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進醫院不再怕怕 消除小朋友的白色恐懼

發表於 : 2006-07-07 , 16:38
MissC
2006.07.07  中國時報
進醫院不再怕怕 消除小朋友的白色恐懼
彭純芝(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許多小孩一進醫院、或一看到穿白衣服的醫護人員,不管是要做什麼,先嚎啕大哭再說。「白色恐怖」真是無所不在!當然,這一方面是醫護人員、醫療院所的責任,應該幫孩童營造一個不會恐懼的環境與氣氛。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想辦法不要讓小孩對醫療環境或醫療行為有強烈的不愉快經驗。

醫療行為 不是處罰方式

很多父母為了「恐嚇」孩子聽話,常嚇小孩「不乖就要打針」,也加強了孩子「醫師護士是壞人」的想法。做父母的若能先做好心理準備,並充實對疾病的認知,進而幫助孩子克服這些恐懼及困擾,度過不愉快的經歷,將讓孩子的醫療過程更為平順。

☆了解即將面對的醫療程序:以孩子可理解且正面的話解釋孩子即將面對的醫療程序,最好的資訊來源當然是照顧您寶貝的醫護人員,再輔以一些衛教資料、報章雜誌或書籍來增進了解,同時要讓孩子了解這些醫療處置的必要性,而不要視其為「處罰」,也不要使用會使小孩敵視醫護人員的字語,例如曾經在幫患童打上點滴後,聽到阿媽對孫子說:「不哭了!醫師伯伯壞壞,阿媽幫你打他。」

有些家長會在家裡與孩子玩「醫師看病的遊戲」,也是讓他們體驗的好辦法。轉移注意力或讓他們有參與感,例如在做檢查或治療時:「你可以幫助拿著紙膠,等護士阿姨要用時再拿給她」。在描述上應注意使用的文字,不要在他們小小心靈產生不正確的聯想,激起更大的恐懼。例如要接受手術治療者,不要用「切開」這類字眼。

支持與陪伴 讓孩子安心

☆給予最有力支持:以誠實的心態與您的孩子一起關心他的疾病和治療:以很適當的字眼,婉轉的告訴他即將面對的事情,不要一味矇騙。例如打針真的會痛,也不要一再騙他不痛,可以告訴他,「打針會有點痛,但沒有上次跌倒那麼痛。上次你沒哭,這次一定可以更勇敢!」。也可以教導他如果很痛,可以如何處理,例如:「痛的時候,你可以大聲的叫『哎喲』並握緊我的手,但不可以站起來」。

☆減輕焦慮:造成小孩子不舒服的,常來自於焦慮的成分比來自於醫療處置本身的還多,而父母親的焦慮不安是會感染到孩子的。找件事情做,例如:握住孩子的手,陪他說話,可以消除緊張感。深呼吸也是減輕焦慮的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尤其是在吐氣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做「吹」的動作,例如吹口哨、吹風車來減輕焦慮。有時也可以給孩子聽聽輕鬆的音樂。

輕鬆以對 緊張焦慮不傳染

☆幫孩子找樂子:在住院期間或等待做檢查時,以及做檢查或治療期間常常是很無聊又令人煩躁的。可以引導他運用一些想像力或回憶一些快樂經歷,也可以陪他玩遊戲,算算天花板上的洞、數數、唸字母等等。適當的講笑話、說故事、唱唱歌,都可以幫助子分散他們面對醫療處置的注意力。

醫療上的一些處置在很多人的心裡是陌生的、可怕的,做父母的先要有很好的認知,並調整好自已的心理,適當的鼓勵他們勇敢的面對,才能協助您的孩子好好度過就醫經歷。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