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生理功能
發表於 : 2007-06-28 , 21:29
五臟
肝
1.藏血
《靈樞.本神》篇說:"肝藏血"。這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
人體內各部分的血液,常隨不同的生理情況而改變其血流量。當休息和睡眠時,人體
各組織器官的血液需要量減少,大量的血液便儲藏於肝。當勞動或工作時,人體各組
織器官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臟便輸出其貯藏的血液,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王冰在
註釋《素問.五臟生成篇》關於"故人臥血歸於肝"時指出"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
行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肝主血海故也。"正是說明肝具有藏血和調節血量的
功能。
由於肝臟具有調節血量的功能,所以人體臟腑組織各方面的活動,都與肝臟有密
切關係。如果肝臟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人體正常活動,同時也易致血液方
面的病變。例如肝血不足,可常見兩眼昏花、視物模糊、筋脈拘孿、屈伸不利,婦女
月經量少,甚至經閉等證。若肝氣橫逆而不能維持藏血作用,則可見吐血、婦女血崩
等病變。
2.主疏洩
疏洩,疏通暢達的意思。肝主疏洩,指肝具有調節情志和協助消化的功能。古人
認為肝屬木,其生理活動應似樹木的舒展自然,升發暢達。它既不應抑鬱,也不宜亢奮
,而應保持一種活潑自然的生機,故有"肝喜調達而惡抑鬱"之說。其疏洩功能主要表
現在:
調節精神情志
人的情志活動,除了由心主管外,肝臟在某些方面也起調節作用。在肝氣疏洩正常
、氣機調暢的情況下,則人體氣血和順,心情舒暢。若肝失疏洩,氣機不條,就可引起情
志活動的異長變化,表現為抑鬱或亢奮。肝氣抑鬱,則見胸脅脹滿,鬱鬱不樂,多疑善慮
,甚至自悲欲哭;肝氣亢奮,則見急燥易怒,頭脹頭痛,失眠多夢等症。反過來說,如果外
界的精神刺激過甚,引起精神抑鬱,又常可導致肝的疏洩失常,而出現肝氣鬱結,氣機不
調的病變。
促進消化吸收
肝的疏洩功能可以調暢氣機,促進脾胃之氣的正常升降,以利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
並與膽汁的分秘有關。如《脈訣刊誤》說:"膽之精氣,則因肝之餘氣溢入於膽。"所以
,肝之疏洩作用,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條件。如果肝失疏洩,則可影響到脾胃
的消化和膽汁的分秘、排泄,出現胸脅脹滿,噯氣、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肝胃不和
或肝脾不和等證。若影響到膽汁的分秘,則可出現黃疸。
3.主筋,遺華在爪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肝之合筋也。"《素問.痿論》說:"肝主身之筋膜。"
《素問.上股天真論》說:"丈夫(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都說明肝與
筋有著生理、病理上的聯繫。筋,是一種附著於骨、關節、肌肉,並主管四肢關節
運動的組織。爪,即指甲,是筋的外露部分。肝主筋,是指筋有賴於肝的精氣的滋養
,如《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氣於肝,淫氣於筋。"肝的精氣充盈,則筋
的活動功能正常,四肢關節運動自如,指甲堅韌有華。如果肝的精氣不足,筋失所養
,就會出現筋軟無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熱傷津血,則可出現四肢抽搐,甚
則見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的"肝風內動"之證,《素問.至真大要論》所說:"諸風掉
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都屬於這種病機。
肝的精氣盛衰,關係到筋的運動,同時也影響到指甲的榮枯。如果肝的精氣不足
則指甲色枯不澤,甚至變形或脆裂。
4.開竅於目
《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這是說目與五臟六腑都有內在
聯繫,但主要是肝。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肝開竅於目",《靈樞.脈度》篇說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的陰血不足,則兩目乾塞或視物不清,
甚至夜盲;若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肝風內動,則目斜上吊等。
心[附 心包絡]
1.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統帥各個臟器,使之相互協
調,共同完成各種複雜的生理活動。《靈樞.邪客》篇也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
也。"都肯定心在臟腑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心主發生病變,則其它的臟腑的生理活動
也會出現紊亂而產生各種疾病,故《素問.靈蘭秘典論》又有"故主(心)明則下安,主
不明則十二宮危"的論說。
神明,即是指心(思維活動器官)在正常情況下,具有思考、分析問題和辨明是非
的功能。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心主神明的
功能正常,表現為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如果一但發生病變,則可出現心悸
、失眠、多夢、健忘等心神不寧的症狀,甚則煩亂、譫語、神志昏迷,或善悲、喜笑
不休等證。
2.主血脈,其華在面
《素問.痿論》說:"心主身之血脈。"脈,是五體之一,其作用是包裹血液,使之
循著一定通道,周流全身,以營養四肢百骸。正如《靈樞.決氣》篇說:"壅遏營氣(
血液的組成部分,這裡指血而言),令無所避,是為脈。"心主血脈,主要指心有推動血
液在脈道內運行的作用。這種推動作用,又是心氣功能的體現,《素問.平人氣象論
