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問答
發表於 : 2007-08-13 , 9:55
<篇名>本草問答
書名:本草問答
作者:唐宗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2-1918年
<目錄>
<篇名>敘
內容:餘自去冬遊於粵省,得遇張君伯龍。天姿英敏、文史淹通、留心世故而不習舉業,真達
人也。其父墨園曾膺張香帥保薦循吏,政治勞心,每生疾 。伯龍以人子須知醫寢,饋方書
于今七年前春,其父偶感時證病象危險,群醫無策,伯龍極力救治,頓獲安全國手之名,一
時騰噪。乃益留心醫理。與餘邂逅便留講貫,謂餘所著中西各種醫書於病源治法,固已詳矣。
而獨少本草,未免缺然。餘曰︰吾所論著已寓藥性,且本草業經充揀,何煩再贅?伯龍曰︰
不然,諸家本草揚厲鋪張,幾於一藥能治百病及遵用之,卒不能治一病者,注失之氾也。又
或極意求精,失於穿鑿,故托高遠難獲實效,且其說與黃炎、仲景諸書往往刺謬。若不
加辨正,恐古聖之旨不能彰著於天下。近日西醫釋藥每攻中醫,適能中中醫之弊,而中國醫
士不能發西人之覆,徒使西藥流弊,又增甚於中國本草之禍豈淺鮮哉?甚矣!本草自晉唐以
後,
千歧百出,極於綱目,幾令人目迷,五色三家注力求深奧,轉多晦義,徐靈胎冠絕一時,頗
合經旨。惜其時無西人之說未能互證,以注本經。今先生博通西醫,參合黃炎仲景之書以折
衷於至當,若不將本草發明,其流弊又誰救哉?雖西國異產及新出藥品不能盡行論列,但使
揭出大義,舉一反三,則據此以求,無論中西各藥,見於目而嘗於口,便可推例以知其性矣,
幸毋隱秘不宣。惟先生明以教我,餘以伯龍此言甚摯,
/大清光緒十九年歲在癸巳仲春月蜀天彭唐宗海容川敘/
<目錄>
<篇名>卷上
內容:/受業登州張士讓伯龍參/
/蜀天彭唐宗海容川著/
<目錄>卷上
<篇名>卷上一
內容:/問曰︰/藥者,昆蟲土石、草根樹皮等物,與人異類,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答曰︰/天
地只此陰陽二氣流行,而成五運(金木水火土為五運),對待而為六氣(風寒濕燥火熱是也)。
人生本天親地,即秉天地之五運六氣以生五臟六腑。凡物雖與人異,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氣以
生,特物得一氣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設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則生疾病,又借藥物一氣之偏,
以調吾身之盛衰,而使歸於和平,則無病矣!蓋假物之陰陽以變化人身之陰陽也,故神農以
藥治病。
/問曰︰/神農嘗藥,以天地五運六氣配人身五臟六腑,審別性味,以治百病,可謂
精
且詳矣!乃近出西洋醫法,全憑剖視,謂中國古人未見臟腑,托空配藥不足為憑,然歟?否
歟?
/答曰︰/不然,西人初創醫法,故必剖割方知臟腑,中國古聖定出五臟六腑諸名目,
皎然朗著。
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當神農時,創立醫藥,或經剖視,或果聖人洞見臟腑,均不必論,
然其定出五臟六腑之名目而實有其物,非親見臟腑者,不能安得。謂古之聖人未曾親見臟腑
耶!靈樞經雲︰五臟六腑可剖而視也。據此經文則知古聖已剖視過來,且西洋剖視只知層折,
而不知經脈;只知形跡,而不知氣化。與中國近醫互有優劣。若與古聖內經本經較之,則西
洋遠不及矣!
/問曰︰/西人謂彼用藥全憑試驗,中國但分氣味以配臟腑,未能試驗,不如西法
試驗之為得也,其說然歟?
/答曰︰/中國經神農嘗藥,定出形色、氣味、主治臟腑百病,絲毫
不差、所謂嘗藥即試驗也。曆數聖人之審定,蓋已詳矣!豈待今日始言試驗哉?
/問曰︰/辨藥之法,以形色氣味分別五行,配合臟腑,主治百病,是誠藥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
形色氣味上論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針,陽起石能飛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
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氣味上論,又何故也?
/答曰︰/此以其性為治者也,夫辨藥之形
色氣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氣味之理已賅。故凡辨藥,先須辨性。有如磁石,
久則化成鐵,是鐵之母也。
其引針者,同氣相求,子來就母也,以藥性論之,石屬
金而鐵屬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歸於腎,故其主治能從腎中吸肺金之氣,以歸於根。琥珀
乃松脂入地所化松,為陽木,其脂乃陽汁也。性能粘合,久則化為凝吸之性。蓋其汁外凝,
其陽內斂。擦之使熱,則陽氣外發而其體粘。停擦使冷,則陽氣內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則
能粘吸也。人身之魂陽也,而藏於肝血陰分之中,與琥珀之陽氣斂藏於陰魄之中,更無以異,
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洋化學謂磁石、琥珀內有電氣,其能吸引者,皆是電氣發力,
能收引之也。有陰電,有陽電。凡物中含陽電者,遇有陰電之物即吸;含陰電者,遇有陽電
之物即吸。若陰電遇陰電之物
即相推,陽電遇陽電之物亦相推,其論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鐵,磁石能吸鐵而不能拾
芥,以所含之電氣不同也。
然西人單以氣論,猶不如中國
兼以質論,則其理尤為顯然。磁石之質類鐵,故以類相從而吸鐵。琥珀之質能粘,故以質為
用而抬芥。辨藥性者,所貴體用兼論也。陽起石生於泰山山谷,為雲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積
雪,夏則生雲,積陽上升。故或乘火氣而上飛,或隨日氣而升騰也。凡人病陽氣下陷,陽物
不舉者,用以升舉陽氣,亦以陽助陽之義而已矣!蛇形長,是秉水氣。行則曲折,是秉太氣。
在辰屬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蒼龍。總觀於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氣之所生也。蜈蚣生於南方
乾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氣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
秉水月之精生於濕地,是秉濕土之氣所生,濕能勝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則又是
風能勝濕,木能克土之義。趁此以求,則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類推。
/問曰︰/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答曰︰/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陽之氣
而生者,其性陽。秉陰之氣而生者,其性陰。或秉陰中之陽,或秉陽中之陰。總視其生成以
為區別,蓋必原一物之終始與乎形色氣味之差,分而後能定其性矣。有如人參,或謂其補氣
屬陽,或謂其生津屬陰。只因但論氣味,而不究人參所由生之理,故不能定其性也。餘曾問
過關東人並友人姚次梧,遊遼東歸言之甚詳,與綱目所載無異。本草綱目載人參歌曰︰“三
五加,背陽向陰,若來求我, 樹相尋。”我所聞者,亦雲人參生於遼東樹林陰濕之地,
又有人種者,亦須在陰林內植之。夫生於陰濕,秉水陰潤澤之氣也。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發
之為三 五葉,陽數也。此苗從陰濕中發出,是由陰生陽。故於甘苦陰味之中,饒有一番生
陽之氣,此氣可嘗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氣,由腎水之中以上達於肺,生於陰而出於陽。與人
參由陰生陽,同一理也,所以人參大能化氣,氣化而上,出於口鼻,即是津液。人參生津之
理如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即以氣味論,甘苦中含有生發之氣,亦只成為由陰出陽之氣味耳。
/問曰︰/人參不生於東南,而生於北方。古生上黨,今生遼東、高麗,皆北方也。
此何以故?
