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囟經
發表於 : 2007-06-02 , 14:36
<篇名>顱囟經
書名:顱囟經
作者:佚名
朝代:東漢
年份:公元25-220年
<目錄>
<篇名>原序
內容:夫顱囟者,謂天地陰陽化感顱囟,故受名也。嘗覽《黃帝內傳》,王母金文,始演四序二
儀陰陽之術,三才一元之道,採禦靈機,黃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匱,名曰《內經》,百姓莫
可見之,後穆王賢士師巫,於崆峒山得而釋之。敘天地大德,陰陽化功,父母交和,中成胎
質。爰自精凝血室,兒感陽興,血入精宮,女隨陰住,故以清氣降而陽谷生,濁氣升而陰井
盛也。甚者二儀互換,五氣相參,目睹元機,非賢莫達。謂真陰錯雜,使精血聚而成殃,陽
發異端,感榮衛合而有疾,遂使嬰兒才養,驚候多生,庸愚不測始末,亂施攻療,便致枉損
嬰兒。籲哉,籲哉,遂究古言,尋察端由,敘成疾目,曰《顱囟經》焉。真憑辨證,乃定死
生,後學之流,審根據濟疾。天和太清,降乘赤海,真一元氣乘之,則母情先搖,盪漾熾然,
是陽盛發陰,當妊男也。六脈諸經,皆舉其陽證,所謂妊衰不勝臟氣,則觸忤而便傷;妊勝
而氣劣,則母疾三五月而發,皆隨五臟。心臟乾,而口苦舌乾;肺臟竭,而多涕發寒;
肝臟邪,而嗜酸多睡;脾臟發,而嘔逆惡食;腎臟困,而軟弱無力。臟妊氣平則和而無苦,
胎若劣而強得臟養,至生亦乃多疾。二儀純陰之證,升雜真一者,謂陰發陽,則父精薄,妊
當成女也。六脈諸經皆發陰證,若血盛氣衰,則肥而劣氣,若氣盛血衰,則瘦而壯氣,餘臟妊
之氣,皆同男說。孩子處母腹之內時,受化和之正氣,分陰陽之紀綱,天地降靈,十月而化
,萬物以產生,隨其時變,大理清純,化成祥瑞之基,全真道一,故產生焉。一月為胚,精
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分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
五月五行分臟,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滋靈也,七月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元神俱降,
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生人也,十月氣足,萬物成也。太乙元真在頭曰泥丸,總眾神也
,得諸百靈,以禦邪氣,陶甄萬物,以靜為源,是知慎子調護,即以守恬和,可以保長生耳
。故小兒瘦 ,蓋他人之過也。
<目錄>卷上
<篇名>脈法
內容:凡孩子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若有脈候,即須於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
。其脈候未來,呼之脈來三至,吸之脈來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為無患矣。所言定息,呼
氣未出,吸氣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和平也。若以大人脈五至取之,即差矣。如此七至以上
,即為有氣,或脈浮如弓之張弦,此為有風,並可根據後方合藥治之。或七至以下,此為冷候
,亦宜根據後方合藥療之。或診候取平,或忽而不見,沉浮不定,伏益根平者,此為神鬼之病,
且合求祟,續宜使藥或桃柳枝湯浴,煎飲子為使,一兩顆桃心。
孩子脈呼吸十五至以上,三至以下,皆死矣。
<目錄>卷上
<篇名>病證
內容:初生小兒,鵝口撮噤,並是出胎,客風著顱臍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壯及烙之愈。
初生小兒,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陰而痛則啼。
初生小兒,一月內乳利如膠,是母寒氣傷胃所致也。