》所謂"心藏血脈之氣"即指心氣而言。所以,只有心氣充盛,血液才能在脈道中運行
不息,以供應全身的需要。由於心、血、脈密切關聯,面部脈管豐富,所以心氣的盛衰
,可以從脈搏的變化和面部的色澤的表現來反應出來。如心氣旺盛,則脈搏和緩有序,
面色紅潤光澤;心氣不足,則脈虛或細弱,面色蒼白無華;若心氣虛弱,則可導至血行無
力,心血瘀阻,出現胸悶、心痛、心悸、面色青紫、脈澀等證。故《素問.六節藏象論
》說:"心者....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
3.開竅於舌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心,在竅(指體表的孔竅)為舌",《零樞.脈度》篇
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能知五味矣"。都說明心與舌在功能上密切相聯。從經絡聯繫
上看,心經的別絡上行於舌,故心氣、心血通過經絡而上榮於舌,心的生理、病理也可
從舌上反應出來。心的功能正常,心血充盈,則舌體柔軟紅潤,活動自如,味覺靈敏;如
心血不足,則舌侃Φ讅o華;心血瘀阻,則舌體紫暗或有瘀點;心經有熱,則舌有苦味,舌
侃t絳,或舌體糜爛,甚至舌卷、舌硬、轉動不利等。因此,又有"舌為心之外候"之說。
[附]心包絡
心包絡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因膜上分佈著明顯的脈,故名心包
絡。它有護衛心臟的作用,並具傳導心主的命令之職。故《靈素.脹論》說:"膻中者,
心之宮城也。"《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膻中者(指心包絡),臣使之宮"。
古代醫家認為,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關不容邪侵。故凡寎邪犯心,則由心包絡起而
護衛,所謂"代心受邪",以防其直接傷害心主而危害生命。如《靈樞.邪客》篇說:"心者
,....其藏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
,皆在於心之包絡"。所以,溫熱病中出現的神昏、譫語等心神失常症狀,稱"邪入心包"
由痰濁蒙俾心神而致神志模糊、意識障礙,或精神錯亂者,稱為"痰蒙心包"。但實際上,
心包受邪所表現出來的病症與心主神明所的病變是一致的。所以心包絡與心的關係主要
體現在病理方面。
脾
1.主運化
脾主運化,是指脾有主管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運輸水穀精氣,、水濕等功能。
《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素
聞.厥論》又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這都說明脾有運化水穀精氣,並有把精
氣輸布到全身各處的功能,脾的這種功能強盛,稱為"健運",脾得健運,則消化、吸收
、運輸功能正常;脾失健運,便會出現腹滿,腸鳴,飲食不化,便溏,或不思飲食,食則
脹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肌肉消瘦、精神疲乏等證。
脾氣虛弱,失卻運化水濕的能力,可使水濕停留而出現各種病症。如水濕停於腸
胃不得吸收,則大便溏洩,小便不利;水濕停於肺胃,可以釀成痰飲;水濕溢於肌膚,則
身重,膚腫,這就是《素問.宜明五氣論》所說:"脾惡溼",以及《素問.至真要大論
》所說:"諸濕腫滿,皆鼠於脾"的意義。
脾主運化的功能,主要是"脾氣上升"的體現。脾之所以能將水穀精氣"上歸於肺"
"而輸佈於全身,就是具備這種"升清"作用的結果。如果脾氣不升,甚或下陷,則可引
起頭昏目眩,久瀉脫肛或內臟下垂等病證。
2.主統血
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運行於經脈之中,不致溢於
脈外的作用。即《難經.四十二難》所謂"脾裹血,溫五臟"的意思。如果脾氣虛弱,
統血功能失常,則血液離開脈道而成出血之病證。如長期便血、婦女崩漏,以及皮下
紫班等。
3.主肌肉、四肢
肌肉的生成,主要依賴脾的運化水穀精氣而獲得,故《素問.陰陽應化大論》說:
"脾生肉",《素問.痿論》也說:"脾主身之肌肉。"因此,脾的運化功能是否正常,關
係到肌肉的豐腴或瘦削。臨床受對某些肌肉瘦弱或四肢乏力的病證,都歸入脾病的範
圍。《素問.太陰陽明論》說:"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秉水穀氣,氣日
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充分說明肌肉、四肢鞏能是否正
常,與脾的運戶水穀精氣是密切相關的。
4.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開竅於口,是指脾的運化功能與飲食口味是密切聯繫的。脾氣健運,則飲食旺盛
,口味正常;若脾失健運,則表現為不欲進食,口淡乏味,並易制濕邪困脾而出現口膩、口
甜等症。故《靈樞.脈度》篇說:"唇舌者,肌肉之本也。"所以唇色的變化,也能反應出
脾氣健運的狀況。如脾運正常,則肌肉豐滿堅實,唇色紅潤光澤;脾氣不健,氣血不足,則
唇色淡白或晦滯不澤,正如《素問.五藏生成篇》所說:"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
肺
1.主氣,司呼吸
肺主氣,包括兩方面的功能,即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
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主管呼吸。《素問.陰陽應相大論》說:"天氣通於肺",
《醫宗必讀》又說:肺是"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
它說明了人體通過肺的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吐故納新,使體
內外的氣體不斷得到交換,從而保證人體的生機,維持各方面的生理活動。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吸入之清氣與水穀之精氣相結合,形成"宗氣"。宗氣積於
胸中,上出喉嚨以司呼吸,又通過心肺而散佈全身,以營養各臟腑組織,故肺起到了
主持一身之氣的功用。《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諸氣者,皆屬於肺",就是指此而
