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產前產後營養補給大提案

發表於 : 2007-03-09 , 14:09
MissC
產前產後營養補給大提案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採訪撰文/伍偉婷 諮詢/馬偕醫院營養師 王櫻芳


所謂「一人吃、兩人補」,從懷孕開始到產後,飲食大計都不可馬虎,懷孕各期需特別補充不同的營養素,產後也須從飲食中獲得能量讓身體復原。除了從日常飲食中攝取之外,市面上更多了許多供孕媽咪選擇的營養補充品,到底該怎麼選、怎麼吃?本篇?妳解答!

孕期~營養均衡最重要

孕媽咪可能常?了到底該攝取何種營養素而困擾,馬偕醫院營養師王櫻芳表示,只要抓住大原則:均衡飲食、避免不良飲食習慣,並依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量,攝取懷孕時應多加補充的營養即可。

不論懷孕與否,人體都需要6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專指鈣、鐵)以及水分,如何均衡攝取,才是孕媽咪最大的課題。而不同的營養素對母體和胎兒又會有什麼不同的意義?以下就針對各種營養素的功能及攝取量來說明。

碳水化合物
重要性:碳水化合物又稱醣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適量的醣可幫助脂肪代謝。
來源:米、飯、麵、馬鈴薯、榖類等。

脂肪
重要性:能提供孕婦足夠的熱量。一些特殊脂肪則有助於胎兒腦、神經系統、組織的強化與再生。
來源:沙拉油、核果、橄欖油、亞麻油。

蛋白質
重要性:是胎兒組織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當胎兒的組織器官在成長的時候,必須有許多蛋白質依附在上面,直到這些器官成熟到能獨立運作為止。
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牛肉、魚肉、豬肉、蛋類、乳製品;植物性蛋白質:蔬菜、豆類。
攝取量:
(動物性蛋白質最好佔蛋白質總量的1/2~2/3)
懷孕第1期:每日增加0公克。
懷孕第2期:增加10公克。
懷孕第3期:增加10公克。
哺乳期:增加15公克。

礦物質
重要性: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為了維護胎兒的骨骼成長及孕婦本身對骨骼健康的需求,鈣的攝取量應是平常的1倍以上。若是攝取不足,胎兒會從媽咪的骨骼中吸取鈣質,因而造成媽咪骨本流失、骨質疏鬆。而胎兒在成長時,需要幾10億個紅血球才能維持身體組織的正常運作,因此需多補充具造血功能的鐵質,以滿足胎兒成長所需;若攝取不足,胎兒仍會從母體吸收,造成母體貧血的現象。
來源:
鈣:牛奶、小魚乾、蝦米
鐵:肝臟、深色肉類、深色蔬菜
攝取量:

懷孕期及哺乳期:每日1000毫克。

懷孕第1期:不需特別增加。
懷孕第2期:不需特別增加。
懷孕第3期:每日增加30毫克。
哺乳期:每日增加30毫克。

維生素
重要性:維生素分布在各類食物中,只要維持均衡的飲食,就能吸收到完整的維生素。但要特別注意的是「葉酸」的攝取,葉酸攝取不足,很可能影響到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特別是在懷孕初期時。
來源:維生素A:肝臟、蛋黃、黃綠色蔬菜、魚肝油。

維生素C:深綠色及黃紅色蔬菜、水果(如芭樂、柑橘)。
維生素B1、B2:胚芽米、麥芽、肝臟酵母。
維生素B6、B12:動物性食物。
葉酸:肝、腎、瘦肉、綠色蔬菜。
攝取量:各類維生素:依行政院衛生署之建議量攝取,且不超過其制定的上限。
葉酸:懷孕第1~3個月:每日多攝取200微克;哺乳期:每日多攝取100微克。


重要性:充足的水分可幫助母體本身和胎兒的新陳代謝作用,並且減低孕婦便秘的機率。若是嘴饞,偶爾也可以果汁、湯來代替部份的白開水。
來源:水、果汁、湯,避免酒精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攝取量:每天8大杯,一杯250cc;哺乳期需額外增加。

總熱量的攝取

孕期比平時多攝取許多營養素,體重自然會直線攀升,但是不要認為孕期體重的增加就無可厚非,若是增加太快、太多,也可能對自己及胎兒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仍要控制熱量的增加。
懷孕第1期:不需增加。
懷孕第2期:每日熱量攝取增加300大卡。
懷孕第3期:每日熱量攝取增加300大卡。

io:

Re: 產前產後營養補給大提案

發表於 : 2007-03-09 , 14:11
MissC
產後~哺乳婦需特別注重飲食

在寶寶出生後,決定哺餵母乳的媽咪要更重視自己的飲食,以供應製造足夠的乳汁及滿足分泌乳汁所需要的熱量;而未哺乳的媽咪,產後飲食攝取和一般成年女性同等份量即可。
熱量:因合成乳汁中的物質需要大量的熱量,因此哺乳婦需比一般成年女性多增加500大卡的熱量,意即孕期後再往上增加200大卡。
維生素:要確定體內有足夠的維生素C,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
蛋白質:哺乳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因此行政院衛生署建議每日攝取65克的蛋白質,一天至少喝2杯牛奶,較能供應充分的蛋白質及鈣。
水:仍維持一天8杯250CC的水,牛奶可包含在內計算。

營養補充品的必要性

不論是孕期或產後,辛苦的媽咪都必須特別注意飲食的均衡及營養,只是看不見的營養素總是令媽咪擔心自己是否攝取不足,不過有些營養素的確可以由身體症狀來評估攝取量,像是維生素A的長期缺乏,皮膚會乾、粗,手指甲旁會有鱗片狀;缺乏維生素C牙齦容易出血;常抽筋表示鈣攝取量可能不足;另外,有些人因鐵劑攝取過多,而出現便秘的情況。

若在身體上察覺異樣,的確有可能是營養素攝取不足。雖然把握了均衡飲食的大原則,還是很容易出現營養素缺乏的情況。王櫻芳表示,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鈣、鐵、維生素等營養素不容易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量,這也就顯現出綜合維他命這類營養補充品存在的必要性了。

營養補充品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市面上林林總總的營養補充品,到底該怎麼選?怎麼吃?
1.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建議的攝取量來服用營養補充品。
2. 可藉由該營養補充品的使用說明,來評估自己是否需要。
3. 選購時,留意製造期限、保存期限。
4. 外包裝盒上一定要有清楚的食品標示,及各營養素的劑量。
5. 依據包裝上標示的劑量及服用方式來補充,因為某些營養素在飯前、飯後吸收效果不同。
6. 若欲自行補充營養補充品,應先請醫師或營養師評估目前營養狀況。
7. 若已服用綜合維他命,則不建議再補吃單項營養素的維他命,除非經醫師評估後認可。
8. 單項營養素補充皆須經醫師同意,以免攝取過量。
9. 素食者,易缺乏維生素B12而導致貧血,而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因此純素食的媽咪,不論懷孕或哺乳,都應額外補充。
10. 懷孕及分娩時,鐵質的需要量增加,再加上動物性的鐵質來源較易被身體吸收,因此素食者也易缺鐵,應請醫師評估是否缺鐵再另行補充。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