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徵續編
發表於 : 2007-09-27 , 9:04
<篇名>藥徵續編
書名:藥徵續編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錄>
<篇名>《續編》序
屬性:孔子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醫藥之道,苟不精義,致用也難矣。其觀象索本,知幾通變,非天下至精,孰能與於此哉?仲景氏出,方法悉備,其書雖存,而知意味者鮮矣。於是治疾之要,唯知隨證,而不知觀證之有法也。其論藥能方驗藥功,混為一,終不辨本性也。
如斯而得入神,孰不為良醫耶?村井大年,肥後人也,篤信吾先考東洞翁。治舊 ,起廢疾,
名聲振四海。頃者集《藥徵》不載之藥品,稽古征今,審其功能,作《藥徵續編》,大年之
精斯道也。讀此書而觀其所論,則可知焉。
/x寬政丙辰仲冬平安吉益猷修夫序/x
<目錄>卷上
<篇名>赤石脂
屬性: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膿血。
<目錄>卷上/赤石脂
<篇名>考證
屬性:桃花湯證曰∶下利便膿血。
赤石脂禹餘糧湯證曰∶下利不止。
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
烏頭赤石脂丸,證不具。
上一方,赤石脂一兩。
據此三方,則赤石脂,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膿血明矣。
<目錄>卷上/赤石脂
<篇名>互考
屬性:赤石脂配乾薑,則治腹痛下利。若無腹痛,則不配乾薑。
烏頭赤石脂丸,證不具。但雲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者,雖然,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
後世誤載之《金匱要略•心痛》病篇內。故世醫皆以為但治心痛之方也。 按∶此方本當在
六經病篇內,某證條下,而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者矣。今詳前後之條,及病證方法,蓋厥
陰病,蛔厥,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下利惡寒者主之。當是同甘草粉蜜湯,大建中湯等,在
烏梅丸之前後矣。《外台秘要》第七心背徹痛方內曰∶仲景《傷寒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赤石脂丸主之。小注雲∶出第十五卷中。然則是本《傷寒論•蒸陰病》篇內方,而必有
前後之證存矣。何以言之?則蜀椒治蛔厥。乾薑治下利腹痛,烏頭、附子,並治四肢厥逆,
赤石脂惟治下利。由此觀之,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余嘗疑烏梅能治蛔,故蛔厥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則此方不可無烏梅矣。然則烏頭是烏梅之誤矣乎?凡仲景之方,無烏頭、附子並
用者,則益知烏頭是烏梅之誤矣。 又按∶《外台秘要》第七久心痛方內,有范汪療久心痛
方,又名烏頭赤石脂丸。方內有桂心,(桂心即桂枝,唐方皆以桂枝為桂心)無附子,此為
異耳。或疑附子是桂枝之誤矣乎?桂枝能治上沖而厥者,烏頭、附子,本同物同功,並存以俟明者試效而已。
桃花湯方曰∶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是分赤石脂一斤以為各半斤。乾薑一
兩,粳米一升,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取七合,又取半斤赤石脂末內方寸匕,溫服,
一日三服。後內赤石脂末方寸匕者,未知何故也,宜隨仲景之法施之。《外台秘要》引崔氏
方,阮氏桃花湯,分兩法,則與此不同,可考。
<目錄>卷上/赤石脂
<篇名>品考
屬性:赤石脂理膩粘苦綴唇,鮮紅桃花色者為上品,近年佐渡州所產者是也。凡方有桃花名者,
以
<目錄>卷上
<篇名>栝樓根
屬性:主治渴。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考證
屬性:柴胡桂枝幹姜湯證曰∶渴而不嘔。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曰∶發渴者。
上二方,栝蔞根各四兩。
栝蔞桂枝湯,證不具。
栝蔞瞿麥丸證曰∶其人若渴。
上二方,栝蔞根各二兩。
栝蔞牡蠣散證曰∶渴不差者。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
上二方,栝蔞根諸藥等分。
據此諸方,則栝蔞根治渴明矣。凡渴有二證。煩渴者,石膏主之,但渴者,栝蔞根主之。
是宜分別而治之。按栝蔞根者,蓋兼治口中燥渴及粘者,然是非栝蔞根一味之主治也。合用
而後見其妙,要宜考之于柴胡桂枝幹姜湯,栝蔞桂枝湯二方。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互考
屬性:栝蔞桂枝湯證,不具。然太陽病,其證備雲,則是全備桂枝湯證之謂也。但身體強幾幾然雲者,豈獨栝蔞根所主乎?幾幾然,是項背強急之狀也。故桂枝加葛根湯證曰∶此方蓋於桂枝加葛根湯證曰∶項背強,幾幾然,則幾幾然,是為葛根之證明矣,餘故曰∶此方蓋于桂枝加葛根湯方內,加栝蔞根二兩,煮法水率,亦皆根據桂枝加葛根湯法,而不根據桂枝湯法也。
豈不其征乎?然則益知此方者,是桂枝加葛根湯證全備而渴者主之。《類聚方》不載此方,
水率煮法者誤也。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此方七味等分之劑,而不知何以為主藥也?然今此謂大病瘥後,
從腰以下有水氣,則必有渴證明矣。故有栝蔞根也。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辨誤
屬性:《爾雅》曰∶果 之實栝蔞。郭璞曰∶今齊人呼之為天瓜。李巡曰∶栝蔞子名也。據此
說,則根名果 ,子名栝蔞。凡仲景之方,栝蔞桂枝湯,栝蔞瞿麥丸,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
及牡蠣澤瀉散,柴胡桂枝幹姜湯二方內,栝蔞皆當作果 。若作栝蔞,則當須加根字。不然,
與子相混,不可不改焉。又小陷胸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
方內,瓜蔞實皆當作栝蔞也,實字當削之。李時珍曰∶栝蔞即果 二字音轉也,亦作
KT,後人又轉為瓜蔞,愈轉愈失其真矣。時珍之說非也,栝蔞決非果 音轉也,《爾雅》
豈以音轉注之乎?瓜蔞 KT ,後世假栝蔞之音者也。 KT 本見《靈樞經》,蓋俗字,誤
見於經,後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品考
屬性:栝蔞二品,其色赤,一其色黃,但其根不異,通用而可也。雷 曰∶圓者為栝,長者為
蔞,亦屬牽強。今藥肆所有者,土瓜根混賣,不可不擇也。蓋土瓜根,短如甘薯,味苦。天
瓜長如薯蕷,最大,味甘微苦,宜以此分別也。若無此物,則天花粉可權用。其色如雪,握
之又作雪聲,不貼銀器者佳。
<目錄>卷上
<篇名>蜀漆
屬性:主治胸腹及臍下動劇者,故兼治驚狂,火逆瘧疾。
<目錄>卷上/蜀漆
<篇名>考證
屬性: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證曰∶驚狂起臥不安者。
牡蠣湯證曰∶牡瘧。
上二方,蜀漆各三兩。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
蜀漆散證曰∶牡瘧,多寒者。
上二方,蜀漆諸藥等分。
據此諸方,則蜀漆之為功,古來未嘗謂治動矣。然瘧疾,及驚狂火逆諸證,必有胸腹臍
下動劇者。故見其有動者而用之,則法證無不治者。然則蜀漆者,治胸腹及臍下動劇者明矣。
<目錄>卷上/蜀漆
<篇名>互考
屬性:牡蠣湯服法曰∶吐則勿更服。今瘧疾有喘鳴急迫,或自汗,或不汗,胸腹動劇者,服之,則其人必吐水數升,而無其證不愈者,若有不吐者,則其證不愈也。由此觀之,蜀漆能吐水毒,動是水毒明矣。當知瘧之為病,亦水毒之所為矣。雖然,此方豈惟治瘧疾乎?凡病患喘鳴迫塞,或自汗,或不汗,胸腹動劇,皆此方能治之。往來寒熱,發作有時,所以不豫也。
晉唐以來,世醫之見仲景之方也,皆以為惟治傷寒者。故如彼葛洪、孫思邈、王燾、許叔微
之書,皆知備仲景之方於傷寒門,而未嘗知治萬病矣。殊不知仲景本取治萬病之方,以治傷
寒矣。降至趙宋之時,有《金匱要略》之書,當時如王洙,得仲景治傷寒中雜病證之方於蠹
簡之中,而後各分其門,以為一書。世之為醫者,遂稱其書謂之《金匱玉函》之方。金匱之
玉函之,蓋尊重之至也。自此以往,世之為醫者,又見某門之方,以為某方惟治某證,於是
乎如牡蠣湯蜀漆散二方,亦署諸瘧疾篇內,而徒知治瘧疾,未嘗知治餘病矣。甚之束之高閣,
而謂古方不宜今病,可勝歎哉!嗚呼!仲景之方法之衰也,不獨王叔和為之,彼葛孫王許實
為之,又醫道之大罪人乎哉?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證曰∶驚狂,起臥不安。 按∶此證者,是外證也。
凡仲景之為法,不獨以外證治之,且並診內外治之。故無胸腹及臍下動者,若雖有驚狂起臥
不安證,亦非此方所宜也。嗚呼!是吾東洞翁千古卓識,吾儕豈不奉此乎哉?
