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蘿蔔

發表於 : 2006-01-04 , 17:01
懸壺子
主  題:FW:蘿蔔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2-06-26 08:10:53

蘿蔔

[別名]

菜頭、萊菔、蘿白、蘿蔔子

[概述]

蘿蔔古時稱"萊菔",原產中國,周代即有裁培。蘿蔔的品種很多,外皮顏色有白色、青綠、大紅、棗紅,形狀大小不等,有圓形、棒形。蘿蔔是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可代水果,中醫認為,蘿蔔有清食、順氣、醒酒化痰、治喘、解毒、散淤、利尿、止渴和補虛等功效。適用消化不良、胃酸脹滿、咳嗽痰多、胸悶氣喘、傷風感冒等症。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和葉。

[營養成分]
水分91.0克、蛋白質1.1克、脂防0.1克、碳水化合物6.6克、熱量32千卡、粗纖維0.6克、鈣58克、磷27毫克、鐵0.4毫克、胡蘿蔔素0.32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0毫克。

[營養分析]
蘿蔔含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還多,蘿蔔中的維生素A和B以及鈣、磷、鐵也較豐富。蘿蔔中還有一種澱粉每,有助於消化。還有葡萄糖、氧化?腺素、甘?、觸?、失水戊糖、氫化粘液素、組織氨基酸、膽鹼、芥子油等功能成分。葉子中含精油和多量胡蘿蔔素。涼拌食用清香可口。

[食用驗方]
01. 感冒:
白蘿蔔250克,洗淨切片,加水3茶杯,煎成2茶杯,加適量白糖,趁熱喝1杯,半小時後溫熱再喝1杯。

02. 咳嗽痰多:
霜後白蘿蔔洗淨,搗碎擠汁,燉後溫服,每日2次。每次飲汁60毫升,服時加適量蜂蜜;或蘿蔔、生薑、梨各適量,均切片,水煎代茶飲。

03. 小兒傷風咳嗽:
蘿蔔汁1酒盅,飴糖9克,生薑汁3滴,混勻,燉溫服。

04. 哮喘:
白蘿蔔汁1碗,蜂蜜30毫升。共煎服。

05. 百日咳:
蘿蔔500克,冰糖60克,蘿蔔切片,水煎,每日3次分服,連續服用。

06. 慢性支氣管炎:
蘿蔔250克,冰糖60克,蜂蜜適量,加水1碗,煎成半碗,吃蘿蔔飲湯,每日早晚各一次。

07. 猩紅熱:
白蘿蔔125克,切片,青果6克,搗碎,水煎服。

08. 咽乾鼻燥:
蘿蔔擠汁,每次3湯匙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09. 扁桃體炎:
蘿蔔汁2酒盅,甘蔗汁1酒盅,白糖水沖服,每日3次。

10. 惡心嘔吐:
蘿蔔一個切成片,用蜂蜜浸煎隨意嚼食。

11. 痢疾:
白蘿蔔250克,白糖30克,蘿蔔擠汁,加糖開水沖服,日服2次。

12. 胃出血:
蘚蘿蔔汁,鮮藕汁各1盅,調勻,1日2次,連續服用。

13. 偏頭痛:
鮮蘿蔔汁1酒盅,仰臥滴鼻,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加冰片少許效果更佳。

