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發表於 : 2008-10-06 , 18:25
MissC
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



衛生署鼓勵自然生產,中央健保局也提高自然產的給付,台灣剖腹產卻仍維持三成三,醫學中心更達四成,婦產科界今天指出,高齡少子化趨勢與避免醫療糾紛等,使得剖腹產率不易降低,兩種生產方式各有利弊,婦產最好從一而生,以免臨老又是漏尿又是下腹痛。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以前人生七、八個,孩子夭折一個,習以為常,現在三十多歲的婦女只生一個孩子,不但醫師禁不起任何閃失造成醫療糾紛,產婦也不願意冒險造成孩子缺憾,所以總生育率低落、產婦年齡、醫療訴訟及挑選良辰吉時文化因素下,剖腹產率的需求提高。

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指出,台大醫院每月接生二百人,剖腹產佔四成;剖腹產中,高危險妊娠、人工生殖、選出生時辰等預定剖腹產,與自然分娩生不出的緊急剖腹產,比率是五比二。由於台大醫院總是被挑出來批評,還會被健保局罰錢,使得高剖腹產率的醫師,往往要跟低剖腹產率的醫師借用「額度」。

壢新醫院婦產科醫師任士熙指出,自然產對產婦的好處是恢復快、出血少,但長期而言,分娩過程造成的骨盆底肌肉撕裂傷,使得婦女臨老易發生漏尿、排氣失禁、子宮脫垂,生育胎數愈多發生率愈高;相較之下,剖腹產後恢復慢、可能會發生腸沾黏,再次懷孕發生子宮破裂的機率高,但是日後不易骨盆腔鬆弛。

任士熙認為,大多數的產婦都認為自然生產最好,在順產的情況下,自然產對嬰兒的好處勝於剖腹產;然而,一旦獲知有許多不確定的風險,例如,產婦高齡或過重、胎兒太大或可能會難產、腦性麻痺等因素,寧可選擇剖腹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組長陳麗娟表示,通常自然產的母親預後較佳,新生兒也較健康,除了醫療上的必要而剖腹產之外,醫師不該鼓勵剖腹生產。

李建南說,世界衛生組織從未訂出一到一成五的剖腹產理想比率,英國剖腹產率是二成八,美國是三成,阿根廷是六到七成,台灣三成三並沒有特別高,醫師不該沒事鼓勵剖腹產,但是剖腹產也不該被污名化。

他說,降低台灣剖腹產率的努力空間,在於鼓勵初產婦嚐試自然產,至於已曾剖腹產者,還是優先考慮再次剖腹產以免子宮破裂,一位婦女不必兩種生產方式都嚐試,以免到了老年,又是因自然生產造成骨盆腔鬆弛而尿失禁,又是剖腹產造成腹腔沾黏而下腹痛。

io:

Re: 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發表於 : 2008-10-06 , 18:25
MissC
自然產、剖腹產 一生只選一種較好
聯合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衛生署鼓勵自然生產,但婦產科醫學會建議,產婦終其一生最好只選擇一種生產方式,曾剖腹產產婦再次生產時,建議還是選擇剖腹。

為降低國內剖腹產率,健保局已調高自然產給付,目前自然產跟剖腹產給付相同,希望能「拉抬」自然產比率,但成效卻不明顯。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隨著晚婚跟少子化趨勢,產婦年齡愈來愈高,剖腹產需求一定會增加。

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說,全世界剖腹產率一直上升,英國已達百分之廿八,美國也有三成,菲律賓則是四成七。蔡鴻德指出,近幾年來,台灣剖腹產率約在三成二至三成四之間,平均每三名產婦,就有一人剖腹產。

儘管婦產科一致認為,自然產有許多不可取代的優點,但還是要看個案情況而定。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說,國內與美國都曾提倡頭胎剖腹產,第二胎自然生產,但最近美國研究發現,不管對產婦或胎兒,剖腹產後一胎自然產,可能增加死亡傷害跟風險,現已不鼓勵。

壢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任士熙說,頭胎剖腹產後,子宮會留下傷口,下一胎生產時,舊傷口可能承受不了壓力,讓產婦因此大出血。「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有其缺點。」婦產科醫學會建議,產婦終其一生最好只選擇一種生產方式,以免老來漏尿,腹腔又常因為沾黏疼痛。

為避免健保局「盯上」,並適度壓抑剖腹產,有些醫院甚至發展出「懲罰性」收費。像台大醫院,由於常收治高風險產婦,剖腹產率往往接近四成,還曾被健保局公布過名單。李建南指出,台大醫院內部也曾檢討過剖腹產率,對於不符合適應症,仍堅持剖腹的產婦,收取六萬元到八萬元不等的費用,幾乎是健保給付兩倍。

