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美寶寶口語表達訓練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超完美寶寶口語表達訓練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超完美寶寶口語表達訓練
育兒生活
記者:採訪/陳俐君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堼/em>




寶寶的溝通能力,其實打從娘胎出生就已經開始。不論是語言,或是非語言表達,相輔而成即是整體性的溝通能力建構。語言學習,看似自然而然;不過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侃侃而談」、「口若懸河」。每個寶寶的語言學習速度各不相同,要如何培育小小演說家,生理、心理、生活環境都是造就小寶貝流利口語表達的重要關鍵。

在人際傳播的過程中,語言表達及溝通,是形塑互動行為與合作分工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由於現代人凡事講求效率,所以如何在短時間內,清楚且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將會對日常生活產生直接且重要的影響。


口語表達不佳 易生負面情緒

當寶寶進入牙牙學語階段,針對語言能力的培養,早期重點不在於建立對於語言的認知;而是學習如何透過語言,達成有意義的情緒反應與溝通效果。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魏貽汶表示,口語表達能力不佳的孩子,有極大比例會出現焦慮、退縮、哭鬧等負向情緒;由於無法適度說出內心想法與需求,也較正常人容易出現學習效果低落、社會適應欠佳、缺乏自信心的人格特徵。若不及早進行語言治療,嚴重者還會出現像是自殘等,具攻擊性的肢體暴力行為。

魏貽汶強調,語言表達不但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溝通工具,它同時會對閱讀、思考帶來重大影響。而對新生寶寶來說,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是個學習能力極佳的個體,即便對外界無明顯的行為反應,寶寶們也會不斷將外界的刺激與資訊,接收後儲存腦中,伴隨著生長時程持續演進,逐步賦予意義;而後歷經逐步理解、修正、應用的過程,語言能力就此生成。


口語表達要「輪轉」 身、心、環境是關鍵

魏貽汶指出,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因素十分複雜,舉凡小寶貝的身體、心理狀態,與外在的生活環境,都是邁向正向語言學習之路的重要關鍵。

關鍵一:腦部、神經肌肉協調度

從生理條件觀察,魏貽汶表示,人類的語言發展與大腦運作有直接且密切的關係。一部分有口語表達障礙或遲緩的患者,多與腦部功能受損有關。「像是新生兒有腦部缺氧、腦部外傷或受到重創等問題,都易對未來語言表達的能力或流暢度造成負面影響。」

1、腦性麻痺:
舉例來說,像是腦性痲痺患者,因為腦神經障礙,會造成唇、舌等口腔器官的肌肉活動無法正常控制與協調,以致於產生構音異常或吞嚥障礙等現象,這都會妨礙語言的正常表達。

2、口腔與顏面肌肉神經失調:
除了大腦傷害會造成語言功能受損,口腔與顏面肌肉神經失調,也是另一項影響流暢口語表達的生理因素;所以寶寶的口腔構造、雙唇、下顎、舌頭及齒列等發展完整度,都會對表達能力造成影響。魏貽汶提到,口腔肌肉神經不協調,容易會有口齒不清,俗稱「臭乳呆」的發音問題出現。「像是把阿公說成阿冬,青蛙說成雞蛙,部分是因為口腔動作協調性不佳造成構音異常。」

3、唇顎裂:
魏貽汶補充,口腔唇顎部位出現異常裂縫的唇顎裂寶寶,也會因為生理性問題而導致構音困難。她表示,唇顎裂患者除了須接受整型外科手術修補裂縫、牙科的齒列矯正,以及耳鼻喉科的檢查與治療,也需要進一步接受語音矯正,才不會因口腔功能構造異常,造成生理性表達阻礙。

4、其他:
另外,嬰幼兒在學習語言過程中,「聽覺模仿」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學習管道。有聽力障礙的寶寶,會因聽不清楚別人和自己所說的話,造成語言的理解和表達上,產生不同程度障礙。而整體性營養失衡所造成的幼兒活動力低落、健康狀況不佳等,也會因學習機會減少,影響小朋友口語表達的正常學習時程。