蜀漆散證不具,且雲牡瘧,蓋牡瘧者,獨展不熱,非無熱也,多寒也。夫瘧之為病,先
其寒而後其熱,雖然,不可以寒熱治瘧,則豈無內候在乎?曰∶必有臍下動劇矣。故仲景嘗
以龍骨主之,以蜀漆佐之,醫者其察諸。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然以仲景用牡蠣之方推之,則其證必有胸腹之動劇。苟有胸腹之動
劇,則無有不加蜀漆之方。由此觀之,蓋此方治水腫胸腹之動劇而渴者明矣。《方極》可考。
凡仲景之治動也,其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動,則以牡蠣治之;有臍下之動,則以龍骨治之;
有胸腹臍下之動劇,則以蜀漆治之。此為仲景治動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
牡蠣者,或有配之龍骨者,或有配之龍骨、牡蠣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論不載此法
者,蓋屬脫誤。故晉唐以來,無有知蜀漆之功者,而諸病之有動者最多。則動之為病也,為
諸病內候之主證,而最為難治者。雖然,二千年來,諸醫之說諸家本草,何其不載龍骨、牡
蠣、蜀漆之本功矣乎?或雲∶牡蠣之鹹,消胸腹之滿;或雲∶龍骨、牡蠣,收斂神氣;或雲∶ 蜀漆辛以散之;或雲∶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未嘗見言及治動之功者,又未嘗知動之為諸病內候之主證也。吾東洞翁,生於二千年之下,始知龍骨、牡蠣、蜀漆之功,其說詳於本條
之下,是誠二千年來不傳之說。而翁獨得其旨者,不亦偉乎?韓退之嘗推尊孟子,以為功不
在禹之下,余以為翁之有功於我醫,不在仲景之下矣。是非餘之過論也。
<目錄>卷上/蜀漆
<篇名>品考
屬性:蜀漆,乃常山苗,其功與常山同,蜀漆無華舶來之物。常山者,華物為良,和產多偽品。
若
<目錄>卷上
<篇名>生薑
屬性:主治嘔。故兼治幹嘔噫噦逆。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考證
屬性:小半夏湯證曰∶嘔吐穀不得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證曰∶卒嘔吐。又曰∶先渴後嘔。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不具。
橘皮湯證曰∶幹嘔噦。
橘皮竹茹湯證曰∶噦逆。
橘皮枳實生薑湯證,不具。
以上六方,生薑各半斤。
生薑半夏湯證,不具。
上一方,生薑汁一升。
黃 桂枝五物湯證,不具。
吳茱萸湯證曰∶食穀欲嘔。又曰∶幹嘔。又曰∶嘔而胸滿。
上二方,生薑各六兩。
大柴胡湯證曰∶嘔不止。又曰∶嘔吐。
生薑甘草湯證曰∶咳唾涎沫不止。
梔子生薑豉湯證曰∶嘔。
旋複花代赭石湯證曰∶噫氣不除。
厚朴七物湯證,不具。
厚朴半夏湯證,不具。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不具。
以上七方,生薑各五兩。
茯苓澤瀉湯證曰∶吐而渴。
生薑瀉心湯證曰∶幹噫食臭。
茯苓飲證曰∶自吐出水。
以上三方,生薑各四兩。
桂枝湯證曰∶幹嘔。(凡桂枝湯出入諸方皆仿之)
真武湯證曰∶嘔。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證曰∶嘔。
桂枝枳實生薑湯證曰∶諸逆。
茯苓甘草湯證,不具。
以上五方,生薑各三兩。
幹姜人參半夏丸證曰∶嘔吐不止。
上一方,生薑汁糊丸。
據此諸方,則生薑但治嘔也,噦逆噫氣幹嘔,或幹噫食臭,皆嘔吐輕證也。故加咳唾涎
沫不止,似噦不噦,亦生薑所兼治也。豈不嘔之餘證乎?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互考
屬性:凡仲景之方,二百十余方。而其內用生薑之方,六十有餘首。並用大棗之方,四十有七
首。又其內生薑五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二首(十二枚乃四兩之例,若去核則為三兩)對十
枚之方一首(十枚乃三兩八銖之例),對十五枚之方一首(十五枚乃五兩之例)。生薑六兩,
對大
棗十二枚之方一首。生薑四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一首。生薑一兩,對大棗十枚之方一首。
生薑半斤,對大棗三十枚之方一首(三十枚者十兩之例)。如此數方,無不專取生薑、大棗
之功者。又桂枝湯,去加之方,二十有六首,及越婢湯之方三首,葛根湯之方二首,小柴胡湯之方五首,文蛤湯,防己黃 湯,以上十三方,凡三十有九首。皆以生薑三兩,對大棗十二
枚,雖他品加減之。亦至生薑、大棗,無有變之者何也?其證不變故乎?又別有妙用乎?由
此觀之,薑與棗者,雖為日用餌食之物,亦仲景方內二味必相對者多,則蓋似有調和之意。
故後世謬仿之,方後必有謂姜、棗水煎者。雖似取仲景之法,亦未知其本功之所在也。殊不
知生薑、大棗之於其證也,每方必有其所治之毒矣。宜以桂枝湯小柴胡湯,二方之證征之。
若以日用餌食之物推之,則如粳米、赤小豆、大小麥、香豉、酒酢、飴蜜、白 酒、薤蔥之
類,其謂之何矣? 以為如此諸品,亦或有所建單用之功者,或有所助諸藥之毒者。餘故曰∶
不可以日用餌食之物推之,然夫如薑與棗,亦別有大勇力者矣,宜以考證中諸方察之。夫孔
子每食不撤姜,曾晰常嗜羊棗,亦不可以藥中薑、棗見之。今以此為治病之材,則又有大攻
毒之功。凡藥材以餌食見之,則至桂枝究矣。古者姜、桂、棗、栗,以為燕食庶羞之品,故
