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嬰兒皮癢狂抓 導致高燒開刀

發表於 : 2011-11-17 , 20:51
MissC
嬰兒皮癢狂抓 導致高燒開刀
加強保濕 剪短指甲戴手套

2011年 11月14日
報導 ╱林明佳、張雅淳 攝影╱陳逸宏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近日一名6個月大男嬰,因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很癢常亂抓,結果腋下抓出傷口,還惡化成2.5×2.5cm的膿瘍,合併高燒到 40℃,經住院投抗生素、開刀清創才康復,提醒家長若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應幫孩子做好保濕、避開過敏原,另可剪指甲、戴手套,減少因搔癢亂抓受傷。

盧英仁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疾病,與遺傳有關,多在嬰兒 1~3個月大開始發病,症狀包括皮膚奇癢、乾燥、發紅、脫皮等,全身都可能發生。由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皮膚非常敏感,洗完澡後應塗抹乳液保濕,並避開環境中的刺激原,如毛料衣服、尼龍產品、地毯等,同時避免食用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蝦蟹、堅果、巧克力等。


先了解

常有其他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盛行率約3~5%,其中60%會在1歲內發病,好發部位包括臉、四肢關節及皮膚皺褶處如腋下、頸部等,有一半以上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合併其他過敏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

天氣變化加重
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皮膚非常敏感,只要天氣轉冷、太熱,或空氣乾燥,都會使病情被誘發或加重,其他如情緒、壓力刺激,還有外在的環境如地毯、毛料衣物摩擦皮膚等,或食用會造成過敏的食物,都可能造成皮膚發癢及惡化。


這樣做

避開過敏因素
居家環境避免用地毯、窗簾、飼養寵物,2歲前多半因食物過敏引發,若已確診有異位性皮膚炎,應避免吃易致敏食物,常見包括帶殼海鮮如蝦蟹、含咖啡因食物如巧克力、堅果、奇異果、牛奶、蛋白、花生、芒果、草莓等。

避免過度清潔
別過度幫孩子沐浴或清潔,一天洗一次澡即可,水溫不宜過高,比體溫略高即可,可用pH值中性的沐浴乳取代肥皂,可避免皮膚洗完更乾。洗完後應立即擦上乳液,以成分單純,不含香料、酒精的乳液為佳,幫助皮膚保濕。

餵母乳6個月
媽媽最好可哺餵母乳至少到小孩6個月大,哺餵期間也應盡量避免食用容易造成孩子過敏的食物;若無法親餵母乳,孩子又有過敏體質,可經醫師評估後,使用「水解蛋白配方」的奶粉,也可以減少過敏發生。

副食品別太早
若小孩無明顯厭奶或體重不增情形,可把副食品添加延到6個月大後,如厭奶或體重不增,則4~6個月大就可開始給米粉、米精、稀飯等,而麥精、果汁或蔬菜泥等6個月大後再吃,至於蛋白、吻仔魚以外魚類及鮮奶,宜1歲後再吃。

別穿毛料尼龍
購買的新衣物應洗過再給孩子穿,且以棉質衣服為佳,盡量別讓孩子穿含有毛料、尼龍材質的衣物,以免摩擦、接觸皮膚,而引發過敏;另清洗孩子衣物時,也以pH值中性的洗滌劑為佳。

剪指甲戴手套
由於年紀小孩子在皮膚癢時常會狂抓,易因此抓傷自己,甚至引起細菌感染,家長可幫孩子剪短指甲,在孩子狂抓或睡覺時,可幫孩子戴手套或用紗布將手包起來,減少搔抓帶來的傷害。


醫師說

注意不明躁動
盧英仁 小兒科醫師
若衣服覆蓋,家長又沒察覺,加上嬰兒不會說話表達,可能被疏忽,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常莫名躁動不安、難入睡,常想搔抓身體,或皮膚上有紅疹等,很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