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發表於 : 2008-10-06 , 18:25
婦產科:少子化及避免醫療糾紛 剖腹產率高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
衛生署鼓勵自然生產,中央健保局也提高自然產的給付,台灣剖腹產卻仍維持三成三,醫學中心更達四成,婦產科界今天指出,高齡少子化趨勢與避免醫療糾紛等,使得剖腹產率不易降低,兩種生產方式各有利弊,婦產最好從一而生,以免臨老又是漏尿又是下腹痛。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以前人生七、八個,孩子夭折一個,習以為常,現在三十多歲的婦女只生一個孩子,不但醫師禁不起任何閃失造成醫療糾紛,產婦也不願意冒險造成孩子缺憾,所以總生育率低落、產婦年齡、醫療訴訟及挑選良辰吉時文化因素下,剖腹產率的需求提高。
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指出,台大醫院每月接生二百人,剖腹產佔四成;剖腹產中,高危險妊娠、人工生殖、選出生時辰等預定剖腹產,與自然分娩生不出的緊急剖腹產,比率是五比二。由於台大醫院總是被挑出來批評,還會被健保局罰錢,使得高剖腹產率的醫師,往往要跟低剖腹產率的醫師借用「額度」。
壢新醫院婦產科醫師任士熙指出,自然產對產婦的好處是恢復快、出血少,但長期而言,分娩過程造成的骨盆底肌肉撕裂傷,使得婦女臨老易發生漏尿、排氣失禁、子宮脫垂,生育胎數愈多發生率愈高;相較之下,剖腹產後恢復慢、可能會發生腸沾黏,再次懷孕發生子宮破裂的機率高,但是日後不易骨盆腔鬆弛。
任士熙認為,大多數的產婦都認為自然生產最好,在順產的情況下,自然產對嬰兒的好處勝於剖腹產;然而,一旦獲知有許多不確定的風險,例如,產婦高齡或過重、胎兒太大或可能會難產、腦性麻痺等因素,寧可選擇剖腹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組長陳麗娟表示,通常自然產的母親預後較佳,新生兒也較健康,除了醫療上的必要而剖腹產之外,醫師不該鼓勵剖腹生產。
李建南說,世界衛生組織從未訂出一到一成五的剖腹產理想比率,英國剖腹產率是二成八,美國是三成,阿根廷是六到七成,台灣三成三並沒有特別高,醫師不該沒事鼓勵剖腹產,但是剖腹產也不該被污名化。
他說,降低台灣剖腹產率的努力空間,在於鼓勵初產婦嚐試自然產,至於已曾剖腹產者,還是優先考慮再次剖腹產以免子宮破裂,一位婦女不必兩種生產方式都嚐試,以免到了老年,又是因自然生產造成骨盆腔鬆弛而尿失禁,又是剖腹產造成腹腔沾黏而下腹痛。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
衛生署鼓勵自然生產,中央健保局也提高自然產的給付,台灣剖腹產卻仍維持三成三,醫學中心更達四成,婦產科界今天指出,高齡少子化趨勢與避免醫療糾紛等,使得剖腹產率不易降低,兩種生產方式各有利弊,婦產最好從一而生,以免臨老又是漏尿又是下腹痛。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以前人生七、八個,孩子夭折一個,習以為常,現在三十多歲的婦女只生一個孩子,不但醫師禁不起任何閃失造成醫療糾紛,產婦也不願意冒險造成孩子缺憾,所以總生育率低落、產婦年齡、醫療訴訟及挑選良辰吉時文化因素下,剖腹產率的需求提高。
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指出,台大醫院每月接生二百人,剖腹產佔四成;剖腹產中,高危險妊娠、人工生殖、選出生時辰等預定剖腹產,與自然分娩生不出的緊急剖腹產,比率是五比二。由於台大醫院總是被挑出來批評,還會被健保局罰錢,使得高剖腹產率的醫師,往往要跟低剖腹產率的醫師借用「額度」。
壢新醫院婦產科醫師任士熙指出,自然產對產婦的好處是恢復快、出血少,但長期而言,分娩過程造成的骨盆底肌肉撕裂傷,使得婦女臨老易發生漏尿、排氣失禁、子宮脫垂,生育胎數愈多發生率愈高;相較之下,剖腹產後恢復慢、可能會發生腸沾黏,再次懷孕發生子宮破裂的機率高,但是日後不易骨盆腔鬆弛。
任士熙認為,大多數的產婦都認為自然生產最好,在順產的情況下,自然產對嬰兒的好處勝於剖腹產;然而,一旦獲知有許多不確定的風險,例如,產婦高齡或過重、胎兒太大或可能會難產、腦性麻痺等因素,寧可選擇剖腹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組長陳麗娟表示,通常自然產的母親預後較佳,新生兒也較健康,除了醫療上的必要而剖腹產之外,醫師不該鼓勵剖腹生產。
李建南說,世界衛生組織從未訂出一到一成五的剖腹產理想比率,英國剖腹產率是二成八,美國是三成,阿根廷是六到七成,台灣三成三並沒有特別高,醫師不該沒事鼓勵剖腹產,但是剖腹產也不該被污名化。
他說,降低台灣剖腹產率的努力空間,在於鼓勵初產婦嚐試自然產,至於已曾剖腹產者,還是優先考慮再次剖腹產以免子宮破裂,一位婦女不必兩種生產方式都嚐試,以免到了老年,又是因自然生產造成骨盆腔鬆弛而尿失禁,又是剖腹產造成腹腔沾黏而下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