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及早發現可免用藥
自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醫師啊!你怎麼會說我的這個小孩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他打電動和看電視的時候都很專心啊?」這是家長常有的疑問,醫師指出,如果小朋友只對自己有興趣的活動能夠維持專注力,也可能是一種注意力失調的表現,如果家長能夠早期發現,可以藉由行為治療來導正。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學齡期注意力不足的盛行率約5%~8%;以全國約有500萬學生數粗估,保守估計至少有25萬至40萬學子為注意力不足所困擾。
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孩子注意力失調,可能是遺傳或大腦前額葉成熟度不夠,或是孩子的外在環境刺激不足。注意力不足的異常行為,通常開始於7歲以前,如果能在孩子3歲到7歲這段期間提早發現,其實部分孩童不需用藥,藉由行為治療即可改善。
至於那些症狀可能顯示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他表示,第一就是過動,過動的症狀,包括孩子像陀螺一樣、或是老人家說「屁股有蟲」,坐不住、停不下來。
此外,如果老是喜歡做危險的事情,例如爬高等,說都說不聽,也是一種常見表現。
除了過動,「衝動」也是這類孩子常見的行為表現,例如人家講話到一半,老是要插話;參加團體活動的時候,總是不能按順序等待,一直吵著說:「老師!我要做這、做那。」或是老師題目講到一半,就搶著回答。
另外一種不容易發現的行為表現,則是「分心」。許正典說,有分心問題的孩子,老師或家長可能覺得他很乖,不一定會察覺異狀,但事實上,他可能不時在做「白日夢」,有時候反應也慢。
這類注意力失調的孩子,對有興趣的事情可以專心,也因此,家長會覺得看電視、打電動都可以維持長時間專注,就沒有問題,「其實如果孩子連看電視、打電動都坐不住,可能真的就得用藥治療。」
但如果沒有這麼嚴重,而只是注意力無法有效調整、不容易專心,則可以透過感覺統合治療、注意力訓練等,透過行為治療,由家長與醫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一起合作,共同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及早發現可免用藥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及早發現可免用藥
注意力異常始於學齡前 良性刺激可改善
中央社
記者陳舜協台北19日電
沒有爬就開始站、父母生氣時才願意做好事情……,醫師表示,這樣的學齡前幼兒未來可能無法專心學習,但只要適時給予觸覺、視覺刺激,正向鼓勵,就可以大幅改善。
家中的幼兒平時情緒波動、肢體動作很大,很容易挫折哭鬧;一面看書、一面唱歌,知道唱什麼歌卻講不出書中的內容是什麼;打針、跌倒不知道什麼叫痛;平時在家中調皮好動,在同儕團體中卻隔隔不入。小心!這些症狀都可能是幼兒在發展階段中有某些部分遺失了。
台北市台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這些遺失部分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症狀,一直到成人都會持續產生影響。
台安醫院小兒復健科醫師黃謙瑄舉例指出,幼兒爬行的左、右手、腳相互運用,是左、右腦協調、連繫的重要訓練,訓練不足的話,幼兒「同一時間處理多件事」的能力將嚴重不足,容易被人認為「注意力不足」,進入學校環境,往往因為學習成效不佳,自信不足,影響終身表現。
再者,「痛」也是大腦認知的重要訓練,黃謙瑄說,痛、燙、冰等觸覺訓練,可以幫助大腦正確認知皮膚感受,進而做出正確反應。有些小孩打針不怕痛,反而被稱讚勇敢,這是不正確的方式,臨床常發現有小孩因為觸覺感知不佳,鼻涕流在臉上都未知覺,久而久之也會被歸類為「髒小孩」,容易缺乏自信。
許正典表示,由於少子化,許多家長因為過分關愛,怕小孩在地上爬會髒、捨不得小孩跌倒等,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容易遺失片段的原因;等到小孩出現過動、注意力不足情形,又常會有長輩說「調皮才是聰明」等言論,小朋友常因此錯失補救的機會。
