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管理的14項原則
發表於 : 2006-02-19 , 8:56
豐田管理的14項原則(上)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 Jeffrey K. Liker、David Meier
2006/1/13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成為不少企業學習標竿的豐田汽車,多年下來累積的豐田管理經驗早已經是企管界奉為經典的個案。如果以豐田管理的精神與理念出發,可以發現有以下14個重要原則:
原則1:管理決策必須以長期理念為基礎,即使必須因此犧牲短期財務目標也在所不惜。
打從大野耐一(Taiichi Ohno)在豐田工廠現場創造了知名的豐田生產制度開始,降低成本就是豐田公司熱切追求的一個目標,但豐田公司的驅動力並不光是降低成本,對於理念的追求,這種目的感就像一個有機體在豐田內部成長,成為最重要資產。
例如,豐田以為顧客、社會與經濟體創造價值為起點,做為產品卅服務設計工作的出發點,這種使命導向的重要意義是:豐田認為它本身所應該負起的責任,領導者就必須擔負起來,這也是這家公司和競爭者的區別,也是大多數試圖效法豐田的公司欠缺的要素。
原則2:建立無間斷的作業流程以使問題浮現。
所謂無間斷流程,係指盡力把任何工作計畫中閒置或等候他人工作 的時間降至零。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以達到無間斷流程,往往能以過去所需時間的1卅10來完成產品或計畫。無間斷流程在豐田生產制度中明顯可見,它在整個組織文化中也顯要,強調以創造價值的無間斷流程取代一般間斷式的、一次進行一小部分工作計畫、經常停止、啟動、停止、啟動的方法。但是,創造無間斷流程的理由並不僅是要快速輸送材料或資訊,還要把流程和人員連結起來,以便立即浮現問題。無間斷流程是促成真正持續改善的流程和員工發展的關鍵。
原則3:使用「後拉式制度」避免生產過剩。
你的客戶有極嚴苛的服務要求,它們需要零組件時,你必須依照他們要求的時間與數量供貨,不能有任何差池,你該怎麼辦?一般最常見的因應方法是租個倉庫,存放大批存貨,如此一來,它們可能需求的東西都有最大量的儲備。豐田的經驗證明,這是個錯誤的解決方法。
實際上,根據預測或是經保證的需求來堆積存貨,幾乎總是導致混亂、救火、客戶要的產品正好沒有庫存。豐田發現另個更好的方法,是仿效美國超級市場的作業模式,超級市場對每項產品只維持相當少的存貨,根據顧客實際從貨架上取走的數量,經常補充貨架上的存貨。「看板」制度(kanban system)往往被視為豐田生產制度的正字標記,但其基礎原則和有效運作看板制度所需要的其他支持制度往往被誤解,而且看板制度本身其實是個浪費,應該在經過一段期間後把它去除。
原則4:使工作負荷平均,工作應像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一樣。
實際創造一個無間斷流程的唯一方法,是讓工作負荷達到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也就是「平準化」(heijunka)。若組織的需求劇烈起伏波動,將迫使組織變成被動式,自然而然會出現浪費的情形,不可能做到作業的標準化。許多公司以為工作負荷不均,是不穩定的環境下的自然現象,豐田努力找出許多聰明的方法,盡可能使工作負荷平均化,彈性使用承包公司和供應商的人力來處理突然增加和高峰的需求。
原則5:建立立即暫停以解決問題,一開始就重視品管的文化。
豐田在日本贏得尊榮的「戴明品質獎」(Deming Award),也贏得專業汽車研究機構鮑威爾公司所設置的每一項評選獎。為顧客提供品質是豐田的價值主張的驅動力。
真正使得豐田在品質工作方面與眾不同的要素是什麼?這得追溯至該公司的創辦人豐田佐吉,當年他看著祖母在手動織布機前像奴隸般辛苦地工作。後來,豐田佐吉發明了動力織布機,解決動力織布機的一個惱人問題。
當有一根紡線斷掉時,若沒有人發現此問題,並停止織布機,接好紡線再重新啟動,那麼,在那根斷掉的紡線之後織出來的布便是瑕疵品,形同浪費。解決方法是在織布機裡內建一個像人一樣有偵測能力的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紡線斷掉,就立即停止織布機的運轉。為了發出警訊,讓作業員知道織布機出了問題、需要協助,後來,豐田佐吉發明了「安燈」(andon)制度,發出需要協助的訊號。這項發明成為豐田生產制度的主要支柱之一─自動化。這是豐田的「內建品質」 (built-in quality)理念的基礎。當發生問題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馬上解決問題。當下的生產力可能因此受到影響,但找出問題並想出解決對策,將能提升長期的生產力。
原則6:職務工作的標準化是持續改善與授權員工的基礎。
可預測、可重複的流程是無間斷流程和後拉式制度的基礎。不過,一般人往往把標準化誤解為僵化,因而假設標準化會阻礙個別員工表達創意見解。
事實上,豐田的發現恰好相反,把現今的最佳實務標準化,能使員工汲取截至目前為止的學習,並以此標準為基礎,繼續改善的工作,然後把改善納入新的標準。若沒有標準化的流程,個別員工可能使用他們自己的工作方法而達成顯著改善,但除非進行即席討論,否則沒有人能向他們學到這些改善的方法,此外,當個人調離此工作時,所有學習將因此喪失。標準化之下的標準可作為真正且持久的創新的啟動點。
【Jeffrey K. Liker、David Meier】
(本文取材自麥格羅希爾即將出版的《實踐豐田模式》一書,待續)
[stream]http://midi.club.st/midis/crys/crystal6/cry6_38.mid[/stream]