/答曰︰/此正人參所由生之理,不究及此尚難得人參之真性也。蓋北方屬水,於卦
為坎,坎卦外陰而內陽。人參生於北方,正是陰中之陽也。坎卦為水,天陽之氣,皆發於水中。觀
西人以火煎水,則氣出,而氣著於物,又復化而為水。知水為氣之母,氣從水而出矣!人身
腎與膀胱屬水,水中含陽,化氣上行,出於口鼻,則為呼吸;充於皮毛,則為衛氣。只此腎
與膀胱,水中之陽,化氣而充,周者也。故《內經》曰︰“膀胱者,洲都之官,氣化則能出
矣。”此與天地水中含陽,化而為氣,以周萬物,本屬一理。水在五行屬北方,人參生於北
方,秉水中陽氣,故與人之氣化相合,所以大能補氣。不獨人參為然,凡一切藥,皆當原
其所生,而後其性可得知矣。夫生於北方,有陰中之陽藥,則知生於南方,有陽中之陰藥,
如朱砂是。人參屬水中之陽,丹砂則屬火中之陰,丹砂生辰州者,名曰辰砂。世人用硫黃、
水銀二物鍛煉變為赤色,以冒辰砂,又有靈砂,亦用二味煉成,名曰二氣砂。皆謂其有補坎
填離之功,法本於抱樸子。因抱樸子煉丹砂,服之而仙,後人遂有爐鼎之術。沿襲至今,尚
有辰砂、靈砂兩藥,均用硫黃、水銀二味煉成者也。水銀乃石中之陰汁,硫磺乃石中之陽汁。
合而鍛煉,返水銀之陰而盡歸於陽,變為純赤,與丹砂之色無異,但由人力造成。陰返為陽,
是陰已盡而陽獨存,且有火煉之毒,以之助陽退陰則可,以補陽益陰則不可。不及丹砂,由
天地自然熔鑄而成,陽中含陰,外露火色,內含水陰。夫造靈砂、辰砂者、須用硫黃、水銀
二味合鍛,乃能變成紅色,則知丹砂,亦必具硫黃、水銀相合之性,乃變化為純赤之色也。
但丹砂是天地陰陽之氣自然鍛煉,不假火力,極其神妙,非可以水銀、硫黃分論丹砂也。火
體之中含有水氣,故丹砂能入心益陰以安神。又取水銀法,將丹砂燒之即出。既燒之砂腳不
足用,以其內之陰汞已走,陽中無陰也。水銀有毒,積陰無陽也,要之合硫磺、水銀而作靈
砂、辰砂,非陽中含陰之性。分水銀砂腳為二物,則尤陰陽各異,均非朱砂之本性,惟天地
南方離火自然熔成之朱砂,外具火色,內含水陰,合乎離卦外陽內陰之象,離中之陰坎之水
也。朱砂火色而內含水銀,即離火中含坎水之象,故能補坎之水以填離宮,養血安
神,此為第一。此可與人參對勘!人參秉水中之陽而補氣,朱砂秉火中之陰而養血。一生北
方,一生南方。就此二物,便知南北水火陰陽血氣之理矣!夫南北水火,雖非截然究之各有
所屬。故北方屬水,多生氣
<目錄>卷上
<篇名>卷上二
內容:/問曰︰/黃 或生漢中,或生甘肅,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令統以北方立論,有
理否?
/答曰︰/雖不必截然在北,然其為性,實皆秉北方水中之陽氣以生,其主北方立論,
則就乎得氣之優者而言,故黃 以北口外產者為佳。蓋天地之陽氣,均由土下黃泉之水中透出於地面,
上於天為雲霧,著於物為雨露,交於人為呼吸,只此水中之氣而已。人身之陽氣,則由腎與
膀胱氣海之中發出,上循三焦油膜以達於肺,而為呼吸;布於皮毛,而為衛氣,亦只此水中
之氣而已矣。水在五行,以北方為盛,故補氣之藥皆以北方產者為良。漢中甘肅所產黃 ,
根體多實,氣不盛而孔道少;山西所產,體略虛松,以氣略盛,內有通氣之孔道,故略
虛松。猶不及北口外所產者,其體極松,以內中行水氣之孔道更大,故知其氣為更盛。蓋黃
根長數尺,深入土中,吸引土下黃泉之水,以上生其苗葉,氣即水也,引水即是引氣,根
中虛松竅大者,所引水氣極多,故氣盛而補氣。人身氣生於腎,由氣海上循油膜而達口鼻,
與黃 之氣由松竅而上苗葉者無異。 之松竅象人身油膜中亦有通水之松竅油膜者,三焦也,
故謂黃 為三焦油膜中藥。其能拓裏達表,皆取黃 從油膜中,而上行外通之義也。且黃
外皮紫黑水火之間色也,惟其秉水中之陽氣,故成此水火之間色。三焦相火水中之陽,名曰
少陽。黃 中通象三焦,引水泉之氣,以上生苗葉是秉水中之陽而生者也,故有水火之間色,
而為三焦之良藥,其氣類有如是者。 之肉理色黃味甘,土之色
土最深又得土氣之濃,所以黃 又大補脾。今人不知身中綱膜是三焦,又不知綱膜上之膏油
即是脾之物,不知膜與油相連,又安知黃 補脾土,達三焦之理哉?能知綱膜是三焦,膏油
屬脾土,則知黃 歸脾經。達三焦之理矣!
/問曰︰/肉桂生於南方,秉地二之火,以入血分固矣。乃仲景腎氣丸用之取其化氣,而非取其化血,此又何說?
/答曰︰/血無氣不行,氣無血不附,氣血二字原非判然兩端。且其化氣乃仲景之妙用,非肉桂之本性也,人身之氣,生於腎中一陽,實則借鼻孔吸入之天陽,曆心系,引心火下交於腎,然後蒸動腎水,化氣上騰,出
於口鼻。仲景腎氣丸多用地黃、山藥、丹皮、茱萸以生水,用苓、澤以利水,然後用桂導
心火以下交於水,用附子振腎陽以蒸動其氣。肉桂之能化氣者,如此,乃仲景善用肉桂之妙
。非肉桂自能化氣也,若單用肉桂,及合血分藥用則多走血分,不是氣分之藥矣!又如桂枝
色赤味辛,亦是人心肝血分之藥。而五苓散、桂苓甘草五味湯均取其入膀胱化氣,非桂枝自
能化氣。實因苓澤利水,引桂枝入於水中,以化水為氣,與腎氣之用肉桂其義相近,不得單
言桂枝,便謂其能化氣也。至如黃 五物湯治血痺,當歸四逆湯治身痛,皆取桂枝溫通血脈,
可知心火生血。而秉火氣者,入於血分乃是一定之理。
/問曰︰/入氣分入血分,其理未易明也,請再言之。
/答曰︰/秉於天水而生者入氣分,秉於地火而生者入血分。氣本於天,味本於地,
氣濃者入氣分,味濃者入血分。入氣分者走清竅,入血分者走濁竅。有如大蒜,氣之濃者
也,故入氣分走清竅,上為目瞀而下為溺臭。海椒味之濃者也,故入血分走濁竅,上為口舌
糜爛而下為大便辣痛。觀此二物,即知入氣分入血分之辨矣!蓋得天水之氣而生者,入氣分,
人參、黃 最顯者也。外如澤瀉、苡仁生於水而利水,二物同而不同。苡仁生於莖上,則化
氣下行,引肺陽以達於下。澤瀉生於根下,則化氣上行,引腎陰以達於上。百合花覆如天之
下垂,旋復花滴露而生,本天之清氣,故皆入氣分,以斂肺降氣。鐘乳石下垂,象天石又金
之體也,故主鎮降肺氣。蛤蚧生石中,得金水之氣,故滋肺金,功專利水,其能定喘者,則
以水行則氣化,無痰飲以阻之故喘自定。麥冬、天冬秉水陰者,皆能滋肺以清氣分。龍
乃水中陽物,世所用龍骨系土中石品,非水族也。然既成為龍形,則實本天一水中之陽氣而
生,既成龍形,又不飛騰。假石以為質,潛藏於土中,是秉天水之陽以歸於地下,故能潛納
腎氣,收斂心神,皆用其潛納陽氣之義耳。茯苓乃松之精汁流注於根而生,是得天之陽以下
返其宅者也。下有茯苓,其松顛上有茯苓苗,名威喜芝。苓在土中,氣自能上應於苟,得松
之精則有木性,能疏土也。凝土之質,味淡色白,功主滲利,能行水也。其氣不相連線,自
上應於苗,故能化氣上行而益氣,西人以松香搓發電氣,謂松香中電氣最多。松香淪入地中,
變生茯苓,內含電氣,其氣上應於苗,亦如電線之相貫而已。然西國只名為陽氣。松脂秉陽之精,淪入於地,化為茯苓,陽氣所發,遙遙貫注,是生威喜芝,非氣化之盛。惡能如是,人身之氣乃水中一陽所化,茯苓以質之滲行其水,而氣之陽助其化,所以為化氣行水之要藥。以上所論,皆得天水之陽而生,故皆入氣分。其他入血分者,則必 得地火之味而生,如當歸、川芎是。蓋人身之血,是由胃中取汁得心火化赤遂為血,既化為
血,乃溢於脈,轉樞於胞宮,而肝司之。故凡入血分之藥,皆得地火之氣味,而兼入肝木。
當歸辛苦,是得地火之味,其氣微溫,得木之性,而質又油潤;得地之濕,故能化汁;助心
生血,以行於肝。別錄本草有謂︰“當歸過於辛溫,行血之功有餘,生血之功不足。”不知人
身之血是中焦受氣取汁,上騰於肺部,入於心,奉心火之化乃變赤色而為血。西醫言飲食之
汁上肺,至頸會管,遂為紅色,下入心房。合觀此說,總見奉心火之化,而變為血《內經》
所謂心生血者,此也。當歸辛苦溫烈之氣,正所以出心火之化,以其油潤生汁,以其辛溫助
心火之化。其功專生血,更無別藥可以比擬也。仲景和血之方無過於溫經湯,生血之方無過
於復脈湯。溫經湯辛溫降利,與川芎同功。復脈湯辛溫滋潤,與當歸同功。知心火化液為血,
則知復脈湯之生血,並知當歸為生血之藥也。川芎味更辛苦,得木火之性尤烈,質不柔潤,
性專走竄,故專主行心肝之血。夫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則性溫而有生血之功。若但
苦而不辛,則性涼而專,主洩血。紅花色赤,自入血分;而味苦,則專能洩血。又凡花性皆
主輕揚,上行外走,故紅花洩肌膚脈絡在外在上之血。丹皮色味亦類紅花,而根性下達,與
花不同,故主在內及洩中下焦之血。桃花紅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味者也,仁又有生氣,
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茜草色赤味苦根甚長,故下行之力更重,專能降洩行血也。
/問曰︰/ 若得火味,其入心清火洩血,理可知矣。惟辛味之品是得肺金之味者,乃亦能入血分。如肉
桂、桂枝、紫蘇、荊芥,此又何說?