許正典建議,幼兒成長到 4 歲時,家長不妨帶著小朋友到幼兒身心發展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以及早發現小朋友是否有那些成長階段的片段遺失了,及早給予刺激補救。
中央社
記者陳舜協台北19日電
沒有爬就開始站、父母生氣時才願意做好事情……,醫師表示,這樣的學齡前幼兒未來可能無法專心學習,但只要適時給予觸覺、視覺刺激,正向鼓勵,就可以大幅改善。
家中的幼兒平時情緒波動、肢體動作很大,很容易挫折哭鬧;一面看書、一面唱歌,知道唱什麼歌卻講不出書中的內容是什麼;打針、跌倒不知道什麼叫痛;平時在家中調皮好動,在同儕團體中卻隔隔不入。小心!這些症狀都可能是幼兒在發展階段中有某些部分遺失了。
台北市台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這些遺失部分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症狀,一直到成人都會持續產生影響。
台安醫院小兒復健科醫師黃謙瑄舉例指出,幼兒爬行的左、右手、腳相互運用,是左、右腦協調、連繫的重要訓練,訓練不足的話,幼兒「同一時間處理多件事」的能力將嚴重不足,容易被人認為「注意力不足」,進入學校環境,往往因為學習成效不佳,自信不足,影響終身表現。
再者,「痛」也是大腦認知的重要訓練,黃謙瑄說,痛、燙、冰等觸覺訓練,可以幫助大腦正確認知皮膚感受,進而做出正確反應。有些小孩打針不怕痛,反而被稱讚勇敢,這是不正確的方式,臨床常發現有小孩因為觸覺感知不佳,鼻涕流在臉上都未知覺,久而久之也會被歸類為「髒小孩」,容易缺乏自信。
許正典表示,由於少子化,許多家長因為過分關愛,怕小孩在地上爬會髒、捨不得小孩跌倒等,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容易遺失片段的原因;等到小孩出現過動、注意力不足情形,又常會有長輩說「調皮才是聰明」等言論,小朋友常因此錯失補救的機會。
許正典建議,幼兒成長到 4 歲時,家長不妨帶著小朋友到幼兒身心發展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以及早發現小朋友是否有那些成長階段的片段遺失了,及早給予刺激補救。
Re: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及早發現可免用藥
學齡兒專注不足 掌握學習黃金期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你是否發現自己就讀幼稚園的孩子學習無法專注,常令老師手足無措?依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學齡期注意力不足的盛行率約5~8%;以全國約有500萬學生數粗估,保守估計至少有25萬~40萬學子為注意力不足所困擾。
事實上注意力不足的異常行為通常開始於7歲以前,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然而大部分注意力不足的孩子並未及時獲得適當的協助;其中40~60%到了成人期時,仍有不專心、衝動甚至是過動等注意力不足的症狀仍持續存在。這些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因注意力無法集中,以至於影響學習成效,並引發自信不足、阻礙人際關係發展等等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是需要正確引導才能順利發展,許正典說,一個完整的團隊的服務範圍應該涵蓋嬰幼兒到青少年與家長,並結合生理與心理等不同專業。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就是這樣的一個團隊,除了在中心內進行評估、醫療門診與訓練課程之外,更積極定期舉辦社區親職講座、協助社區幼稚園所與一般學校舉辦家長座談,由專業團隊針對孩子的注意力與發展等問題提供最新的資訊及最有效的建議。在治療師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心智成長與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小兒復健科黃謙瑄醫師表示,在過去,孩子從第一次門診到進入治療課程之間,必須歷經短則數月、長則經年的等待期,寶貴的發展關鍵期就在漫長的等待中錯過,這是所有帶著孩子進行療育的家長心中最大的痛。醫師說『縮短等待空窗期,掌握發展關鍵期』,讓急需接受訓練的孩子不須再漫長地等待是很重要的。