何謂口齒不清

「口齒不清」在臨床上稱為「機能性構音異常」,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臭乳呆」。所謂「構音」,是指空氣從肺部出來,在通過聲帶震動後,經由唇、舌、齒、上顎及咽喉等部位的修正及摩擦後所發出的語音。在構音的過程中,口腔各部位的動作協調出現問題,使語音改變,即是所謂「構音異常」,也就是常見的「口齒不清」。

造成「機能性構音異常」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與孩子的口腔動作協調度較差,或是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佳,或學習到錯誤的構音方式有關係。

關鍵二: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從幼兒的心理狀態分析,魏貽汶指出,小朋友自身的人格特質與個性,也是影響語言啟蒙與流利口語表達的重要關鍵。她表示,性格積極正向,對週遭事物隨時保持高度好奇心的寶寶,較喜歡主動表達內心想法;當開口說話的機會越多,而家長又願意耐心傾聽,寶寶就會越說越好。

但若遇上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天性退縮、受挫力低,有情緒障礙的幼兒,會因與他人溝通互動機會減少,使得語言學習機會大受影響。魏貽汶表示,語言大多需靠持續不斷的人際溝通互動來學習。對於有情緒障礙問題的幼兒口語表達訓練,語言治療師建議,最好先找出寶寶不願「開金口」的原因,是單純害羞,還是真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再對症下藥。

語言能力的養成,需要靠人際溝通互動來學習,有情緒障礙的幼兒,語言學習成效勢必受到牽連。父母應詳細觀察孩子的情緒起伏狀態,找出引發負面情緒的原因;逐步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的口語表達方式,才能有效減輕因情緒問題所帶來的表達困擾,達成有效率的人際溝通。

關鍵三: 提供感官刺激與豐富生活環境

「父母提供豐富的語言表達情境對小孩來說太重要了!」魏貽汶說,寶寶能不能話說的「輪轉」,照顧者的專業度是一大影響關鍵。而對牙牙學語的小朋友而言,最親近的照顧者往往是母親。如果媽媽能夠提供各種豐富的感官刺激,營造家中小寶貝與外界互動機會,讓孩子在充滿愛與安全感的環境下,學習口語表達,有助於訓練寶寶的口語表達能力。

她並強調,家中若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父母除了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原因之外,還須幫助語言遲緩兒增加生活經驗、擴充語彙,讓他們學習當面對不同場合時,該如何完整表達想法;透過環境塑造與情境培養,也有助於教出開朗的小小演說家。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超完美寶寶口語表達訓練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寶寶語言發展指標

魏貽汶表示,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起,不僅就能傾聽聲音、理解聲音,「當離開母體的當下,所發出讓人難忘的哭泣聲,其實正是嬰兒與他人進行溝通的行為表現。」魏貽汶提到,寶寶從出生起的三年內,大腦發育進步神速。根據研究及觀察,0~3歲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有一定的順序及行為動作指標。從剛出生時哭泣、愉悅的情緒反映;到發出簡單但不具意義的牙牙學語階段,一直到語調建立、呢喃兒語、有意義的語言對話出現,複雜的語言能力就此成形。

魏貽汶指出,每個孩子的語言技巧發展速度不盡相同,父母不需太過緊張。雖然坊間有許多語言能力評估指標可供參考,但若孩子的語言學習時程出現些許落後時,「父母可以設法增加孩子在生活中的語言學習經驗,並拉長觀察時間;以更精確評估小孩的語言學習狀況。」不過魏貽汶也提醒,一歲之前的寶寶,是處在語言前期的學習階段;一歲之後,一般都會正式進入語言期。「如果家中寶寶到兩歲還不會開口說話,父母一定要尋求語言治療師等醫療協助。」


※ 寶寶正常語言學習時程表:

語言前期學習階段
語言表達特徵
‧會用眼睛看著照顧者或他人。
‧聽到聲音(特別是說話的聲音)時會安靜下來。
‧會用微笑或咯咯聲,回應他人的微笑或聲音。
‧當疲倦、飢餓或疼痛時,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情緒。
‧會注視他人的臉。
‧會尋找聲音來源,當別人呼喚他的名字時會有反應。
‧能找出聲音來源(如頭轉向音源/說話者)。
‧會發出咯咯聲、咕嚕咕嚕的笑聲。
‧會模仿發聲,及模仿熟悉的動作與聲音。
‧會用不同發音方式,表達不同情緒。
‧喜歡與大人玩互動遊戲,對於較柔的說話聲音也會有反應。
‧發出重複音節,會玩弄聲音音調變化,發出許多類似成人語音的聲音。
‧開始懂得吸引別人注意。
‧能清楚表達需求(如揮手表示再見、搖頭表示不要)。
‧會在物件與大人之間做出協調動作(在大人與想要的東西之間,做出來回顧盼的動作)。
‧模仿新的聲音或新的動作。
‧重複的兒語音節類型一致,音節發出聽起來像第一個辭彙。

