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過敏兒 提防4類食物

發表於 : 2010-08-31 , 20:25
MissC
過敏兒 提防4類食物
聯合 更新日期:"2010/08/31 09:37" 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97年委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學童的常見過敏原篩檢發現,食物過敏原4大食物,分別是螃蟹、蛋白、牛奶及蝦子,呼籲家長別輕忽食物過敏的問題;此外,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做食物過敏原檢測,以避開自身過敏的食物。

聯醫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表示,過敏者若食用導致過敏的食物,易引發免疫反應,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常見的症狀包含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也提供抗食物過敏4個小撇步,包括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應盡量少吃。少吃加工食品,避免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添加物誘發過敏。只吃新鮮的海鮮以及多吃含維生素C、E較高的水果,可預防發炎反應。

氣喘敏患者也要注意避免柑橘類的果汁、牛奶、巧克力牛奶等可能引發氣喘的飲料,因為這些都含有防腐劑和色素。

Re: 過敏兒 提防4類食物

發表於 : 2010-08-31 , 20:26
MissC
國小童食物過敏螃蟹第一 多吃新鮮蔬果抗敏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8/31 11:47"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一項於97年針對2萬5000名、7至8歲學童,進行常見過敏原篩檢,結果顯示,食物過敏原敏感性4大食物,分別是螃蟹(83.08%)、蛋白(24.23%)、牛奶(22.45%)、蝦子(21.40%)。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指出,如果本身就是過敏體質,又接觸到會引發氣喘過敏的過敏原,就會誘發嚴重過敏症狀。其中食物也是過敏原之一。

所謂的食物過敏是指食物中的某個物質進入人體內,被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常見的症狀為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

為建立北市學童過敏源監測資料,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於98年針對,000名學童,分析56種日常食用食物,作一系列的敏感性檢測,結果顯示北市學童主要敏感食物最明顯依序為干貝、鮑魚、龍蝦、豬肉、牛奶及洋蔥。

如以性別分析,男性學童對食物敏感性大於女性學童的食物,主要以水果為主,包括櫻桃、草莓、水梨、檸檬、桃子、芒果;女性學童則為香蕉、奇異果、鳳梨、酪梨、木瓜。

游麗惠強調,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對自身過敏的食物,減少食用機率。對蛋過敏的人,可能對義大利麵、冰淇淋等食物過敏,最好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另外,少吃加工品及不新鮮的海產,多吃新鮮蔬果。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

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Re: 過敏兒 提防4類食物

發表於 : 2010-08-31 , 20:28
MissC
北市學童敏感性食物 鮑魚干貝最多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8/31 04:11"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九十八年針對一千名小一學童對於五十六種食物的敏感性測試結果,以男生為例,前三名依序為鮑魚(十六.○四%)、干貝(十五.四五%)、龍蝦(十二.三八%)。報告強調,此項檢測是透過抽血檢測對食物的敏感性,不代表對該項食物過敏。有醫師認為,單純抽血檢測食物敏感性,意義不大。

男生對食物的敏感性大於女生

除了干貝、鮑魚、龍蝦以外,檢測發現,豬肉、牛奶、洋蔥也是明顯的敏感性食物,以男性學童為例,七.三三%對洋蔥敏感,牛奶為六.○四%、豬肉為五.一五%;女性學童分別為四.二六%、四.二六%及二.七七%。

調查結果顯示,男學童對食物的敏感性大於女學童,女學童陽性反應前三名的食物依序為干貝(九.四一%)、鮑魚(九.○一%)、龍蝦(四.九五%),比例均低於男學童。

另外,男學童主要敏感水果為櫻桃、草莓、水梨、檸檬、桃子、芒果;女學童為香蕉、奇異果、鳳梨、酪梨、木瓜。

衛生局委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溫港生針對一千名學童進行敏感性檢測,列出常吃食物,以抽血檢測免疫球蛋白E,呈現陽性反應即為敏感。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分析,鮑魚、干貝、龍蝦均為帶殼海鮮,肉類蛋白產生的組織胺進入人體,易誘發過敏;男童對食物敏感反應較明顯,可與門診異位性皮膚炎男性病患較多相佐證,應是男性免疫系統反應較強。

另外,仁愛院區小兒科兩年前曾對北市國小一、二年級兩萬五千名學童進行篩檢, 四大敏感性食物包括螃蟹(八十三.○八%)、蛋白(二十四.二三%)、牛奶(二十二.四五%)及蝦子(二十一.四○%)。

溫港生表示,國外文獻顯示,對食物過敏者,日後出現吸入性過敏的比例也會增加,食物過敏代表食物的某個物質進入人體,被當成入侵病原,產生免疫反應,症狀可能表現於腸胃道或皮膚,出現拉肚子、噁心、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症狀。

對食物敏感不等於過敏

溫港生說,對食物敏感不等於過敏,建議有過敏疾病者,對於易敏感的食物需小心,但不是絕對不能食用。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強調,腸胃道免疫系統涉及口服耐受性,與其他免疫系統不同,即使抽血檢測免疫球蛋白E為陽性,不代表對該種食物過敏,換言之,對食物過敏與否,不能單靠抽血確定,單純抽血檢測食物敏感性,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