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經收穫大
發表於 : 2007-01-04 , 19:18
摘錄台中縣旭光國小 林素花老師
近日社會上,對於推動兒童讀古典經書,有風起雲湧之勢,欣感之餘,更深感孔子所言不差:「德不孤,必有鄰。」於是我也抱著野人獻曝的心情,將我過去一年來,以一位級任老師的身分,在班上推動兒童讀經(經乃指古代的經典,如四書、五經、唐詩.....)的經歷、心得,與大家分享。
促使我投身於推動兒童讀經的動機,在於心痛於當今的社會,每天有層出不窮的校園事件上演。我常思考,難道就沒有一帖良方,可以挽救此一時弊嗎?
就在遍尋良方之際,聆聽了一場由王財貴教授主講的「如何指導兒童讀經」。聽完之後,心中洶湧澎湃,熱血沸騰,我在王教授的演講中,看見未來台灣教育的曙光,我決定要試試這些「古聖先賢」的威力。
開始讀經的第一天,我由唐詩入門,先讀小朋友抄兩首詩在黑板上。我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簡單又有趣。孩子們興致勃勃,念了幾次以後,也就會背了。進人情況後,我開始配合鼓勵制度,定下規則。當場會背的,可記兩個優點,後來會背的,就一個優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平常要小朋友背點書,像有多困難似的,如今為了兩個優點,人人都成了個中好手。於是,讀經活動蔚為風潮,在班上如火如荼的展開。
再來,教導兒童讀經一定要掌握同儕學習原則。老師、家長最好製造一個人人都在讀經的環境,孩子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去親近經典。
最後,就是要想辦法驗收孩子的成果,驗收的方式儘可能遊戲化。我習慣將團康遊戲競賽融入驗收成果中,譬如「蘿蔔蹲」遊戲,幾乎每個孩子都愛玩,於是就規定指定那一組,必須先背完一段經文或一首詩,才可以進行遊戲。總之,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用團體競賽驗收成果,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孩子都有「喜贏厭輸」的習性,於是常為了整組的榮譽,程度好的會千方百計去盯程度差的。如此利用同儕間的良性互動,讀經教學的推展,自然省力不少。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讀經後,孩子們有那些改變。
一、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
讀經前,我每天有處理不完的糾紛,以及糾正不盡的偏差觀念,於是我十分渴望將學生浮躁的心,拉回書本上。事與願違,即使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濟於事。對孩子來說,課業壓力太大,就想法子鬼混、作弊,班上人數這麼多,任老師有三頭六臂,也拿他沒轍。
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課業成績在班上算是佼佼者,但是他可以為了拿滿分而作弊,還可以偷班上的牛奶錢而面不改色,甚至臨危不亂的將過錯栽贓給同學。這個所謂「資優生」的偏差行為和觀念,令我手足無措,不知從何導正他。
驚喜的是讀經之後,經典中的道理,在他內心深處產生了反省的效力。到後來,他即使撿到一塊錢,也會一五一十的交給我:試卷上多了一分,他會要求我改止;更難得的是,他主動去糾正和他同樣錯誤行為的同學。
二、有顆較溫柔良善的心
現今的教育制度,講求速成、填鴨、量化;但教育是教「人」的工作,許多性格與心靈的化育,是不能靠填鴨、量化達到速成的效果。孩子的內心深處,有著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需要由教育的力量,去啟蒙它,滋養它。如此,孩子長大後,才不會淪為功利主義的奴隸。
以下這段在班上發生的小插,曲令我難以忘懷。
班上有個小朋友,從一年級就開始逃學、蹺家,即使不逃學,在班上對老師也是口出惡言,對同學更是極盡恐嚇勒索之事,有一回更惡劣到在鐵軌上排石頭差一點害火車失事。接班之初,前一任導師一再對我耳提面命,我就像在捏一個不定時炸彈,滿心惶恐。
讀經一段時日之後,在一個閒聊的機會中,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談到以往蹺課逃家的事。言談之中,少了一分劍拔弩張之氣,臉上卻多了一分童稚的天真,他甚至帶著希望的口吻問我:「老師,古人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是真的嗎?」孩子的話,令我深深體會到童蒙養正,不正是如此嗎?
