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玩出天分(一)智能Up!語文Up!
發表於 : 2007-09-06 , 14:35
讓寶寶玩出天分(一)智能Up!語文Up!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採訪撰文/莊惠旭
諮詢/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教授 張玲芬
透過玩遊戲可培養孩子許多能力,如果照顧者們能清楚孩子各階段的發展,依其發展情形,讓他們玩適當的遊戲,適時給予刺激,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相當大的助益。本單元將連續2期介紹玩遊戲可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包括智能提升、語文能力提升,且將告訴您透過哪些遊戲輔助,可讓孩子玩得盡興、學得深入!
優勢一:智能提升 遊戲對提升智能的重要性
根據腦神經學的發現,嬰兒並非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他們會思考、預測、尋找解釋,甚至實驗,且03歲嬰幼兒會利用多重感官交互學習,整合資訊,建構心智能力,還會運用感官和知覺的經驗做模仿、比較,再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適當的玩,可提供孩子知覺與學習,培養其認知歷程的基礎,因此,玩遊戲對寶寶各項能力提升有相當大的助益,尤其是在智能方面。
此外,根據研究證明,寶寶是否會玩某一種玩具,主要是受到照顧者如何對待他們的影響,如果照顧者對某種玩具有正面好感,寶寶就會特別喜歡玩那項玩具,因此照顧者需慎選提供給寶寶的玩具,才能引起寶寶的興趣,進而從遊戲中培養其能力。
了解發展,進而激發潛能
如何從玩遊戲中發現寶寶潛能,進而藉「玩」激發其能力?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教授張玲芬表示,照顧者一定要懂孩子的發展及特質,才會知道如何運用遊戲及玩具陪他一起玩。
當寶寶誕生時,他已具備三個發展元素,包括「身體」、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心靈」以及「精神」,三者之間息息相關,他們的發展從如何運用毫不倦怠的活動意志力,到逐漸表現出有規律、有目的的動作,再到如何學習挺身坐立和走路。言語上,從牙牙學語,到漸漸熟悉他四周的聲音,而後會發出清晰且正確的語音。在這一連串發展過程中,寶寶的身體接收外來刺激,透過感官,自己消化吸收,再經由模仿的行為,將其所理解的事物表現出來。
張玲芬進一步指出,孩子需要一個適合他們的成長環境,所以照顧者應循序漸進引導他們,讓他們在生活中從「玩」來學習,尤其孩子天生即具有模仿力,照顧者凡事應以身作則,可以讓幼兒玩幫忙做家事的遊戲,讓他們模仿你的動作,幫忙打掃。此外,幼兒喜歡四處探索和參與活動,也會專注的玩自己的遊戲,如用積木堆房子、用東西裝滿他的籃子,再把它倒出來、抱娃娃睡覺等,照顧者可以順著孩子的特性,幫他們準備一些生活中可以看到、找到的物品或是簡單的布偶,讓他們玩,使他們對這種自然材質玩具的組織與形狀,產生深刻的印象。
當孩子23歲時,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什麼事都想自己作主,喜歡說「不要」,此時他們必須學習如何與周遭事物和諧共處。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者可多製造一些機會,當作遊戲,讓孩子自己作主。如出門前讓他決定要穿什麼衣服、煮飯前問他想吃什麼等,將對答的方式當作遊戲,除了讓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有權力作主,還可以讓他在遊戲中腦力激盪,發揮想像力等。
因此,「玩」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透過玩具,親子互動、肢體律動及生活用品都可以設計成好玩的遊戲與玩具,最重要的是,照顧者需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才可適時引導。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採訪撰文/莊惠旭
諮詢/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教授 張玲芬
透過玩遊戲可培養孩子許多能力,如果照顧者們能清楚孩子各階段的發展,依其發展情形,讓他們玩適當的遊戲,適時給予刺激,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相當大的助益。本單元將連續2期介紹玩遊戲可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包括智能提升、語文能力提升,且將告訴您透過哪些遊戲輔助,可讓孩子玩得盡興、學得深入!
優勢一:智能提升 遊戲對提升智能的重要性
根據腦神經學的發現,嬰兒並非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他們會思考、預測、尋找解釋,甚至實驗,且03歲嬰幼兒會利用多重感官交互學習,整合資訊,建構心智能力,還會運用感官和知覺的經驗做模仿、比較,再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適當的玩,可提供孩子知覺與學習,培養其認知歷程的基礎,因此,玩遊戲對寶寶各項能力提升有相當大的助益,尤其是在智能方面。
此外,根據研究證明,寶寶是否會玩某一種玩具,主要是受到照顧者如何對待他們的影響,如果照顧者對某種玩具有正面好感,寶寶就會特別喜歡玩那項玩具,因此照顧者需慎選提供給寶寶的玩具,才能引起寶寶的興趣,進而從遊戲中培養其能力。
了解發展,進而激發潛能
如何從玩遊戲中發現寶寶潛能,進而藉「玩」激發其能力?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教授張玲芬表示,照顧者一定要懂孩子的發展及特質,才會知道如何運用遊戲及玩具陪他一起玩。
當寶寶誕生時,他已具備三個發展元素,包括「身體」、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心靈」以及「精神」,三者之間息息相關,他們的發展從如何運用毫不倦怠的活動意志力,到逐漸表現出有規律、有目的的動作,再到如何學習挺身坐立和走路。言語上,從牙牙學語,到漸漸熟悉他四周的聲音,而後會發出清晰且正確的語音。在這一連串發展過程中,寶寶的身體接收外來刺激,透過感官,自己消化吸收,再經由模仿的行為,將其所理解的事物表現出來。
張玲芬進一步指出,孩子需要一個適合他們的成長環境,所以照顧者應循序漸進引導他們,讓他們在生活中從「玩」來學習,尤其孩子天生即具有模仿力,照顧者凡事應以身作則,可以讓幼兒玩幫忙做家事的遊戲,讓他們模仿你的動作,幫忙打掃。此外,幼兒喜歡四處探索和參與活動,也會專注的玩自己的遊戲,如用積木堆房子、用東西裝滿他的籃子,再把它倒出來、抱娃娃睡覺等,照顧者可以順著孩子的特性,幫他們準備一些生活中可以看到、找到的物品或是簡單的布偶,讓他們玩,使他們對這種自然材質玩具的組織與形狀,產生深刻的印象。
當孩子23歲時,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什麼事都想自己作主,喜歡說「不要」,此時他們必須學習如何與周遭事物和諧共處。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者可多製造一些機會,當作遊戲,讓孩子自己作主。如出門前讓他決定要穿什麼衣服、煮飯前問他想吃什麼等,將對答的方式當作遊戲,除了讓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有權力作主,還可以讓他在遊戲中腦力激盪,發揮想像力等。
因此,「玩」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透過玩具,親子互動、肢體律動及生活用品都可以設計成好玩的遊戲與玩具,最重要的是,照顧者需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才可適時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