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掌握中藥性能及應用原則

發表於 : 2006-06-16 , 12:12
懸壺子
掌握中藥性能及應用原則

茹炳生


中藥性能是指藥物的各種特性及其所顯示的各種功能,也稱之為藥性。

各種中藥各具若干性能,如寒涼、溫熱、升浮、沉降,以及對作用部位的選擇性(即歸經),又如收斂疏散、燥潤、毒性等。但藥物能顯示各種性能與多種因素有關聯,如藥物的來源、生長季節、入藥部位、藥物的形態、質地、色澤、氣味、炮製方法等。《神農本草經百種》中指出,「凡藥之用,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各其所偏盛而即資療疾,故能補偏救疾,調和五臟六腑。」可見,決定藥物有各種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因素相似所顯示的性能也相似,若能以此將藥物歸類則有助於認識藥物之共性。

來源同類藥物的共性
中藥分析中有各種歸屬科目之分,如薑科、百合科,又屬動物、海產、種仁……等。均可將其歸屬分類,以便記憶。

如同屬百合科的藥物多有類似百合的性能,性味多甘寒而潤,一般具有養陰潤燥、清熱生津的作用,同可用於熱病傷津之舌乾口渴或燥咳痰黏等津液損傷之症候,藥如麥門冬、天門冬、百合、玄參、川貝母、黃精、玉竹之類。

又如薑科的藥物多有薑的性能,多係味辛性溫,一般具有散寒、化濕或有行氣的作用,同可用於寒凝或濕阻氣滯之症,如生薑、乾薑、白豆蔻、草豆蔻、砂仁、草果、高良薑、郁金、薑黃、莪朮之類。

含油脂的種仁類藥物,一般皆有潤燥滑腸,使大便軟化的性能,同可用於津枯、陰虛或血虛所致腸燥便秘之症,藥如火麻仁、郁李仁、瓜蔞仁、柏子仁、松子仁、胡麻仁、杏仁、桃仁、冬瓜子、蘇子、決明子等。

同屬海產藥物之性味多是咸寒,一般都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作用,自可用治痰火結聚所致瘰病痰核或癭瘤,以及氣滯血凝所致癥瘕痞塊或熱結燥屎堅硬之症,藥如海藻、海昆布、海浮石、海蛤殼、瓦楞子、牡蠣、鱉甲、芒硝之類。

同屬動物藥,其性喜走竄,多有通經活絡、止痙熄風、通利血脈的作用,一般均可用於經絡不利、筋脈拘攣、氣血阻滯之症,具有此種性能的動物藥有地龍、穿山甲、白花蛇、烏梢蛇、蜈蚣、全蝎、蟬衣、蠻蟲、水蛭、虻蟲、白僵蠶等。

入藥部位同類藥物的共性
《本草詩解藥性注》指出,「枝達四肢皮行皮,為乾為心走臟腑,枯燥八衛潤八菅。」如以入藥部位歸類藥物,對不少藥物的共性可獲得系統認識。

以枝達肢,如桂枝、桑枝之類,皆可用治風濕痹痛、四肢拘攣之症。

以藤通絡,如海風藤、絡石藤、青風藤、雞血藤、忍冬藤、夜交藤、天仙藤之類,皆有通絡之功,同可用治風濕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肢體關節屈伸不利或疼痛之症。

以皮行皮,如茯苓皮、冬瓜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生薑皮等植物皮類藥皆可行肌表之水而用治皮下浮腫,即以皮治皮之意。

以心治心,如蓮子心、連翹心、麥冬心、竹葉卷心之類皆可清心瀉火。

以絡通絡,如橘絡、絲瓜絡之類皆能通絡,同可用於經脈不利之筋脈拘攣或胸脅疼痛之症。

以梗理氣,如蘇梗、藿香梗、荷梗之類皆行氣之功。

色澤同類藥物的共性
根據五行配五色、五臟的配屬理論,五色對五臟各有所入,青、赤、黃、白、黑可分別用治五臟病。

色青入肝(筋)以治肝經病變,如青皮能疏肝破氣止痛;青黛可清瀉肝火;青箱子能清肝明目;青朦石能鎮心平肝;青蒿、茵陳蒿能清利肝膽濕熱;柴胡、橘葉能疏肝理氣;青木省可治肝胃氣痛等。

色赤入心(血)以治心經血分病變,如心煩、心悸、怔忡、不寐、血瘀、血熱、出血等,如紅花、赤芍、丹參、紫草、朱砂、雞血藤、丹皮、蘇木、生山楂、血竭、紅藤之類皆是。

色白入肺(氣)以治肺經病變,如咳喘、咳血、多痰、肺熱、肺氣不定等症,如白發、白前、白芥子、桑白皮、白果、生石膏、桔梗、薤白、白薇、白附子、白僵蠶之類。

色黃入脾(肌肉)以治脾胃病變,如脾虛乏力、久瀉脫肛、中虛腹脹、濕阻脾胃等症,如黃衹、黨參、黃精,柑草、陳皮、炒白朮、雞肉金、伏龍肝、蜂蜜、炒谷芽、棉花根、炒山藥,以及其它炒黃或用土炒的藥物皆有相似的性能。

色黑入腎(精髓)以治腎經病變,如精血不足頭暈、耳鳴、耳聾、健忘、鬚髮早白、腰膝酸痛、陽萎、遺精等,如大熟地、制首烏、五味子、靈磁石、女貞子、黑玄參、黃精、黑芝麻、鹿角膠、龜板膠、墨旱蓮、桑椹子等皆屬此類。

質地同類藥物的共性
花、葉及全草類等質輕的藥物,一般都有升散的特性,多能顯示袪風、解表、透疹、清利頭目及升陽舉陷的效能,如蘇葉、芥穗、桑葉、菊花、辛荑、薄荷、蟬衣、蔓荊子、浮萍草、升麻之類。

