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垂盆草

發表於 : 2006-11-05 , 12:01
懸壺子
垂盆草

1.拉丁文名稱/拉丁學名:Herba sedi/Se dum sarmentosum Bunge.

2.中文名稱及別名:垂盆草。

3.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新鮮或乾燥全草。

4.主要活性成分:本品主含垂盆草甙(sarmentosine,2-氯基4-O-β-D-葡基丁烯-(2)-醇)。另含氨基酸、黃酮、三萜類及植物固醇等,氨基酸主要有左旋天冬酰胺(L-aspargine)、左旋天冬氨酸(L-asparticacid)、左旋-α-丙氨酸(L-α-alanine)、左旋白氨酸(L-leucine)、左旋酪氨酸(L-tyrosine)、左旋纈氨酸(L-valine)等。

5.採收加工:夏、秋二季採收,除去泥沙雜質,乾品切段。

6.性味與歸經:甘、淡、涼。歸肝、膽、小腸經。

7.毒性:本品毒性較低,流浸膏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4.2克/千克。

8.傳統功效:清利濕熱,解毒。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急、慢性肝炎。

9.現代藥理:

 A.保肝:垂盆草甙有降低血清穀丙轉氨酶的作用。本品還可減輕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壞死。

 B.抗菌:體外實驗本品對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C.免疫抑制作用:垂盆草水提取物可明顯降低小鼠碳粒廓清速率,同時減少肝臟和脾臟對碳粒的攝取,還可顯著抑制2,4,6-三硝基氯苯及綿羊紅細胞所致的遲發性過敏反應。此作用可能與其對單核巨噬系統的抑制作用有關。

 D.抗脂質過氧化:垂盆草可明顯防止酒精所致小鼠肝臟穀胱的耗竭及丙二醛的生成,對NADPH-Vit C所致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和Fe2+-半胱氨酸所致大鼠肝細胞的脂質過氧化損傷亦有顯著保護作用。

10.臨床應用:

 A.急慢性肝炎:本品單味製片劑,每日3次口服。

 B.角膜炎:本品注射液0.8毫升加2%普魯卡因0.4毫升注於下方球結膜。


(九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台灣)

Re: 垂盆草

發表於 : 2006-11-05 , 22:07
懸壺子
垂盆草
【英文名】 HERBA SEDI

【別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蓮、養雞草、狗牙齒、瓜子草

【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乾燥全草。夏、秋二季採收,除去雜質。鮮用或乾燥。

【製法】除去泥沙雜質,乾品切段。

【性狀】本品莖纖細,長可達20cm以上,部分節上可見纖細的不定根。3 葉輪生,葉片倒披針形至矩圓形,綠色,肉質,長1.5~2.8cm,寬0.3~0.7cm,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狹,有距。氣微,味微苦。

【鑑別】本品莖的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外壁增厚,內層約為10列薄壁細胞。中柱小,維管束外韌型,導管類圓形。髓部呈三角狀,細胞多角形,壁甚厚,非木化。緊靠韌皮部細胞及髓部細胞中含紅棕色分泌物。

【性味歸經】甘、淡,涼。歸肝、膽、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利溼熱,解毒。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廱腫瘡瘍,急、慢性肝炎。

【使用方式用量】鮮品250g,乾品15~30g 。

【貯藏】鮮品隨用隨採,乾品置乾燥處。

【附記】

(1)對于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用於廱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廱退腫。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作用中期),對降低血清轉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溼熱症狀減輕或消除。此外,本品近又用於癌腫。

(2)垂盆草原為民間治療瘡廱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草藥,但因一般中藥店不備,故過去在臨床上殊少套用。近年來發現本品可用治傳染性肝炎,對降低轉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療效;根據臨床初步體會,有些病患在停藥後又有轉氨脢升高的現象,為了提高療效,有待進一步實踐與研究。

(3)本品葉小,形似鼠牙,故別名為鼠牙半枝蓮,但稱為半枝蓮的尚有唇形科的開頭草,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以用“垂盆草”的標簽為妥。

【摘錄】《中國藥典》

發表於 : 2006-11-10 , 11:18
藍子
沒圖看嗎?@@

垂盆草

發表於 : 2006-12-14 , 20:27
懸壺子
垂盆草
【中文名】: 垂盆草
【類 別】: 全草類
【英文名】: Stringy Stonecrop Herb r
【別 名】: 狗牙齒、半枝蓮、三葉佛甲草。

【來 源】: 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全草。

【採 制】: 夏、秋季採挖,除去雜質,曬乾。

【性 味】: 性涼,味甘、涼。

【植物形態: 多年生肉質草本,不育枝匍匐生根,結實枝直立,長10~20cm。葉3片輪生,倒披針形至長圓形,長15~25mm,寬3~5mm,頂端尖,基部漸狹,全緣。聚傘花序疏鬆,常3~5分枝;花淡黃色,無梗;萼片5,闊披針形至長圓形,長3.5~5mm,頂端稍鈍;花瓣5,披針形至長圓形,長5~8mm,頂端外側有長尖頭;雄蕊10,較花瓣短;心皮5,稍開展。種子細小,卵圓形,無翅,表面有乳頭突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地】: 生於山坡岩石上或栽培。分佈我國南北。

【化學成份】: 含N-甲基異石榴皮堿(N-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氫-N-甲基異石榴皮堿、景天庚酮糖(sedoheptulose)、葡萄糖、果糖、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