言。
肺主氣的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果肺氣不足,則呼吸功能減弱,
同時影響宗氣的生成,因而出現呼吸無力,或氣少不足以息,語言低微,身倦無力等
症。
2.主宣發,外合皮毛
宣法,指散佈的意思,。肺主宣發,是指肺有輸布衛氣和津液至體表,起溫潤肌
肉皮膚的作用。《領樞.決氣》篇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
露之溉,是謂"氣",所謂"上焦開發",即指肺的宣發作用。皮毛位於體表,是人體抗
禦外邪的屏障,由於得到肺所宣發衛氣、津液的溫養與滋潤,使皮毛汗孔開闔正常,
能夠發揮其禦邪的作用。《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肺之和皮也,其榮毛也。"說
明瞭肺與皮毛在生理上的聯繫。另外,皮毛汗孔也有散氣調節呼吸的作用,故《素
問.生氣通天論》稱汗孔為"氣門"。
由於皮毛與肺有聯繫,所以肺氣充足,則皮毛潤澤,開闔正常,外邪就不易入侵
;如肺氣虛弱,則皮毛禦邪能力減弱而易致感冒。外邪入侵以後,影響了肺氣的宣暢
,可引起咳嗽、氣喘等。《素問.咳論》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
氣以從其合也。"指出了皮毛與肺的病理影響。
3.主肅降,通調水道
肅降,是為清肅、下降的意思。肺乃外通天氣的清靜之所,不容污穢之物,有則
必清肅去之,故又有"肺為清虛之臟"之說。肺在五臟的位置中最高,其氣以下降為
順。若肺失清肅,氣不得降,則可引起胸悶、咳嗽、氣喘等肺氣上逆的病變。
水道,指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水道的通暢與調節,需藥依靠肺氣肅降的功能
,才能使上焦的水液不段下輸於膀胱,從而保持小便的暢通與調節,所以有"肺主行水
"、"肺為水之上源"之說。如果肺失肅降,不能通調水道,則可使水液瀦流,引起小便
的不利、尿少,水腫等水液輸布障礙的病變。
宣發和肅降,是肺臟的兩種生理功能,兩者是相互協調的。宣降正常,則肺氣出入
通暢,呼吸調勻。如果兩者失去協調,就會發生"肺氣不宣"或"肺失清肅"的病變,而出
現咳嗽、氣喘、胸脅脹滿等證。
4.開竅於鼻
肺司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通道,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肺"開竅於鼻"。
鼻的通氣和嗅覺的功能,與肺氣的暢通有關,如《靈樞.脈度》篇說:"肺氣通於鼻,
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正由於鼻為肺竅,所以外邪犯肺,一般多為鼻口而入,在病
理表現上,如風寒束肺,肺氣不宣,每見鼻塞流涕,嗅覺失靈;若肺熱壅盛,則常見鼻翼
煽動之症。
5.與喉嚨、音聲的關係
喉嚨居於肺管之上,是呼吸的門戶,又為發音的器官,肺的經脈循行於喉,故喉的
通氣與發音,直接受到肺氣的影響,肺部有了病變往往會引起喉嚨的疾病,或引響到喉
音的變化,甚至語音不出。如風邪鬱阻,痰實氣壅的患者,往往兼有喉痛或聲音嘶啞,
因肺在五行屬金,所以就稱為"金實不鳴"肺癆病後期,由於陰虛火旺每續發喉痺而出
現聲音嘶啞的現象,這又叫做"金破不鳴"。
腎[附]命門
1.藏精氣,主生殖、發育
腎臟所藏的精氣,是腎生理功能的物侃A,也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侃ΑT諗K腑
學說中腎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為五臟之本,生命之源,故《醫宗必讀》稱"腎為先天
之本"。
腎藏精氣的來源:一是先天之精氣,它稟受於父母。《素問.金匱真言論》說:"
夫精者,身之本也",《靈樞.決氣》篇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均指此而言。一是後天之精氣,它來源於飲食,由脾胃所化生而歸於腎,《素問.上
古天真論》說:"腎者,...受五臟六腑之精氣而藏之。"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是
相互為用,相互促進的,當人出生之前,先天之氣的存在,已為後天精氣之攝取準備了
物侃Φ幕A;出生以後,後天之精氣又不斷供養先天之精氣,主要是從其來源而言,實
際上是渾然一體,並非腎中藏有兩種精氣。
綜上所言,腎精是由先天之精氣和後天五臟之精氣所轉化而成,藏之於腎,故精
的生成、儲藏和輸瀉,皆由腎主宰。所以腎不藏精,可見遺精、滑精或精少不育之等
證。
腎有主管發育、生殖的功能,這主要是腎藏精氣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天癸,是一種與生殖有關的重要物侃?,任脈
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八歲腎氣
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動,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
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
,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
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又說"有其年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壽過
度,氣脈通常,而腎氣有餘也。"這充分的說明腎的精氣在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
等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所以,腎的精氣不足,可以引起男子的不育,女子不孕,小兒發
育遲緩、筋骨痿軟等病證。
2.主滋養和溫煦各臟腑組織
腎的精氣,從其作用來說,包含著腎陰、腎陽兩個方面,腎陰又叫為"元陰"、"真
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對各個臟腑起著濡潤、滋養的作用;腎陽又稱為"元陽"、真
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對各臟腑組織起著溫煦、鼓動的作用。腎陰與腎陽在人體內