內則曰∶棗、栗、姜、桂。呂覽有言,和之美者,陽朴之薑,招搖之桂。是乃古人所常食之
物也,又何毒之有?雖然,良醫橐而藥之,則雖穀肉果菜,亦皆為治病良材,而無有所不驅
除其病毒者。東洞翁有言曰∶藥之為毒,毒即能,能即毒,知言哉?夫生薑之治嘔也。猶桂
枝之治上沖,大棗之治拘攣矣。當此時,豈以日用餌食之物論之乎?是以至大棗、生薑相對
之方,則又有所合治之功也。如其量法多少,則其功用,亦有所不同者也。《集驗方》(《外
台秘要》所引)療肺痿,有生薑五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之方。《古今錄驗》(同上)療
上氣,有甘草三兩、桂枝四兩,生薑一斤之方。由是觀之,桂枝與薑、棗,豈以日用餌食之物論之乎?況又于其單用獨立之方乎?醫者其詳諸。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不具,但雲∶發汗後腹脹滿者主之。脹滿是濃樸之所主也,
今其生薑為半斤,半夏為半升,豈無嘔吐兼發之證矣乎?《方極》、《類聚方》可並考。桂枝
枳實生薑湯證曰∶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東洞翁曰∶痞下疑脫滿字。今因此說,則心中痞
滿者,是枳實之所主。而諸逆者,蓋上逆吐逆嘔逆之謂也。上逆者,桂枝之所治也。吐逆嘔
逆者,生薑之所治也。
橘皮枳實生薑湯證,不具。 按∶此方蓋橘皮之證多,故為一斤。枳實之證少,故為三
兩。今加生薑半斤者,豈無有嘔證多矣乎哉?故此方嘔證不具者,蓋屬闕文。宜以諸湯加生
姜半斤之方推知之。
黃 桂枝五物湯證,不具。此方本于桂枝加黃 湯方內加黃 一兩,足前成三兩,生薑
三兩,足前成六兩,而去甘草二兩,但煮法水率不同耳。故東洞翁曰∶桂枝加黃 湯證,而
嘔不急迫者主之,是所以生薑之為六兩也。
厚朴七物湯證,不具。此方雖生薑、大棗相對,亦生薑多於大棗,則豈得無嘔證不具乎?
故東洞翁曰∶此方于厚朴三物湯桂枝去芍藥湯二方內,更加生薑二兩,足前成五兩,蓋二方
證而嘔者主之。
半夏厚朴湯證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豈因有此一證,而得用此方乎?今根據《千金方》,
則作治胸滿心下堅(按《千金方》及冀硬字皆作堅,此堅字亦硬字也)。咽中帖帖,如有炙
肉
臠,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似有嘔逆之狀。故有生薑五兩,半夏一
升,此方豈惟婦人之治耶?雖男子亦有此證,則宜施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不具。此方未試之,故今略之。
茯苓甘草湯證,不具。 按∶此方之證,以有茯苓、生薑各三兩觀之,則有悸無嘔者,
蓋屬脫誤也。故東洞翁曰∶當有沖逆而嘔證。餘曰∶心下悸上沖而嘔者,此方主之,屢試屢
驗。
生薑半夏湯證曰∶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 按∶
是疑非此方全證,何則?生薑、半夏之為功,本惟治嘔吐。然今于此方,何其謂似嘔不嘔乎?
若其然,則似無生薑、半夏之所治之證矣。由是觀之,似嘔不嘔四字,蓋屬衍文,而有嘔
吐之證不具可知矣。雖然,似喘不喘,似噦不噦者,似有嘔吐兼發之證。故今煮半夏半升,
以內生薑汁一升者,是欲大取生薑之功也。余故曰∶半夏能治嘔吐兼發者,生薑能治但嘔者,
又能治嘔多吐少者,故方內有生薑、半夏並用者,則必謂嘔吐,或謂卒嘔吐,或謂嘔吐不止
。若有生薑而無半夏,則謂但嘔或謂幹嘔,或謂幹嘔噦,或謂噦逆,或謂食穀欲嘔,或謂嘔
而胸滿,或謂諸逆,是可以征焉?然則此方治嘔吐兼發者明矣。故法曰∶嘔止停後服。豈其
謂似嘔不嘔,而後謂嘔止停後服可乎?
茯苓澤瀉湯方生薑四兩,但雲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今有吐而無嘔者,蓋屬脫誤。因
屢試此方,若施無嘔者,則未嘗見奏其效者,若施之吐後,但嘔而渴者,則其效之速也,如
桴鼓相應然。由此觀之,此方能治病患胃反,嘔而渴欲飲水者。夫胃反者,吐食也。然則此
胃反吐之吐字,蓋嘔字之誤可知矣。不然,屬重複,若作嘔字,則其義始穩當,其證亦可謂
具而已。按嘔吐者,是水毒之上逆者也。桂枝能下其上逆,生薑能止其嘔,澤瀉、術、茯苓
能瀉之小便,甘草能緩其嘔之急迫者,益知此方之下脫嘔證明矣。《類聚方》可並考。
生薑瀉心湯方,有半夏半升、生薑四兩,而無嘔吐證者何?曰∶幹噫食臭,是乃嘔之輕
證也。曰∶然今有半夏、生薑,而無嘔吐兼發證者何?然此方于半夏瀉心湯方內減乾薑二兩,
加生薑四兩,豈無嘔吐兼發證乎?夫半夏瀉心湯之為方,治嘔而腸鳴、心下痞硬者,既於本
方謂嘔而腸鳴,故今于此方而不重舉嘔證者,欲使人思得之也。仲景之方,多此類也,然則
此方略嘔證,而脫吐證者歟。
茯苓飲證曰∶自吐出水。方曰∶生薑四兩。然則此方,豈但吐出宿水乎?必有嘔證明矣。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辨誤
屬性:凡生薑之功,詳于諸家本草。雖然,其說非疾醫之義。蓋服餌家腐談而誤世者,不為不
少矣。曰∶薑久服通神明。曰∶薑要熱,則去皮。要冷,則留皮。曰∶姜制半夏、濃樸之毒。
曰∶生薑屑、生乾薑,生薑,分別用之。曰∶薑能 禦百邪。以上諸說,非疾醫之義,奚俟
餘之言哉。嗚呼!如食之通神明之說,則出於偽書《本草經》。朱子嘗取此說以注論語。餘
雖未知其是否,何其說之迂也?陳藏器去皮留皮之言,彼豈知生薑之功,在一根之中矣乎?