/答曰︰/凡藥得酸味者,皆得金收之性,得辛味者,皆得
木溫之性,此乃五行相反相成之理。心火生血尤賴肝木生火,此是虛則補其母之義,故溫肝
即是溫心。肉桂大辛,則大溫,雖得金味,而實成為木火之性,故主人心肝血分,以助血之
化源。桂皮尤能上行,張仲景復脈湯用桂枝,取其入心助火以化血也。遠志之性亦同桂枝,
但桂枝四達,遠志則系根體,又極細,但主內入心經以散心中滯血而已。不獨草木本火味者
入血分,有如馬為火畜,故馬通亦能降火以行血。棗仁秉火之赤色,故亦入心養血,總見血
生於心。大凡得地火之性味者,皆入血分也。
/問曰︰/生地質潤,中含水液,阿膠濟水煎成,
性本水陰。二藥皆能生血,何也?
/答曰︰/離卦中之陰爻即坎水也,阿膠、生地以水濟火,正
是以坎填離,有此陰汁,而後得心火化赤,即為血矣!正《內經》中焦取汁,奉心火變赤為
血之理,知血之生化,凡入血分之藥從可知矣。
/問曰︰/南北地有不同,所生之藥,既有水火血氣之分,先生已言之矣。至於東西中央,
豈無異致?何以不論及耶?
/答曰︰/南北水火,其顯分者也,況陰陽摩蕩,南未嘗不得北氣,北
未嘗不得南氣。至於東西循環,中央四達,其氣錯行,故可不分。然亦有可分別者,如青礞
石、化紅皮荔枝核,皆秉東方木氣者也。或能平肝以行痰,或能散肝以解鬱。皆以東方產者,
為得木氣之全,故此等藥廣東產者為佳。川貝母、生石膏、桑白皮,皆秉西方金氣而生,或
利肺降痰,或清金去熱,皆以西方產者,為得金氣之清,故此等藥以川西產者為佳。至於李
用東行根、石榴,用東向者皆取得木氣也;側柏葉皆西指,取用必取西枝,只是取其得金氣
耳。至於中央備東南西北之四氣,而亦有獨得中央之氣者,如河南居天下之中,則產地黃。
人見地黃黑色,不知其未經蒸曬,其色本黃。河南平原土濃水深,故地黃得中央濕土之氣而
生,內含潤澤土之濕也。人徒見地黃蒸成色黑,為能滋腎之陰,而不知其實滋脾陰。《內經》
雲︰脾為陰中之至陰,地黃以濕歸脾,脾陰足則肝腎自受其灌溉。山藥亦以河南產者為佳,
味甘有液,是得土濕之氣,功能補脾,亦補脾之陰也。惟山藥色白,則得土中之金氣,故補
脾而兼益肺。地黃能變黑色,實得土中之水氣。故潤脾而兼滋腎。雖同產一地,而有種類形
色之不同,故功亦略異。
<目錄>卷上
<篇名>卷上三
內容:/問曰︰/甘草入脾,何以生於甘肅?白朮正補脾土,何以不生於河南,而生於浙江?
/答曰︰/此正見
五行之理,不得截然分界。況土旺於四季,是四方皆有土色。白朮之生於江浙,必其地饒有
土脈,故生白朮內含甘潤之油質,可以滋脾之陰,外發辛香之溫性,可以達脾之陽。取溫潤則用浙產者,以其油濃也,取溫燥則用KT 產者,以其較烈也。甘草味正甘入脾胃,守而不走,補中氣,和諸藥。雖不生於河南中州,而生於極西之甘肅,亦由甘肅地土敦濃,故生甘草。根深者至四五尺,與黃 無異,但黃 中空屬氣分,
是得土中水氣,甘草中實純得土氣之濃,故深長且實也。雖生於西,而實得中土之氣。總之五行之理,分言則各別方隅,合論則同一太極。
/問曰︰/藥有以天時名者,如夏枯草、款冬花,得無以時為治乎?
/答曰︰/然天時者,五行
之流運,陰陽之分見,故凡論藥,又當論其生之時,與成之候。雖不盡拘于時,而亦有以時
為治者。夏枯草生於冬末,長於三春,是正得水木之氣。遇夏則枯者,木當火令則氣其退謝,
故用以退肝膽經之火。款冬花生於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含陽之象,故能引
肺中陽氣下行,而為利痰止咳之藥。二物皆以時名,皆得其時之妙用也。又如冬蟲夏草,《本
草》不載,今考其物真為靈品,此物冬至生蟲,自春及夏,蟲長寸餘粗如小指,當夏至前一
時猶然蟲也。及夏至時,蟲忽不見,皆入於土,頭上生苗,漸長到秋分後,則苗長三寸,居
然草也。此物生於西蕃草地,遍地皆草,莫可辨識。秋分後即微雪,採蟲草者,看雪中有數
寸無雪處,一鋤掘起,而蟲草即在其中。觀其能化雪,則氣性純陽,蓋蟲為動物,自是陽性,
生於冬至,盛陽氣也。夏至入土,陽入陰也,其生苗者,則是陽入陰出之象,至靈之品也。
故欲補下焦之陽,則單用根,若益上焦之陰,則兼用苗。總顯其冬夏二令之氣化而已。麥冬、
天冬、忍冬、冬青,皆凌冬不凋,感水津之氣,故二冬能清肺,金忍冬能清風熱,冬青子滋
腎,其分別處又以根白者入肝。藤蔓草走經絡,冬青子色黑,則入腎滋陰。至於半夏,雖
當夏之半,而其根成於秋時,得燥金辛烈之氣味,故主降利水飲,為陽明之藥。此又不可
循半夏之名,而失其實也。故論藥者,或以地論,或以時論,或但以氣味論,各就其偏重者,
以為主,而藥之真性自明。
/問曰︰/藥多以味為治,味之甘者則歸脾經,乃甘味之藥多矣。或正入脾胃,或兼
入四臟,此又何以別之?
