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炸雞.過重 17歲胖妹患乳癌
中廣
徐韻翔報導
一位17歲的高中女生,平常愛吃炸雞等油炸食物,不僅體重過重,一年前還發現乳房有硬塊,並且惡化快速,已經有六公分,接受化療讓腫瘤縮小後,才局部切除,目前正持續追蹤中;醫師提醒,年輕女性罹患乳癌容易再發、惡性高,存活期比中年後罹癌婦女相對較低,但如果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年輕患者對於治療反應較好,提醒女性不要輕忽乳房健康。
一位家住在花蓮的女高中生,年紀輕輕才17歲,卻在一年前發現自己的乳房有硬塊,腫瘤生長快速,就醫檢查發現,她的腫瘤已經有六公分,證實罹患乳癌,她與家人都非常震驚,明明家中沒有家族史,年紀又這麼輕,沒想到居然會罹患乳癌。
她的主治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表示,經瞭解,這位患者過去喜歡吃炸雞等油炸類食物,體重過胖,檢出罹癌後,年紀輕輕要為她切除乳房實在太殘忍,於是先讓她使用較強的化療藥積極治療縮小腫瘤後,再局部切除患部,保住乳房,目前正持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與定期追蹤當中。
據統計,台灣乳癌患者35歲以下發生率為美國的2倍以上,2005年六千多名患者中,40歲以下罹癌發生率高達14%,醫師呼籲,年輕乳癌容易再發,並且比起中年以後才發生乳癌的患者五年存活期低約10%,雖然腫瘤惡性高,但通常年輕患者對於藥物反應也較佳,呼籲年輕女性別輕忽乳房健康,每個月經期後一週要自我檢查,定期健檢。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有乳癌相關基因、家族史、三十歲後才生第一個孩子,過度肥胖缺乏運動以及未懷孕生產者等,都是乳癌危險群,飲食中喜歡攝取脂肪過高食物者也要小心。
愛吃炸雞.過重 17歲胖妹患乳癌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愛吃炸雞.過重 17歲胖妹患乳癌
愛吃炸雞 少女乳癌第三期
病患年輕化 35歲以下好發是美國2.5倍
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
別以為年輕就不會得乳癌!根據統計,國內乳癌患者比國外年輕,其中三十五歲以下的發生率是美國的二點五倍。林口長庚醫院甚至發現,有一名平時喜歡吃炸雞、略胖,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十七歲少女罹患乳癌第三期,提醒女性最好避免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同時要定期篩檢乳房。
不可大意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昨在防治乳癌的「二○○八粉紅運動」中說,在他門診中最年輕的乳癌個案是一年前收治的十七歲少女,少女因摸到乳房硬塊就醫,當時發現右乳已有六公分的乳癌。這名少女沒有乳癌家族史,雖嗜吃高脂食物是乳癌危險因子,但無法證實少女罹癌是否與愛吃炸雞有關。
少碰高脂食物多運動
由於少女尚未成年,陳訓徹認為將她的乳房切除太殘忍,因此先讓她接受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做局部切除,目前已升高三的少女,正持續接受治療中。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昨指出,二○○五年國內乳癌新增病例共有六千五百九十四人,其中三十五歲以下的發生率佔全部乳癌的百分之五,是美國的二點五倍,因此提醒年輕女性們,不要以為乳癌不會找上年輕人。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國內乳癌患者中,有超過一半年齡在五十歲以下,提醒女性除應少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多運動外,還要定期篩檢。
篩檢層可下降至40歲
賴基銘說,目前國內女性在五十歲後 ,每二年可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婦女除應善用外,政府也應將篩檢年齡下降到四十歲。擔任「二○○八粉紅運動」乳癌防治健康大使之一的立委周守訓表示,若衛署提案要將乳癌篩檢年齡下修,他會給予支持。