勿忘我(冬季戀歌插曲)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 Jeffrey K. Liker、David Meier
2006/1/13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成為不少企業學習標竿的豐田汽車,多年下來累積的豐田管理經驗早已經是企管界奉為經典的個案。如果以豐田管理的精神與理念出發,可以發現有以下14個重要原則:
原則1:管理決策必須以長期理念為基礎,即使必須因此犧牲短期財務目標也在所不惜。
打從大野耐一(Taiichi Ohno)在豐田工廠現場創造了知名的豐田生產制度開始,降低成本就是豐田公司熱切追求的一個目標,但豐田公司的驅動力並不光是降低成本,對於理念的追求,這種目的感就像一個有機體在豐田內部成長,成為最重要資產。
例如,豐田以為顧客、社會與經濟體創造價值為起點,做為產品卅服務設計工作的出發點,這種使命導向的重要意義是:豐田認為它本身所應該負起的責任,領導者就必須擔負起來,這也是這家公司和競爭者的區別,也是大多數試圖效法豐田的公司欠缺的要素。
原則2:建立無間斷的作業流程以使問題浮現。
所謂無間斷流程,係指盡力把任何工作計畫中閒置或等候他人工作 的時間降至零。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以達到無間斷流程,往往能以過去所需時間的1卅10來完成產品或計畫。無間斷流程在豐田生產制度中明顯可見,它在整個組織文化中也顯要,強調以創造價值的無間斷流程取代一般間斷式的、一次進行一小部分工作計畫、經常停止、啟動、停止、啟動的方法。但是,創造無間斷流程的理由並不僅是要快速輸送材料或資訊,還要把流程和人員連結起來,以便立即浮現問題。無間斷流程是促成真正持續改善的流程和員工發展的關鍵。
原則3:使用「後拉式制度」避免生產過剩。
你的客戶有極嚴苛的服務要求,它們需要零組件時,你必須依照他們要求的時間與數量供貨,不能有任何差池,你該怎麼辦?一般最常見的因應方法是租個倉庫,存放大批存貨,如此一來,它們可能需求的東西都有最大量的儲備。豐田的經驗證明,這是個錯誤的解決方法。
實際上,根據預測或是經保證的需求來堆積存貨,幾乎總是導致混亂、救火、客戶要的產品正好沒有庫存。豐田發現另個更好的方法,是仿效美國超級市場的作業模式,超級市場對每項產品只維持相當少的存貨,根據顧客實際從貨架上取走的數量,經常補充貨架上的存貨。「看板」制度(kanban system)往往被視為豐田生產制度的正字標記,但其基礎原則和有效運作看板制度所需要的其他支持制度往往被誤解,而且看板制度本身其實是個浪費,應該在經過一段期間後把它去除。
原則4:使工作負荷平均,工作應像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一樣。
實際創造一個無間斷流程的唯一方法,是讓工作負荷達到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也就是「平準化」(heijunka)。若組織的需求劇烈起伏波動,將迫使組織變成被動式,自然而然會出現浪費的情形,不可能做到作業的標準化。許多公司以為工作負荷不均,是不穩定的環境下的自然現象,豐田努力找出許多聰明的方法,盡可能使工作負荷平均化,彈性使用承包公司和供應商的人力來處理突然增加和高峰的需求。
原則5:建立立即暫停以解決問題,一開始就重視品管的文化。
豐田在日本贏得尊榮的「戴明品質獎」(Deming Award),也贏得專業汽車研究機構鮑威爾公司所設置的每一項評選獎。為顧客提供品質是豐田的價值主張的驅動力。
真正使得豐田在品質工作方面與眾不同的要素是什麼?這得追溯至該公司的創辦人豐田佐吉,當年他看著祖母在手動織布機前像奴隸般辛苦地工作。後來,豐田佐吉發明了動力織布機,解決動力織布機的一個惱人問題。
當有一根紡線斷掉時,若沒有人發現此問題,並停止織布機,接好紡線再重新啟動,那麼,在那根斷掉的紡線之後織出來的布便是瑕疵品,形同浪費。解決方法是在織布機裡內建一個像人一樣有偵測能力的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紡線斷掉,就立即停止織布機的運轉。為了發出警訊,讓作業員知道織布機出了問題、需要協助,後來,豐田佐吉發明了「安燈」(andon)制度,發出需要協助的訊號。這項發明成為豐田生產制度的主要支柱之一─自動化。這是豐田的「內建品質」 (built-in quality)理念的基礎。當發生問題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馬上解決問題。當下的生產力可能因此受到影響,但找出問題並想出解決對策,將能提升長期的生產力。
原則6:職務工作的標準化是持續改善與授權員工的基礎。
可預測、可重複的流程是無間斷流程和後拉式制度的基礎。不過,一般人往往把標準化誤解為僵化,因而假設標準化會阻礙個別員工表達創意見解。
事實上,豐田的發現恰好相反,把現今的最佳實務標準化,能使員工汲取截至目前為止的學習,並以此標準為基礎,繼續改善的工作,然後把改善納入新的標準。若沒有標準化的流程,個別員工可能使用他們自己的工作方法而達成顯著改善,但除非進行即席討論,否則沒有人能向他們學到這些改善的方法,此外,當個人調離此工作時,所有學習將因此喪失。標準化之下的標準可作為真正且持久的創新的啟動點。
【Jeffrey K. Liker、David Meier】
(本文取材自麥格羅希爾即將出版的《實踐豐田模式》一書,待續)
[stream]http://midi.club.st/midis/crys/crystal6/cry6_38.mid[/stream]
勿忘我(冬季戀歌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