也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藉以維持生理上的動態平衡。這一平衡的狀態遭到破壞
,即形成腎的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如腎陰偏衰,不能制陽,出現陰虛陽亢的病變
時,則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男子遺精、女子夢交等症;若腎陽偏衰,溫煦和鼓動的
功能不足時,則見形寒肢冷,腰痠膝軟,男子陽痿早洩,女子宮冷不孕等證。如果症見腎
虛而無明顯的寒象或熱象者,一般常稱為"腎氣虛"或"腎精虧損"。由於腎陰虛與腎陽
虛本侃Χ際悄I的精氣不足,所以兩者有其內在聯繫,在病變過程中常互相影響,即腎陰
虛到一定程度可以累及腎陽,腎陽虛到一定程度也可傷及腎陰,導至陰損及陽或陽所及
陰的陰陽兩虛證。
3.主水
人體內水液的輸布與調節,與脾的運化肺的通調有關,已見前述。而腎則是這一生
理活動的主要臟器,故稱"腎主水"。《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素問.逆
調篇》說:"腎者水藏,主津液。"腎的這一功能是由腎陽主管的。如水液由肺的通調下
降於腎,必須再經由腎陽氣化而泌別清濁,清者上生復歸於肺而為津,散佈全身繼續為各
臟腑組織所用;濁者下輸膀胱為尿而排出體外。若腎陽不足,可使水液停留而出現尿少、
尿閉,以至水腫的病變,如《素問.水熱穴論》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
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如果腎氣虧損,不能故攝
水液,也可出現尿頻或遺尿之證。
4.主納氣
人的呼吸運動雖由肺所主,但是還是有賴腎氣的攝納,也就是說腎也鞋調肺臟完成
呼攜運動的功能,如《難經.四難》說:"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類證治裁》也說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腎氣衰弱不
能納氣,則見動則氣喘呼吸困難的肺腎兩虛之證,臨床稱之"腎不納氣"。
5.主骨、生髓、充腦,其華在髮
腎主藏精,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又賴髓以充養。所以《素問.宣明五氣篇》說:
"腎主骨",《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的生化有源,骨
骼得到髓的充分滋養而堅固有力,如果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養骨,便會出現腰
痠膝軟甚至腳痿不能行動,以及小兒發育不良,囪門遲閉等證。
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所以牙齒也有賴於腎精的充養,因此腎精充足,則牙齒
堅固腎精不足,則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髓有脊髓和腦髓之分。脊髓上通於腦,腦由髓聚而成,故《靈樞.海論》說:"腦
為髓海"。腎精足則髓海盛,表現則為耳聰目明,輕勁多力;腎精虛則髓海虧,則出現頭
暈、目眩、耳鳴、健忘、倦怠無力等症。
毛髮的生長與掉落,潤澤與枯槁與腎經的盛衰亦有密切關係。因腎藏精,精能化
血,精足則血旺,血旺則髮盛,故髮有"血餘"之稱。髮的營養雖來源於血,但其生機根
於腎氣。如青壯年腎精充沛,毛髮茂密而秀密;老年人腎氣虛衰,毛髮枯白而脫落。
故《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腎之合骨也,其榮髮也"。
6.開竅於耳,司二陰
《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素問.陰陽應像大
論》說:"腎主耳...在竅為耳"。都指出腎與耳有直接聯繫。腎精充足,則聽覺靈敏,
如果腎的精氣不足,耳失所養,便可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等症。老年人腎精
虛衰,故多聽覺失聰。
二陰,指前陰和後陰。前陰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後陰有排出糞便的作用。腎司
二陰,是指大小便的排泄、外生殖器的勃起、排精等,都是腎的機能。如腎陽不足,可
以引起小便的不利或頻尿、尿多,大便溏洩,陽痿,早洩等;若腎陰虧損,則能導致小便
如脂膏,下消病,大便秘結,遺精等。
[附] 命 門
"命門"一詞,首見於《靈樞.根結篇》:"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
。"這顯然是指目。而將內臟作為命門者,則從《難經》始。如《難經.三十六難》
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又者為命門。"其後,在漢、晉、隋、唐的醫籍中
,論此者極少,至明、清時代,才為醫家所重視。但對命門的具體位置和功能等,則有
不同的認識。如明代張介賓在《景岳全書.傳忠錄》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
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認為命門的功能包括了腎陰、
腎陽的作用。而趙獻可則提出命門的位置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並認為命門即為
腎陽,命門火即為人體陽氣。如《醫貫》說:"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
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蒸化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
,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
,而萬事不能應矣"陳士《石寶秘錄》說:五臟六腑"無不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指出
了命門是人體陽氣的根本等等。從臨床實踐看,所謂命門火衰的病人其病證與腎陽不
足之病證多屬一致治療時補命門火的藥物又都具有補腎陽的作用,因此,可以認為命門