14. 矽肺:
每日不拘量吃鮮蘿蔔、鮮荸薺,日久黑痰減少,咳嗽必輕。

15. 高血壓:
鮮蘿蔔汁,每日2次,每次半小酒杯。

16. 老年頭暈:
白蘿蔔30克,生薑30克,大蔥30克,共搗如泥,放在額部,每日1次,每次約30分鐘。

17. 便血:
紅皮蘿蔔乾葉,研為細粉每日3次。每次6克:連續服。

18. 胃痛:
紅皮蘿蔔籽炒熟研細,1日3次,每次服6克,或痛時即服。

19. 媒氣中毒:
鮮蘿蔔搗汁服,生蘿蔔汁1杯,白糖6克,攪勻灌服。

20. 腸梗阻:
紅皮蘿蔔1500克,芒硝100克,水2500克,蘿蔔切片,加水煮1小時,取出蘿蔔加入芒硝再熬,水至1碗,一次服下。

21. 凍瘡:
白蘿蔔切片,烘熱,睡前塗擦患部,至皮膚發紅為止,連續至愈。


[附注]
1. 蘿蔔有破氣作用,氣虛血虧者少食。
2. 服用中藥時,不要同時進食蘿蔔以免降低中藥藥效。

[參考資料]
1. 《全國中草藥匯編》
2. 《家庭食品全書》

萊菔

發表於 : 2006-01-04 , 17:05
懸壺子
萊菔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禁忌:多食滲血,故白人髭髮。
性味:辛甘。
歸經:辛入肺甘走脾。
功能:(1)辛甘屬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寬中化痰散瘀消食。(2)長於利氣,生能升,
熟能降。(3)升則吐風痰,散風寒,寬胸膈,發瘡疹。(4)降則定痰喘嗽,調下痢後
重,止內痛。
主治:(1)治吐血?P血,欬嗽吞酸。(2)利二便,解酒毒制麵毒,豆腐積。(3)生搗,治噤
口痢,止消渴,塗跌打湯火傷。
炮製:炒用。
備註:(1)「消食」:丹溪曰:氣升則食自降。
(2)醫經:萊服制麵毒,腐漿見萊服則難收。
(3)「故白人髭髮」:服何首烏地黃者忌之,生薑能制其毒。
(4)夏月食其菜數斤秋不患痢,冬月以菜葉攤屋瓦上任霜雪打壓,至春收之,煎湯飲治
痢得效。
(5)王荊公患偏頭痛,搗萊服汁仰臥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或兩鼻齊注,數十年患二
注而愈。
(6)「調下痢後重,止內痛」:丹溪曰:萊服子治痰有衝牆倒壁之功。食醫心鏡:研湯
煎服,治氣嗽痰喘吐膿血。

萊菔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發表於 : 2006-01-04 , 17:07
懸壺子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萊菔釋名蘆、蘿蔔、紫花菘、溫菘、土酥。
  氣味溫、無毒。(根)辛、甘,(葉)辛、苦。
  主治1、反胃。用蜂蜜煎蘿蔔細細嚼咽。
  2、肺痿咳血。用蘿蔔和羊肉或鯽魚煮熟,頻食,有效。
  3、鼻血不止。用蘿蔔搗汁半碗,加酒少許,熱服,並以汁注入鼻中。
  或先將酒煎開,加蘿蔔再煎,飲服。
  4、禁口蜊。用蘿蔔搗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視晚用米湯送服阿膠丸百粒。如無蘿蔔,以子加水搗汁亦可。又方:加枯礬七分同煎。又方:只用蘿蔔菜煎湯,每且飲服。又方:用蘿蔔片不拘新舊,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換。如想進食,可喝一點肉粥。
  5、大腸便血。用大蘿蔔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為末。
  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6、沙石諸淋,疼不可忍。用蘿蔔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干數次,不可過焦,細嚼後,鹽湯送下。日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7、遍體浮腫。用蘿蔔、浮麥等分,泡湯飲服。
  8、偏正頭痛。用生蘿蔔汁一小杯,令病人仰臥,隨頭痛的左右側注入鼻中,有特效。
  9、滿口爛瘡。用蘿蔔自然汁頻頻漱口,吐去涎汁。甚效。
  10、湯火傷。用生蘿蔔搗汁敷塗。
  11、久嗽痰喘。用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時時噙咽。
  12、便秘。用蘿蔔炒一合,加水搗爛,和皂莢末二錢服,即通。
  13、牙齒疼痛。有蘿蔔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調勻,左側痛點右鼻,右側痛點左鼻。
  14、瘡疹不出。用蘿蔔子生研為末,米湯送服二錢。