/答曰︰/得甘之正味者,正入脾經,若兼苦兼酸兼鹹兼辛,則皆甘之間味也,
故兼入四臟。甘草純甘,能補脾之陰,能益胃之陽,或生用,或熟用,或以和百藥,固無不
宜。黃精甘而多汁,正補脾土之濕。山藥色白帶酸,故補脾而兼入肝肺。白朮甘而苦溫,故
補脾溫土,和肝氣以伸脾氣也。蒼朮甘而苦燥,故燥胃去濕。黃 味甘而氣盛,故補氣。薺
味甘而有汁,故生津。蓮米味甘帶澀,其氣清香,得水土之氣,故補土,以澀精止利。黃
實甘味少而澀性多,是得土澤之味少,而得金收之性多,且生水中,是屬腎之果也,故用以
收澀腎經,及止瀉利。苡仁亦生水中,而味極淡,則不補又不澀,則純於滲利。茯苓亦然,
皆以其淡,且不澀也。赤石脂粘澀又味甘,則能填補止瀉利。禹餘糧是石谷中之土質,甘而
微鹹,甘能補正以止利,鹹能入腎以澀精,皆取其甘,亦用其澀。如不澀而純甘,如龍眼,
則歸脾又產炎州,得夏令火氣而生,以火生土,故補心兼補脾。使君子仁甘能補脾,而又能
殺疳蟲者,因氣兼香臭,有溫烈之性,故服此忌食熱茶,犯之即洩,與巴豆之飲熱則瀉,其
意略同。以畜物論,黃牛肉甘溫,大補脾胃。羊肉雖甘而有羶氣,得木之溫,故補脾兼補肝。
豬肉雖甘而兼鹹味,得水土之寒性矣,故滋脾潤腎。人乳味甘本飲食之汁,得肺胃之氣化而
成,故能潤養胃滋生血液,補脾之陰無逾於此。甘松味甘而香烈,故主理脾之氣。木香之理
氣,以其香氣歸脾而味兼微辛,又得木氣之溫,力能疏土,且木香,莖五枝五葉五節五皆合
脾土之數,故能理脾也。以諸果論大棗,皮紅肉黃,皮辛肉甘,得以火生土之性,故純於補
脾胃。梨味甘而含水津,故潤脾肺。荔枝生東南,味甘酸,故歸脾,與肝而溫補。總之味甘
皆入脾,又審其所兼之味,以兼入別臟,則主治可得而詳矣。
/問曰︰/苦者,火之味也。而味之苦者,均不補火,反能瀉火,何也?
/答曰︰/物極則復陽
極陰生,以卦體論,離火之中爻陰也,是離火中含坎水之象。凡藥得火味者,亦即中含水性
而能降火,此正水火互根之至理。黃連之味正苦,故正入心經以瀉火。梔子味苦象心包,故
瀉心包絡之火。連翹亦象心包,而質輕揚,味微苦,則輕清上達,清心與上焦頭目之火。蓮
子象心,而蓮心又在其中,味又極苦,有似離中陰爻,用以清心中之火,最為相合。黃芩味
苦,中多虛空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氣之孔道,主相火。黃芩中空有孔,入三焦而味又
苦,故主清相火。膽草、胡黃連,味苦而堅澀,兼水木之性,故皆瀉肝膽之木火。惟膽草根
多而深細,故瀉火並兼降利。胡黃連則守而不走,是宜細別。大黃味苦,形大而氣烈,故走
脾胃,下火更速。
/問曰︰/瀉火之苦藥,其色多黃,又何故也?
/答曰︰/黃者土之色,五行之理,成功者退,火之色紅而生土之黃色。是黃者,火之退氣所生也。故黃苦之藥,皆主退火。若苦味而色不黃,則又有兼性矣。故花粉色白,味苦而有液,則瀉火之功輕,而入胃生津之力
重。元參色黑味苦而有液,則瀉火之功少,而滋腎之功多。丹皮色紅味苦,則清心火而行血。
青黛色青味苦,則清肝火而熄風。總之得火苦味者,皆得水之寒性。《通明,吾蜀近醫多言苦為者,皆得火之燥性,火證反以為忌,不知苦化燥之說,必其兼燥藥。
如蒼朮、乾姜與黃連同用則燥,生地、白芍與黃連同用,豈能燥哉?況人身六氣,熱與火各
不同。熱是氣分之熱,故清熱者,以石膏、花粉為主,以其入氣分也。火是血分,故瀉火者,
必以黃連、黃芩為主,以其入血分也。但知用甘寒而廢苦寒,則能清熱,不能退火。辨藥者,
當知此理。
/問曰︰/得苦之火味者,皆得水之寒性,能清火矣,何以艾葉、故紙、巴戟、遠志,
其味皆苦,而皆能補火,何哉?
/答曰︰/苦之極者,反得水之性。若微苦者,則猶存火之本性,
故補火。故紙、巴戟苦兼辛溫,故紙色黑而子堅,則溫腎。巴戟色紫而根實,則溫肝。遠志形
極細,故入心,味帶苦,亦入心然兼辛溫,故補心火。蓋有間味者即有間氣,不得以純於苦
者論矣!
/問曰︰/辛者,金之味也,金性主收,今考辛味之藥,皆主散而不主收,其故何也?
答曰︰凡藥氣味有體有用,相反而實相成,故得金之味者,皆得木之氣,木氣上達,所以辛味
不主收而主散,木之氣溫,能去寒木之氣,散能去閉。薄荷辛而質輕,氣極輕揚,輕則氣
浮而走皮毛,以散風寒,揚則氣升而上頭目,去風寒。辛夷花在樹梢,其性極升,而味辛氣
散,故能散腦與鼻間之風寒。荊芥性似薄荷,故能散皮毛,而質味比薄荷略沉,故能入血分,
散肌肉。羌活、獨活根極深長,得黃泉之水氣,而上升生苗,象人身太陽經,秉水中之陽以
發於經脈也,味辛氣烈故入太陽經,散頭頂之風寒。獨活尤有黑色,故兼入少陰以達太陽,
能散背脊之風寒。細辛形細色黑,故入少陰經,味大辛能溫散少陰經之風寒,少陰為寒水之
臟,寒則水氣上氾,細辛散少陰之寒,故能逐水飲。防風辛而味甘,故入脾,散肌肉之風寒。
紫蘇色紫入血分,味辛氣香能散血分之風寒。蘇枝四達,則散四肢。蘇梗中空有白膜,則散
腹中之氣。蘇子堅實,則下行而降肺氣,以行痰。同一辛味,而有根枝子葉之不同,總視其
輕重升降之性,以別其治也。桂枝能散四肢色味同於蘇枝,而桂枝較堅實,故桂枝兼能走筋
骨。蘇枝則但能走肌肉耳,肉桂比枝味更濃,氣更凝聚,乃木性之極致大辛則大溫,能益心
火為以木生火之專藥。其實是溫肝之品,肝為心之母,虛則補其母也。心肝皆司血分,故肉
桂又為溫血之要藥。仲景腎氣丸用之,是接引心肝之火,使歸於腎,亦因有附子、熟地、茯
苓,使肉桂之性從之入腎,乃善用肉桂之妙,非桂自能入腎也。肉桂、桂枝同是一物,而用
不同,是又在分別其濃薄,以為升降。夫得辛味者,皆具木之溫性。桂正是木,而恰得溫性,
故為溫肝正藥。吳萸、小茴皆得辛溫木之氣,台烏是草根,自歸下焦。小茴香是草子,凡子
之性皆主下降,故二藥皆能溫下焦胞宮與膀胱。吳萸辛而帶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
水飲行滯氣。故紙、韭子皆色黑而溫黑,為腎水之色,子又主沉降,故二物皆能溫腎。附子
生於根下,與枝葉皮核不同,故不入中上焦,其色純黑而味辛烈,秉坎中一陽之氣所生,單
從下焦扶補陽氣,極陽極陰,皆有毒。附子之烈,正以其純是坎陽之性,可以大毒。附子與
肉桂之性不同,肉桂是補火,秉於地二之火氣者也;附子是助熱,熱生於水中,是得天水之
陽。故附子純入氣分以助陽,為腎與膀胱之藥,火鍛則無毒,水中之陽毒遇火則散,亦陰陽
相引之義。今用鹽醃以去毒,使附子之性不全非法也。凡溫藥,皆秉木氣,惟附子是秉水中
之陽,為溫腎達陽之正藥。蓋秉木火者,為得地二之火,秉水中之陽,是得天一之陽。
書名:本草問答
作者:唐宗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2-1918年
<目錄>
<篇名>敘
內容:餘自去冬遊於粵省,得遇張君伯龍。天姿英敏、文史淹通、留心世故而不習舉業,真達
人也。其父墨園曾膺張香帥保薦循吏,政治勞心,每生疾 。伯龍以人子須知醫寢,饋方書
于今七年前春,其父偶感時證病象危險,群醫無策,伯龍極力救治,頓獲安全國手之名,一
時騰噪。乃益留心醫理。與餘邂逅便留講貫,謂餘所著中西各種醫書於病源治法,固已詳矣。
而獨少本草,未免缺然。餘曰︰吾所論著已寓藥性,且本草業經充揀,何煩再贅?伯龍曰︰
不然,諸家本草揚厲鋪張,幾於一藥能治百病及遵用之,卒不能治一病者,注失之氾也。又
或極意求精,失於穿鑿,故托高遠難獲實效,且其說與黃炎、仲景諸書往往刺謬。若不
加辨正,恐古聖之旨不能彰著於天下。近日西醫釋藥每攻中醫,適能中中醫之弊,而中國醫
士不能發西人之覆,徒使西藥流弊,又增甚於中國本草之禍豈淺鮮哉?甚矣!本草自晉唐以
後,
千歧百出,極於綱目,幾令人目迷,五色三家注力求深奧,轉多晦義,徐靈胎冠絕一時,頗
合經旨。惜其時無西人之說未能互證,以注本經。今先生博通西醫,參合黃炎仲景之書以折
