篩出七名龐貝兒,用藥後存活都已超過一歲,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的「Pediatrics」(小兒科)七月號期刊。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發生主因是因為體內溶小體缺乏一種稱為酸性麥芽糖(酉每)的酵素,造成肝醣大量在心臟、肌肉及其他器官中堆積,進而影響到細胞功能,出現心臟肥大、肌肉無力等症狀,患嬰通常在三、四個月大時因支氣管炎等症狀被篩出罹患龐貝氏症,但通常活不過一年,發生率約為三萬五千分之一到四萬分之一。
龐貝氏症原本是無藥可醫的絕症,但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自1991年起開始研究龐貝氏症,幾年前在美國杜克大學任教時開始研發藥物,藥物在2006年核准上市,雖可延長患嬰生命,治療效果始終未如預期。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基因醫學部團隊推測龐貝氏症藥物療效不如預期,是因治療的時間太晚。
為了及早篩檢出罹患龐貝氏症的新生兒,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研發出一套篩檢新生兒血液中酸性麥芽糖(酉每)含量的方法,自2005年開始先驅篩檢計畫,結果在二十萬名新生兒中篩出七名新生兒罹患龐貝氏症,患嬰在出生滿月以前就開始用藥,至今七名患嬰用藥都已超過一年,除了每兩週要施藥一次外,外觀與活動力與一般幼兒無異。
由於台大醫院研發的龐貝氏症新生兒先驅篩檢已被證明準確率很高,且及早用藥療效良好,成果獲得國際小兒科醫學期刊排名第一位的「Pediatrecs」採用,刊登於今年七月號出版的期刊,台灣明年起將把龐貝氏症篩檢納為新生兒自費篩檢項目,只要新台幣兩百元,就可及早知道新生兒是否罹患龐氏症,並據此及早用藥,健保有給付。
中央社
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七日電
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新生兒,通常一歲以前就會因心、肺衰竭死亡,雖然已有藥物問世,但成效不佳。台大醫院基因醫學團隊首創一套新生兒篩檢模式,自2005年至今篩出七名龐貝兒,用藥後存活都已超過一歲,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的「Pediatrics」(小兒科)七月號期刊。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發生主因是因為體內溶小體缺乏一種稱為酸性麥芽糖(酉每)的酵素,造成肝醣大量在心臟、肌肉及其他器官中堆積,進而影響到細胞功能,出現心臟肥大、肌肉無力等症狀,患嬰通常在三、四個月大時因支氣管炎等症狀被篩出罹患龐貝氏症,但通常活不過一年,發生率約為三萬五千分之一到四萬分之一。
龐貝氏症原本是無藥可醫的絕症,但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自1991年起開始研究龐貝氏症,幾年前在美國杜克大學任教時開始研發藥物,藥物在2006年核准上市,雖可延長患嬰生命,治療效果始終未如預期。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基因醫學部團隊推測龐貝氏症藥物療效不如預期,是因治療的時間太晚。
為了及早篩檢出罹患龐貝氏症的新生兒,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研發出一套篩檢新生兒血液中酸性麥芽糖(酉每)含量的方法,自2005年開始先驅篩檢計畫,結果在二十萬名新生兒中篩出七名新生兒罹患龐貝氏症,患嬰在出生滿月以前就開始用藥,至今七名患嬰用藥都已超過一年,除了每兩週要施藥一次外,外觀與活動力與一般幼兒無異。
由於台大醫院研發的龐貝氏症新生兒先驅篩檢已被證明準確率很高,且及早用藥療效良好,成果獲得國際小兒科醫學期刊排名第一位的「Pediatrecs」採用,刊登於今年七月號出版的期刊,台灣明年起將把龐貝氏症篩檢納為新生兒自費篩檢項目,只要新台幣兩百元,就可及早知道新生兒是否罹患龐氏症,並據此及早用藥,健保有給付。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治療「龐貝氏症」寶寶 越早越好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 提早確診治療
「龐貝氏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如果病童沒有及時確診、治療,則可能活不過一歲,台大醫院自94年起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並提供酵素補充治療,成功拯救了七個罹病的寶寶。
