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問候太超過 形同霸凌
發表於 : 2013-02-19 , 20:20
過年問候太超過 形同霸凌
家人刺激傷害深 可技巧迴避
蘋果日報 2013年02月07日
報導╱王璐華、林明佳 攝影╱黃天佑
「什麼時候結婚啊?」,這種對白在新年期間你恐怕不陌生,也因為這些越線的關心,不少人把返鄉之路視為畏途。諮商心理師洪偉凱表示,親戚逼問或比較等同霸凌,且來自家人的言語刺激,常比同儕造成的傷害更深遠,提醒應適時表明不願回答,或技巧迴避問題,避免情緒受影響。
不少親戚一年沒聯絡,過年見面就要把整年份的關心一次用完,追根究底問個不停,無論是否出於善意都令人反感。洪偉凱心理師表示,在現在注重個人主義的風氣下,可以禮貌態度拒絕對方的問候,如「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想談」等;有些人無法抗拒詢問,也可有技巧的迴避,要記得在回答問題前應有心理準備,了解正反回應都可能出現,但不一定要接納所有的意見。
【這樣做】
開啟新的話題
可開啟新話題轉移注意力,內容以關心長輩健康為佳,較無競爭意味;也可找多點人加入對話,對方會顧慮人多而不好意思深入追問。
找人打斷對話
來者不善可不回應使場面尷尬,讓對方清楚界限;或以「等過陣子想清楚再告訴你」結束話題,另可於事前找家人幫忙,見狀出面打斷對話。
親子同一陣線
提醒家長勿隨親戚的話跟著數落,並向孩子表達了解他真正的優點,不要把親戚的長舌放在心上,因為許多人圖的只是一時的嚼舌之樂,勿讓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造成傷害。
【提醒你】
關心先看情況
事前得知對方近況不佳,則不應主動提相關問題,或聊天發現對方不想回答,甚至玩手機逃避,宜停止追問。另外可以讚美優點取代探問,但注意內容應為事實才不會適得其反。
【專家說】
諮商心理師 洪偉凱
如果得知對方某部份近況不錯,可主動詢問,讓他自己把好的部份說出來,也是一種良好的互動方式。
家人刺激傷害深 可技巧迴避
蘋果日報 2013年02月07日
報導╱王璐華、林明佳 攝影╱黃天佑
「什麼時候結婚啊?」,這種對白在新年期間你恐怕不陌生,也因為這些越線的關心,不少人把返鄉之路視為畏途。諮商心理師洪偉凱表示,親戚逼問或比較等同霸凌,且來自家人的言語刺激,常比同儕造成的傷害更深遠,提醒應適時表明不願回答,或技巧迴避問題,避免情緒受影響。
不少親戚一年沒聯絡,過年見面就要把整年份的關心一次用完,追根究底問個不停,無論是否出於善意都令人反感。洪偉凱心理師表示,在現在注重個人主義的風氣下,可以禮貌態度拒絕對方的問候,如「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想談」等;有些人無法抗拒詢問,也可有技巧的迴避,要記得在回答問題前應有心理準備,了解正反回應都可能出現,但不一定要接納所有的意見。
【這樣做】
開啟新的話題
可開啟新話題轉移注意力,內容以關心長輩健康為佳,較無競爭意味;也可找多點人加入對話,對方會顧慮人多而不好意思深入追問。
找人打斷對話
來者不善可不回應使場面尷尬,讓對方清楚界限;或以「等過陣子想清楚再告訴你」結束話題,另可於事前找家人幫忙,見狀出面打斷對話。
親子同一陣線
提醒家長勿隨親戚的話跟著數落,並向孩子表達了解他真正的優點,不要把親戚的長舌放在心上,因為許多人圖的只是一時的嚼舌之樂,勿讓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造成傷害。
【提醒你】
關心先看情況
事前得知對方近況不佳,則不應主動提相關問題,或聊天發現對方不想回答,甚至玩手機逃避,宜停止追問。另外可以讚美優點取代探問,但注意內容應為事實才不會適得其反。
【專家說】
諮商心理師 洪偉凱
如果得知對方某部份近況不錯,可主動詢問,讓他自己把好的部份說出來,也是一種良好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