初生小兒,一月內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滯熱所作也。
初生小兒,一月內兩眼赤者,是在胎之時,母吃炙 熱面,壅滯氣入胎中,熏兒腦所致也。
小兒溫熱,皆因從氣熱而搏胃氣使然,下之氣平即愈。氣虛則生驚而變癇。
小兒驚癇,一從虛邪客氣相搏而生其候,當用補養安和即愈。加以性冷及太過即死。
小兒噦逆吐,皆胃氣虛,逆氣客於臟氣而作,當和胃養氣。如至下冷極,即小兒霍亂吐
逆,皆胃氣與陰陽氣上下交爭而作,當用安和補藥,調養即愈。
小兒客忤、無辜,皆因客入所觸,及暴露星月,小兒嫩弱,所以此候多惡。
小兒一 眼青揉癢是肝疳。二 齒焦是骨疳。三 肉色鼻中乾是肺疳。四 皮乾肉裂
是筋疳。五 發焦黃是血疳。六 舌上生瘡是心疳。七 愛吃泥土是脾疳。孩子肌骨肥實,
皮膚白,無故煩渴,此自小奶猛衝損肺,但根據後方內用甘草人參合飲子。若氣急甚,胸脹起
,鼻連眼下瞼青色,呻吟之聲者,此必死之兆,不得與藥。
孩子痢如疳靛者,難效。痢如鵝鴨血者,脾已爛損,不宜與藥。
孩子凡有諸色疾苦,但瞼下垂牽,必定死矣。
孩子瘧皆難效,或發無時,即口噤切牙作聲,此必死矣。呼為曆瘠疳瘧,亦名為鎖腸疳。
孩子無故搖頭,此為腦頂風。
孩子渴吃乳食,夜啼作聲,此即是腹肚痛。
孩子吃乳皆出,此是脾冷。
孩子無故肚大項細,四肢消瘦,筋脈骨節弛緩,是小來少乳,嚼食與吃,早成骨熱疳勞
,先宜與保童丸吃,續與柴胡鱉甲飲子。(保童丸方見一切疳門中,柴胡飲子方見行遲門中。)
孩子頭面胸膊肌濃,臂脛細瘦,行走遲者,是小時抱損。
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癢,此是腦中鼻中疳極,宜用後方,青黛散吹鼻,兼敷下赤爛
處。(方見疳疾吹鼻門中。)
已前並診候孩子疾狀,孩子氣脈未調,臟腑脆薄,腠理開疏,看脈以時,根據方用藥。
孩子或夏中熱時,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奶得冷氣,血脈皆伏,見孩子氣未定便與奶,
使孩子胃毒,及赤白兩般惡痢,此乃是奶母之過。凡浴後可令定息良久,候氣定揉與之,即全無患。
師巫燒錢,乳母須預祝之,勿令著水噴兒,皆令驚熱入心,轉成患害,切宜慎之。
凡孩子自生,但任陰陽推移。即每六十日一度變蒸,此骨節長來四肢發熱,或不下食乳
,遇如此之時,上唇有珠之如粟粒大,此呼為變蒸珠子,以後方退熱飲子療之,不宜別與方
藥。《幼幼新書》注雲︰《顱囟經》以六十日為一變,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為一變,說
有不同,故兼存之。
<目錄>卷上
<篇名>驚癇癲證治
內容:牛黃丸
治小兒胎驚及癇,或心熱。
牛黃 龍腦 馬牙硝 鐵燄粉(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熱水調破一丸灌下,令母忌口。
又牛黃丸
治孩子驚熱入心,疑成癇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熱無度,不吃乳食,大睜眼翻露
白,手足逆冷,呼喚不應。
牛黃研 大黃 獨活(各一分) 升麻 琥珀(炙,別研) 綠豆粉 大麻仁(別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熱水下一丸,頓服之,食後再服一丸,至十歲加金銀
箔各五片,忌 炙毒物。
虎睛丸
治小兒風癇驚啼,不吃乳。
虎睛(一支) 犀角 子芩(各等分) 梔子仁 大黃(各十分)
上五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驚啼不吃奶,乳汁下七丸,風癇米飲下五丸至七丸。
小兒減丸數,取利為度,忌毒物。若有虛熱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兒子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
虎睛(一支,《聖惠》用一對) 梔子仁 茯苓(各二分) 牛黃(少許,《聖惠》用半兩) 人參
