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女舞破卵巢腫瘤送醫急救
發表於 : 2011-07-07 , 15:33
痛!女舞破卵巢腫瘤送醫急救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7/07 13:00" 【中時健康 趙欣/台北報導】
日前一位年輕女性在生日舞會中忘情熱舞,不料卻引發下腹部劇烈疼痛,送醫經內視鏡診療,才發現卵巢內一顆拳頭大小的巧克力囊腫嚴重扭曲,所幸經緊急手術治療後才防止病情惡化。
卵巢腫瘤無論良性或惡性都不太有症狀,不像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有明顯的出血等徵兆,較常見發現卵巢腫瘤的狀況,是女性朋友減肥之後小腹依然突出,此時就需要提高警覺,因為卵巢腫瘤可能暗藏小腹中。台北市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指出,如果發現3至4公分左右的卵巢腫瘤,醫師通常會要求病人在三個月內持續追蹤,一旦沒有自動消失且不斷增大,等到腫瘤直徑增大到7至8公分時就會建議手術摘除。由於體積過大的水瘤容易受劇烈運動或性行為刺激而發生扭轉、破裂,造成急性腹痛,有部分急診女病患的急性腹痛就是因為腹部腫瘤扭轉所導致,一旦急診無法止住出血,就需要以腹腔鏡進行手術。
女性會因為年齡增長而增加卵巢腫瘤出現的機會,而根據國際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已經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名,女生們不得不謹慎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況狀。一般來說,良性卵巢腫瘤容易於年輕女性,多半在健康檢查時即可被發現,良性卵巢腫瘤屬於生理性囊腫,除了部分是水瘤之外,也有些是因為隨著排卵期出現濾泡性囊腫或黃體性囊腫,這些囊腫大部分都會自然萎縮,少部分沒有萎縮吸收,導致液體堆積在卵巢內,水瘤不斷增大,將造成排卵不良,影響生育能力。
惡性腫瘤則常發生在年長女性身上,由於許多卵巢癌都出現在年過六十五的女性身上,這群女性在更年期之後快速增胖,但是小腹突出卻不一定是因為變胖的關係,如果小腹很大,還是建議到婦產科檢查一下是否有卵巢腫瘤,郭安妮表示,惡性腫瘤也可從一些危險因子觀察,包括初經來得早、停經來得晚、從來沒有生育過,或是第一胎超過三十五歲的女性,另外有乳癌及直腸癌的家族病史也需要注意,這些女性經常合併出現卵巢癌的問題。
此外,基因上的缺陷同時需要提高警覺,目前已知BRCA1跟BRCA2這個遺傳基因缺陷,確定有這類基因缺陷的家族,會出現高比例的乳癌及卵巢癌。郭安妮醫師建議,有這一類基因突變者,可以在生育年齡時,每半年就做超音波及抽血檢查,早期發現卵巢問題,如果生完小孩之後沒有生育計畫,會建議預防性的提早將卵巢摘除,以免病變出現。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 ... 0&id=13707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7/07 13:00" 【中時健康 趙欣/台北報導】
日前一位年輕女性在生日舞會中忘情熱舞,不料卻引發下腹部劇烈疼痛,送醫經內視鏡診療,才發現卵巢內一顆拳頭大小的巧克力囊腫嚴重扭曲,所幸經緊急手術治療後才防止病情惡化。
卵巢腫瘤無論良性或惡性都不太有症狀,不像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有明顯的出血等徵兆,較常見發現卵巢腫瘤的狀況,是女性朋友減肥之後小腹依然突出,此時就需要提高警覺,因為卵巢腫瘤可能暗藏小腹中。台北市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指出,如果發現3至4公分左右的卵巢腫瘤,醫師通常會要求病人在三個月內持續追蹤,一旦沒有自動消失且不斷增大,等到腫瘤直徑增大到7至8公分時就會建議手術摘除。由於體積過大的水瘤容易受劇烈運動或性行為刺激而發生扭轉、破裂,造成急性腹痛,有部分急診女病患的急性腹痛就是因為腹部腫瘤扭轉所導致,一旦急診無法止住出血,就需要以腹腔鏡進行手術。
女性會因為年齡增長而增加卵巢腫瘤出現的機會,而根據國際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已經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名,女生們不得不謹慎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況狀。一般來說,良性卵巢腫瘤容易於年輕女性,多半在健康檢查時即可被發現,良性卵巢腫瘤屬於生理性囊腫,除了部分是水瘤之外,也有些是因為隨著排卵期出現濾泡性囊腫或黃體性囊腫,這些囊腫大部分都會自然萎縮,少部分沒有萎縮吸收,導致液體堆積在卵巢內,水瘤不斷增大,將造成排卵不良,影響生育能力。
惡性腫瘤則常發生在年長女性身上,由於許多卵巢癌都出現在年過六十五的女性身上,這群女性在更年期之後快速增胖,但是小腹突出卻不一定是因為變胖的關係,如果小腹很大,還是建議到婦產科檢查一下是否有卵巢腫瘤,郭安妮表示,惡性腫瘤也可從一些危險因子觀察,包括初經來得早、停經來得晚、從來沒有生育過,或是第一胎超過三十五歲的女性,另外有乳癌及直腸癌的家族病史也需要注意,這些女性經常合併出現卵巢癌的問題。
此外,基因上的缺陷同時需要提高警覺,目前已知BRCA1跟BRCA2這個遺傳基因缺陷,確定有這類基因缺陷的家族,會出現高比例的乳癌及卵巢癌。郭安妮醫師建議,有這一類基因突變者,可以在生育年齡時,每半年就做超音波及抽血檢查,早期發現卵巢問題,如果生完小孩之後沒有生育計畫,會建議預防性的提早將卵巢摘除,以免病變出現。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 ... 0&id=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