語言期學習階段
‧出現單詞的口語。
‧會使用儀式性語言(如:再見、嗨、謝謝)。
‧會發表意見,表達「不要」等反對、抗議的想法。
‧會用一些聲音、肢體來獲取注意。
‧認可:眼神接觸、以聲音回應、重複字眼。
‧大部分時候會選擇用語言來與人溝通。
‧早期使用兩個詞的句子:一開始的組合方式,通常是以記憶中的形式呈現,並且可以在一兩個情境中使用。
‧約到了24個月大時,組合句的變化較多,意義也較豐富。
‧到了第24個月,至少累積了50個字彙,且已經相當接近大人的行事。
‧出現簡短會話。
‧會與人進行有目的對話。
‧一個人玩時也會說話,語言中富有想像力。
‧懂得描述細節,好讓聽者理解他的意思。
‧會表達情緒,使用一些字吸引他人注意。
‧了解兩個步驟的簡單指令。
‧聽語能力進步,開始會從傾聽中學習。
‧與人談交談時所使用的文法像大人。
‧ 會問問題,回答問題。
‧ 正確使用代名詞:你、我、他。
‧ 使用語言跟別人一起製造假想情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超完美寶寶口語表達訓練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正確親子互動 有助口語訓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要促進家中寶貝語言溝通能力發展,正確的親子互動方式十分重要。魏貽汶表示,不管是口語能力,還是行為認知的養成,教育小朋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玩樂中學習。除了營造有趣的生活情境,透過固定式的居家小活動與遊戲,也都是很好的語言溝通教學內容和教學場所。

魏貽汶指出,現代父母工作忙碌,常抽不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其實語言能力培養沒有秘訣,陪孩子玩就對啦!」而除了陪伴,身為孩子的「專業照顧者」,父母還須適度的引導孩子學習。她舉例:「像是陪孩子玩紙黏土,就能訓練孩子的觸覺;透過與孩子討論要捏出什麼圖形,也能激發想像力;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法,有助於培養小朋友口語表達能力。」

而對語言表達遲緩的小朋友來說,魏貽汶提到,除了接受專業的治療,在日常生活的照護上,父母仍是可以透過一些遊戲策略,像是形塑愉悅的語言學習情境,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創造具互動性的溝通情境,都有助於協助語言遲緩兒正確口語表達。


語言能力啟蒙小遊戲

玩法

這階段的遊戲重點在於模仿,及訓練口腔肌肉活動的遊戲。媽媽可以利用臉部,做幾個簡單的口腔動作,讓寶寶模仿:親一下、張大嘴、伸一伸舌頭,或是輕輕的吹氣等,訓練孩子口腔閉合的力量。

利用簡單的童書,繪本,教導小孩認識常用的物品名稱與身體部位。而與小孩對話時,說話速度盡量放慢,語調起伏豐富一點,並可搭配誇張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吸引孩子目光,加深印象及理解。

藉由動作與觸摸來誘發孩子的興趣,促進他對身體部位的認識:摸鼻子、拍拍手,引導孩子跟著做。

擺出娃娃、車子、杯子等物品,以口令方式,指揮孩子指認物品並拿起。待孩子熟悉物品名稱後,可改讓他自己選出物品,並鼓勵他做出對該物品的認知動作:如飛機會飛高高,茶杯可以裝水喝。

這是訓練小孩說句子的能力。媽媽可以幫小孩延長句子,例如小孩說:媽媽,鞋鞋;媽媽可回應:媽媽幫你穿鞋。

在空曠房間內,父母各站一邊,讓孩子在中間傳話。當媽媽附在孩子耳朵悄悄說:「我想吃糖果」,讓孩子傳話給爸爸;而爸爸接收到訊息後,大聲說出答案。如果答案正確,這時可給一些貼紙當做獎勵。待孩子上手後,可適時變化句子長度與豐富性,增加遊戲複雜度。