火與腎陽基本相同,之所以稱"命門",無非是強調腎中陽氣的重要性而已。
肝
1.藏血
《靈樞.本神》篇說:"肝藏血"。這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
人體內各部分的血液,常隨不同的生理情況而改變其血流量。當休息和睡眠時,人體
各組織器官的血液需要量減少,大量的血液便儲藏於肝。當勞動或工作時,人體各組
織器官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臟便輸出其貯藏的血液,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王冰在
註釋《素問.五臟生成篇》關於"故人臥血歸於肝"時指出"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
行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肝主血海故也。"正是說明肝具有藏血和調節血量的
功能。
由於肝臟具有調節血量的功能,所以人體臟腑組織各方面的活動,都與肝臟有密
切關係。如果肝臟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人體正常活動,同時也易致血液方
面的病變。例如肝血不足,可常見兩眼昏花、視物模糊、筋脈拘孿、屈伸不利,婦女
月經量少,甚至經閉等證。若肝氣橫逆而不能維持藏血作用,則可見吐血、婦女血崩
等病變。
2.主疏洩
疏洩,疏通暢達的意思。肝主疏洩,指肝具有調節情志和協助消化的功能。古人
認為肝屬木,其生理活動應似樹木的舒展自然,升發暢達。它既不應抑鬱,也不宜亢奮
,而應保持一種活潑自然的生機,故有"肝喜調達而惡抑鬱"之說。其疏洩功能主要表
現在:
調節精神情志
人的情志活動,除了由心主管外,肝臟在某些方面也起調節作用。在肝氣疏洩正常
、氣機調暢的情況下,則人體氣血和順,心情舒暢。若肝失疏洩,氣機不條,就可引起情
志活動的異長變化,表現為抑鬱或亢奮。肝氣抑鬱,則見胸脅脹滿,鬱鬱不樂,多疑善慮
,甚至自悲欲哭;肝氣亢奮,則見急燥易怒,頭脹頭痛,失眠多夢等症。反過來說,如果外
界的精神刺激過甚,引起精神抑鬱,又常可導致肝的疏洩失常,而出現肝氣鬱結,氣機不
調的病變。
促進消化吸收
肝的疏洩功能可以調暢氣機,促進脾胃之氣的正常升降,以利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
並與膽汁的分秘有關。如《脈訣刊誤》說:"膽之精氣,則因肝之餘氣溢入於膽。"所以
,肝之疏洩作用,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條件。如果肝失疏洩,則可影響到脾胃
的消化和膽汁的分秘、排泄,出現胸脅脹滿,噯氣、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肝胃不和
或肝脾不和等證。若影響到膽汁的分秘,則可出現黃疸。
3.主筋,遺華在爪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肝之合筋也。"《素問.痿論》說:"肝主身之筋膜。"
《素問.上股天真論》說:"丈夫(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都說明肝與
筋有著生理、病理上的聯繫。筋,是一種附著於骨、關節、肌肉,並主管四肢關節
運動的組織。爪,即指甲,是筋的外露部分。肝主筋,是指筋有賴於肝的精氣的滋養
,如《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氣於肝,淫氣於筋。"肝的精氣充盈,則筋
的活動功能正常,四肢關節運動自如,指甲堅韌有華。如果肝的精氣不足,筋失所養
,就會出現筋軟無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熱傷津血,則可出現四肢抽搐,甚
則見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的"肝風內動"之證,《素問.至真大要論》所說:"諸風掉
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都屬於這種病機。
肝的精氣盛衰,關係到筋的運動,同時也影響到指甲的榮枯。如果肝的精氣不足
則指甲色枯不澤,甚至變形或脆裂。
4.開竅於目
《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這是說目與五臟六腑都有內在
聯繫,但主要是肝。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肝開竅於目",《靈樞.脈度》篇說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的陰血不足,則兩目乾塞或視物不清,
甚至夜盲;若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肝風內動,則目斜上吊等。
心[附 心包絡]
1.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統帥各個臟器,使之相互協
調,共同完成各種複雜的生理活動。《靈樞.邪客》篇也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
也。"都肯定心在臟腑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心主發生病變,則其它的臟腑的生理活動
也會出現紊亂而產生各種疾病,故《素問.靈蘭秘典論》又有"故主(心)明則下安,主
不明則十二宮危"的論說。
神明,即是指心(思維活動器官)在正常情況下,具有思考、分析問題和辨明是非
的功能。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心主神明的
功能正常,表現為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如果一但發生病變,則可出現心悸
、失眠、多夢、健忘等心神不寧的症狀,甚則煩亂、譫語、神志昏迷,或善悲、喜笑
不休等證。
2.主血脈,其華在面
《素問.痿論》說:"心主身之血脈。"脈,是五體之一,其作用是包裹血液,使之
循著一定通道,周流全身,以營養四肢百骸。正如《靈樞.決氣》篇說:"壅遏營氣(
血液的組成部分,這裡指血而言),令無所避,是為脈。"心主血脈,主要指心有推動血
液在脈道內運行的作用。這種推動作用,又是心氣功能的體現,《素問.平人氣象論
》所謂"心藏血脈之氣"即指心氣而言。所以,只有心氣充盛,血液才能在脈道中運行