(一分,《聖惠》用一兩) 鉤藤 大黃(各四分) 犀角(末一分,《聖惠》用二兩) 黃芩(一分,《
聖惠》用一兩) 蛇蛻(七寸,燒灰,《聖惠》用一分)
上為末,蜜丸如黍米大,空心熱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聖
惠熱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廣利方
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牛黃(一大豆)
上為細末,研和蜜水服之。
二十二味虎睛丸
治孩子從一歲至大,癲發無時,口出白沫,小便淋瀝不利。
虎睛(一支,生眼佳,曝乾,酒浸令黃色) 蚱蟬(四枚,去翅足,炙) 珍珠 蜂房(各三錢) 麻
黃鉤藤(各三分) 鐵精 防葵 大黃 子芩 龍齒 銀屑 梔子仁 羌活(各四分) 柴胡 升
麻白鮮皮 雷丸(燒令赤) 人參(各三分) 細辛(一分半) 蛇皮(五寸,炙) 石膏(五分)
上為末,蜜丸如赤豆大。四五歲五丸,日再服,大兒十丸,濃煎米飲下,忌生冷油膩。
<目錄>卷上
<篇名>疳痢證治
內容:保童丸
治小兒孩子諸色疳候,或腹內虛脹,驚癇頭髮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勞,臂脛細弱,行
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涎流不止,舌上生瘡。腦疳,口疳,腹上筋脈青。
虎睛(半支) 硃砂 麝香(各一錢) 龍腦 牛黃 巴豆 芎 桔梗 枳殼 檀香蕉 茯神 人參
當歸 羌活 代赭 鶴虱 白朮(各半兩)
上為細末,下香、砂、巴豆令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歲至五歲每日一丸,十歲每日
三丸,並空心米飲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藥與之。孩子未效,奶母忌生冷、油膩、炙
、毒魚、大蒜、米醋。
書名:顱囟經
作者:佚名
朝代:東漢
年份:公元25-220年
<目錄>
<篇名>原序
內容:夫顱囟者,謂天地陰陽化感顱囟,故受名也。嘗覽《黃帝內傳》,王母金文,始演四序二
儀陰陽之術,三才一元之道,採禦靈機,黃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匱,名曰《內經》,百姓莫
可見之,後穆王賢士師巫,於崆峒山得而釋之。敘天地大德,陰陽化功,父母交和,中成胎
質。爰自精凝血室,兒感陽興,血入精宮,女隨陰住,故以清氣降而陽谷生,濁氣升而陰井
盛也。甚者二儀互換,五氣相參,目睹元機,非賢莫達。謂真陰錯雜,使精血聚而成殃,陽
發異端,感榮衛合而有疾,遂使嬰兒才養,驚候多生,庸愚不測始末,亂施攻療,便致枉損
嬰兒。籲哉,籲哉,遂究古言,尋察端由,敘成疾目,曰《顱囟經》焉。真憑辨證,乃定死
生,後學之流,審根據濟疾。天和太清,降乘赤海,真一元氣乘之,則母情先搖,盪漾熾然,
是陽盛發陰,當妊男也。六脈諸經,皆舉其陽證,所謂妊衰不勝臟氣,則觸忤而便傷;妊勝
而氣劣,則母疾三五月而發,皆隨五臟。心臟乾,而口苦舌乾;肺臟竭,而多涕發寒;
肝臟邪,而嗜酸多睡;脾臟發,而嘔逆惡食;腎臟困,而軟弱無力。臟妊氣平則和而無苦,
胎若劣而強得臟養,至生亦乃多疾。二儀純陰之證,升雜真一者,謂陰發陽,則父精薄,妊
當成女也。六脈諸經皆發陰證,若血盛氣衰,則肥而劣氣,若氣盛血衰,則瘦而壯氣,餘臟妊
之氣,皆同男說。孩子處母腹之內時,受化和之正氣,分陰陽之紀綱,天地降靈,十月而化
,萬物以產生,隨其時變,大理清純,化成祥瑞之基,全真道一,故產生焉。一月為胚,精
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分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