為提醒婦女對乳癌重視,昨天有一百零一位年輕時即得乳癌病友共舞「粉紅圓舞曲」,呼籲民眾重視乳房健康。其中最年輕者是在三十三歲得乳癌的慧芳;還有在三十四歲時得乳癌的鄧廖香甜,現在已抗癌四十一年。
預防乳癌注意事項
.除了每個月的自我檢查外,有危險因子的婦女應於35歲起接受醫師檢查,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40歲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以後每年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查,高危險群更應每半年密集追蹤
.飲食應力行低脂、高纖、多蔬果原則,避免油炸及高油脂、高熱量食物
.政府提供女性50歲以後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婦女應善加利用
.每天運動30分鐘
.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不抽菸也不喝酒
資料來源:賴基銘醫師
病患年輕化 35歲以下好發是美國2.5倍
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
別以為年輕就不會得乳癌!根據統計,國內乳癌患者比國外年輕,其中三十五歲以下的發生率是美國的二點五倍。林口長庚醫院甚至發現,有一名平時喜歡吃炸雞、略胖,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十七歲少女罹患乳癌第三期,提醒女性最好避免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同時要定期篩檢乳房。
不可大意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昨在防治乳癌的「二○○八粉紅運動」中說,在他門診中最年輕的乳癌個案是一年前收治的十七歲少女,少女因摸到乳房硬塊就醫,當時發現右乳已有六公分的乳癌。這名少女沒有乳癌家族史,雖嗜吃高脂食物是乳癌危險因子,但無法證實少女罹癌是否與愛吃炸雞有關。
少碰高脂食物多運動
由於少女尚未成年,陳訓徹認為將她的乳房切除太殘忍,因此先讓她接受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做局部切除,目前已升高三的少女,正持續接受治療中。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昨指出,二○○五年國內乳癌新增病例共有六千五百九十四人,其中三十五歲以下的發生率佔全部乳癌的百分之五,是美國的二點五倍,因此提醒年輕女性們,不要以為乳癌不會找上年輕人。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國內乳癌患者中,有超過一半年齡在五十歲以下,提醒女性除應少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多運動外,還要定期篩檢。
篩檢層可下降至40歲
賴基銘說,目前國內女性在五十歲後 ,每二年可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婦女除應善用外,政府也應將篩檢年齡下降到四十歲。擔任「二○○八粉紅運動」乳癌防治健康大使之一的立委周守訓表示,若衛署提案要將乳癌篩檢年齡下修,他會給予支持。
為提醒婦女對乳癌重視,昨天有一百零一位年輕時即得乳癌病友共舞「粉紅圓舞曲」,呼籲民眾重視乳房健康。其中最年輕者是在三十三歲得乳癌的慧芳;還有在三十四歲時得乳癌的鄧廖香甜,現在已抗癌四十一年。
預防乳癌注意事項
.除了每個月的自我檢查外,有危險因子的婦女應於35歲起接受醫師檢查,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40歲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以後每年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查,高危險群更應每半年密集追蹤
.飲食應力行低脂、高纖、多蔬果原則,避免油炸及高油脂、高熱量食物
.政府提供女性50歲以後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婦女應善加利用
.每天運動30分鐘