衷於至當,若不將本草發明,其流弊又誰救哉?雖西國異產及新出藥品不能盡行論列,但使
揭出大義,舉一反三,則據此以求,無論中西各藥,見於目而嘗於口,便可推例以知其性矣,
幸毋隱秘不宣。惟先生明以教我,餘以伯龍此言甚摯,
/大清光緒十九年歲在癸巳仲春月蜀天彭唐宗海容川敘/
<目錄>
<篇名>卷上
內容:/受業登州張士讓伯龍參/
/蜀天彭唐宗海容川著/
<目錄>卷上
<篇名>卷上一
內容:/問曰︰/藥者,昆蟲土石、草根樹皮等物,與人異類,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答曰︰/天
地只此陰陽二氣流行,而成五運(金木水火土為五運),對待而為六氣(風寒濕燥火熱是也)。
人生本天親地,即秉天地之五運六氣以生五臟六腑。凡物雖與人異,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氣以
生,特物得一氣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設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則生疾病,又借藥物一氣之偏,
以調吾身之盛衰,而使歸於和平,則無病矣!蓋假物之陰陽以變化人身之陰陽也,故神農以
藥治病。
/問曰︰/神農嘗藥,以天地五運六氣配人身五臟六腑,審別性味,以治百病,可謂
精
且詳矣!乃近出西洋醫法,全憑剖視,謂中國古人未見臟腑,托空配藥不足為憑,然歟?否
歟?
/答曰︰/不然,西人初創醫法,故必剖割方知臟腑,中國古聖定出五臟六腑諸名目,
皎然朗著。
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當神農時,創立醫藥,或經剖視,或果聖人洞見臟腑,均不必論,
然其定出五臟六腑之名目而實有其物,非親見臟腑者,不能安得。謂古之聖人未曾親見臟腑
耶!靈樞經雲︰五臟六腑可剖而視也。據此經文則知古聖已剖視過來,且西洋剖視只知層折,
而不知經脈;只知形跡,而不知氣化。與中國近醫互有優劣。若與古聖內經本經較之,則西
洋遠不及矣!
/問曰︰/西人謂彼用藥全憑試驗,中國但分氣味以配臟腑,未能試驗,不如西法
試驗之為得也,其說然歟?
/答曰︰/中國經神農嘗藥,定出形色、氣味、主治臟腑百病,絲毫
不差、所謂嘗藥即試驗也。曆數聖人之審定,蓋已詳矣!豈待今日始言試驗哉?
/問曰︰/辨藥之法,以形色氣味分別五行,配合臟腑,主治百病,是誠藥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
形色氣味上論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針,陽起石能飛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
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氣味上論,又何故也?
/答曰︰/此以其性為治者也,夫辨藥之形
色氣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氣味之理已賅。故凡辨藥,先須辨性。有如磁石,
久則化成鐵,是鐵之母也。
其引針者,同氣相求,子來就母也,以藥性論之,石屬
金而鐵屬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歸於腎,故其主治能從腎中吸肺金之氣,以歸於根。琥珀
乃松脂入地所化松,為陽木,其脂乃陽汁也。性能粘合,久則化為凝吸之性。蓋其汁外凝,
其陽內斂。擦之使熱,則陽氣外發而其體粘。停擦使冷,則陽氣內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則
能粘吸也。人身之魂陽也,而藏於肝血陰分之中,與琥珀之陽氣斂藏於陰魄之中,更無以異,
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洋化學謂磁石、琥珀內有電氣,其能吸引者,皆是電氣發力,
能收引之也。有陰電,有陽電。凡物中含陽電者,遇有陰電之物即吸;含陰電者,遇有陽電
之物即吸。若陰電遇陰電之物
即相推,陽電遇陽電之物亦相推,其論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鐵,磁石能吸鐵而不能拾
芥,以所含之電氣不同也。
然西人單以氣論,猶不如中國
兼以質論,則其理尤為顯然。磁石之質類鐵,故以類相從而吸鐵。琥珀之質能粘,故以質為
用而抬芥。辨藥性者,所貴體用兼論也。陽起石生於泰山山谷,為雲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積
雪,夏則生雲,積陽上升。故或乘火氣而上飛,或隨日氣而升騰也。凡人病陽氣下陷,陽物
不舉者,用以升舉陽氣,亦以陽助陽之義而已矣!蛇形長,是秉水氣。行則曲折,是秉太氣。
在辰屬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蒼龍。總觀於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氣之所生也。蜈蚣生於南方
乾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氣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
秉水月之精生於濕地,是秉濕土之氣所生,濕能勝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則又是
風能勝濕,木能克土之義。趁此以求,則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類推。
/問曰︰/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答曰︰/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陽之氣
而生者,其性陽。秉陰之氣而生者,其性陰。或秉陰中之陽,或秉陽中之陰。總視其生成以
為區別,蓋必原一物之終始與乎形色氣味之差,分而後能定其性矣。有如人參,或謂其補氣
屬陽,或謂其生津屬陰。只因但論氣味,而不究人參所由生之理,故不能定其性也。餘曾問
過關東人並友人姚次梧,遊遼東歸言之甚詳,與綱目所載無異。本草綱目載人參歌曰︰“三
五加,背陽向陰,若來求我, 樹相尋。”我所聞者,亦雲人參生於遼東樹林陰濕之地,
又有人種者,亦須在陰林內植之。夫生於陰濕,秉水陰潤澤之氣也。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發
之為三 五葉,陽數也。此苗從陰濕中發出,是由陰生陽。故於甘苦陰味之中,饒有一番生
陽之氣,此氣可嘗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氣,由腎水之中以上達於肺,生於陰而出於陽。與人
參由陰生陽,同一理也,所以人參大能化氣,氣化而上,出於口鼻,即是津液。人參生津之
理如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即以氣味論,甘苦中含有生發之氣,亦只成為由陰出陽之氣味耳。
/問曰︰/人參不生於東南,而生於北方。古生上黨,今生遼東、高麗,皆北方也。
此何以故?
