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哺餵較不會有缺鐵性貧血
發表於 : 2008-07-15 , 18:35
母乳哺餵較不會有缺鐵性貧血
uho
uho編輯部
日前曾有傳聞母乳哺餵嬰兒容易造成貧血的問題,但以敏盛醫院資深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多年在健兒門診及嬰幼兒門診的臨床經驗顯示,事實上兩者並沒有因果關係。
周怡宏醫師表示,雖然美國統計在1~5歲的貧血發生率近年維持在10~15%左右,而台灣的學童(7~12歲)貧血盛行率則約為男童11.4%、女童13.2%。但是在台灣1歲以下嬰兒以及1-6歲學齡前幼兒迄今並無全國性大規模調查資料,家長們不必要過於擔心。
母乳中鐵的含量雖較配方奶為低,但是腸胃的吸收效率非常好,因此血中鐵含量並不至於低下。而國外研究資料也指出,以母乳全哺餵者約有6-20%的危險機率得到缺鐵性貧血,但未以全母乳哺餵者(例如加上部分配方奶)反而有20~30%的高危險機率。
加拿大渥太華地區最近的一篇研究也指出,從未母(乳)哺(餵)的嬰兒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為18.7%,母哺少於六個月者為14.4%,而母哺六個月以上者則只有10.7%。從上述結果,更可進一步知道,母哺絕不是缺鐵性貧血的導因。
此外,周怡宏醫師在營養門診中的飲食分析研究數據顯示,6~12個月的孩子每日鐵質攝取,平均為9.5~11毫克左右(正常體重者為10.8毫克、體重偏低者為9.6毫克、體重過重者為10.9毫克),仍在衛生署2002年的每日飲食攝取建議量範圍內。再者,對於因為營養不良就診者所做的鐵質測量,也只有5%左右呈現低下現象,由此推測健康嬰兒群符合缺鐵性貧血比率應不致太高。
從許多研究分析來看,二歲以下幼兒容易得到缺鐵性貧血者,與以下幾個原因有密切相關:一歲以前就使用未加以鐵強化的牛奶或羊奶、低社經地位家庭、低體重兒、母親貧血以及肥胖幼兒等。
此外,周怡宏醫師提醒民眾,六個月以上嬰兒應該給予每日兩次的副食品,尤其是鐵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如肉、魚、蛋、豆以及一些蔬菜類。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國外研究報告都不認為母乳哺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而母親也不應輕易相信某些學者或醫師有關「母乳會導致貧血」的片面說法。
uho
uho編輯部
日前曾有傳聞母乳哺餵嬰兒容易造成貧血的問題,但以敏盛醫院資深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多年在健兒門診及嬰幼兒門診的臨床經驗顯示,事實上兩者並沒有因果關係。
周怡宏醫師表示,雖然美國統計在1~5歲的貧血發生率近年維持在10~15%左右,而台灣的學童(7~12歲)貧血盛行率則約為男童11.4%、女童13.2%。但是在台灣1歲以下嬰兒以及1-6歲學齡前幼兒迄今並無全國性大規模調查資料,家長們不必要過於擔心。
母乳中鐵的含量雖較配方奶為低,但是腸胃的吸收效率非常好,因此血中鐵含量並不至於低下。而國外研究資料也指出,以母乳全哺餵者約有6-20%的危險機率得到缺鐵性貧血,但未以全母乳哺餵者(例如加上部分配方奶)反而有20~30%的高危險機率。
加拿大渥太華地區最近的一篇研究也指出,從未母(乳)哺(餵)的嬰兒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為18.7%,母哺少於六個月者為14.4%,而母哺六個月以上者則只有10.7%。從上述結果,更可進一步知道,母哺絕不是缺鐵性貧血的導因。
此外,周怡宏醫師在營養門診中的飲食分析研究數據顯示,6~12個月的孩子每日鐵質攝取,平均為9.5~11毫克左右(正常體重者為10.8毫克、體重偏低者為9.6毫克、體重過重者為10.9毫克),仍在衛生署2002年的每日飲食攝取建議量範圍內。再者,對於因為營養不良就診者所做的鐵質測量,也只有5%左右呈現低下現象,由此推測健康嬰兒群符合缺鐵性貧血比率應不致太高。
從許多研究分析來看,二歲以下幼兒容易得到缺鐵性貧血者,與以下幾個原因有密切相關:一歲以前就使用未加以鐵強化的牛奶或羊奶、低社經地位家庭、低體重兒、母親貧血以及肥胖幼兒等。
此外,周怡宏醫師提醒民眾,六個月以上嬰兒應該給予每日兩次的副食品,尤其是鐵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如肉、魚、蛋、豆以及一些蔬菜類。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國外研究報告都不認為母乳哺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而母親也不應輕易相信某些學者或醫師有關「母乳會導致貧血」的片面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