不息,以供應全身的需要。由於心、血、脈密切關聯,面部脈管豐富,所以心氣的盛衰
,可以從脈搏的變化和面部的色澤的表現來反應出來。如心氣旺盛,則脈搏和緩有序,
面色紅潤光澤;心氣不足,則脈虛或細弱,面色蒼白無華;若心氣虛弱,則可導至血行無
力,心血瘀阻,出現胸悶、心痛、心悸、面色青紫、脈澀等證。故《素問.六節藏象論
》說:"心者....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
3.開竅於舌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心,在竅(指體表的孔竅)為舌",《零樞.脈度》篇
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能知五味矣"。都說明心與舌在功能上密切相聯。從經絡聯繫
上看,心經的別絡上行於舌,故心氣、心血通過經絡而上榮於舌,心的生理、病理也可
從舌上反應出來。心的功能正常,心血充盈,則舌體柔軟紅潤,活動自如,味覺靈敏;如
心血不足,則舌侃Φ讅o華;心血瘀阻,則舌體紫暗或有瘀點;心經有熱,則舌有苦味,舌
侃t絳,或舌體糜爛,甚至舌卷、舌硬、轉動不利等。因此,又有"舌為心之外候"之說。
[附]心包絡
心包絡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因膜上分佈著明顯的脈,故名心包
絡。它有護衛心臟的作用,並具傳導心主的命令之職。故《靈素.脹論》說:"膻中者,
心之宮城也。"《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膻中者(指心包絡),臣使之宮"。
古代醫家認為,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關不容邪侵。故凡寎邪犯心,則由心包絡起而
護衛,所謂"代心受邪",以防其直接傷害心主而危害生命。如《靈樞.邪客》篇說:"心者
,....其藏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
,皆在於心之包絡"。所以,溫熱病中出現的神昏、譫語等心神失常症狀,稱"邪入心包"
由痰濁蒙俾心神而致神志模糊、意識障礙,或精神錯亂者,稱為"痰蒙心包"。但實際上,
心包受邪所表現出來的病症與心主神明所的病變是一致的。所以心包絡與心的關係主要
體現在病理方面。
脾
1.主運化
脾主運化,是指脾有主管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運輸水穀精氣,、水濕等功能。
《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素
聞.厥論》又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這都說明脾有運化水穀精氣,並有把精
氣輸布到全身各處的功能,脾的這種功能強盛,稱為"健運",脾得健運,則消化、吸收
、運輸功能正常;脾失健運,便會出現腹滿,腸鳴,飲食不化,便溏,或不思飲食,食則
脹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肌肉消瘦、精神疲乏等證。
脾氣虛弱,失卻運化水濕的能力,可使水濕停留而出現各種病症。如水濕停於腸
胃不得吸收,則大便溏洩,小便不利;水濕停於肺胃,可以釀成痰飲;水濕溢於肌膚,則
身重,膚腫,這就是《素問.宜明五氣論》所說:"脾惡溼",以及《素問.至真要大論
》所說:"諸濕腫滿,皆鼠於脾"的意義。
脾主運化的功能,主要是"脾氣上升"的體現。脾之所以能將水穀精氣"上歸於肺"
"而輸佈於全身,就是具備這種"升清"作用的結果。如果脾氣不升,甚或下陷,則可引
起頭昏目眩,久瀉脫肛或內臟下垂等病證。
2.主統血
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運行於經脈之中,不致溢於
脈外的作用。即《難經.四十二難》所謂"脾裹血,溫五臟"的意思。如果脾氣虛弱,
統血功能失常,則血液離開脈道而成出血之病證。如長期便血、婦女崩漏,以及皮下
紫班等。
3.主肌肉、四肢
肌肉的生成,主要依賴脾的運化水穀精氣而獲得,故《素問.陰陽應化大論》說:
"脾生肉",《素問.痿論》也說:"脾主身之肌肉。"因此,脾的運化功能是否正常,關
係到肌肉的豐腴或瘦削。臨床受對某些肌肉瘦弱或四肢乏力的病證,都歸入脾病的範
圍。《素問.太陰陽明論》說:"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秉水穀氣,氣日
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充分說明肌肉、四肢鞏能是否正
常,與脾的運戶水穀精氣是密切相關的。
4.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開竅於口,是指脾的運化功能與飲食口味是密切聯繫的。脾氣健運,則飲食旺盛
,口味正常;若脾失健運,則表現為不欲進食,口淡乏味,並易制濕邪困脾而出現口膩、口
甜等症。故《靈樞.脈度》篇說:"唇舌者,肌肉之本也。"所以唇色的變化,也能反應出
脾氣健運的狀況。如脾運正常,則肌肉豐滿堅實,唇色紅潤光澤;脾氣不健,氣血不足,則
唇色淡白或晦滯不澤,正如《素問.五藏生成篇》所說:"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
肺
1.主氣,司呼吸
肺主氣,包括兩方面的功能,即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
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主管呼吸。《素問.陰陽應相大論》說:"天氣通於肺",
《醫宗必讀》又說:肺是"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
它說明了人體通過肺的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吐故納新,使體
內外的氣體不斷得到交換,從而保證人體的生機,維持各方面的生理活動。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吸入之清氣與水穀之精氣相結合,形成"宗氣"。宗氣積於
胸中,上出喉嚨以司呼吸,又通過心肺而散佈全身,以營養各臟腑組織,故肺起到了
主持一身之氣的功用。《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諸氣者,皆屬於肺",就是指此而
言。
肺主氣的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果肺氣不足,則呼吸功能減弱,