萊菔子 (附:萊菔英,地枯蘿) 中草藥入

發表於 : 2006-01-04 , 17:09
懸壺子
萊菔子 (附:萊菔英,地枯蘿) 中草藥入門學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甘,平。入脾、胃、肺經。
【功效】消食化積,祛痰下氣。
【臨床應用】
1.用於食積停滯,胃脘痞滿,噯氣吞酸,腹痛泄瀉,腹脹不舒等症萊菔子能消食化積、行滯除脹,常配伍六曲、山楂、麥芽等,以助其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陳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有濕者可加茯苓,有熱者可加黃連、連翹。如果有脾虛現象,可加白朮。
2.用於咳嗽痰多氣喘本品下氣化痰作用甚為顯著,常與白芥子、蘇子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萊菔子、蘿蔔子、炒萊菔子(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附藥】
1.萊菔英:即萊菔的莖葉。性味辛苦溫。功能清咽、和胃,適用於咽痛,下痢赤白,消化不佳。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2.地夢蘿:即萊菔的根、老而枯者。功能利水消腫,適用於面黃腫脹,胸膈飽悶,食積腹瀉,痢疾及痞塊等症。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
【方劑舉例】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萊菔子、白芥子、蘇子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

萊菔子〔葷辛〕 本草求真

發表於 : 2006-01-04 , 17:12
懸壺子
萊菔子〔葷辛〕
{萊菔子生吐風痰,炒熟下氣定喘}
萊菔子〔耑入脾肺〕氣味甚辛,生用研汁,能吐風痰,有倒牆推壁之功,迅利莫禦;
若醋研敷,則癰腫立消;炒熟則下氣定喘,消食寬膨;一生一熟,性氣懸殊。

{菔根生用消痰除血,熟用生痰助濕}
菔根性亦類子〔生升熟降〕,但生則血消痰治痢〔汪昂云:
夏月食其菜數斤則不患痢,秋月以菜葉攤屋瓦上,任霜雪打壓,至春收之,煎湯飲,
治痢得效。〕,熟則生痰助濕。以故火傷垂絕,用生萊菔汁灌之即甦〔方人避難,
入石洞中,賊燒薰之,口含萊菔一塊,不能毒;嚼汁擂水飲之亦可。〕;
打撲損傷青紫,搗爛之即散。煨熟擦摩凍瘃,二三日即和;
偏頭風取近蒂青色半寸許,搗汁滴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左右俱痛,兩鼻皆滴,
滴後少傾,日滴一次,不過六七日,永不再發。欲令鬚髮白者,以生地黃汁一升,
合生萊菔汁飲之即白,傷血之驗可徵也。〔生地黃涼血,萊菔汁破氣,鬚髮安得不白;
是以人服何首烏、地黃者,切忌萊菔,犯之惟用生薑以制。〕小兒瘤贅遊風,
塗之即愈。并能消麵毒,腐積〔腐漿見蘿百不成〕,并解附子毒。
但其性總屬耗氣傷血,故脾胃虛寒,食不化者,為切忌焉。

子炒用。

萊菔子

發表於 : 2006-11-05 , 10:51
懸壺子
萊菔子
  萊菔子即蘿蔔的種籽,又稱“蘿蔔籽”、“蘆菔籽”。性平,味甘、辛,歸肺、脾、腎三經。有消食行滯、開郁化痰的醫療作用,主治食積腹脹、消化不良、噯氣吞酸、腹痛腹瀉以及風痰咳喘等病症。
  1.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本品擅消面食積滯,多以本品配麥芽、山楂、神曲等消導藥,或厚朴、枳殼、砂仁、等行氣藥,水煎服。萊菔子30克,厚朴、枳殼、砂仁、大黃各9克,水煎服,治食積腹脹。噯氣反酸可加陳皮、半夏以增和胃降逆之功;脾虛失運、濕盛泄瀉加白朮、茯苓健脾化濕;發熱加連翹清熱化滯。綜合而成中醫消食名方─保和丸。
  2.風痰阻遏胸膈:生萊菔子9克,研汁服探吐,或研細末,每次以溫開水調服。促使痰涎湧吐而出。
  3.痰喘久咳:萊菔子(炒)、蘇子各12克,白芥子9克,水煎服。本方即順氣降逆、化痰消滯名方“三子養親湯”。
  由於本品耗氣,故凡氣虛、無食積痰滯者忌用。

(本文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王啟才先生所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