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寶貝的肌膚 清潔保養不可少
發表於 : 2008-03-02 , 18:00
寵愛寶貝的肌膚 清潔保養不可少
媽咪寶貝雜誌
採訪撰文伍偉婷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王國憲 萬芳醫院婦產科、新生兒科護理長 許碧芳
寶寶「幼咪咪」的肌膚總讓人想咬上一口,不過嬰幼兒階段,寶寶皮膚的防禦力還不夠強壯,媽咪們可要好好呵護寶寶稚嫩的皮膚,以免受外來病菌的侵襲喔!
寶寶各階段膚質特性
新生兒:新生兒的膚質往往會偏乾,這是因為剛脫離濕潤的羊水環境,表皮會逐漸脫落,所以會有明顯的脫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國憲表示,在皮膚完全脫屑後,肌膚就會呈現白裡透紅的粉嫩感。此外,寶寶的膚質會偏向弱酸性,弱酸性的膚質可以抗菌,因此,萬芳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許碧芳表示,在清潔保養用品上也要盡量選擇和寶寶膚質接近的,以免破壞皮膚本身擁有的抗菌能力。若是選擇偏鹼性的用品,除了可能對寶寶皮膚造成刺激之外,也可能破壞他的膚質,許碧芳進一步指出,細菌喜歡偏鹼性的環境,因此,若是破壞寶寶的膚質,容易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另外,王國憲指出,在新生兒階段,寶寶出生後幾天容易出現生理性紅疹(又稱新生兒毒性紅斑),主要是出現在臉上、胸、背或四肢上的紅色斑塊,其形成的原因不明,不過這些紅疹通常會在2週內自然消失,而寶寶的健康情況也不會受到這些皮膚狀況的影響。
嬰幼兒:到了嬰幼兒階段,寶寶在2、3歲以後,自己的免疫系統功能也逐漸建立,皮膚的抵抗力會較好。
寶寶常見皮膚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新生兒的常見皮膚疾病,通常是在出生後的第一週出現,一般三至四個月內就會陸續改善。王國憲表示,患脂漏性皮膚炎的新生兒在頭皮上、臉上會出現油屑,還常有黃白色厚厚的結痂,這是因為油脂分泌過於旺盛,只要保持清潔、用溫和洗髮精洗頭,並擦上潤膚膏,狀況會自然改善。
不過若是寶寶情況嚴重,醫師可能考慮開立類固醇藥水,將之混合在洗髮精中,留置數分鐘後洗掉。或是在洗澡前,可以先用橄欖油、嬰兒油浸潤頭部的皮脂屑,約半小時,再清洗掉。要注意避免用外力或硬刷去除皮屑,或用去角質產品,以免過度刺激,反而傷害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疾病,容易出現在嬰幼兒身上,常和遺傳有關,一般是因為皮膚角質層防禦功能不正常所致。嬰兒期發病的部位多會在臉頰、額頭及頭皮,會出現像濕疹樣的紅疹,合併發癢的情況,王國憲表示,在冬季及季節交替時症狀會更為明顯,有半數會在一歲前發病,兩頰的皮膚起紅疹、脫皮,與脂漏性皮膚炎不同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會癢,且不會在數個月後消失,由於這和有些接觸性濕疹情況類似,因此此症狀要一直持續到一歲以後,並且有四肢的濕疹,乾燥皮膚、合併有家族過敏史,才會真正判定為異位性皮膚炎。
當寶寶身上出現疑似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時,平時應該避免刺激患部,不能過度沐浴,沐浴時也要避免使用皂鹼性的清潔劑,才能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用溫水洗淨即可,在洗澡後也必須擦乳液保養患部,且每日還需補充數次,但必須依季節而選擇不同質地的護膚用品,以免過油或是滋潤度不夠。另外,由於患部會癢,也要避免寶寶抓破自己的傷口,因此睡前可幫寶寶戴手套或是剪短寶寶的指甲,以免抓破傷口引起細菌感染。
而若是症狀嚴重,應立即就醫,請醫師開立口服或外用的藥膏塗抹以獲得控制,避免惡化及併發細菌感染。
尿布疹
尿布疹易在寶寶包尿布的時候出現,主要是因為尿布覆蓋的部位因為刺激或透氣性不佳造成的皮膚發炎而長出的紅疹。另一種尿布疹主因是黴菌感染,在胯下、股溝會出現紅疹,周圍並有散佈的點狀(衛星狀)病灶,會有些許脫皮甚至小膿皰,原因也是悶熱、潮濕引起。
因此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為寶寶選擇透氣性佳的尿布,並勤更換尿布,避免皮膚接觸尿液或糞便的時間過久,也可在每次換尿布時的清潔過後塗上乳液,避免皮膚直接接觸便溺物。洗完澡後也可用質地清爽的乳液擦拭小屁屁,如果可以的話,不要馬上將尿布包起來,讓寶寶的小屁屁稍微透氣10分鐘,不過需在室內溫暖的前提下。
媽咪寶貝雜誌
採訪撰文伍偉婷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王國憲 萬芳醫院婦產科、新生兒科護理長 許碧芳
寶寶「幼咪咪」的肌膚總讓人想咬上一口,不過嬰幼兒階段,寶寶皮膚的防禦力還不夠強壯,媽咪們可要好好呵護寶寶稚嫩的皮膚,以免受外來病菌的侵襲喔!