同時影響宗氣的生成,因而出現呼吸無力,或氣少不足以息,語言低微,身倦無力等
症。
2.主宣發,外合皮毛
宣法,指散佈的意思,。肺主宣發,是指肺有輸布衛氣和津液至體表,起溫潤肌
肉皮膚的作用。《領樞.決氣》篇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
露之溉,是謂"氣",所謂"上焦開發",即指肺的宣發作用。皮毛位於體表,是人體抗
禦外邪的屏障,由於得到肺所宣發衛氣、津液的溫養與滋潤,使皮毛汗孔開闔正常,
能夠發揮其禦邪的作用。《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肺之和皮也,其榮毛也。"說
明瞭肺與皮毛在生理上的聯繫。另外,皮毛汗孔也有散氣調節呼吸的作用,故《素
問.生氣通天論》稱汗孔為"氣門"。
由於皮毛與肺有聯繫,所以肺氣充足,則皮毛潤澤,開闔正常,外邪就不易入侵
;如肺氣虛弱,則皮毛禦邪能力減弱而易致感冒。外邪入侵以後,影響了肺氣的宣暢
,可引起咳嗽、氣喘等。《素問.咳論》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
氣以從其合也。"指出了皮毛與肺的病理影響。
3.主肅降,通調水道
肅降,是為清肅、下降的意思。肺乃外通天氣的清靜之所,不容污穢之物,有則
必清肅去之,故又有"肺為清虛之臟"之說。肺在五臟的位置中最高,其氣以下降為
順。若肺失清肅,氣不得降,則可引起胸悶、咳嗽、氣喘等肺氣上逆的病變。
水道,指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水道的通暢與調節,需藥依靠肺氣肅降的功能
,才能使上焦的水液不段下輸於膀胱,從而保持小便的暢通與調節,所以有"肺主行水
"、"肺為水之上源"之說。如果肺失肅降,不能通調水道,則可使水液瀦流,引起小便
的不利、尿少,水腫等水液輸布障礙的病變。
宣發和肅降,是肺臟的兩種生理功能,兩者是相互協調的。宣降正常,則肺氣出入
通暢,呼吸調勻。如果兩者失去協調,就會發生"肺氣不宣"或"肺失清肅"的病變,而出
現咳嗽、氣喘、胸脅脹滿等證。
4.開竅於鼻
肺司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通道,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肺"開竅於鼻"。
鼻的通氣和嗅覺的功能,與肺氣的暢通有關,如《靈樞.脈度》篇說:"肺氣通於鼻,
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正由於鼻為肺竅,所以外邪犯肺,一般多為鼻口而入,在病
理表現上,如風寒束肺,肺氣不宣,每見鼻塞流涕,嗅覺失靈;若肺熱壅盛,則常見鼻翼
煽動之症。
5.與喉嚨、音聲的關係
喉嚨居於肺管之上,是呼吸的門戶,又為發音的器官,肺的經脈循行於喉,故喉的
通氣與發音,直接受到肺氣的影響,肺部有了病變往往會引起喉嚨的疾病,或引響到喉
音的變化,甚至語音不出。如風邪鬱阻,痰實氣壅的患者,往往兼有喉痛或聲音嘶啞,
因肺在五行屬金,所以就稱為"金實不鳴"肺癆病後期,由於陰虛火旺每續發喉痺而出
現聲音嘶啞的現象,這又叫做"金破不鳴"。
腎[附]命門
1.藏精氣,主生殖、發育
腎臟所藏的精氣,是腎生理功能的物侃A,也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侃ΑT諗K腑
學說中腎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為五臟之本,生命之源,故《醫宗必讀》稱"腎為先天
之本"。
腎藏精氣的來源:一是先天之精氣,它稟受於父母。《素問.金匱真言論》說:"
夫精者,身之本也",《靈樞.決氣》篇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均指此而言。一是後天之精氣,它來源於飲食,由脾胃所化生而歸於腎,《素問.上
古天真論》說:"腎者,...受五臟六腑之精氣而藏之。"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是
相互為用,相互促進的,當人出生之前,先天之氣的存在,已為後天精氣之攝取準備了
物侃Φ幕A;出生以後,後天之精氣又不斷供養先天之精氣,主要是從其來源而言,實
際上是渾然一體,並非腎中藏有兩種精氣。
綜上所言,腎精是由先天之精氣和後天五臟之精氣所轉化而成,藏之於腎,故精
的生成、儲藏和輸瀉,皆由腎主宰。所以腎不藏精,可見遺精、滑精或精少不育之等
證。
腎有主管發育、生殖的功能,這主要是腎藏精氣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天癸,是一種與生殖有關的重要物侃?,任脈
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八歲腎氣
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動,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
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
,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
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又說"有其年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壽過
度,氣脈通常,而腎氣有餘也。"這充分的說明腎的精氣在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
等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所以,腎的精氣不足,可以引起男子的不育,女子不孕,小兒發
育遲緩、筋骨痿軟等病證。
2.主滋養和溫煦各臟腑組織
腎的精氣,從其作用來說,包含著腎陰、腎陽兩個方面,腎陰又叫為"元陰"、"真
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對各個臟腑起著濡潤、滋養的作用;腎陽又稱為"元陽"、真
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對各臟腑組織起著溫煦、鼓動的作用。腎陰與腎陽在人體內
也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藉以維持生理上的動態平衡。這一平衡的狀態遭到破壞
