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肌肉斜頸症
發表於 : 2008-09-15 , 14:27
小寶寶肌肉斜頸症
自由
圖.文/張延弘(作者為三重祐民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復健科門診病人中,常可看到婆婆媽媽帶著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來看診,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頭歪向一邊,這些都是肌肉性斜頸症的患者。
「肌肉性斜頸症」是頸部肌肉的問題造成脖子歪斜,因患側頸部胸鎖乳突肌呈現帶狀緊縮,使得頭部容易側彎向患側,及旋轉向健側。大部份在出生時,即可見頸部硬塊或緊縮,或是在出生後2至3週才被發現。
◎為什麼小寶寶會有斜頸?
真正致病的機轉尚未確定,可能的原因包括:懷孕時,胎位不正,或胎兒在子宮內的空間受到擠壓;生產過程中的頸部肌肉傷害,造成胸鎖乳突肌中的正常肌肉組織被纖維組織所取代,使得肌肉變得緊縮,脖子因此歪斜而無法正常轉動。
除了頸部肌肉緊縮以外,像姿勢性斜頸、先天性頸椎分化不全、斜視、中樞神經疾病(例如腦性麻痺)造成肌肉張力異常等,也可能是造成斜頸的原因。
另外,有一些容易伴隨斜頸發生的問題,必須及早發現,以利矯正,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杵狀足、前足內彎、頭蓋骨變形等。斜頸若未能及早治療,長期下來會造成臉部左右形狀不對稱,頸部歪斜更明顯。
◎越早發現肌肉性斜頸症,治療效果越好。
首先要注意的是,平常盡量讓小寶寶的頸部及軀幹處於身體中線而不歪斜;其次是適當的物理治療,包括頸部肌肉的伸展及按摩治療。
家屬平常可以自己幫小寶寶做簡單的伸展運動,包括使下巴轉向患側,並靠近肩膀,以及使健側的耳朵靠近健側的肩膀。每一次伸展運動需維持10秒鐘,每一回合伸展15至20次,每天進行4至6回合。
在日常活動中,盡量使小寶寶的頭常轉向患側,例如餵奶時,要讓患側靠近餵食者;逗弄小寶寶時,從患側靠近;嬰兒床上,有聲音或光線變化的玩具要放在寶寶的患側,如此寶寶想看或摸玩具時,自然而然會將臉轉向患側。
經過適當治療後,約有7成病童在一歲以前會恢復正常;如果治療到一歲時,仍然沒有改善,或是在一歲以後,尚未接受復健治療者,應該至兒童外科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經過手術治療後,仍需持續一段時間復健及追蹤,才能完全恢復。
自由
圖.文/張延弘(作者為三重祐民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復健科門診病人中,常可看到婆婆媽媽帶著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來看診,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頭歪向一邊,這些都是肌肉性斜頸症的患者。
「肌肉性斜頸症」是頸部肌肉的問題造成脖子歪斜,因患側頸部胸鎖乳突肌呈現帶狀緊縮,使得頭部容易側彎向患側,及旋轉向健側。大部份在出生時,即可見頸部硬塊或緊縮,或是在出生後2至3週才被發現。
◎為什麼小寶寶會有斜頸?
真正致病的機轉尚未確定,可能的原因包括:懷孕時,胎位不正,或胎兒在子宮內的空間受到擠壓;生產過程中的頸部肌肉傷害,造成胸鎖乳突肌中的正常肌肉組織被纖維組織所取代,使得肌肉變得緊縮,脖子因此歪斜而無法正常轉動。
除了頸部肌肉緊縮以外,像姿勢性斜頸、先天性頸椎分化不全、斜視、中樞神經疾病(例如腦性麻痺)造成肌肉張力異常等,也可能是造成斜頸的原因。
另外,有一些容易伴隨斜頸發生的問題,必須及早發現,以利矯正,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杵狀足、前足內彎、頭蓋骨變形等。斜頸若未能及早治療,長期下來會造成臉部左右形狀不對稱,頸部歪斜更明顯。
◎越早發現肌肉性斜頸症,治療效果越好。
首先要注意的是,平常盡量讓小寶寶的頸部及軀幹處於身體中線而不歪斜;其次是適當的物理治療,包括頸部肌肉的伸展及按摩治療。
家屬平常可以自己幫小寶寶做簡單的伸展運動,包括使下巴轉向患側,並靠近肩膀,以及使健側的耳朵靠近健側的肩膀。每一次伸展運動需維持10秒鐘,每一回合伸展15至20次,每天進行4至6回合。
在日常活動中,盡量使小寶寶的頭常轉向患側,例如餵奶時,要讓患側靠近餵食者;逗弄小寶寶時,從患側靠近;嬰兒床上,有聲音或光線變化的玩具要放在寶寶的患側,如此寶寶想看或摸玩具時,自然而然會將臉轉向患側。
經過適當治療後,約有7成病童在一歲以前會恢復正常;如果治療到一歲時,仍然沒有改善,或是在一歲以後,尚未接受復健治療者,應該至兒童外科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經過手術治療後,仍需持續一段時間復健及追蹤,才能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