為了避免錯失刺激發展的關鍵期,黃醫師認為從預防醫學的觀點出發,家長應該適時引導孩子的操作能力發展,例如:到了孩子該翻身的年紀,就可以提前以視覺或觸覺的刺激去引導翻身的動作。有時候因為刺激不足而引起的發展遲緩,並不是真的嚴重到需要治療,只要能夠適時的營造刺激環境,孩子就能迎頭趕上。平時,家長可以用鼓勵取代催促或強迫,讓孩子更樂於操作,發展才能順利。
幼稚園園長吳老師表示,當園所老師發現孩子的狀況反映給家長,家長的防禦心都很強,不願意立即面對問題。由專業人員介入,家長往往較能接受。當學校裡的老師察覺孩子的發展問題,與家長商討後會將有需要的小朋友轉介到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透過專業治療師的明確建議,來為小孩做適當的訓練。吳老師說,當孩子回到團體中,治療師也會與園所做銜接,提醒後續該注意或該加強的重點,讓老師在指導孩子的技巧上能夠更切合孩子的需要。
在臺安敦南透過親子課程、家長個別與團體課程,孩子的成長不再侷限於孩子個人的變化,爸爸媽媽也能從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支持與技巧上的協助。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你是否發現自己就讀幼稚園的孩子學習無法專注,常令老師手足無措?依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學齡期注意力不足的盛行率約5~8%;以全國約有500萬學生數粗估,保守估計至少有25萬~40萬學子為注意力不足所困擾。
事實上注意力不足的異常行為通常開始於7歲以前,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然而大部分注意力不足的孩子並未及時獲得適當的協助;其中40~60%到了成人期時,仍有不專心、衝動甚至是過動等注意力不足的症狀仍持續存在。這些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因注意力無法集中,以至於影響學習成效,並引發自信不足、阻礙人際關係發展等等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是需要正確引導才能順利發展,許正典說,一個完整的團隊的服務範圍應該涵蓋嬰幼兒到青少年與家長,並結合生理與心理等不同專業。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就是這樣的一個團隊,除了在中心內進行評估、醫療門診與訓練課程之外,更積極定期舉辦社區親職講座、協助社區幼稚園所與一般學校舉辦家長座談,由專業團隊針對孩子的注意力與發展等問題提供最新的資訊及最有效的建議。在治療師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心智成長與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小兒復健科黃謙瑄醫師表示,在過去,孩子從第一次門診到進入治療課程之間,必須歷經短則數月、長則經年的等待期,寶貴的發展關鍵期就在漫長的等待中錯過,這是所有帶著孩子進行療育的家長心中最大的痛。醫師說『縮短等待空窗期,掌握發展關鍵期』,讓急需接受訓練的孩子不須再漫長地等待是很重要的。
為了避免錯失刺激發展的關鍵期,黃醫師認為從預防醫學的觀點出發,家長應該適時引導孩子的操作能力發展,例如:到了孩子該翻身的年紀,就可以提前以視覺或觸覺的刺激去引導翻身的動作。有時候因為刺激不足而引起的發展遲緩,並不是真的嚴重到需要治療,只要能夠適時的營造刺激環境,孩子就能迎頭趕上。平時,家長可以用鼓勵取代催促或強迫,讓孩子更樂於操作,發展才能順利。
幼稚園園長吳老師表示,當園所老師發現孩子的狀況反映給家長,家長的防禦心都很強,不願意立即面對問題。由專業人員介入,家長往往較能接受。當學校裡的老師察覺孩子的發展問題,與家長商討後會將有需要的小朋友轉介到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透過專業治療師的明確建議,來為小孩做適當的訓練。吳老師說,當孩子回到團體中,治療師也會與園所做銜接,提醒後續該注意或該加強的重點,讓老師在指導孩子的技巧上能夠更切合孩子的需要。
在臺安敦南透過親子課程、家長個別與團體課程,孩子的成長不再侷限於孩子個人的變化,爸爸媽媽也能從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支持與技巧上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