,即形成腎的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如腎陰偏衰,不能制陽,出現陰虛陽亢的病變
時,則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男子遺精、女子夢交等症;若腎陽偏衰,溫煦和鼓動的
功能不足時,則見形寒肢冷,腰痠膝軟,男子陽痿早洩,女子宮冷不孕等證。如果症見腎
虛而無明顯的寒象或熱象者,一般常稱為"腎氣虛"或"腎精虧損"。由於腎陰虛與腎陽
虛本侃Χ際悄I的精氣不足,所以兩者有其內在聯繫,在病變過程中常互相影響,即腎陰
虛到一定程度可以累及腎陽,腎陽虛到一定程度也可傷及腎陰,導至陰損及陽或陽所及
陰的陰陽兩虛證。
3.主水
人體內水液的輸布與調節,與脾的運化肺的通調有關,已見前述。而腎則是這一生
理活動的主要臟器,故稱"腎主水"。《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素問.逆
調篇》說:"腎者水藏,主津液。"腎的這一功能是由腎陽主管的。如水液由肺的通調下
降於腎,必須再經由腎陽氣化而泌別清濁,清者上生復歸於肺而為津,散佈全身繼續為各
臟腑組織所用;濁者下輸膀胱為尿而排出體外。若腎陽不足,可使水液停留而出現尿少、
尿閉,以至水腫的病變,如《素問.水熱穴論》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
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如果腎氣虧損,不能故攝
水液,也可出現尿頻或遺尿之證。
4.主納氣
人的呼吸運動雖由肺所主,但是還是有賴腎氣的攝納,也就是說腎也鞋調肺臟完成
呼攜運動的功能,如《難經.四難》說:"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類證治裁》也說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腎氣衰弱不
能納氣,則見動則氣喘呼吸困難的肺腎兩虛之證,臨床稱之"腎不納氣"。
5.主骨、生髓、充腦,其華在髮
腎主藏精,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又賴髓以充養。所以《素問.宣明五氣篇》說:
"腎主骨",《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的生化有源,骨
骼得到髓的充分滋養而堅固有力,如果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養骨,便會出現腰
痠膝軟甚至腳痿不能行動,以及小兒發育不良,囪門遲閉等證。
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所以牙齒也有賴於腎精的充養,因此腎精充足,則牙齒
堅固腎精不足,則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髓有脊髓和腦髓之分。脊髓上通於腦,腦由髓聚而成,故《靈樞.海論》說:"腦
為髓海"。腎精足則髓海盛,表現則為耳聰目明,輕勁多力;腎精虛則髓海虧,則出現頭
暈、目眩、耳鳴、健忘、倦怠無力等症。
毛髮的生長與掉落,潤澤與枯槁與腎經的盛衰亦有密切關係。因腎藏精,精能化
血,精足則血旺,血旺則髮盛,故髮有"血餘"之稱。髮的營養雖來源於血,但其生機根
於腎氣。如青壯年腎精充沛,毛髮茂密而秀密;老年人腎氣虛衰,毛髮枯白而脫落。
故《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腎之合骨也,其榮髮也"。
6.開竅於耳,司二陰
《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素問.陰陽應像大
論》說:"腎主耳...在竅為耳"。都指出腎與耳有直接聯繫。腎精充足,則聽覺靈敏,
如果腎的精氣不足,耳失所養,便可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等症。老年人腎精
虛衰,故多聽覺失聰。
二陰,指前陰和後陰。前陰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後陰有排出糞便的作用。腎司
二陰,是指大小便的排泄、外生殖器的勃起、排精等,都是腎的機能。如腎陽不足,可
以引起小便的不利或頻尿、尿多,大便溏洩,陽痿,早洩等;若腎陰虧損,則能導致小便
如脂膏,下消病,大便秘結,遺精等。
[附] 命 門
"命門"一詞,首見於《靈樞.根結篇》:"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
。"這顯然是指目。而將內臟作為命門者,則從《難經》始。如《難經.三十六難》
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又者為命門。"其後,在漢、晉、隋、唐的醫籍中
,論此者極少,至明、清時代,才為醫家所重視。但對命門的具體位置和功能等,則有
不同的認識。如明代張介賓在《景岳全書.傳忠錄》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
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認為命門的功能包括了腎陰、
腎陽的作用。而趙獻可則提出命門的位置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並認為命門即為
腎陽,命門火即為人體陽氣。如《醫貫》說:"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
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蒸化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
,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
,而萬事不能應矣"陳士《石寶秘錄》說:五臟六腑"無不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指出
了命門是人體陽氣的根本等等。從臨床實踐看,所謂命門火衰的病人其病證與腎陽不
足之病證多屬一致治療時補命門火的藥物又都具有補腎陽的作用,因此,可以認為命門
火與腎陽基本相同,之所以稱"命門",無非是強調腎中陽氣的重要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