礦石、介殼、根莖及子實等質重的藥物,一般多有沉降的特性,多能顯示降逆止嘔、納氣平喘、瀉下導滯、平肝潛陽、鎮心安神等效能,如代赭石、磁石、朱砂、龍骨、龍齒、牡蠣、石決明、珍珠母、龜板、鱉甲、青朦石、半夏、大黃、蘇子、萊朋子之類。

生長季節同類藥物的共性
藥用植物各有自己的生長習慣性,有的喜生於夏令暑熱之時或南方雨濕較盛的環境;有的則於嚴冬寒冷季節而花葉不凋,可以此來認識部分藥物的共性。一般講,生於夏令暑熱之時多屬去暑化溫之品,如西瓜、荷葉、青蒿、綠豆、藿香、香蔓、佩蘭、扁豆、薄荷、白豆蔻、砂仁之類;生於秋冬收藏之時,多屬寒涼滋補之品,如冬桑葉、菊花、忍冬花、款冬花、女貞子、黃精、人參、玉竹、枸杞子、地黃、首烏、五味子、麥冬、天冬之類。

炮製方法同類藥物的共性
炮製可以轉變藥性,可以增強藥物的作用,炮製方法相同或用同樣的輔料炮製藥物,一般有相似的作用,以此歸類,同樣有助於記憶部分藥物的共性。

炒焦:主要增強了藥物助消化的作用,一般多入脾胃而有健脾消食之功,如焦麥芽、焦谷芽、焦山楂、焦神曲、焦白朮、焦檳榔之類。

炒炭:主要增強了藥物止血的作用,一般多用於出血症,如蒲黃炭、艾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櫚炭、銀花炭、大黃炭、茜草炭、黃芩炭、貫眾炭、熟地炭等皆是。

蜜炙:蜂蜜味甘性平,有補益氣、潤肺止咳等功效,蜜炙藥物多有上述作用,炙黃衹、炙甘草、炙黨參、炙紫苑、炙冬花、炙百合、炙麻黃、炙枇杷葉、炙兜鈴、炙桑皮、炙白前、炙前胡、炙百部、蜜板之類皆是。

鹽炙:鹹味入腎,用鹽炙藥物多歸腎經以治腎經病變、骨蒸盜汗、腰膝酸痛、陽萎遺精等症,如鹽知母,鹽黃柏、鹽澤瀉、鹽巴戟、鹽附子、鹽芯蓉、葫蘆巴、杜仲、續斷、補骨脂、益智仁、沙苑子、小茴禾香之類。

醋炙:醋味酸苦性溫,酸入肝,肝臟血主疏泄,醋炙的藥物多入肝經,一般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如醋柴胡、醋香附、醋青皮、乳香、沒藥、五靈脂、元胡、莪朮、三稜、穿山甲、自然銅之類。

酒炙:酒味辛甘,性大熱,有多種藥理作用,前人有「酒為百藥之長」之稱,主要性能是散寒、活血、溫通經絡,又能引藥上行,酒炙藥物一般多用治寒礙、血滯、經絡不通的病症,如痺痛、傷痛等傷骨關節病變及氣滯血瘀的症候,有些藥物欲治上焦或頭部病症的亦用酒炙,以引藥直達病所,如豨益草、虎骨、白花蛇、烏梢蛇、千年健、大黃、黃芩、當歸、川芎、丹參、元胡、白芍、牛膝之類皆是。

如上述炮製外,還有少量用薑、膽汁、童便、甘草、吳萸等藥物炮製成的中藥,或以中藥互炮調和藥性,如薑炮的薑、半夏、薑厚朴、薑竹茹,其它炮製的如膽南星、吳萸連、蛤炒阿膠等。

同章藥物的共性
中藥講義多按性能分類,同一章節藥物的主要性能相同或相似,是記憶藥物共性最基本的遵循規律,應重點掌握,具體說明如下:

辛溫解表藥:麻黃、桂枝、紫蘇等,性味多屬辛溫,均有散寒介表的效能,同可用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之風寒表症,其餘如生薑、舌草、藿香、荊芥、防風、羌活、白芷、董本、細辛等均有此種性能。

清熱燥濕藥:黃芩、黃連、黃柏等,性味多屬苦寒,均能清熱燥濕,同可用於夏熱、苔膩、尿少及瀉痢、黃疸、帶下、痔廔等濕熱症,其餘如龍膽草、苦參、胡黃連等皆有此種性能。

芳香化濕藥:藿香、香草、佩蘭等,氣味芳香多入脾胃,皆可化濕運脾,同可用治濕阻脾胃所致完腹痞悶脹滿:嘔吐泛酸、大便塘沫、口甘多涎、舌苔白膩,以及濕溫病或暑濕症,其它如砂仁、白豆蔻、草豆蔻、厚朴、扁豆之類皆有此種性能。

溫裡藥:附子、乾薑、肉桂等性味多屬辛熱,皆可溫裡散寒,同可用於寒邪內侵或陽虛陰盛之完腹冷痛、嘔吐瀉痢,或寒疝腹痛,或寒飲伏肺之咳喘、痰多清稀或畏寒肢冷等裡寒病症,它如吳茱萸、烏頭、細辛、花椒、高良薑、蓽拔、丁香、小茴香、胡椒等皆有此種性能。

以上所述,試圖依照某些規律來分析藥性,用好藥性,但只能對部分藥物的共性有助於加強記憶,各種藥物各自都有其特殊的性能,所以,只有掌握每一味藥物的全部性能,同時,還必須結合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為中醫基礎理論,才能正確認識和應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