.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不抽菸也不喝酒
資料來源:賴基銘醫師
Re: 愛吃炸雞.過重 17歲胖妹患乳癌
12歲應開始 防年輕型乳癌
少碰高油脂食物 不用塑膠袋裝熱食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10月是乳癌防治月,乳癌的好發年紀第一個高峰約在40到45歲,而在35歲以前發生的稱為「極年輕型乳癌」,台灣在這個部分的罹患比例比歐美高許多,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醫師提醒,這些患者的腫瘤細胞更易惡化,預後較差,整體存活率比乳癌少了7%,治療後仍要每年做一次乳房檢查。陳訓徹醫師更說明,預防乳癌應提早在乳腺發育的12歲起就開始,包括少碰高脂食物、少接觸環境荷爾蒙物質等。
乳房組織內有乳葉等,乳癌是乳管細胞或小葉細胞變形、異常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除了侵犯乳房組織,更可能轉移到骨骼、肺、肝、腦、淋巴等部位,破壞器官功能。最常發生乳癌的部位是在乳房外上方,所以每個月生理期過後的1周可自行觸摸檢查看有無硬塊,同時可輕微擠壓乳頭看有無異常分泌物或凹陷等。
提醒你
勿接觸環境汙染物
陳訓徹醫師說明,乳腺開始發育的年齡約是12、3歲,若那時接觸過多如環境荷爾蒙等汙染物、太常吃高油脂食物等,有可能會影響乳腺發育,但因和乳癌的關聯性目前只有零星報告,還不能充分證明,所以提醒還是少碰為妙。而其實,高油脂食物和環境汙染物本來就對人體有不良影響,所以無論是否真會導致乳癌,還是要盡量避免餐餐速食、太常接觸塑膠製品,例如用塑膠袋裝熱食或使用不合格的塑膠便當盒、輻射線、殺蟲劑等。
40歲前做乳房超音波
年輕型的乳房腫瘤細胞生長快,半年就能從1公分變2公分,但陳訓徹醫師表示,35到40歲的女性仍以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為主,除非需密切觀察者,才需與醫師討論後改為每半年一次。極年輕型乳癌患者經治療後,也是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即可。陳訓徹醫師解釋,年輕女性乳房組織較緻密,做乳房超音波比乳房攝影好,但超音波不易測出小於0.5公分腫瘤,建議加做乳房X光攝影。
40歲後做乳房攝影
較年長的女性建議每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國民健康局針對50歲以上的女性,每2年可免費做1次篩檢,但曾做過的只有15%,若再統計近2年曾做過的人,比例更只有10%。不過,未停經的東方女性,尤其是35歲以下者,約有半數乳房較為緻密,X光攝影可能看不出鈣化點,美國梅約診所上月發表分子乳房造影(MBI)研究結果,對於緻密乳房組織的腫瘤偵測能力比乳房X光攝影高3倍,可做為緻密乳房組織的輔助診斷工具。另外,現在國內也已有乳房核磁共振攝影檢查(乳房MRI),敏感度也比乳房X光攝影高,做過隆乳手術的人也可做,但目前僅建議直系親屬有乳癌病史者,或本身即是乳癌患者的高風險群做此檢查。
可依風險做篩檢
是否為乳癌高風險群是做篩檢的基本分類,一般人40歲開始可每年到醫院做1次檢查;高風險群建議35歲前就要開始。無論是一般人或高風險群,從30歲開始每個月自我觸摸乳房組織是必要的。
要治療 化療頻率更密集
乳癌治療中很重要的是看動情素受體是否為陽性反應,若是,則可採用荷爾蒙治療,陳訓徹醫師表示,國內乳癌患者約有50到60%動情素受體反應為陽性,歐美約為40%。極年輕型乳癌的患者除可接受荷爾蒙治療外,建議也要讓化療的頻率更密集,若能先使用藥物停經,癌細胞控制效果較好,但往往會出現停經症候群如骨質疏鬆等。此外,患者的生育問題、家庭關係等,也是需要考慮的。雖然現在多會以冷凍卵子等不孕症技術搭配,但患者除與治療乳癌的醫師多討論外,建議先向不孕症科醫師做諮詢,擬定較完整的乳癌治療計畫。
要分類 風險大 致癌率高
乳癌的高危險群有不同的類型,無論是哪一種高危險群,建議即早與醫師討論檢查的間隔時間。
醫師說 無家族病史也可能罹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 陳訓徹)
目前針對40歲以下的女性尚無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且年輕型乳癌與家族病史也沒有絕對關聯,所以不能抱著「我們家族中沒人得過,我就不會有」的錯誤觀念。及早養成每月自我檢查的習慣,並與醫師討論是否以乳房超音波等做為初步篩檢工具。