又至加彼生薑制半夏、濃樸之毒之說,一何盲昧之至於此乎?若夫生薑制半夏之毒,則仲景
何用生薑半夏湯、小半夏湯乎?若夫生薑制濃樸之毒,則仲景何用厚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
厚朴半夏湯乎?苟如李杲之言,半夏、濃樸,實為鈍物,又與不用同焉。夫仲景之用生薑與
半夏、濃樸也,則取其毒之用耳,又何制之為?況生薑能薑禦百邪之言,則時珍誤裁斷王安
石薑能 我者也。於毒邪臭腥寒熱,皆足以禦之之說,而惟雲 禦百邪,於義不通。安石之
說,猶且牽強,而況于時珍之言乎?是大惑後人,不可從焉。孫思邈曰∶薑為嘔家聖藥。陶
弘景嘗謂不撤薑食,不多食,言可常食,但不可多爾,有病者是所宜矣。二子之言為得焉。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品考
屬性:生薑宿根,謂之老薑者,為良。霜後采之,水洗塵土,不必去皮,惟銼用。本邦醫家用生薑也,徒托之病家婦女之手,而未嘗問其生新否。乃雲生薑一斤水煎。若根據醫人之言,則生薑者,是徒加之具耳,豈為治病之材乎哉?醫者其宜擇生新者,取其效已。
<目錄>卷下
<篇名>桃仁
屬性:主治瘀血,少腹滿痛,故兼治腸癰,及婦人經水不利。
<目錄>卷下/桃仁
<篇名>考證
屬性:桃仁承氣湯證曰∶少腹急結。
大黃牡丹皮湯證曰∶少腹腫痞。
葦莖湯證不具。
上三方,桃仁各五十枚。
下瘀血湯證曰∶產婦腹痛。又曰∶經水不利。
上一方,桃仁三十枚。
大 蟲丸證曰∶腹滿。
上一方,桃仁一升。
抵當丸證曰∶少腹滿。
上一方,桃仁二十五枚。
抵當湯證曰∶少腹當硬滿。又曰∶婦人經水不利。
上一方,桃仁二十枚。
桂枝茯苓丸證,不具。
上一方,桃仁諸藥等分。
據此諸方,則桃仁主治瘀血急結,少腹滿痛明矣。凡毒結於少腹,則小便不利,或如淋。
其如此者,後必有膿自下。或瀉血者,或婦人經水不利者,是又臍下久瘀血之所致也。
<目錄>卷下/桃仁
<篇名>互考
屬性:桃仁承氣湯證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雖血自下,下者愈。此似無醫治所預也,豈
非自愈之證乎?雖然,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者,雖其血自下,亦有少腹急結證也。若或有前
證,而血不自下,少腹急結者。亦宜與此方攻之。猶產後血不自下,瘀熱上沖,少腹急結者。
夫急結者,必滿痛,是桃仁五十枚所主也。故雲∶服湯已,其血必自下,大便微利則愈,然
則桃仁治少腹急結滿痛明矣。後世醫者,未見其血自下,而但見少腹急結,以為熱結膀胱,
豈不想像之治乎?餘故曰∶熱結膀胱四字,後人妄添可知焉。下者愈,《脈經》作下之則愈
為是。
大黃牡丹皮湯,後世以為治腸癰之方,雖然,此方豈唯治腸癰矣乎?凡治諸瘍膿未成者。
苟膿已成者,非此方之所治也。至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其脈遲緊者,則此
方之所治也。如彼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證,此為腸癰表證也,是非此方之所治也。若有
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其脈遲緊證,則不問其腸癰也否,又不問其瘀血也否,
宜與此方。何以不問其腸癰也否,又不問其瘀血也否,而與此方乎?曰∶觀少腹腫痞,按之
即痛如淋、小便自調證,而後宜與此方,況于其脈遲緊者乎?故方證相對,則血必自下。若
其脈洪數,則膿已成,非此方之所宜也。是所謂觀其脈證也。雖然,不隨其脈遲緊,而今隨
其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證,是所謂隨證治之也。然則少腹腫痞者,是桃仁所
主明矣。
葦莖湯證,不具。但謂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是外證也。以此四證,
名肺癰者,非疾醫之義,今不取焉。雖然,因胸中甲錯證,則知瘀血內結矣。因咳有微熱煩
滿證,則知瘀血欲成膿矣,不可不以此方吐之。況又雲再服當吐如膿,則知胸中瘀血,遂化
成膿矣。是所以有咳,有微熱,煩滿證也。夫葦莖、蓬術、苡仁、桃仁、瓜瓣,皆有化血成
膿之功也。今雖曰當吐如膿,亦吐者皆膿也,瘀血所化也。由此觀之,則桃仁雖曰治少腹瘀
血,亦變用則有治胸腹瘀血結痛之功,是所以方有桃仁五十枚也。下瘀血湯方,治臍下毒痛,
及婦人經水不利毒痛者。故後人此為腹中有幹血著臍下,夫不問幹血也否,苟有臍下毒痛證,
則宜與此方。雖然,服之新血下如豚肝,或經水利者,腹中臍下所著幹血,共下明矣,唯新
字可疑。由此觀之,則下瘀血湯之名,蓋後人所命焉。余以為此方,本是丸方,疑古有小
蟲丸之名。方銘不傳,故後人名曰下瘀血之湯,但以蜜和為丸,以酒煎之,似非湯法,下條
有大 蟲丸,可並考。又按法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
幹血著臍下。夫腹痛煩滿不得臥,豈唯產後有之乎?產後最多此證也,治以枳實芍藥散者,
是法也。以法治之而不愈者,診之腹中有毒,而痛著於臍下,此為腹中有幹血著臍下矣。故
今轉其方,用下瘀血湯下之。曰∶未見其血自下,而用此方者,何也?曰∶今用芍藥治腹痛,
用枳實治煩滿不得臥,而不愈者,蓋產時已見瘀血續自下。今瘀血不續自下,是必幹血著臍
下,使瘀血不自下。是以腹痛煩滿,不得臥也,不可不以此方下之。故服湯後,新血又下如
豚肝,謂之方證相對也。若不見血自下,而但用此方,治臍下毒痛者,不想像臆度之治而何
也?若有瘀血,則當有臍下甲錯及結痛證。以此二法,候內有瘀血,故今用桃仁三十枚。此
為治瘀血毒痛,所以用 蟲破之,用大黃下之也。《類聚方》產後二字,加曲截者,蓋此方
不但治婦人產後腹痛矣。雖男子亦有瘀血自下,臍下毒痛證,則宜服此方。服湯已,瘀血又
自下者愈。《方極》但雲臍下毒痛,是不問瘀血也否,與此方之謂也。由是觀之,謂之幹血
著臍下,亦屬想像臆度,不可從焉。大 蟲丸證者,後世所謂勞瘵也。故《金匱要略》有
五勞、七傷、虛極、及緩中補虛之說,豈仲景之言哉?是蓋後人妄添,或注文誤入,不俟餘
辨。但至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證,則此方所宜也。 按∶此
方蓋古來相傳之方,而仲景取以治傷寒瘥後有此證者,此人本有久瘀血,今患傷寒,故瘥後
又見此證,故用四蟲,及桃仁、幹漆、地黃、大黃以破血行瘀。況有桃仁一升乎?夫幹血者
,久瘀血也。苟有久瘀血,則必有肌膚甲錯、腹滿證也,可以見矣。
桂枝茯苓丸證,不悉具。雖然,此方本五味等分,則一藥各治一證,故宜以一藥之功,
而分治一證矣。按此方,蓋治瘀血上沖、腹中毒痛、心下悸、及婦人胎動血自下、或經水有
變者。故法曰∶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是也。由此觀之,則桃仁非主少腹有毒,瘀血自
下與不下乎?余故曰∶桃仁之功,大抵與牡丹皮相似矣!蓋以治腹中及臍下毒痛故也。《金
匱要略》此方之條,古今諸家注解,不得其義。余嘗作此解,今不贅於此。
東洞翁嘗立診察瘀血三法,其說盡矣。仲景又別有診察瘀血外證之法,曰其身甲錯、曰
胸中甲錯(胸中蓋心胸上也)、曰肌膚甲錯。此三法,宜以甲錯而診察瘀血也。二方皆有桃
仁,
故
書名:藥徵續編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錄>
<篇名>《續編》序
屬性:孔子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醫藥之道,苟不精義,致用也難矣。其觀象索本,知幾通變,非天下至精,孰能與於此哉?仲景氏出,方法悉備,其書雖存,而知意味者鮮矣。於是治疾之要,唯知隨證,而不知觀證之有法也。其論藥能方驗藥功,混為一,終不辨本性也。
如斯而得入神,孰不為良醫耶?村井大年,肥後人也,篤信吾先考東洞翁。治舊 ,起廢疾,
名聲振四海。頃者集《藥徵》不載之藥品,稽古征今,審其功能,作《藥徵續編》,大年之
精斯道也。讀此書而觀其所論,則可知焉。
/x寬政丙辰仲冬平安吉益猷修夫序/x
<目錄>卷上
<篇名>赤石脂
屬性: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膿血。