由於治療效果顯著,該項研究已刊登於今年7月小兒科排名第一的小兒學(Pediatrics)期刊中,獲得國內外兒科醫界的肯定。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盛行率約三萬分一至四萬分一,也就是台灣每年約有五、六個龐貝氏症寶寶。
龐貝氏症寶寶在出生後,因為體內缺乏一種稱做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嬰兒一開始會肌肉無力,合併類似感冒發燒、氣管炎等症狀。
如果沒有治療,寶寶約在一歲之前,就會死於心肺衰竭,即使接受了酵素補充療法,但沒能早一點發現,肌肉還是會持續退化,成為父母一輩子的遺憾。
胡務亮解釋,一旦人體缺乏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肝醣就會累積在心臟、肌肉和其它器官,如果沒有即時接受治療,病童幾乎活不過一歲,就會死於心肺衰竭。
胡務亮指出,台大醫院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在94年底啟動,利用新生兒疾病篩檢時的初檢血片,不需額外多採血液,就可以分析血點中的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如果此酵素活性偏低,就應該重新檢驗一次,如果還是偏低,就進入了確認的階段。
透過這個篩檢計畫,台大醫院總共篩檢出了七名龐貝氏症寶寶,最大的病童已經兩歲多了,在症狀尚未出現時,就給予酵素補充治療,目前身體健康,與一般小孩子一樣,家長相當高興。
由於體內缺乏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龐貝氏症寶寶必須補充一輩子的酵素,藥物相當昂貴,所幸,此藥物已在健保給付範圍,大幅減輕了家長負擔。
胡務亮強調,由於此項篩檢屬於研究計畫,不需額外負擔篩檢費用,未來自費時,檢驗費也不貴,約200元左右,由於這種疾病屬隱性遺傳,不一定有家族史,為了寶寶健康,建議家長可考慮將這項檢查納入嬰兒篩檢項目中。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 提早確診治療
「龐貝氏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如果病童沒有及時確診、治療,則可能活不過一歲,台大醫院自94年起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並提供酵素補充治療,成功拯救了七個罹病的寶寶。
由於治療效果顯著,該項研究已刊登於今年7月小兒科排名第一的小兒學(Pediatrics)期刊中,獲得國內外兒科醫界的肯定。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盛行率約三萬分一至四萬分一,也就是台灣每年約有五、六個龐貝氏症寶寶。
龐貝氏症寶寶在出生後,因為體內缺乏一種稱做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嬰兒一開始會肌肉無力,合併類似感冒發燒、氣管炎等症狀。
如果沒有治療,寶寶約在一歲之前,就會死於心肺衰竭,即使接受了酵素補充療法,但沒能早一點發現,肌肉還是會持續退化,成為父母一輩子的遺憾。
胡務亮解釋,一旦人體缺乏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肝醣就會累積在心臟、肌肉和其它器官,如果沒有即時接受治療,病童幾乎活不過一歲,就會死於心肺衰竭。
胡務亮指出,台大醫院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在94年底啟動,利用新生兒疾病篩檢時的初檢血片,不需額外多採血液,就可以分析血點中的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如果此酵素活性偏低,就應該重新檢驗一次,如果還是偏低,就進入了確認的階段。
透過這個篩檢計畫,台大醫院總共篩檢出了七名龐貝氏症寶寶,最大的病童已經兩歲多了,在症狀尚未出現時,就給予酵素補充治療,目前身體健康,與一般小孩子一樣,家長相當高興。
由於體內缺乏酸性麥芽糖(酉每)酵素,龐貝氏症寶寶必須補充一輩子的酵素,藥物相當昂貴,所幸,此藥物已在健保給付範圍,大幅減輕了家長負擔。
胡務亮強調,由於此項篩檢屬於研究計畫,不需額外負擔篩檢費用,未來自費時,檢驗費也不貴,約200元左右,由於這種疾病屬隱性遺傳,不一定有家族史,為了寶寶健康,建議家長可考慮將這項檢查納入嬰兒篩檢項目中。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龐貝氏寶寶難活過1歲 台大啟動全球第一個篩檢計畫
中廣
徐韻翔報導
罹患罕病的「龐貝氏症」寶寶出生後,會因為體內缺乏特定的酵素,如果沒有治療,常活不過1歲就會因心肺衰竭死亡,台大醫院94年起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並給予酵素補充治療,這幾年成功拯救了七個罹病的寶寶,計畫中最大的孩子已經2歲多,能看見孩子健康長大,父母倍感欣慰,台大醫院也建議,新生兒篩檢時,家長可考慮將龐貝氏症檢查納入選項。