/答曰︰/此正人參所由生之理,不究及此尚難得人參之真性也。蓋北方屬水,於卦
為坎,坎卦外陰而內陽。人參生於北方,正是陰中之陽也。坎卦為水,天陽之氣,皆發於水中。觀
西人以火煎水,則氣出,而氣著於物,又復化而為水。知水為氣之母,氣從水而出矣!人身
腎與膀胱屬水,水中含陽,化氣上行,出於口鼻,則為呼吸;充於皮毛,則為衛氣。只此腎
與膀胱,水中之陽,化氣而充,周者也。故《內經》曰︰“膀胱者,洲都之官,氣化則能出
矣。”此與天地水中含陽,化而為氣,以周萬物,本屬一理。水在五行屬北方,人參生於北
方,秉水中陽氣,故與人之氣化相合,所以大能補氣。不獨人參為然,凡一切藥,皆當原
其所生,而後其性可得知矣。夫生於北方,有陰中之陽藥,則知生於南方,有陽中之陰藥,
如朱砂是。人參屬水中之陽,丹砂則屬火中之陰,丹砂生辰州者,名曰辰砂。世人用硫黃、
水銀二物鍛煉變為赤色,以冒辰砂,又有靈砂,亦用二味煉成,名曰二氣砂。皆謂其有補坎
填離之功,法本於抱樸子。因抱樸子煉丹砂,服之而仙,後人遂有爐鼎之術。沿襲至今,尚
有辰砂、靈砂兩藥,均用硫黃、水銀二味煉成者也。水銀乃石中之陰汁,硫磺乃石中之陽汁。
合而鍛煉,返水銀之陰而盡歸於陽,變為純赤,與丹砂之色無異,但由人力造成。陰返為陽,
是陰已盡而陽獨存,且有火煉之毒,以之助陽退陰則可,以補陽益陰則不可。不及丹砂,由
天地自然熔鑄而成,陽中含陰,外露火色,內含水陰。夫造靈砂、辰砂者、須用硫黃、水銀
二味合鍛,乃能變成紅色,則知丹砂,亦必具硫黃、水銀相合之性,乃變化為純赤之色也。
但丹砂是天地陰陽之氣自然鍛煉,不假火力,極其神妙,非可以水銀、硫黃分論丹砂也。火
體之中含有水氣,故丹砂能入心益陰以安神。又取水銀法,將丹砂燒之即出。既燒之砂腳不
足用,以其內之陰汞已走,陽中無陰也。水銀有毒,積陰無陽也,要之合硫磺、水銀而作靈
砂、辰砂,非陽中含陰之性。分水銀砂腳為二物,則尤陰陽各異,均非朱砂之本性,惟天地
南方離火自然熔成之朱砂,外具火色,內含水陰,合乎離卦外陽內陰之象,離中之陰坎之水
也。朱砂火色而內含水銀,即離火中含坎水之象,故能補坎之水以填離宮,養血安
神,此為第一。此可與人參對勘!人參秉水中之陽而補氣,朱砂秉火中之陰而養血。一生北
方,一生南方。就此二物,便知南北水火陰陽血氣之理矣!夫南北水火,雖非截然究之各有
所屬。故北方屬水,多生氣
<目錄>卷上
<篇名>卷上二
內容:/問曰︰/黃 或生漢中,或生甘肅,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令統以北方立論,有
理否?
/答曰︰/雖不必截然在北,然其為性,實皆秉北方水中之陽氣以生,其主北方立論,
則就乎得氣之優者而言,故黃 以北口外產者為佳。蓋天地之陽氣,均由土下黃泉之水中透出於地面,
上於天為雲霧,著於物為雨露,交於人為呼吸,只此水中之氣而已。人身之陽氣,則由腎與
膀胱氣海之中發出,上循三焦油膜以達於肺,而為呼吸;布於皮毛,而為衛氣,亦只此水中
之氣而已矣。水在五行,以北方為盛,故補氣之藥皆以北方產者為良。漢中甘肅所產黃 ,
根體多實,氣不盛而孔道少;山西所產,體略虛松,以氣略盛,內有通氣之孔道,故略
虛松。猶不及北口外所產者,其體極松,以內中行水氣之孔道更大,故知其氣為更盛。蓋黃
根長數尺,深入土中,吸引土下黃泉之水,以上生其苗葉,氣即水也,引水即是引氣,根
中虛松竅大者,所引水氣極多,故氣盛而補氣。人身氣生於腎,由氣海上循油膜而達口鼻,
與黃 之氣由松竅而上苗葉者無異。 之松竅象人身油膜中亦有通水之松竅油膜者,三焦也,
故謂黃 為三焦油膜中藥。其能拓裏達表,皆取黃 從油膜中,而上行外通之義也。且黃
外皮紫黑水火之間色也,惟其秉水中之陽氣,故成此水火之間色。三焦相火水中之陽,名曰
少陽。黃 中通象三焦,引水泉之氣,以上生苗葉是秉水中之陽而生者也,故有水火之間色,
而為三焦之良藥,其氣類有如是者。 之肉理色黃味甘,土之色
土最深又得土氣之濃,所以黃 又大補脾。今人不知身中綱膜是三焦,又不知綱膜上之膏油
即是脾之物,不知膜與油相連,又安知黃 補脾土,達三焦之理哉?能知綱膜是三焦,膏油
屬脾土,則知黃 歸脾經。達三焦之理矣!
/問曰︰/肉桂生於南方,秉地二之火,以入血分固矣。乃仲景腎氣丸用之取其化氣,而非取其化血,此又何說?
/答曰︰/血無氣不行,氣無血不附,氣血二字原非判然兩端。且其化氣乃仲景之妙用,非肉桂之本性也,人身之氣,生於腎中一陽,實則借鼻孔吸入之天陽,曆心系,引心火下交於腎,然後蒸動腎水,化氣上騰,出
於口鼻。仲景腎氣丸多用地黃、山藥、丹皮、茱萸以生水,用苓、澤以利水,然後用桂導
心火以下交於水,用附子振腎陽以蒸動其氣。肉桂之能化氣者,如此,乃仲景善用肉桂之妙
。非肉桂自能化氣也,若單用肉桂,及合血分藥用則多走血分,不是氣分之藥矣!又如桂枝
色赤味辛,亦是人心肝血分之藥。而五苓散、桂苓甘草五味湯均取其入膀胱化氣,非桂枝自
能化氣。實因苓澤利水,引桂枝入於水中,以化水為氣,與腎氣之用肉桂其義相近,不得單
言桂枝,便謂其能化氣也。至如黃 五物湯治血痺,當歸四逆湯治身痛,皆取桂枝溫通血脈,
可知心火生血。而秉火氣者,入於血分乃是一定之理。
/問曰︰/入氣分入血分,其理未易明也,請再言之。
/答曰︰/秉於天水而生者入氣分,秉於地火而生者入血分。氣本於天,味本於地,
氣濃者入氣分,味濃者入血分。入氣分者走清竅,入血分者走濁竅。有如大蒜,氣之濃者
也,故入氣分走清竅,上為目瞀而下為溺臭。海椒味之濃者也,故入血分走濁竅,上為口舌
糜爛而下為大便辣痛。觀此二物,即知入氣分入血分之辨矣!蓋得天水之氣而生者,入氣分,
人參、黃 最顯者也。外如澤瀉、苡仁生於水而利水,二物同而不同。苡仁生於莖上,則化
氣下行,引肺陽以達於下。澤瀉生於根下,則化氣上行,引腎陰以達於上。百合花覆如天之
下垂,旋復花滴露而生,本天之清氣,故皆入氣分,以斂肺降氣。鐘乳石下垂,象天石又金
之體也,故主鎮降肺氣。蛤蚧生石中,得金水之氣,故滋肺金,功專利水,其能定喘者,則
以水行則氣化,無痰飲以阻之故喘自定。麥冬、天冬秉水陰者,皆能滋肺以清氣分。龍
乃水中陽物,世所用龍骨系土中石品,非水族也。然既成為龍形,則實本天一水中之陽氣而
生,既成龍形,又不飛騰。假石以為質,潛藏於土中,是秉天水之陽以歸於地下,故能潛納
腎氣,收斂心神,皆用其潛納陽氣之義耳。茯苓乃松之精汁流注於根而生,是得天之陽以下
返其宅者也。下有茯苓,其松顛上有茯苓苗,名威喜芝。苓在土中,氣自能上應於苟,得松
之精則有木性,能疏土也。凝土之質,味淡色白,功主滲利,能行水也。其氣不相連線,自
上應於苗,故能化氣上行而益氣,西人以松香搓發電氣,謂松香中電氣最多。松香淪入地中,
變生茯苓,內含電氣,其氣上應於苗,亦如電線之相貫而已。然西國只名為陽氣。松脂秉陽之精,淪入於地,化為茯苓,陽氣所發,遙遙貫注,是生威喜芝,非氣化之盛。惡能如是,人身之氣乃水中一陽所化,茯苓以質之滲行其水,而氣之陽助其化,所以為化氣行水之要藥。以上所論,皆得天水之陽而生,故皆入氣分。其他入血分者,則必 得地火之味而生,如當歸、川芎是。蓋人身之血,是由胃中取汁得心火化赤遂為血,既化為
血,乃溢於脈,轉樞於胞宮,而肝司之。故凡入血分之藥,皆得地火之氣味,而兼入肝木。
當歸辛苦,是得地火之味,其氣微溫,得木之性,而質又油潤;得地之濕,故能化汁;助心
生血,以行於肝。別錄本草有謂︰“當歸過於辛溫,行血之功有餘,生血之功不足。”不知人
身之血是中焦受氣取汁,上騰於肺部,入於心,奉心火之化乃變赤色而為血。西醫言飲食之
汁上肺,至頸會管,遂為紅色,下入心房。合觀此說,總見奉心火之化,而變為血《內經》
所謂心生血者,此也。當歸辛苦溫烈之氣,正所以出心火之化,以其油潤生汁,以其辛溫助
心火之化。其功專生血,更無別藥可以比擬也。仲景和血之方無過於溫經湯,生血之方無過
於復脈湯。溫經湯辛溫降利,與川芎同功。復脈湯辛溫滋潤,與當歸同功。知心火化液為血,
則知復脈湯之生血,並知當歸為生血之藥也。川芎味更辛苦,得木火之性尤烈,質不柔潤,
性專走竄,故專主行心肝之血。夫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則性溫而有生血之功。若但
苦而不辛,則性涼而專,主洩血。紅花色赤,自入血分;而味苦,則專能洩血。又凡花性皆
主輕揚,上行外走,故紅花洩肌膚脈絡在外在上之血。丹皮色味亦類紅花,而根性下達,與
花不同,故主在內及洩中下焦之血。桃花紅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味者也,仁又有生氣,
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茜草色赤味苦根甚長,故下行之力更重,專能降洩行血也。
/問曰︰/ 若得火味,其入心清火洩血,理可知矣。惟辛味之品是得肺金之味者,乃亦能入血分。如肉
桂、桂枝、紫蘇、荊芥,此又何說?