<目錄>卷上/赤石脂
<篇名>考證
屬性:桃花湯證曰∶下利便膿血。
赤石脂禹餘糧湯證曰∶下利不止。
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
烏頭赤石脂丸,證不具。
上一方,赤石脂一兩。
據此三方,則赤石脂,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膿血明矣。
<目錄>卷上/赤石脂
<篇名>互考
屬性:赤石脂配乾薑,則治腹痛下利。若無腹痛,則不配乾薑。
烏頭赤石脂丸,證不具。但雲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者,雖然,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
後世誤載之《金匱要略•心痛》病篇內。故世醫皆以為但治心痛之方也。 按∶此方本當在
六經病篇內,某證條下,而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者矣。今詳前後之條,及病證方法,蓋厥
陰病,蛔厥,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下利惡寒者主之。當是同甘草粉蜜湯,大建中湯等,在
烏梅丸之前後矣。《外台秘要》第七心背徹痛方內曰∶仲景《傷寒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赤石脂丸主之。小注雲∶出第十五卷中。然則是本《傷寒論•蒸陰病》篇內方,而必有
前後之證存矣。何以言之?則蜀椒治蛔厥。乾薑治下利腹痛,烏頭、附子,並治四肢厥逆,
赤石脂惟治下利。由此觀之,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余嘗疑烏梅能治蛔,故蛔厥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則此方不可無烏梅矣。然則烏頭是烏梅之誤矣乎?凡仲景之方,無烏頭、附子並
用者,則益知烏頭是烏梅之誤矣。 又按∶《外台秘要》第七久心痛方內,有范汪療久心痛
方,又名烏頭赤石脂丸。方內有桂心,(桂心即桂枝,唐方皆以桂枝為桂心)無附子,此為
異耳。或疑附子是桂枝之誤矣乎?桂枝能治上沖而厥者,烏頭、附子,本同物同功,並存以俟明者試效而已。
桃花湯方曰∶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是分赤石脂一斤以為各半斤。乾薑一
兩,粳米一升,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取七合,又取半斤赤石脂末內方寸匕,溫服,
一日三服。後內赤石脂末方寸匕者,未知何故也,宜隨仲景之法施之。《外台秘要》引崔氏
方,阮氏桃花湯,分兩法,則與此不同,可考。
<目錄>卷上/赤石脂
<篇名>品考
屬性:赤石脂理膩粘苦綴唇,鮮紅桃花色者為上品,近年佐渡州所產者是也。凡方有桃花名者,
以
<目錄>卷上
<篇名>栝樓根
屬性:主治渴。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考證
屬性:柴胡桂枝幹姜湯證曰∶渴而不嘔。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曰∶發渴者。
上二方,栝蔞根各四兩。
栝蔞桂枝湯,證不具。
栝蔞瞿麥丸證曰∶其人若渴。
上二方,栝蔞根各二兩。
栝蔞牡蠣散證曰∶渴不差者。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
上二方,栝蔞根諸藥等分。
據此諸方,則栝蔞根治渴明矣。凡渴有二證。煩渴者,石膏主之,但渴者,栝蔞根主之。
是宜分別而治之。按栝蔞根者,蓋兼治口中燥渴及粘者,然是非栝蔞根一味之主治也。合用
而後見其妙,要宜考之于柴胡桂枝幹姜湯,栝蔞桂枝湯二方。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互考
屬性:栝蔞桂枝湯證,不具。然太陽病,其證備雲,則是全備桂枝湯證之謂也。但身體強幾幾然雲者,豈獨栝蔞根所主乎?幾幾然,是項背強急之狀也。故桂枝加葛根湯證曰∶此方蓋於桂枝加葛根湯證曰∶項背強,幾幾然,則幾幾然,是為葛根之證明矣,餘故曰∶此方蓋于桂枝加葛根湯方內,加栝蔞根二兩,煮法水率,亦皆根據桂枝加葛根湯法,而不根據桂枝湯法也。
豈不其征乎?然則益知此方者,是桂枝加葛根湯證全備而渴者主之。《類聚方》不載此方,
水率煮法者誤也。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此方七味等分之劑,而不知何以為主藥也?然今此謂大病瘥後,
從腰以下有水氣,則必有渴證明矣。故有栝蔞根也。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辨誤
屬性:《爾雅》曰∶果 之實栝蔞。郭璞曰∶今齊人呼之為天瓜。李巡曰∶栝蔞子名也。據此
說,則根名果 ,子名栝蔞。凡仲景之方,栝蔞桂枝湯,栝蔞瞿麥丸,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
及牡蠣澤瀉散,柴胡桂枝幹姜湯二方內,栝蔞皆當作果 。若作栝蔞,則當須加根字。不然,
與子相混,不可不改焉。又小陷胸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
方內,瓜蔞實皆當作栝蔞也,實字當削之。李時珍曰∶栝蔞即果 二字音轉也,亦作
KT,後人又轉為瓜蔞,愈轉愈失其真矣。時珍之說非也,栝蔞決非果 音轉也,《爾雅》
豈以音轉注之乎?瓜蔞 KT ,後世假栝蔞之音者也。 KT 本見《靈樞經》,蓋俗字,誤
見於經,後
<目錄>卷上/栝樓根
<篇名>品考
屬性:栝蔞二品,其色赤,一其色黃,但其根不異,通用而可也。雷 曰∶圓者為栝,長者為
蔞,亦屬牽強。今藥肆所有者,土瓜根混賣,不可不擇也。蓋土瓜根,短如甘薯,味苦。天
瓜長如薯蕷,最大,味甘微苦,宜以此分別也。若無此物,則天花粉可權用。其色如雪,握
之又作雪聲,不貼銀器者佳。
<目錄>卷上
<篇名>蜀漆
屬性:主治胸腹及臍下動劇者,故兼治驚狂,火逆瘧疾。
<目錄>卷上/蜀漆
<篇名>考證
屬性: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證曰∶驚狂起臥不安者。
牡蠣湯證曰∶牡瘧。
上二方,蜀漆各三兩。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
蜀漆散證曰∶牡瘧,多寒者。
上二方,蜀漆諸藥等分。
據此諸方,則蜀漆之為功,古來未嘗謂治動矣。然瘧疾,及驚狂火逆諸證,必有胸腹臍
下動劇者。故見其有動者而用之,則法證無不治者。然則蜀漆者,治胸腹及臍下動劇者明矣。
<目錄>卷上/蜀漆
<篇名>互考
屬性:牡蠣湯服法曰∶吐則勿更服。今瘧疾有喘鳴急迫,或自汗,或不汗,胸腹動劇者,服之,則其人必吐水數升,而無其證不愈者,若有不吐者,則其證不愈也。由此觀之,蜀漆能吐水毒,動是水毒明矣。當知瘧之為病,亦水毒之所為矣。雖然,此方豈惟治瘧疾乎?凡病患喘鳴迫塞,或自汗,或不汗,胸腹動劇,皆此方能治之。往來寒熱,發作有時,所以不豫也。
晉唐以來,世醫之見仲景之方也,皆以為惟治傷寒者。故如彼葛洪、孫思邈、王燾、許叔微
之書,皆知備仲景之方於傷寒門,而未嘗知治萬病矣。殊不知仲景本取治萬病之方,以治傷
寒矣。降至趙宋之時,有《金匱要略》之書,當時如王洙,得仲景治傷寒中雜病證之方於蠹
簡之中,而後各分其門,以為一書。世之為醫者,遂稱其書謂之《金匱玉函》之方。金匱之
玉函之,蓋尊重之至也。自此以往,世之為醫者,又見某門之方,以為某方惟治某證,於是
乎如牡蠣湯蜀漆散二方,亦署諸瘧疾篇內,而徒知治瘧疾,未嘗知治餘病矣。甚之束之高閣,
而謂古方不宜今病,可勝歎哉!嗚呼!仲景之方法之衰也,不獨王叔和為之,彼葛孫王許實
為之,又醫道之大罪人乎哉?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證曰∶驚狂,起臥不安。 按∶此證者,是外證也。
凡仲景之為法,不獨以外證治之,且並診內外治之。故無胸腹及臍下動者,若雖有驚狂起臥
不安證,亦非此方所宜也。嗚呼!是吾東洞翁千古卓識,吾儕豈不奉此乎哉?