這個孩子後來的表現,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不僅以前的老師覺得他變得知書達禮,合群友善;就連以往指名不願意自己小孩和他同坐一桌的家長,也都認為他的改變是奇蹟。這個小朋友的改變「轟動」了整個社區,大家都認為是老師的功勞,但是我很清楚,這股偉大教化力量,乃源於讀經的薰陶功效。
讀經後,孩子有顆較溫柔良善的心。他們透過讀經,慢慢的領悟做人處世的道理,並且提升內省的能力,使今日搖搖欲墜的道德教育,出現了一道曙光。
三、提高了孩子的記憶力
孩子在十五歲以前,是記憶力的黃金時代,記得在我推動讀經的兩個月之後,有一天上課,一時興起,教孩子念蔣捷的「聽兩」。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帶讀了三次,當場就有一個小朋友,站了起來,一字不差的將這闕詞背了下來。
另外,家長也反應,以前孩子背一課書,總要拖一個下午才背熟;讀經之後,半個小時,就可以背完一課書。總之,讀經真是好,好的妙境,還待自己入門後,慢慢體會。
四、有張漂亮的成績單
初接班時,班風十分浮躁,學生的心不在書本上,第一次月考,數學平均七十八分。然而到了下學期,最後一次月考數學平均竟然進步到九十二分,其中的差異,不得不令人驚異。
我常在想,讀經和數學成績有什麼關聯?幾經思索,不難發現其中的淵源。試攤開每一張考卷,即發現選擇、填充、應用這些文字敘述的題目,占了一大半。讀經使語文能力大幅提高,自然反應在各科的學業成績上。
這一年,我陪著孩子們讀經,發現不僅孩子長進了,家長也跟著進步,而我這個做老師的,更是與學生同步成長。班級裡裡外外,上上下下,一片和樂融融。讀經前,總有處理不完的糾紛;讀經後,則是有撿拾不完的生命感動。
我在孩子的改變中,看到目前道德教育該走的方向。讀經教學,乃是透過古代聖賢的話,來浸、染、熏、陶孩子的心。擺脫往昔教育一味規定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外在制約,孩子的內省能力增強後,他們心更自在、更寬廣,而我這個為人師者,也更愉快,更放心。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也是明日希望之城的主人翁。你是不對今天的教育感到憂心忡忡,力不從心?歡迎你也參加兒童讀經推廣行列,保證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轉載自國語日報85年3月17日家庭版)
PS:以上相關資料取自於王財貴教授華山書院講堂的網站
http://www.chinese-classics.com.tw/
近日社會上,對於推動兒童讀古典經書,有風起雲湧之勢,欣感之餘,更深感孔子所言不差:「德不孤,必有鄰。」於是我也抱著野人獻曝的心情,將我過去一年來,以一位級任老師的身分,在班上推動兒童讀經(經乃指古代的經典,如四書、五經、唐詩.....)的經歷、心得,與大家分享。
促使我投身於推動兒童讀經的動機,在於心痛於當今的社會,每天有層出不窮的校園事件上演。我常思考,難道就沒有一帖良方,可以挽救此一時弊嗎?
就在遍尋良方之際,聆聽了一場由王財貴教授主講的「如何指導兒童讀經」。聽完之後,心中洶湧澎湃,熱血沸騰,我在王教授的演講中,看見未來台灣教育的曙光,我決定要試試這些「古聖先賢」的威力。
開始讀經的第一天,我由唐詩入門,先讀小朋友抄兩首詩在黑板上。我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簡單又有趣。孩子們興致勃勃,念了幾次以後,也就會背了。進人情況後,我開始配合鼓勵制度,定下規則。當場會背的,可記兩個優點,後來會背的,就一個優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平常要小朋友背點書,像有多困難似的,如今為了兩個優點,人人都成了個中好手。於是,讀經活動蔚為風潮,在班上如火如荼的展開。
再來,教導兒童讀經一定要掌握同儕學習原則。老師、家長最好製造一個人人都在讀經的環境,孩子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去親近經典。
最後,就是要想辦法驗收孩子的成果,驗收的方式儘可能遊戲化。我習慣將團康遊戲競賽融入驗收成果中,譬如「蘿蔔蹲」遊戲,幾乎每個孩子都愛玩,於是就規定指定那一組,必須先背完一段經文或一首詩,才可以進行遊戲。總之,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用團體競賽驗收成果,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孩子都有「喜贏厭輸」的習性,於是常為了整組的榮譽,程度好的會千方百計去盯程度差的。如此利用同儕間的良性互動,讀經教學的推展,自然省力不少。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讀經後,孩子們有那些改變。