/答曰︰/凡藥得酸味者,皆得金收之性,得辛味者,皆得
木溫之性,此乃五行相反相成之理。心火生血尤賴肝木生火,此是虛則補其母之義,故溫肝
即是溫心。肉桂大辛,則大溫,雖得金味,而實成為木火之性,故主人心肝血分,以助血之
化源。桂皮尤能上行,張仲景復脈湯用桂枝,取其入心助火以化血也。遠志之性亦同桂枝,
但桂枝四達,遠志則系根體,又極細,但主內入心經以散心中滯血而已。不獨草木本火味者
入血分,有如馬為火畜,故馬通亦能降火以行血。棗仁秉火之赤色,故亦入心養血,總見血
生於心。大凡得地火之性味者,皆入血分也。
/問曰︰/生地質潤,中含水液,阿膠濟水煎成,
性本水陰。二藥皆能生血,何也?
/答曰︰/離卦中之陰爻即坎水也,阿膠、生地以水濟火,正
是以坎填離,有此陰汁,而後得心火化赤,即為血矣!正《內經》中焦取汁,奉心火變赤為
血之理,知血之生化,凡入血分之藥從可知矣。
/問曰︰/南北地有不同,所生之藥,既有水火血氣之分,先生已言之矣。至於東西中央,
豈無異致?何以不論及耶?
/答曰︰/南北水火,其顯分者也,況陰陽摩蕩,南未嘗不得北氣,北
未嘗不得南氣。至於東西循環,中央四達,其氣錯行,故可不分。然亦有可分別者,如青礞
石、化紅皮荔枝核,皆秉東方木氣者也。或能平肝以行痰,或能散肝以解鬱。皆以東方產者,
為得木氣之全,故此等藥廣東產者為佳。川貝母、生石膏、桑白皮,皆秉西方金氣而生,或
利肺降痰,或清金去熱,皆以西方產者,為得金氣之清,故此等藥以川西產者為佳。至於李
用東行根、石榴,用東向者皆取得木氣也;側柏葉皆西指,取用必取西枝,只是取其得金氣
耳。至於中央備東南西北之四氣,而亦有獨得中央之氣者,如河南居天下之中,則產地黃。
人見地黃黑色,不知其未經蒸曬,其色本黃。河南平原土濃水深,故地黃得中央濕土之氣而
生,內含潤澤土之濕也。人徒見地黃蒸成色黑,為能滋腎之陰,而不知其實滋脾陰。《內經》
雲︰脾為陰中之至陰,地黃以濕歸脾,脾陰足則肝腎自受其灌溉。山藥亦以河南產者為佳,
味甘有液,是得土濕之氣,功能補脾,亦補脾之陰也。惟山藥色白,則得土中之金氣,故補
脾而兼益肺。地黃能變黑色,實得土中之水氣。故潤脾而兼滋腎。雖同產一地,而有種類形
色之不同,故功亦略異。
<目錄>卷上
<篇名>卷上三
內容:/問曰︰/甘草入脾,何以生於甘肅?白朮正補脾土,何以不生於河南,而生於浙江?
/答曰︰/此正見
五行之理,不得截然分界。況土旺於四季,是四方皆有土色。白朮之生於江浙,必其地饒有
土脈,故生白朮內含甘潤之油質,可以滋脾之陰,外發辛香之溫性,可以達脾之陽。取溫潤則用浙產者,以其油濃也,取溫燥則用KT 產者,以其較烈也。甘草味正甘入脾胃,守而不走,補中氣,和諸藥。雖不生於河南中州,而生於極西之甘肅,亦由甘肅地土敦濃,故生甘草。根深者至四五尺,與黃 無異,但黃 中空屬氣分,
是得土中水氣,甘草中實純得土氣之濃,故深長且實也。雖生於西,而實得中土之氣。總之五行之理,分言則各別方隅,合論則同一太極。
/問曰︰/藥有以天時名者,如夏枯草、款冬花,得無以時為治乎?
/答曰︰/然天時者,五行
之流運,陰陽之分見,故凡論藥,又當論其生之時,與成之候。雖不盡拘于時,而亦有以時
為治者。夏枯草生於冬末,長於三春,是正得水木之氣。遇夏則枯者,木當火令則氣其退謝,
故用以退肝膽經之火。款冬花生於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含陽之象,故能引
肺中陽氣下行,而為利痰止咳之藥。二物皆以時名,皆得其時之妙用也。又如冬蟲夏草,《本
草》不載,今考其物真為靈品,此物冬至生蟲,自春及夏,蟲長寸餘粗如小指,當夏至前一
時猶然蟲也。及夏至時,蟲忽不見,皆入於土,頭上生苗,漸長到秋分後,則苗長三寸,居
然草也。此物生於西蕃草地,遍地皆草,莫可辨識。秋分後即微雪,採蟲草者,看雪中有數
寸無雪處,一鋤掘起,而蟲草即在其中。觀其能化雪,則氣性純陽,蓋蟲為動物,自是陽性,
生於冬至,盛陽氣也。夏至入土,陽入陰也,其生苗者,則是陽入陰出之象,至靈之品也。
故欲補下焦之陽,則單用根,若益上焦之陰,則兼用苗。總顯其冬夏二令之氣化而已。麥冬、
天冬、忍冬、冬青,皆凌冬不凋,感水津之氣,故二冬能清肺,金忍冬能清風熱,冬青子滋
腎,其分別處又以根白者入肝。藤蔓草走經絡,冬青子色黑,則入腎滋陰。至於半夏,雖
當夏之半,而其根成於秋時,得燥金辛烈之氣味,故主降利水飲,為陽明之藥。此又不可
循半夏之名,而失其實也。故論藥者,或以地論,或以時論,或但以氣味論,各就其偏重者,
以為主,而藥之真性自明。
/問曰︰/藥多以味為治,味之甘者則歸脾經,乃甘味之藥多矣。或正入脾胃,或兼
入四臟,此又何以別之?