「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小寶寶在出生後,因為體內缺乏一種稱做酸性麥芽糖梅的酵素,一開始會讓嬰兒有肌肉無力,與類似感冒發燒與氣管炎等症狀,由於這種酵素缺乏會造成肝醣在心臟與肌肉和其它器官堆積,如果沒有即時搶救接受治療,通常寶寶很難活過1歲,就會因為心肺衰竭而亡。國內一年約有4~5個「龐貝氏症」寶寶出生。
要治療龐貝氏症,雖然治療藥物上市,但對於這種病症的效果並不完全,為了即早檢出、提升療效,台大醫院從94年起,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幾年下來篩檢出了七個龐貝氏症嬰兒,在寶寶們症狀明顯前,就給予酵素補充治療,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目前這項計畫中,最大的寶寶已經成功長大到2歲,病童看起來和一般的孩子一樣正常,父母能見到寶寶長大也很欣慰。
胡務亮表示,目前參與這項計畫的不需負擔篩檢費用,未來要自費,檢驗費約200元左右,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和現行新生兒篩檢項目可以共用採檢血片,不需額外多採血液,由於這種疾病屬隱性遺傳,不一定有家族史,為了寶寶健康,建議家長可考慮將這項檢查納入嬰兒篩檢項目中。至於「龐貝氏症」藥物治療費用則由健保給付,以現階段發展的藥物,「龐貝氏症」寶寶必須終身服藥。
中廣
徐韻翔報導
罹患罕病的「龐貝氏症」寶寶出生後,會因為體內缺乏特定的酵素,如果沒有治療,常活不過1歲就會因心肺衰竭死亡,台大醫院94年起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並給予酵素補充治療,這幾年成功拯救了七個罹病的寶寶,計畫中最大的孩子已經2歲多,能看見孩子健康長大,父母倍感欣慰,台大醫院也建議,新生兒篩檢時,家長可考慮將龐貝氏症檢查納入選項。
「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小寶寶在出生後,因為體內缺乏一種稱做酸性麥芽糖梅的酵素,一開始會讓嬰兒有肌肉無力,與類似感冒發燒與氣管炎等症狀,由於這種酵素缺乏會造成肝醣在心臟與肌肉和其它器官堆積,如果沒有即時搶救接受治療,通常寶寶很難活過1歲,就會因為心肺衰竭而亡。國內一年約有4~5個「龐貝氏症」寶寶出生。
要治療龐貝氏症,雖然治療藥物上市,但對於這種病症的效果並不完全,為了即早檢出、提升療效,台大醫院從94年起,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幾年下來篩檢出了七個龐貝氏症嬰兒,在寶寶們症狀明顯前,就給予酵素補充治療,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表示,目前這項計畫中,最大的寶寶已經成功長大到2歲,病童看起來和一般的孩子一樣正常,父母能見到寶寶長大也很欣慰。
胡務亮表示,目前參與這項計畫的不需負擔篩檢費用,未來要自費,檢驗費約200元左右,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和現行新生兒篩檢項目可以共用採檢血片,不需額外多採血液,由於這種疾病屬隱性遺傳,不一定有家族史,為了寶寶健康,建議家長可考慮將這項檢查納入嬰兒篩檢項目中。至於「龐貝氏症」藥物治療費用則由健保給付,以現階段發展的藥物,「龐貝氏症」寶寶必須終身服藥。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治療龐貝氏症 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uho
uho編輯部
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龐貝氏症之發生率,在台灣約為三萬至四萬分之一。其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溶小體中缺乏一種叫做酸性麥芽糖酶之酵素,這種酵素的缺乏造成肝醣在患者之心臟、肌肉以及其他器官之堆積。