蜀漆散證不具,且雲牡瘧,蓋牡瘧者,獨展不熱,非無熱也,多寒也。夫瘧之為病,先
其寒而後其熱,雖然,不可以寒熱治瘧,則豈無內候在乎?曰∶必有臍下動劇矣。故仲景嘗
以龍骨主之,以蜀漆佐之,醫者其察諸。
牡蠣澤瀉散證不具,然以仲景用牡蠣之方推之,則其證必有胸腹之動劇。苟有胸腹之動
劇,則無有不加蜀漆之方。由此觀之,蓋此方治水腫胸腹之動劇而渴者明矣。《方極》可考。
凡仲景之治動也,其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動,則以牡蠣治之;有臍下之動,則以龍骨治之;
有胸腹臍下之動劇,則以蜀漆治之。此為仲景治動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
牡蠣者,或有配之龍骨者,或有配之龍骨、牡蠣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論不載此法
者,蓋屬脫誤。故晉唐以來,無有知蜀漆之功者,而諸病之有動者最多。則動之為病也,為
諸病內候之主證,而最為難治者。雖然,二千年來,諸醫之說諸家本草,何其不載龍骨、牡
蠣、蜀漆之本功矣乎?或雲∶牡蠣之鹹,消胸腹之滿;或雲∶龍骨、牡蠣,收斂神氣;或雲∶ 蜀漆辛以散之;或雲∶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未嘗見言及治動之功者,又未嘗知動之為諸病內候之主證也。吾東洞翁,生於二千年之下,始知龍骨、牡蠣、蜀漆之功,其說詳於本條
之下,是誠二千年來不傳之說。而翁獨得其旨者,不亦偉乎?韓退之嘗推尊孟子,以為功不
在禹之下,余以為翁之有功於我醫,不在仲景之下矣。是非餘之過論也。
<目錄>卷上/蜀漆
<篇名>品考
屬性:蜀漆,乃常山苗,其功與常山同,蜀漆無華舶來之物。常山者,華物為良,和產多偽品。
若
<目錄>卷上
<篇名>生薑
屬性:主治嘔。故兼治幹嘔噫噦逆。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考證
屬性:小半夏湯證曰∶嘔吐穀不得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證曰∶卒嘔吐。又曰∶先渴後嘔。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不具。
橘皮湯證曰∶幹嘔噦。
橘皮竹茹湯證曰∶噦逆。
橘皮枳實生薑湯證,不具。
以上六方,生薑各半斤。
生薑半夏湯證,不具。
上一方,生薑汁一升。
黃 桂枝五物湯證,不具。
吳茱萸湯證曰∶食穀欲嘔。又曰∶幹嘔。又曰∶嘔而胸滿。
上二方,生薑各六兩。
大柴胡湯證曰∶嘔不止。又曰∶嘔吐。
生薑甘草湯證曰∶咳唾涎沫不止。
梔子生薑豉湯證曰∶嘔。
旋複花代赭石湯證曰∶噫氣不除。
厚朴七物湯證,不具。
厚朴半夏湯證,不具。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不具。
以上七方,生薑各五兩。
茯苓澤瀉湯證曰∶吐而渴。
生薑瀉心湯證曰∶幹噫食臭。
茯苓飲證曰∶自吐出水。
以上三方,生薑各四兩。
桂枝湯證曰∶幹嘔。(凡桂枝湯出入諸方皆仿之)
真武湯證曰∶嘔。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證曰∶嘔。
桂枝枳實生薑湯證曰∶諸逆。
茯苓甘草湯證,不具。
以上五方,生薑各三兩。
幹姜人參半夏丸證曰∶嘔吐不止。
上一方,生薑汁糊丸。
據此諸方,則生薑但治嘔也,噦逆噫氣幹嘔,或幹噫食臭,皆嘔吐輕證也。故加咳唾涎
沫不止,似噦不噦,亦生薑所兼治也。豈不嘔之餘證乎?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互考
屬性:凡仲景之方,二百十余方。而其內用生薑之方,六十有餘首。並用大棗之方,四十有七
首。又其內生薑五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二首(十二枚乃四兩之例,若去核則為三兩)對十
枚之方一首(十枚乃三兩八銖之例),對十五枚之方一首(十五枚乃五兩之例)。生薑六兩,
對大
棗十二枚之方一首。生薑四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一首。生薑一兩,對大棗十枚之方一首。
生薑半斤,對大棗三十枚之方一首(三十枚者十兩之例)。如此數方,無不專取生薑、大棗
之功者。又桂枝湯,去加之方,二十有六首,及越婢湯之方三首,葛根湯之方二首,小柴胡湯之方五首,文蛤湯,防己黃 湯,以上十三方,凡三十有九首。皆以生薑三兩,對大棗十二
枚,雖他品加減之。亦至生薑、大棗,無有變之者何也?其證不變故乎?又別有妙用乎?由
此觀之,薑與棗者,雖為日用餌食之物,亦仲景方內二味必相對者多,則蓋似有調和之意。
故後世謬仿之,方後必有謂姜、棗水煎者。雖似取仲景之法,亦未知其本功之所在也。殊不
知生薑、大棗之於其證也,每方必有其所治之毒矣。宜以桂枝湯小柴胡湯,二方之證征之。
若以日用餌食之物推之,則如粳米、赤小豆、大小麥、香豉、酒酢、飴蜜、白 酒、薤蔥之
類,其謂之何矣? 以為如此諸品,亦或有所建單用之功者,或有所助諸藥之毒者。餘故曰∶
不可以日用餌食之物推之,然夫如薑與棗,亦別有大勇力者矣,宜以考證中諸方察之。夫孔
子每食不撤姜,曾晰常嗜羊棗,亦不可以藥中薑、棗見之。今以此為治病之材,則又有大攻
毒之功。凡藥材以餌食見之,則至桂枝究矣。古者姜、桂、棗、栗,以為燕食庶羞之品,故