將動作和語言結合,是這個階段幼童的語言發展行為。可找一個大紙箱當車子,讓小孩當司機,父母當乘客。父母親可以塑造不同搭車情境,並適時加入「紅燈停,綠燈行」的概念,增加遊戲趣味性。

代名詞出現,是兩歲半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特徵;此遊戲不但能訓練孩子使用代名詞,還能訓練小孩的聽辨能力。

由父母示範站中間矇住眼睛,由環繞周圍的遊戲參與者,指定其中一人發出聲音。發聲完後,大家互換位置,讓矇眼者憑聲音猜測發聲者為何?
遊戲中可用問答的方式,猜的人問:「是你說的?」被指定的人可答:「是我說的」,或「不是我,是他說的」。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超完美寶寶口語表達訓練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語言發展遲緩重要指標

雖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進度,會因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魏貽汶表示,目前仍有一些具指標性的參考標準,來判定孩子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她說:「如果孩子在兩歲前,還不會說出具有意義性的單字,如媽媽、爸爸、再見等;或是到了三歲仍無不會說出完整的句子,父母都必須要開始尋求專家協助診斷,以及訂定遲緩兒專屬的語言教育計畫。」

魏貽汶指出,兒童的語言發展遲緩涉及成因相當複雜,在醫學診斷上,除了透過復健科的診療,還會結合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心智科等科別,針對每位病童在神經、大腦、聽力、情緒等障礙或問題,進行全方位的症狀評估。魏貽汶表示,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有應該出現的聽力反應及語言發展徵兆。底下是聽語異常發展參考指標,家中寶貝只要有一項符合,父母最好考慮帶孩子就醫檢查。

※ 語言發展遲緩的判斷指標

年齡 聽力發展判斷 語言發展判斷

0~3個月 ‧對於巨大聲響沒有驚嚇反應。
‧不會發出咕咕、咯咯的聲音
‧不會發出哭聲或愉悅聲

4~6個月
‧對於音調變化沒有反應。
‧不會注視、尋找聲音來源。 ‧兒語中沒有包含不同的音種,如:ㄅ、ㄆ、ㄇ等音。
‧不會透過聲音,表達興奮或憤怒。

7~12個月 ‧沒有轉向並注視聲源的反應能 力。
‧對於如:過來、要不要等指令沒有反應。 ‧兒語中沒有包含重複的音節,例如ㄅㄚㄅㄚ、ㄊㄚㄊㄚ。
‧不會使用言語或非哭泣的聲音,來得到或維持注意力。

1~2歲
‧無法指認身體部位或書中圖片。
‧對於簡單的指令如:丟球、拿鞋子,無法遵從實行或理解。 ‧詞彙量沒有每個月顯著增加。
‧不會利用兩個單字組成語句。如:把媽媽、水,組成「媽媽喝水」。
‧不會使用如:什麼?哪裡?等疑問句。

2~3歲 ‧不會區別如:上下、大小的意義區別。
‧無法順利完成二步驟的指令動作。例如:拿起書,再放在桌上。 ‧無法使用二到三字詞的語句來表達想法和要求。
‧家中的熟悉聽者,無法順利瞭解小孩的言語表達。


結語:

想培養自己的孩子當個小小演說家,光靠語言能力的養成是不夠的。魏貽汶認為,父母除了依照孩子的年齡,為他安排語言學習時程,塑造具安全感且高度豐富性的生活情境,也是小小演說家養成的重要關鍵。

但是話說回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有一些小寶貝因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疾病因素,甚至是不知名的原因,無法正常使用語言與外界溝通,這時父母除了需要更多耐心,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利用輔助性的手勢或道具達成溝通目的,就成了另一項選擇。其實語言的存在目的即是溝通,掌握正確語言教養方法,給予孩子愛與勇氣,一樣能終結寶貝在成長階段的各種語言學習問題,順利打開「話匣子」,當個能言善道的小小意見領袖。


諮詢專家:

魏貽汶
職稱: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語言病理組
經歷:馬偕醫院早產兒追蹤小組兒童心理師
   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END)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西醫婦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