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在出生時通常是正常的,大部分的患嬰在兩、三個月大時,會出現四肢活動力差,及頭部控制力差等症狀;在三、四個月大時,常因為罹患氣管炎,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發現心臟肥大,患病之嬰孩通常會因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在一歲以前死亡。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醫療團隊自94年底開始啟動全世界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成功發現七個罹患龐貝氏症的嬰兒,於症狀明顯前給予治療,成果顯著,預期這些孩子將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長大。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教授幾年前,開始開發龐貝氏症治療的藥物,利用動物的細胞,表現人類之酸性麥芽糖酶,經過純化之後再注入患者之體內,結果有效的解除患者之症狀,藥物終於在95年核准上市。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延長龐貝氏症患者生命,卻不能阻止肌肉退化,因為龐貝氏症嬰兒早期之臨床表現並不明顯,早期診斷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
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和其他新生兒篩檢項目共用篩檢初檢的血片,所以並不需要多採血液。篩檢的方法是分析血點中的酸性麥芽糖酶。酸性麥芽糖酶酵素活性偏低的孩子,需要重新回到寶寶的出生醫院再去採一張血片,重新檢驗一次(即複檢),如果還是偏低就要進入確認的階段。如果初檢值高度異常,將會直接進入確認。目前所有確認工作都要在台大醫院進行,我們將宣告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成功,這項篩檢也將由先驅篩檢成為正式的篩檢。
【醫學小百科‧龐貝氏症篩檢的重要性】
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經新生兒篩檢血片,即可測定寶寶血液中酸性麥芽糖酵素的酵素活性,將可及早檢測出嬰兒型的龐貝氏症患者。 個案在剛出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等到症狀明顯後,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透過早期篩檢,給予新生兒及早且適切的治療,就是篩檢的目的。 由於初檢時,篩檢中心會選取0.5%左右的新生兒進行複檢,所以如果接到複檢通知時,並不需要太緊張。
uho
uho編輯部
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龐貝氏症之發生率,在台灣約為三萬至四萬分之一。其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溶小體中缺乏一種叫做酸性麥芽糖酶之酵素,這種酵素的缺乏造成肝醣在患者之心臟、肌肉以及其他器官之堆積。
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在出生時通常是正常的,大部分的患嬰在兩、三個月大時,會出現四肢活動力差,及頭部控制力差等症狀;在三、四個月大時,常因為罹患氣管炎,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發現心臟肥大,患病之嬰孩通常會因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在一歲以前死亡。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醫療團隊自94年底開始啟動全世界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成功發現七個罹患龐貝氏症的嬰兒,於症狀明顯前給予治療,成果顯著,預期這些孩子將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長大。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教授幾年前,開始開發龐貝氏症治療的藥物,利用動物的細胞,表現人類之酸性麥芽糖酶,經過純化之後再注入患者之體內,結果有效的解除患者之症狀,藥物終於在95年核准上市。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延長龐貝氏症患者生命,卻不能阻止肌肉退化,因為龐貝氏症嬰兒早期之臨床表現並不明顯,早期診斷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
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和其他新生兒篩檢項目共用篩檢初檢的血片,所以並不需要多採血液。篩檢的方法是分析血點中的酸性麥芽糖酶。酸性麥芽糖酶酵素活性偏低的孩子,需要重新回到寶寶的出生醫院再去採一張血片,重新檢驗一次(即複檢),如果還是偏低就要進入確認的階段。如果初檢值高度異常,將會直接進入確認。目前所有確認工作都要在台大醫院進行,我們將宣告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成功,這項篩檢也將由先驅篩檢成為正式的篩檢。
