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觀察寶寶健康 膚色會說話

發表於 : 2008-11-15 , 14:55
MissC
觀察寶寶健康 膚色會說話
自由
文/蕭建洲(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新生嬰兒由於還不會說話表達,因此很多父母會擔心寶寶是否已罹患嚴重疾病而不自知。其實爸爸媽媽只要仔細觀察小寶貝的皮膚表現,往往可以提早發現一些重要疾病。

◎新生兒的皮膚變化,往往是「青、赤、黃、白、黑」都有可能看得到。

●青:足月嬰兒出生,若是在肚臍、皮膚及指甲處,發現有一些黃綠色的染色時,這時就要小心肺部是否有胎便吸入的情形。

因為這些黃綠的染色,意味著胎便的提早解出。這將使胎兒泡在含有胎便的羊水中,而這些髒的胎便常會隨著羊水而被吸入胎兒的肺部,出生後,造成所謂的「胎便吸入症候群」,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赤:新生兒的台語發音為「紅嬰仔」。這是因為新生兒往往看起來都是皮膚紅潤,尤其哭起來時,更是滿臉通紅。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血紅素較成人高,所以看起來會比成人的臉色紅潤。但若產生異常紅,其至是棗紅、暗紅時,則要注意是否為「新生兒多血症」。

新生兒多血症常發生於出生時,臍帶太慢夾住而使媽媽的血往嬰兒端流;或是母親有糖尿病。這樣的嬰兒往往是胖胖的,又加上全身紅潤,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最喜歡的胖小孩。

但這種糖尿病母親所生的小孩卻並非「健康」的小孩,常伴隨全身各系統不同的問題,如心肌肥厚、黃疸、電解質不平衡、低血糖等。所以,以後再看到這樣紅紅胖胖的小孩,不要只想到「可愛」而已。

●黃: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一種症狀,可在眼睛的鞏膜、臉、身體的皮膚看到,一般可分成「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常出現在出生後2、3天至5、7天達到高峰,然後慢慢褪去。

餵母奶是常見的原因,雖然會造成黃疸,但不易引起嚴重的「核黃疸」而傷害到中樞神經。

近來更有研究發現,引起黃疸的「膽紅素」並非都只有壞處,它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對抗氧化的壓力。所以,雖然母奶可能造成輕微黃疸,但只要黃疸不要太高,對寶寶的健康是無害的。

至於病理性黃疸膚色往往較暗黃,引起的原因,如肝臟發炎、膽道閉鎖、代謝性疾病、敗血症等都有可能,往往需要住院做詳細的檢查。

●白:膚色太白亦要小心。因為新生兒有血液流失的可能性,因此要注意結膜、嘴唇、手掌、腳掌是否有血色、心跳是否變快。

常見原因是因為嬰兒出生時用吸的,產生「頭血腫」或內臟出血;有些則是有嚴重感染,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敗血症,另外,也要注意是否有溶血的可能,以及ABO血型不合或蠶豆症引起急性溶血。

●黑:這是比較不好的膚色,若發現小孩全身發黑,常常是「急症」需要急救。「發紺」即是組織缺氧所引起,在新生兒常是因先天性心臟病、敗血症,及嚴重的肺部疾病而造成周邊組織缺氧。若父母發現小孩全身變黑,一定要馬上送急診。

新生兒的膚色變化很快,甚至早上、晚上就會有所不同,往往需要父母隨時觀察。只要能細心觀察,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