五月五行分臟,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滋靈也,七月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元神俱降,
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生人也,十月氣足,萬物成也。太乙元真在頭曰泥丸,總眾神也
,得諸百靈,以禦邪氣,陶甄萬物,以靜為源,是知慎子調護,即以守恬和,可以保長生耳
。故小兒瘦 ,蓋他人之過也。
<目錄>卷上
<篇名>脈法
內容:凡孩子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若有脈候,即須於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
。其脈候未來,呼之脈來三至,吸之脈來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為無患矣。所言定息,呼
氣未出,吸氣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和平也。若以大人脈五至取之,即差矣。如此七至以上
,即為有氣,或脈浮如弓之張弦,此為有風,並可根據後方合藥治之。或七至以下,此為冷候
,亦宜根據後方合藥療之。或診候取平,或忽而不見,沉浮不定,伏益根平者,此為神鬼之病,
且合求祟,續宜使藥或桃柳枝湯浴,煎飲子為使,一兩顆桃心。
孩子脈呼吸十五至以上,三至以下,皆死矣。
<目錄>卷上
<篇名>病證
內容:初生小兒,鵝口撮噤,並是出胎,客風著顱臍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壯及烙之愈。
初生小兒,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陰而痛則啼。
初生小兒,一月內乳利如膠,是母寒氣傷胃所致也。
初生小兒,一月內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滯熱所作也。
初生小兒,一月內兩眼赤者,是在胎之時,母吃炙 熱面,壅滯氣入胎中,熏兒腦所致也。
小兒溫熱,皆因從氣熱而搏胃氣使然,下之氣平即愈。氣虛則生驚而變癇。
小兒驚癇,一從虛邪客氣相搏而生其候,當用補養安和即愈。加以性冷及太過即死。
小兒噦逆吐,皆胃氣虛,逆氣客於臟氣而作,當和胃養氣。如至下冷極,即小兒霍亂吐
逆,皆胃氣與陰陽氣上下交爭而作,當用安和補藥,調養即愈。
小兒客忤、無辜,皆因客入所觸,及暴露星月,小兒嫩弱,所以此候多惡。
小兒一 眼青揉癢是肝疳。二 齒焦是骨疳。三 肉色鼻中乾是肺疳。四 皮乾肉裂
是筋疳。五 發焦黃是血疳。六 舌上生瘡是心疳。七 愛吃泥土是脾疳。孩子肌骨肥實,
皮膚白,無故煩渴,此自小奶猛衝損肺,但根據後方內用甘草人參合飲子。若氣急甚,胸脹起
,鼻連眼下瞼青色,呻吟之聲者,此必死之兆,不得與藥。
孩子痢如疳靛者,難效。痢如鵝鴨血者,脾已爛損,不宜與藥。
孩子凡有諸色疾苦,但瞼下垂牽,必定死矣。
孩子瘧皆難效,或發無時,即口噤切牙作聲,此必死矣。呼為曆瘠疳瘧,亦名為鎖腸疳。
孩子無故搖頭,此為腦頂風。
孩子渴吃乳食,夜啼作聲,此即是腹肚痛。
孩子吃乳皆出,此是脾冷。
孩子無故肚大項細,四肢消瘦,筋脈骨節弛緩,是小來少乳,嚼食與吃,早成骨熱疳勞
,先宜與保童丸吃,續與柴胡鱉甲飲子。(保童丸方見一切疳門中,柴胡飲子方見行遲門中。)
孩子頭面胸膊肌濃,臂脛細瘦,行走遲者,是小時抱損。
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癢,此是腦中鼻中疳極,宜用後方,青黛散吹鼻,兼敷下赤爛
處。(方見疳疾吹鼻門中。)
已前並診候孩子疾狀,孩子氣脈未調,臟腑脆薄,腠理開疏,看脈以時,根據方用藥。
孩子或夏中熱時,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奶得冷氣,血脈皆伏,見孩子氣未定便與奶,
使孩子胃毒,及赤白兩般惡痢,此乃是奶母之過。凡浴後可令定息良久,候氣定揉與之,即全無患。
師巫燒錢,乳母須預祝之,勿令著水噴兒,皆令驚熱入心,轉成患害,切宜慎之。