寶寶各階段膚質特性
新生兒:新生兒的膚質往往會偏乾,這是因為剛脫離濕潤的羊水環境,表皮會逐漸脫落,所以會有明顯的脫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國憲表示,在皮膚完全脫屑後,肌膚就會呈現白裡透紅的粉嫩感。此外,寶寶的膚質會偏向弱酸性,弱酸性的膚質可以抗菌,因此,萬芳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許碧芳表示,在清潔保養用品上也要盡量選擇和寶寶膚質接近的,以免破壞皮膚本身擁有的抗菌能力。若是選擇偏鹼性的用品,除了可能對寶寶皮膚造成刺激之外,也可能破壞他的膚質,許碧芳進一步指出,細菌喜歡偏鹼性的環境,因此,若是破壞寶寶的膚質,容易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另外,王國憲指出,在新生兒階段,寶寶出生後幾天容易出現生理性紅疹(又稱新生兒毒性紅斑),主要是出現在臉上、胸、背或四肢上的紅色斑塊,其形成的原因不明,不過這些紅疹通常會在2週內自然消失,而寶寶的健康情況也不會受到這些皮膚狀況的影響。
嬰幼兒:到了嬰幼兒階段,寶寶在2、3歲以後,自己的免疫系統功能也逐漸建立,皮膚的抵抗力會較好。
寶寶常見皮膚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新生兒的常見皮膚疾病,通常是在出生後的第一週出現,一般三至四個月內就會陸續改善。王國憲表示,患脂漏性皮膚炎的新生兒在頭皮上、臉上會出現油屑,還常有黃白色厚厚的結痂,這是因為油脂分泌過於旺盛,只要保持清潔、用溫和洗髮精洗頭,並擦上潤膚膏,狀況會自然改善。
不過若是寶寶情況嚴重,醫師可能考慮開立類固醇藥水,將之混合在洗髮精中,留置數分鐘後洗掉。或是在洗澡前,可以先用橄欖油、嬰兒油浸潤頭部的皮脂屑,約半小時,再清洗掉。要注意避免用外力或硬刷去除皮屑,或用去角質產品,以免過度刺激,反而傷害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疾病,容易出現在嬰幼兒身上,常和遺傳有關,一般是因為皮膚角質層防禦功能不正常所致。嬰兒期發病的部位多會在臉頰、額頭及頭皮,會出現像濕疹樣的紅疹,合併發癢的情況,王國憲表示,在冬季及季節交替時症狀會更為明顯,有半數會在一歲前發病,兩頰的皮膚起紅疹、脫皮,與脂漏性皮膚炎不同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會癢,且不會在數個月後消失,由於這和有些接觸性濕疹情況類似,因此此症狀要一直持續到一歲以後,並且有四肢的濕疹,乾燥皮膚、合併有家族過敏史,才會真正判定為異位性皮膚炎。
當寶寶身上出現疑似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時,平時應該避免刺激患部,不能過度沐浴,沐浴時也要避免使用皂鹼性的清潔劑,才能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用溫水洗淨即可,在洗澡後也必須擦乳液保養患部,且每日還需補充數次,但必須依季節而選擇不同質地的護膚用品,以免過油或是滋潤度不夠。另外,由於患部會癢,也要避免寶寶抓破自己的傷口,因此睡前可幫寶寶戴手套或是剪短寶寶的指甲,以免抓破傷口引起細菌感染。
而若是症狀嚴重,應立即就醫,請醫師開立口服或外用的藥膏塗抹以獲得控制,避免惡化及併發細菌感染。
尿布疹
尿布疹易在寶寶包尿布的時候出現,主要是因為尿布覆蓋的部位因為刺激或透氣性不佳造成的皮膚發炎而長出的紅疹。另一種尿布疹主因是黴菌感染,在胯下、股溝會出現紅疹,周圍並有散佈的點狀(衛星狀)病灶,會有些許脫皮甚至小膿皰,原因也是悶熱、潮濕引起。
因此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為寶寶選擇透氣性佳的尿布,並勤更換尿布,避免皮膚接觸尿液或糞便的時間過久,也可在每次換尿布時的清潔過後塗上乳液,避免皮膚直接接觸便溺物。洗完澡後也可用質地清爽的乳液擦拭小屁屁,如果可以的話,不要馬上將尿布包起來,讓寶寶的小屁屁稍微透氣10分鐘,不過需在室內溫暖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