一、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
讀經前,我每天有處理不完的糾紛,以及糾正不盡的偏差觀念,於是我十分渴望將學生浮躁的心,拉回書本上。事與願違,即使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濟於事。對孩子來說,課業壓力太大,就想法子鬼混、作弊,班上人數這麼多,任老師有三頭六臂,也拿他沒轍。
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課業成績在班上算是佼佼者,但是他可以為了拿滿分而作弊,還可以偷班上的牛奶錢而面不改色,甚至臨危不亂的將過錯栽贓給同學。這個所謂「資優生」的偏差行為和觀念,令我手足無措,不知從何導正他。
驚喜的是讀經之後,經典中的道理,在他內心深處產生了反省的效力。到後來,他即使撿到一塊錢,也會一五一十的交給我:試卷上多了一分,他會要求我改止;更難得的是,他主動去糾正和他同樣錯誤行為的同學。
二、有顆較溫柔良善的心
現今的教育制度,講求速成、填鴨、量化;但教育是教「人」的工作,許多性格與心靈的化育,是不能靠填鴨、量化達到速成的效果。孩子的內心深處,有著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需要由教育的力量,去啟蒙它,滋養它。如此,孩子長大後,才不會淪為功利主義的奴隸。
以下這段在班上發生的小插,曲令我難以忘懷。
班上有個小朋友,從一年級就開始逃學、蹺家,即使不逃學,在班上對老師也是口出惡言,對同學更是極盡恐嚇勒索之事,有一回更惡劣到在鐵軌上排石頭差一點害火車失事。接班之初,前一任導師一再對我耳提面命,我就像在捏一個不定時炸彈,滿心惶恐。
讀經一段時日之後,在一個閒聊的機會中,這個孩子居然主動談到以往蹺課逃家的事。言談之中,少了一分劍拔弩張之氣,臉上卻多了一分童稚的天真,他甚至帶著希望的口吻問我:「老師,古人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是真的嗎?」孩子的話,令我深深體會到童蒙養正,不正是如此嗎?
這個孩子後來的表現,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不僅以前的老師覺得他變得知書達禮,合群友善;就連以往指名不願意自己小孩和他同坐一桌的家長,也都認為他的改變是奇蹟。這個小朋友的改變「轟動」了整個社區,大家都認為是老師的功勞,但是我很清楚,這股偉大教化力量,乃源於讀經的薰陶功效。
讀經後,孩子有顆較溫柔良善的心。他們透過讀經,慢慢的領悟做人處世的道理,並且提升內省的能力,使今日搖搖欲墜的道德教育,出現了一道曙光。
三、提高了孩子的記憶力
孩子在十五歲以前,是記憶力的黃金時代,記得在我推動讀經的兩個月之後,有一天上課,一時興起,教孩子念蔣捷的「聽兩」。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帶讀了三次,當場就有一個小朋友,站了起來,一字不差的將這闕詞背了下來。
另外,家長也反應,以前孩子背一課書,總要拖一個下午才背熟;讀經之後,半個小時,就可以背完一課書。總之,讀經真是好,好的妙境,還待自己入門後,慢慢體會。
四、有張漂亮的成績單
初接班時,班風十分浮躁,學生的心不在書本上,第一次月考,數學平均七十八分。然而到了下學期,最後一次月考數學平均竟然進步到九十二分,其中的差異,不得不令人驚異。
我常在想,讀經和數學成績有什麼關聯?幾經思索,不難發現其中的淵源。試攤開每一張考卷,即發現選擇、填充、應用這些文字敘述的題目,占了一大半。讀經使語文能力大幅提高,自然反應在各科的學業成績上。
這一年,我陪著孩子們讀經,發現不僅孩子長進了,家長也跟著進步,而我這個做老師的,更是與學生同步成長。班級裡裡外外,上上下下,一片和樂融融。讀經前,總有處理不完的糾紛;讀經後,則是有撿拾不完的生命感動。
我在孩子的改變中,看到目前道德教育該走的方向。讀經教學,乃是透過古代聖賢的話,來浸、染、熏、陶孩子的心。擺脫往昔教育一味規定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外在制約,孩子的內省能力增強後,他們心更自在、更寬廣,而我這個為人師者,也更愉快,更放心。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也是明日希望之城的主人翁。你是不對今天的教育感到憂心忡忡,力不從心?歡迎你也參加兒童讀經推廣行列,保證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轉載自國語日報85年3月17日家庭版)
PS:以上相關資料取自於王財貴教授華山書院講堂的網站
http://www.chinese-classic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