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發威 醫籲公共場所兒童止步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0日電)
氣候由冬轉春,輪狀病毒發威,原本好發於2歲以下小朋友,連國小3、4年級小朋友也受到感染,屏東基督教醫院醫師呼籲,小朋友少出入公共場所。
最近屏東地區有不少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現象,不少家長搞不清楚是腸胃炎或是感冒。
屏基小兒胃腸科醫師陳志成表示,輪狀病毒經口鼻傳入,藉腸胃道的排出物,例如嘔吐出來或肛門排泄出來的穢物傳播,或藉著飛沫散播到空氣中傳染,傳染力非常強。
陳志成說,輪狀病毒的感染對象主要是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抵抗力較差的兒童或成人也會被傳染,在托兒所或幼稚園容易擴散感染。
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為2至4天,剛開始可能先有流鼻水、咳嗽、發燒等感冒症狀,接著會出現嘔吐,有的則是腹瀉,嚴重者會有脫水現象,威脅生命。
由於腸道發炎,許多腸細胞受到破壞,影響酵素的製造,不能吸收食物,其中又以不能吸收牛奶的情形最為嚴重。陳志成建議,腹瀉厲害時,先讓小寶寶禁食普通奶粉,改以米湯、特殊配方奶粉 (無乳糖的醫瀉配方奶粉)來代替,吃母奶的嬰兒可以繼續哺乳。
受到感染時,最重要的是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家長可購買專為幼兒設計的電解質液或是對半稀釋的運動飲料讓小寶寶服用,若仍無法改善狀況,再給予點滴注射。.陳志成說,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和勤洗手是最好的預防之道,尤其家長在處理完小寶寶的排泄物後更要確實洗手。雖然輪狀病毒主要是導致幼兒嚴重腸胃炎,但過去曾有輪狀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病例,不能不謹慎。
輪狀病毒發威 醫籲公共場所兒童止步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輪狀病毒發威 醫籲公共場所兒童止步
輪狀病毒肆虐 恐致酸血症 又吐又拉無法進食 易造成感染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
輪狀病毒肆虐,最近急性腸胃炎小病號激增,嬰幼兒先吐後拉、合併高燒,或脫水到得住院打點滴。部分出現呼吸急促等酸血症狀。醫師提醒,輪狀病毒經糞口傳染,飯前、便後勤洗手是必要的預防方法。
避免餵食冰甜食物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每年一到三月是輪狀病毒傳染高峰,以半歲到五歲最常見,其中一、兩歲幼童最多。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部長黃高彬說,最近出現不少全家同時感染輪狀病毒案例,其中成人、大孩子僅噁心、嘔吐,少數有腹瀉,但四個月到三歲大嬰幼兒症狀嚴重,一天腹瀉十幾、二十次很常見。
黃高彬說,部分孩子嘔吐、水瀉嚴重,不想吃喝,出現皮膚乾燥、嘴唇乾裂、少尿等脫水現象,得留院打點滴。還有嬰兒因此營養攝取不足,加上微生物感染,導致血液變酸,引起酸血症,出現呼吸急促、虛弱、躁動,緊急送醫治療。
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沈仲敏提醒,應避免讓病童吃奶蛋類與冰、甜食物,可吃粥或白土司,並飲用口服電解質液。
輪狀病毒小檔案
◎傳染途徑:糞口傳染
◎流行期:每年1到3月
◎高危險群:6個月到5歲,以1至2歲最多
◎症狀:先出現嘔吐,而後水瀉嚴重,合併高燒、腹痛
◎預防之道:
˙勤洗手、尤在如廁後、進食前及接觸病患前後
˙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嚴重度、住院風險及照護成本
◎注意事項:
˙嬰幼兒高燒不退,或多次上吐下瀉應就醫
˙若皮膚乾燥、尿少、哭泣沒眼淚,恐已脫水,應就醫
˙給病童粥、白土司或稀釋的奶,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病童避免吃奶蛋類或冰、甜食物
※資料來源:衛生署、《蘋果》資料室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
輪狀病毒肆虐,最近急性腸胃炎小病號激增,嬰幼兒先吐後拉、合併高燒,或脫水到得住院打點滴。部分出現呼吸急促等酸血症狀。醫師提醒,輪狀病毒經糞口傳染,飯前、便後勤洗手是必要的預防方法。
避免餵食冰甜食物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每年一到三月是輪狀病毒傳染高峰,以半歲到五歲最常見,其中一、兩歲幼童最多。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部長黃高彬說,最近出現不少全家同時感染輪狀病毒案例,其中成人、大孩子僅噁心、嘔吐,少數有腹瀉,但四個月到三歲大嬰幼兒症狀嚴重,一天腹瀉十幾、二十次很常見。
黃高彬說,部分孩子嘔吐、水瀉嚴重,不想吃喝,出現皮膚乾燥、嘴唇乾裂、少尿等脫水現象,得留院打點滴。還有嬰兒因此營養攝取不足,加上微生物感染,導致血液變酸,引起酸血症,出現呼吸急促、虛弱、躁動,緊急送醫治療。
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沈仲敏提醒,應避免讓病童吃奶蛋類與冰、甜食物,可吃粥或白土司,並飲用口服電解質液。
輪狀病毒小檔案
◎傳染途徑:糞口傳染
◎流行期:每年1到3月
◎高危險群:6個月到5歲,以1至2歲最多
◎症狀:先出現嘔吐,而後水瀉嚴重,合併高燒、腹痛
◎預防之道:
˙勤洗手、尤在如廁後、進食前及接觸病患前後
˙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嚴重度、住院風險及照護成本
◎注意事項:
˙嬰幼兒高燒不退,或多次上吐下瀉應就醫
˙若皮膚乾燥、尿少、哭泣沒眼淚,恐已脫水,應就醫
˙給病童粥、白土司或稀釋的奶,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病童避免吃奶蛋類或冰、甜食物
※資料來源:衛生署、《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