少碰高油脂食物 不用塑膠袋裝熱食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10月是乳癌防治月,乳癌的好發年紀第一個高峰約在40到45歲,而在35歲以前發生的稱為「極年輕型乳癌」,台灣在這個部分的罹患比例比歐美高許多,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醫師提醒,這些患者的腫瘤細胞更易惡化,預後較差,整體存活率比乳癌少了7%,治療後仍要每年做一次乳房檢查。陳訓徹醫師更說明,預防乳癌應提早在乳腺發育的12歲起就開始,包括少碰高脂食物、少接觸環境荷爾蒙物質等。
乳房組織內有乳葉等,乳癌是乳管細胞或小葉細胞變形、異常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除了侵犯乳房組織,更可能轉移到骨骼、肺、肝、腦、淋巴等部位,破壞器官功能。最常發生乳癌的部位是在乳房外上方,所以每個月生理期過後的1周可自行觸摸檢查看有無硬塊,同時可輕微擠壓乳頭看有無異常分泌物或凹陷等。
提醒你
勿接觸環境汙染物
陳訓徹醫師說明,乳腺開始發育的年齡約是12、3歲,若那時接觸過多如環境荷爾蒙等汙染物、太常吃高油脂食物等,有可能會影響乳腺發育,但因和乳癌的關聯性目前只有零星報告,還不能充分證明,所以提醒還是少碰為妙。而其實,高油脂食物和環境汙染物本來就對人體有不良影響,所以無論是否真會導致乳癌,還是要盡量避免餐餐速食、太常接觸塑膠製品,例如用塑膠袋裝熱食或使用不合格的塑膠便當盒、輻射線、殺蟲劑等。
40歲前做乳房超音波
年輕型的乳房腫瘤細胞生長快,半年就能從1公分變2公分,但陳訓徹醫師表示,35到40歲的女性仍以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為主,除非需密切觀察者,才需與醫師討論後改為每半年一次。極年輕型乳癌患者經治療後,也是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即可。陳訓徹醫師解釋,年輕女性乳房組織較緻密,做乳房超音波比乳房攝影好,但超音波不易測出小於0.5公分腫瘤,建議加做乳房X光攝影。
40歲後做乳房攝影
較年長的女性建議每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國民健康局針對50歲以上的女性,每2年可免費做1次篩檢,但曾做過的只有15%,若再統計近2年曾做過的人,比例更只有10%。不過,未停經的東方女性,尤其是35歲以下者,約有半數乳房較為緻密,X光攝影可能看不出鈣化點,美國梅約診所上月發表分子乳房造影(MBI)研究結果,對於緻密乳房組織的腫瘤偵測能力比乳房X光攝影高3倍,可做為緻密乳房組織的輔助診斷工具。另外,現在國內也已有乳房核磁共振攝影檢查(乳房MRI),敏感度也比乳房X光攝影高,做過隆乳手術的人也可做,但目前僅建議直系親屬有乳癌病史者,或本身即是乳癌患者的高風險群做此檢查。
可依風險做篩檢
是否為乳癌高風險群是做篩檢的基本分類,一般人40歲開始可每年到醫院做1次檢查;高風險群建議35歲前就要開始。無論是一般人或高風險群,從30歲開始每個月自我觸摸乳房組織是必要的。
要治療 化療頻率更密集
乳癌治療中很重要的是看動情素受體是否為陽性反應,若是,則可採用荷爾蒙治療,陳訓徹醫師表示,國內乳癌患者約有50到60%動情素受體反應為陽性,歐美約為40%。極年輕型乳癌的患者除可接受荷爾蒙治療外,建議也要讓化療的頻率更密集,若能先使用藥物停經,癌細胞控制效果較好,但往往會出現停經症候群如骨質疏鬆等。此外,患者的生育問題、家庭關係等,也是需要考慮的。雖然現在多會以冷凍卵子等不孕症技術搭配,但患者除與治療乳癌的醫師多討論外,建議先向不孕症科醫師做諮詢,擬定較完整的乳癌治療計畫。
要分類 風險大 致癌率高
乳癌的高危險群有不同的類型,無論是哪一種高危險群,建議即早與醫師討論檢查的間隔時間。
醫師說 無家族病史也可能罹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 陳訓徹)
目前針對40歲以下的女性尚無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且年輕型乳癌與家族病史也沒有絕對關聯,所以不能抱著「我們家族中沒人得過,我就不會有」的錯誤觀念。及早養成每月自我檢查的習慣,並與醫師討論是否以乳房超音波等做為初步篩檢工具。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