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的蔡鴻德則說,產婦堅持剖腹產的理由五花八門,怕痛、怕身材變形、怕大小便失禁都有,還有人是為了看時辰,她們除了要自付生產費用,若挑的好時辰是半夜,由於要出動不少醫護人員,醫院還會額外收取七千五百元的「看時費」。

io:

Re: 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發表於 : 2008-10-06 , 18:26
MissC
前胎剖腹產 醫師︰別勉強改自然產
自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衛生署近年強力推廣自然產,一些曾經剖腹產的產婦,為體會「母性」,嘗試在下一胎改成自然產。不過,由於先前曾有這類產婦於自然產時子宮破裂,不少民眾擔憂不知如何選擇。

對此,婦產科醫師認為,生產方式要視個人情況選擇,前胎剖腹產產婦較自然產有相對高的子宮破裂機率,如果合併有其他不利因素,不應鼓勵冒險嘗試自然產。

醫師也認為衛生署不應該嚴格控制剖腹產率,而是將決定權交給第一線醫師臨床判斷,經由醫師與產婦充分溝通,選擇對幼兒以及產婦最有利的方案。

「自然產未必一定比剖腹產好?」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李建南醫師指出,從醫療成本來看,自然產要投入的資源並不比計畫性剖腹產低,而從個案來說,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採取自然產。也因此,生產方式選擇,本來就應該以個案為主,而非一味只推銷自然產。

壢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任士熙指出,美國從1980年代起提倡剖腹產後的自然產,20多年來,嘗試自然產成功的機率相當高,約在7成至8成之間;不過,在嘗試失敗的孕婦中,也有1.5%發生子宮破裂的併發症。而子宮破裂造成大出血及胎兒死亡的發生率是0.1%。

李建南指出,同項調查顯示,從1997年起,該國剖腹產後自然產比例開始大幅下降。因此可知,想要適度控制剖腹產率,重點應該放在降低頭胎剖腹產的比例。

至於哪些曾經剖腹產的產婦,想要嘗試自然產時可能得多思考一番?任士熙指出,除了有剖腹產適應症的產婦外,若是有太胖、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40,生產時年紀大於35歲,須要催生的產婦、寶寶預估體重大於4000公克,以及曾經剖腹產兩次的產婦,可能都應該考慮選擇剖腹產。

任士熙特別建議產婦,懷孕的時候一定要適度運動,做好體重控制,屆時想要自然生才會相對容易些。


io:

Re: 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發表於 : 2008-10-06 , 18:27
MissC
婦產科醫學會:剖腹產非罪惡
聯合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衛生署多年來鼓勵自然產,但婦產科醫學會今天公開挑戰這項觀念,認為晚婚與少子化的趨勢下,剖腹產需求將增加。婦產科醫學會指出,自然產雖有好處,但是剖腹產也不是罪大惡極之事,不要對剖腹產施以異樣眼光。

剖腹產率太高 會被扣分

國內剖腹產率高達33%,為了壓抑節節高升的剖腹產率,健保局刻意將自然產與剖腹產給付拉平,以減少婦產科醫師主動開刀的誘因。醫療評鑑中,也將剖腹產率視為指標之一,如果該醫院剖腹產率太高,就會被扣分。

剖腹產 並不劣於自然產

婦產科醫學會今天正式挑戰此議題,公開舉行記者會指出,剖腹產並不劣於自然產。甚至有醫學研究發現,剖腹產率與母親死亡率成反比。婦產科醫學會呼籲,不要對選擇剖腹產的孕婦施以異樣眼光,或是懲罰施行剖腹產的醫師。

對於鼓吹自然產,壓抑剖腹產的人,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李建南指出,「那些人絕對不是臨床接生的人,只要在臨床接生的人,都知道勉強自然產的風險。」

過去制度 懲罰剖腹產孕婦

李建南說,過去的制度在懲罰選擇剖腹產的孕婦,選擇自費剖腹產的產婦需花費將近8萬元,比健保的3萬6000元貴出二倍以上。

台大醫院接治的高風險孕婦多,接生率將近40%,因此常常被健保局嚴格審查。李建南指出,台大醫院內部過去也會周周檢討剖腹產率,如今已開始尊重接生醫師決定,抱持該開刀就開刀的心態,「被健保局罰錢總比醫療糾紛賠錢好。」

李建南說,要嚴格控制剖腹產率降到15%,一定會發生很多生產中的風險,剖腹產還是自然產,應該尊重孕婦的選擇,與醫師的專業。

衛署:自然產母親預後較佳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隨著晚婚和少子化,產婦年齡越來越大,剖腹產的需求一定會增加,剖腹產率提高是全球的趨勢。

對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組科長陳麗娟表示,自然產的母親預後較佳,對於新生兒的健康也較佳,因此鼓勵自然產,醫學上需要剖腹產者,當然可以使用剖腹產,但是不應該鼓勵可自然產者使用剖腹產。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