/答曰︰/得甘之正味者,正入脾經,若兼苦兼酸兼鹹兼辛,則皆甘之間味也,
故兼入四臟。甘草純甘,能補脾之陰,能益胃之陽,或生用,或熟用,或以和百藥,固無不
宜。黃精甘而多汁,正補脾土之濕。山藥色白帶酸,故補脾而兼入肝肺。白朮甘而苦溫,故
補脾溫土,和肝氣以伸脾氣也。蒼朮甘而苦燥,故燥胃去濕。黃 味甘而氣盛,故補氣。薺
味甘而有汁,故生津。蓮米味甘帶澀,其氣清香,得水土之氣,故補土,以澀精止利。黃
實甘味少而澀性多,是得土澤之味少,而得金收之性多,且生水中,是屬腎之果也,故用以
收澀腎經,及止瀉利。苡仁亦生水中,而味極淡,則不補又不澀,則純於滲利。茯苓亦然,
皆以其淡,且不澀也。赤石脂粘澀又味甘,則能填補止瀉利。禹餘糧是石谷中之土質,甘而
微鹹,甘能補正以止利,鹹能入腎以澀精,皆取其甘,亦用其澀。如不澀而純甘,如龍眼,
則歸脾又產炎州,得夏令火氣而生,以火生土,故補心兼補脾。使君子仁甘能補脾,而又能
殺疳蟲者,因氣兼香臭,有溫烈之性,故服此忌食熱茶,犯之即洩,與巴豆之飲熱則瀉,其
意略同。以畜物論,黃牛肉甘溫,大補脾胃。羊肉雖甘而有羶氣,得木之溫,故補脾兼補肝。
豬肉雖甘而兼鹹味,得水土之寒性矣,故滋脾潤腎。人乳味甘本飲食之汁,得肺胃之氣化而
成,故能潤養胃滋生血液,補脾之陰無逾於此。甘松味甘而香烈,故主理脾之氣。木香之理
氣,以其香氣歸脾而味兼微辛,又得木氣之溫,力能疏土,且木香,莖五枝五葉五節五皆合
脾土之數,故能理脾也。以諸果論大棗,皮紅肉黃,皮辛肉甘,得以火生土之性,故純於補
脾胃。梨味甘而含水津,故潤脾肺。荔枝生東南,味甘酸,故歸脾,與肝而溫補。總之味甘
皆入脾,又審其所兼之味,以兼入別臟,則主治可得而詳矣。
/問曰︰/苦者,火之味也。而味之苦者,均不補火,反能瀉火,何也?
/答曰︰/物極則復陽
極陰生,以卦體論,離火之中爻陰也,是離火中含坎水之象。凡藥得火味者,亦即中含水性
而能降火,此正水火互根之至理。黃連之味正苦,故正入心經以瀉火。梔子味苦象心包,故
瀉心包絡之火。連翹亦象心包,而質輕揚,味微苦,則輕清上達,清心與上焦頭目之火。蓮
子象心,而蓮心又在其中,味又極苦,有似離中陰爻,用以清心中之火,最為相合。黃芩味
苦,中多虛空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氣之孔道,主相火。黃芩中空有孔,入三焦而味又
苦,故主清相火。膽草、胡黃連,味苦而堅澀,兼水木之性,故皆瀉肝膽之木火。惟膽草根
多而深細,故瀉火並兼降利。胡黃連則守而不走,是宜細別。大黃味苦,形大而氣烈,故走
脾胃,下火更速。
/問曰︰/瀉火之苦藥,其色多黃,又何故也?
/答曰︰/黃者土之色,五行之理,成功者退,火之色紅而生土之黃色。是黃者,火之退氣所生也。故黃苦之藥,皆主退火。若苦味而色不黃,則又有兼性矣。故花粉色白,味苦而有液,則瀉火之功輕,而入胃生津之力
重。元參色黑味苦而有液,則瀉火之功少,而滋腎之功多。丹皮色紅味苦,則清心火而行血。
青黛色青味苦,則清肝火而熄風。總之得火苦味者,皆得水之寒性。《通明,吾蜀近醫多言苦為者,皆得火之燥性,火證反以為忌,不知苦化燥之說,必其兼燥藥。
如蒼朮、乾姜與黃連同用則燥,生地、白芍與黃連同用,豈能燥哉?況人身六氣,熱與火各
不同。熱是氣分之熱,故清熱者,以石膏、花粉為主,以其入氣分也。火是血分,故瀉火者,
必以黃連、黃芩為主,以其入血分也。但知用甘寒而廢苦寒,則能清熱,不能退火。辨藥者,
當知此理。
/問曰︰/得苦之火味者,皆得水之寒性,能清火矣,何以艾葉、故紙、巴戟、遠志,
其味皆苦,而皆能補火,何哉?
/答曰︰/苦之極者,反得水之性。若微苦者,則猶存火之本性,
故補火。故紙、巴戟苦兼辛溫,故紙色黑而子堅,則溫腎。巴戟色紫而根實,則溫肝。遠志形
極細,故入心,味帶苦,亦入心然兼辛溫,故補心火。蓋有間味者即有間氣,不得以純於苦
者論矣!
/問曰︰/辛者,金之味也,金性主收,今考辛味之藥,皆主散而不主收,其故何也?
答曰︰凡藥氣味有體有用,相反而實相成,故得金之味者,皆得木之氣,木氣上達,所以辛味
不主收而主散,木之氣溫,能去寒木之氣,散能去閉。薄荷辛而質輕,氣極輕揚,輕則氣
浮而走皮毛,以散風寒,揚則氣升而上頭目,去風寒。辛夷花在樹梢,其性極升,而味辛氣
散,故能散腦與鼻間之風寒。荊芥性似薄荷,故能散皮毛,而質味比薄荷略沉,故能入血分,
散肌肉。羌活、獨活根極深長,得黃泉之水氣,而上升生苗,象人身太陽經,秉水中之陽以
發於經脈也,味辛氣烈故入太陽經,散頭頂之風寒。獨活尤有黑色,故兼入少陰以達太陽,
能散背脊之風寒。細辛形細色黑,故入少陰經,味大辛能溫散少陰經之風寒,少陰為寒水之
臟,寒則水氣上氾,細辛散少陰之寒,故能逐水飲。防風辛而味甘,故入脾,散肌肉之風寒。
紫蘇色紫入血分,味辛氣香能散血分之風寒。蘇枝四達,則散四肢。蘇梗中空有白膜,則散
腹中之氣。蘇子堅實,則下行而降肺氣,以行痰。同一辛味,而有根枝子葉之不同,總視其
輕重升降之性,以別其治也。桂枝能散四肢色味同於蘇枝,而桂枝較堅實,故桂枝兼能走筋
骨。蘇枝則但能走肌肉耳,肉桂比枝味更濃,氣更凝聚,乃木性之極致大辛則大溫,能益心
火為以木生火之專藥。其實是溫肝之品,肝為心之母,虛則補其母也。心肝皆司血分,故肉
桂又為溫血之要藥。仲景腎氣丸用之,是接引心肝之火,使歸於腎,亦因有附子、熟地、茯
苓,使肉桂之性從之入腎,乃善用肉桂之妙,非桂自能入腎也。肉桂、桂枝同是一物,而用
不同,是又在分別其濃薄,以為升降。夫得辛味者,皆具木之溫性。桂正是木,而恰得溫性,
故為溫肝正藥。吳萸、小茴皆得辛溫木之氣,台烏是草根,自歸下焦。小茴香是草子,凡子
之性皆主下降,故二藥皆能溫下焦胞宮與膀胱。吳萸辛而帶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
水飲行滯氣。故紙、韭子皆色黑而溫黑,為腎水之色,子又主沉降,故二物皆能溫腎。附子
生於根下,與枝葉皮核不同,故不入中上焦,其色純黑而味辛烈,秉坎中一陽之氣所生,單
從下焦扶補陽氣,極陽極陰,皆有毒。附子之烈,正以其純是坎陽之性,可以大毒。附子與
肉桂之性不同,肉桂是補火,秉於地二之火氣者也;附子是助熱,熱生於水中,是得天水之
陽。故附子純入氣分以助陽,為腎與膀胱之藥,火鍛則無毒,水中之陽毒遇火則散,亦陰陽
相引之義。今用鹽醃以去毒,使附子之性不全非法也。凡溫藥,皆秉木氣,惟附子是秉水中
之陽,為溫腎達陽之正藥。蓋秉木火者,為得地二之火,秉水中之陽,是得天一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