內則曰∶棗、栗、姜、桂。呂覽有言,和之美者,陽朴之薑,招搖之桂。是乃古人所常食之
物也,又何毒之有?雖然,良醫橐而藥之,則雖穀肉果菜,亦皆為治病良材,而無有所不驅
除其病毒者。東洞翁有言曰∶藥之為毒,毒即能,能即毒,知言哉?夫生薑之治嘔也。猶桂
枝之治上沖,大棗之治拘攣矣。當此時,豈以日用餌食之物論之乎?是以至大棗、生薑相對
之方,則又有所合治之功也。如其量法多少,則其功用,亦有所不同者也。《集驗方》(《外
台秘要》所引)療肺痿,有生薑五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之方。《古今錄驗》(同上)療
上氣,有甘草三兩、桂枝四兩,生薑一斤之方。由是觀之,桂枝與薑、棗,豈以日用餌食之物論之乎?況又于其單用獨立之方乎?醫者其詳諸。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不具,但雲∶發汗後腹脹滿者主之。脹滿是濃樸之所主也,
今其生薑為半斤,半夏為半升,豈無嘔吐兼發之證矣乎?《方極》、《類聚方》可並考。桂枝
枳實生薑湯證曰∶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東洞翁曰∶痞下疑脫滿字。今因此說,則心中痞
滿者,是枳實之所主。而諸逆者,蓋上逆吐逆嘔逆之謂也。上逆者,桂枝之所治也。吐逆嘔
逆者,生薑之所治也。
橘皮枳實生薑湯證,不具。 按∶此方蓋橘皮之證多,故為一斤。枳實之證少,故為三
兩。今加生薑半斤者,豈無有嘔證多矣乎哉?故此方嘔證不具者,蓋屬闕文。宜以諸湯加生
姜半斤之方推知之。
黃 桂枝五物湯證,不具。此方本于桂枝加黃 湯方內加黃 一兩,足前成三兩,生薑
三兩,足前成六兩,而去甘草二兩,但煮法水率不同耳。故東洞翁曰∶桂枝加黃 湯證,而
嘔不急迫者主之,是所以生薑之為六兩也。
厚朴七物湯證,不具。此方雖生薑、大棗相對,亦生薑多於大棗,則豈得無嘔證不具乎?
故東洞翁曰∶此方于厚朴三物湯桂枝去芍藥湯二方內,更加生薑二兩,足前成五兩,蓋二方
證而嘔者主之。
半夏厚朴湯證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豈因有此一證,而得用此方乎?今根據《千金方》,
則作治胸滿心下堅(按《千金方》及冀硬字皆作堅,此堅字亦硬字也)。咽中帖帖,如有炙
肉
臠,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似有嘔逆之狀。故有生薑五兩,半夏一
升,此方豈惟婦人之治耶?雖男子亦有此證,則宜施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不具。此方未試之,故今略之。
茯苓甘草湯證,不具。 按∶此方之證,以有茯苓、生薑各三兩觀之,則有悸無嘔者,
蓋屬脫誤也。故東洞翁曰∶當有沖逆而嘔證。餘曰∶心下悸上沖而嘔者,此方主之,屢試屢
驗。
生薑半夏湯證曰∶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 按∶
是疑非此方全證,何則?生薑、半夏之為功,本惟治嘔吐。然今于此方,何其謂似嘔不嘔乎?
若其然,則似無生薑、半夏之所治之證矣。由是觀之,似嘔不嘔四字,蓋屬衍文,而有嘔
吐之證不具可知矣。雖然,似喘不喘,似噦不噦者,似有嘔吐兼發之證。故今煮半夏半升,
以內生薑汁一升者,是欲大取生薑之功也。余故曰∶半夏能治嘔吐兼發者,生薑能治但嘔者,
又能治嘔多吐少者,故方內有生薑、半夏並用者,則必謂嘔吐,或謂卒嘔吐,或謂嘔吐不止
。若有生薑而無半夏,則謂但嘔或謂幹嘔,或謂幹嘔噦,或謂噦逆,或謂食穀欲嘔,或謂嘔
而胸滿,或謂諸逆,是可以征焉?然則此方治嘔吐兼發者明矣。故法曰∶嘔止停後服。豈其
謂似嘔不嘔,而後謂嘔止停後服可乎?
茯苓澤瀉湯方生薑四兩,但雲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今有吐而無嘔者,蓋屬脫誤。因
屢試此方,若施無嘔者,則未嘗見奏其效者,若施之吐後,但嘔而渴者,則其效之速也,如
桴鼓相應然。由此觀之,此方能治病患胃反,嘔而渴欲飲水者。夫胃反者,吐食也。然則此
胃反吐之吐字,蓋嘔字之誤可知矣。不然,屬重複,若作嘔字,則其義始穩當,其證亦可謂
具而已。按嘔吐者,是水毒之上逆者也。桂枝能下其上逆,生薑能止其嘔,澤瀉、術、茯苓
能瀉之小便,甘草能緩其嘔之急迫者,益知此方之下脫嘔證明矣。《類聚方》可並考。
生薑瀉心湯方,有半夏半升、生薑四兩,而無嘔吐證者何?曰∶幹噫食臭,是乃嘔之輕
證也。曰∶然今有半夏、生薑,而無嘔吐兼發證者何?然此方于半夏瀉心湯方內減乾薑二兩,
加生薑四兩,豈無嘔吐兼發證乎?夫半夏瀉心湯之為方,治嘔而腸鳴、心下痞硬者,既於本
方謂嘔而腸鳴,故今于此方而不重舉嘔證者,欲使人思得之也。仲景之方,多此類也,然則
此方略嘔證,而脫吐證者歟。
茯苓飲證曰∶自吐出水。方曰∶生薑四兩。然則此方,豈但吐出宿水乎?必有嘔證明矣。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辨誤
屬性:凡生薑之功,詳于諸家本草。雖然,其說非疾醫之義。蓋服餌家腐談而誤世者,不為不
少矣。曰∶薑久服通神明。曰∶薑要熱,則去皮。要冷,則留皮。曰∶姜制半夏、濃樸之毒。
曰∶生薑屑、生乾薑,生薑,分別用之。曰∶薑能 禦百邪。以上諸說,非疾醫之義,奚俟
餘之言哉。嗚呼!如食之通神明之說,則出於偽書《本草經》。朱子嘗取此說以注論語。餘
雖未知其是否,何其說之迂也?陳藏器去皮留皮之言,彼豈知生薑之功,在一根之中矣乎?