凡孩子自生,但任陰陽推移。即每六十日一度變蒸,此骨節長來四肢發熱,或不下食乳
,遇如此之時,上唇有珠之如粟粒大,此呼為變蒸珠子,以後方退熱飲子療之,不宜別與方
藥。《幼幼新書》注雲︰《顱囟經》以六十日為一變,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為一變,說
有不同,故兼存之。
<目錄>卷上
<篇名>驚癇癲證治
內容:牛黃丸
治小兒胎驚及癇,或心熱。
牛黃 龍腦 馬牙硝 鐵燄粉(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熱水調破一丸灌下,令母忌口。
又牛黃丸
治孩子驚熱入心,疑成癇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熱無度,不吃乳食,大睜眼翻露
白,手足逆冷,呼喚不應。
牛黃研 大黃 獨活(各一分) 升麻 琥珀(炙,別研) 綠豆粉 大麻仁(別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熱水下一丸,頓服之,食後再服一丸,至十歲加金銀
箔各五片,忌 炙毒物。
虎睛丸
治小兒風癇驚啼,不吃乳。
虎睛(一支) 犀角 子芩(各等分) 梔子仁 大黃(各十分)
上五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驚啼不吃奶,乳汁下七丸,風癇米飲下五丸至七丸。
小兒減丸數,取利為度,忌毒物。若有虛熱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兒子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
虎睛(一支,《聖惠》用一對) 梔子仁 茯苓(各二分) 牛黃(少許,《聖惠》用半兩) 人參
(一分,《聖惠》用一兩) 鉤藤 大黃(各四分) 犀角(末一分,《聖惠》用二兩) 黃芩(一分,《
聖惠》用一兩) 蛇蛻(七寸,燒灰,《聖惠》用一分)
上為末,蜜丸如黍米大,空心熱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聖
惠熱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廣利方
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牛黃(一大豆)
上為細末,研和蜜水服之。
二十二味虎睛丸
治孩子從一歲至大,癲發無時,口出白沫,小便淋瀝不利。
虎睛(一支,生眼佳,曝乾,酒浸令黃色) 蚱蟬(四枚,去翅足,炙) 珍珠 蜂房(各三錢) 麻
黃鉤藤(各三分) 鐵精 防葵 大黃 子芩 龍齒 銀屑 梔子仁 羌活(各四分) 柴胡 升
麻白鮮皮 雷丸(燒令赤) 人參(各三分) 細辛(一分半) 蛇皮(五寸,炙) 石膏(五分)
上為末,蜜丸如赤豆大。四五歲五丸,日再服,大兒十丸,濃煎米飲下,忌生冷油膩。
<目錄>卷上
<篇名>疳痢證治
內容:保童丸
治小兒孩子諸色疳候,或腹內虛脹,驚癇頭髮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勞,臂脛細弱,行
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涎流不止,舌上生瘡。腦疳,口疳,腹上筋脈青。
虎睛(半支) 硃砂 麝香(各一錢) 龍腦 牛黃 巴豆 芎 桔梗 枳殼 檀香蕉 茯神 人參
當歸 羌活 代赭 鶴虱 白朮(各半兩)
上為細末,下香、砂、巴豆令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歲至五歲每日一丸,十歲每日
三丸,並空心米飲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藥與之。孩子未效,奶母忌生冷、油膩、炙
、毒魚、大蒜、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