【醫學小百科‧龐貝氏症篩檢的重要性】
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經新生兒篩檢血片,即可測定寶寶血液中酸性麥芽糖酵素的酵素活性,將可及早檢測出嬰兒型的龐貝氏症患者。 個案在剛出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等到症狀明顯後,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透過早期篩檢,給予新生兒及早且適切的治療,就是篩檢的目的。 由於初檢時,篩檢中心會選取0.5%左右的新生兒進行複檢,所以如果接到複檢通知時,並不需要太緊張。
Re: 龐貝氏寶寶 台大篩檢有成
成功篩檢「龐貝兒」 台大冠全球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新生兒篩檢又有重大突破!罹患罕病龐貝氏症的寶寶通常活不過一歲,台大醫院廿七日表示,已成功打破這個疾病魔咒,領先全球完成新生兒篩檢,在未出現症狀前給予藥物治療,罕病兒可擺脫肌肉退化、心肺衰竭的噩運,像一般孩子一樣正常長大。
龐貝氏症原本是無藥可醫的絕症,中研院生醫所長陳垣崇研發出龐貝氏症治療藥物,兩年前核准上市,為病友帶來一線生機。但藥物對嬰兒治療的效果始終不盡理想。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推測,可能是治療時間太晚,因此從九十四年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台大創新設計一套篩檢模式,從廿萬例新生兒中,成功發現七個罹患此症的嬰兒,及早治療,成效顯著,七個寶寶都活蹦亂跳,發育正常。
這項成果七月發表在小兒科排名第一的《小兒學》(Pediatrics)期刊中,引起全世界重視,預計將成為全球新生兒篩檢的新指標。陳垣崇昨天誇讚說:「台灣的成果,全世界都在看!」
胡務亮表示,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體內先天缺少酸性麥芽糖酵素,導致肝醣堆積在心臟、肌肉及其他器官,大部分患嬰在兩、三個月大時,因肌肉退化而四肢活動力差。如果未及時治療,寶寶約在一歲之前,就會死於心肺衰竭。
胡務亮指出,台大以新生兒疾病篩檢的初檢血片,分析血點中的酸性麥芽糖酵素,如果酵素活性偏低即確認。在寶寶滿月前尚未出現症狀時,立即給予酵素補充治療,七名龐貝氏症寶寶,最大的已兩歲多,除了須終身補充酵素,每兩周打一次針,活動力和智力發育和一般孩子差不多。
台大醫院和罕病基金會昨天共同宣布,此一新生兒篩檢從實驗性成為正式新生兒篩檢項目,一旦納入常規,民眾須自費兩百元篩檢,低收入戶及原住民由罕病基金會全額負擔,未來會爭取衛生署納入常規篩檢項目之一。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新生兒篩檢又有重大突破!罹患罕病龐貝氏症的寶寶通常活不過一歲,台大醫院廿七日表示,已成功打破這個疾病魔咒,領先全球完成新生兒篩檢,在未出現症狀前給予藥物治療,罕病兒可擺脫肌肉退化、心肺衰竭的噩運,像一般孩子一樣正常長大。
龐貝氏症原本是無藥可醫的絕症,中研院生醫所長陳垣崇研發出龐貝氏症治療藥物,兩年前核准上市,為病友帶來一線生機。但藥物對嬰兒治療的效果始終不盡理想。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推測,可能是治療時間太晚,因此從九十四年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畫。台大創新設計一套篩檢模式,從廿萬例新生兒中,成功發現七個罹患此症的嬰兒,及早治療,成效顯著,七個寶寶都活蹦亂跳,發育正常。
這項成果七月發表在小兒科排名第一的《小兒學》(Pediatrics)期刊中,引起全世界重視,預計將成為全球新生兒篩檢的新指標。陳垣崇昨天誇讚說:「台灣的成果,全世界都在看!」
胡務亮表示,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體內先天缺少酸性麥芽糖酵素,導致肝醣堆積在心臟、肌肉及其他器官,大部分患嬰在兩、三個月大時,因肌肉退化而四肢活動力差。如果未及時治療,寶寶約在一歲之前,就會死於心肺衰竭。
胡務亮指出,台大以新生兒疾病篩檢的初檢血片,分析血點中的酸性麥芽糖酵素,如果酵素活性偏低即確認。在寶寶滿月前尚未出現症狀時,立即給予酵素補充治療,七名龐貝氏症寶寶,最大的已兩歲多,除了須終身補充酵素,每兩周打一次針,活動力和智力發育和一般孩子差不多。
台大醫院和罕病基金會昨天共同宣布,此一新生兒篩檢從實驗性成為正式新生兒篩檢項目,一旦納入常規,民眾須自費兩百元篩檢,低收入戶及原住民由罕病基金會全額負擔,未來會爭取衛生署納入常規篩檢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