又至加彼生薑制半夏、濃樸之毒之說,一何盲昧之至於此乎?若夫生薑制半夏之毒,則仲景
何用生薑半夏湯、小半夏湯乎?若夫生薑制濃樸之毒,則仲景何用厚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
厚朴半夏湯乎?苟如李杲之言,半夏、濃樸,實為鈍物,又與不用同焉。夫仲景之用生薑與
半夏、濃樸也,則取其毒之用耳,又何制之為?況生薑能薑禦百邪之言,則時珍誤裁斷王安
石薑能 我者也。於毒邪臭腥寒熱,皆足以禦之之說,而惟雲 禦百邪,於義不通。安石之
說,猶且牽強,而況于時珍之言乎?是大惑後人,不可從焉。孫思邈曰∶薑為嘔家聖藥。陶
弘景嘗謂不撤薑食,不多食,言可常食,但不可多爾,有病者是所宜矣。二子之言為得焉。
<目錄>卷上/生薑
<篇名>品考
屬性:生薑宿根,謂之老薑者,為良。霜後采之,水洗塵土,不必去皮,惟銼用。本邦醫家用生薑也,徒托之病家婦女之手,而未嘗問其生新否。乃雲生薑一斤水煎。若根據醫人之言,則生薑者,是徒加之具耳,豈為治病之材乎哉?醫者其宜擇生新者,取其效已。
<目錄>卷下
<篇名>桃仁
屬性:主治瘀血,少腹滿痛,故兼治腸癰,及婦人經水不利。
<目錄>卷下/桃仁
<篇名>考證
屬性:桃仁承氣湯證曰∶少腹急結。
大黃牡丹皮湯證曰∶少腹腫痞。
葦莖湯證不具。
上三方,桃仁各五十枚。
下瘀血湯證曰∶產婦腹痛。又曰∶經水不利。
上一方,桃仁三十枚。
大 蟲丸證曰∶腹滿。
上一方,桃仁一升。
抵當丸證曰∶少腹滿。
上一方,桃仁二十五枚。
抵當湯證曰∶少腹當硬滿。又曰∶婦人經水不利。
上一方,桃仁二十枚。
桂枝茯苓丸證,不具。
上一方,桃仁諸藥等分。
據此諸方,則桃仁主治瘀血急結,少腹滿痛明矣。凡毒結於少腹,則小便不利,或如淋。
其如此者,後必有膿自下。或瀉血者,或婦人經水不利者,是又臍下久瘀血之所致也。
<目錄>卷下/桃仁
<篇名>互考
屬性:桃仁承氣湯證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雖血自下,下者愈。此似無醫治所預也,豈
非自愈之證乎?雖然,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者,雖其血自下,亦有少腹急結證也。若或有前
證,而血不自下,少腹急結者。亦宜與此方攻之。猶產後血不自下,瘀熱上沖,少腹急結者。
夫急結者,必滿痛,是桃仁五十枚所主也。故雲∶服湯已,其血必自下,大便微利則愈,然
則桃仁治少腹急結滿痛明矣。後世醫者,未見其血自下,而但見少腹急結,以為熱結膀胱,
豈不想像之治乎?餘故曰∶熱結膀胱四字,後人妄添可知焉。下者愈,《脈經》作下之則愈
為是。
大黃牡丹皮湯,後世以為治腸癰之方,雖然,此方豈唯治腸癰矣乎?凡治諸瘍膿未成者。
苟膿已成者,非此方之所治也。至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其脈遲緊者,則此
方之所治也。如彼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證,此為腸癰表證也,是非此方之所治也。若有
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其脈遲緊證,則不問其腸癰也否,又不問其瘀血也否,
宜與此方。何以不問其腸癰也否,又不問其瘀血也否,而與此方乎?曰∶觀少腹腫痞,按之
即痛如淋、小便自調證,而後宜與此方,況于其脈遲緊者乎?故方證相對,則血必自下。若
其脈洪數,則膿已成,非此方之所宜也。是所謂觀其脈證也。雖然,不隨其脈遲緊,而今隨
其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證,是所謂隨證治之也。然則少腹腫痞者,是桃仁所
主明矣。
葦莖湯證,不具。但謂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是外證也。以此四證,
名肺癰者,非疾醫之義,今不取焉。雖然,因胸中甲錯證,則知瘀血內結矣。因咳有微熱煩
滿證,則知瘀血欲成膿矣,不可不以此方吐之。況又雲再服當吐如膿,則知胸中瘀血,遂化
成膿矣。是所以有咳,有微熱,煩滿證也。夫葦莖、蓬術、苡仁、桃仁、瓜瓣,皆有化血成
膿之功也。今雖曰當吐如膿,亦吐者皆膿也,瘀血所化也。由此觀之,則桃仁雖曰治少腹瘀
血,亦變用則有治胸腹瘀血結痛之功,是所以方有桃仁五十枚也。下瘀血湯方,治臍下毒痛,
及婦人經水不利毒痛者。故後人此為腹中有幹血著臍下,夫不問幹血也否,苟有臍下毒痛證,
則宜與此方。雖然,服之新血下如豚肝,或經水利者,腹中臍下所著幹血,共下明矣,唯新
字可疑。由此觀之,則下瘀血湯之名,蓋後人所命焉。余以為此方,本是丸方,疑古有小
蟲丸之名。方銘不傳,故後人名曰下瘀血之湯,但以蜜和為丸,以酒煎之,似非湯法,下條
有大 蟲丸,可並考。又按法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
幹血著臍下。夫腹痛煩滿不得臥,豈唯產後有之乎?產後最多此證也,治以枳實芍藥散者,
是法也。以法治之而不愈者,診之腹中有毒,而痛著於臍下,此為腹中有幹血著臍下矣。故
今轉其方,用下瘀血湯下之。曰∶未見其血自下,而用此方者,何也?曰∶今用芍藥治腹痛,
用枳實治煩滿不得臥,而不愈者,蓋產時已見瘀血續自下。今瘀血不續自下,是必幹血著臍
下,使瘀血不自下。是以腹痛煩滿,不得臥也,不可不以此方下之。故服湯後,新血又下如
豚肝,謂之方證相對也。若不見血自下,而但用此方,治臍下毒痛者,不想像臆度之治而何
也?若有瘀血,則當有臍下甲錯及結痛證。以此二法,候內有瘀血,故今用桃仁三十枚。此
為治瘀血毒痛,所以用 蟲破之,用大黃下之也。《類聚方》產後二字,加曲截者,蓋此方
不但治婦人產後腹痛矣。雖男子亦有瘀血自下,臍下毒痛證,則宜服此方。服湯已,瘀血又
自下者愈。《方極》但雲臍下毒痛,是不問瘀血也否,與此方之謂也。由是觀之,謂之幹血
著臍下,亦屬想像臆度,不可從焉。大 蟲丸證者,後世所謂勞瘵也。故《金匱要略》有
五勞、七傷、虛極、及緩中補虛之說,豈仲景之言哉?是蓋後人妄添,或注文誤入,不俟餘
辨。但至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證,則此方所宜也。 按∶此
方蓋古來相傳之方,而仲景取以治傷寒瘥後有此證者,此人本有久瘀血,今患傷寒,故瘥後
又見此證,故用四蟲,及桃仁、幹漆、地黃、大黃以破血行瘀。況有桃仁一升乎?夫幹血者
,久瘀血也。苟有久瘀血,則必有肌膚甲錯、腹滿證也,可以見矣。
桂枝茯苓丸證,不悉具。雖然,此方本五味等分,則一藥各治一證,故宜以一藥之功,
而分治一證矣。按此方,蓋治瘀血上沖、腹中毒痛、心下悸、及婦人胎動血自下、或經水有
變者。故法曰∶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是也。由此觀之,則桃仁非主少腹有毒,瘀血自
下與不下乎?余故曰∶桃仁之功,大抵與牡丹皮相似矣!蓋以治腹中及臍下毒痛故也。《金
匱要略》此方之條,古今諸家注解,不得其義。余嘗作此解,今不贅於此。
東洞翁嘗立診察瘀血三法,其說盡矣。仲景又別有診察瘀血外證之法,曰其身甲錯、曰
胸中甲錯(胸中蓋心胸上也)、曰肌膚甲錯。此三法,宜以甲錯而診察瘀血也。二方皆有桃
仁,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