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拋開產後憂鬱 歡喜迎接新角色

發表於 : 2008-05-29 , 19:51
MissC
拋開產後憂鬱 歡喜迎接新角色
自由
文/何海(作者為嘉義佛教大林慈濟綜合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



根據統計報告,有50至60%的媽媽,才剛生下小孩,就承受產後情緒低潮(postpartum blue)的痛苦,其中10至15%的母親嚴重到陷入大家常聽到的「產後憂鬱症」。

產後情緒低潮的症狀包括輕度的心情低落、情緒起伏、疲倦、焦慮、失眠等症狀,最常出現在產後的4至5天,通常會在2週內恢復,一般不需要做特殊治療。

較嚴重者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睡眠問題(睡過多或失眠)、食慾減退或暴食、負面思想(懷疑自己沒有能力教導小孩、無法做個稱職的母親)、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殺念頭、失去興趣、精神激躁或精神呆滯等,持續達2個禮拜,就要注意了,最好接受評估自己是否為產後憂鬱症。

◎雖然目前仍無法確定產後憂鬱症的發生原因為何,但醫學上認為,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很重要。據研究,下列四種情況被認為是高危險群:

●曾罹患憂鬱症者,或懷孕時曾經歷憂鬱症者;有報告指出,曾經患過產後憂鬱症的產婦下一胎有5成的機率會再發生。

●經前症候群嚴重者。

●與配偶情感不睦者。

●孕期與產後生活壓力過大,或缺乏社會支持系統者。

前兩項意味著體質、荷爾蒙因素的影響。生理上,由於經歷生產用力的過程,身體會感到相當疲憊,再加上產後荷爾蒙的變化,如雌激素、黃體激素、甲狀腺素會產生極大的變化,腦部掌管情緒的功能受到影響,心情不自覺低落;後兩項屬於心理層面,家庭關係(如夫妻關係與婆媳關係不睦),以及傳統社會賦予女性角色的既定規範(如:生兒育女是女性的責任、有了孩子就該放棄工作與休閒娛樂,無法再隨心所欲等等)。也可能擔心身材走樣不再具有吸引力,以及照顧嬰兒的壓力及睡眠不足,角色從被呵護者轉變成照顧者,往往會造成產後婦女沉重的心理壓力,內心存在著許多衝突及壓抑的情緒。

發現自己罹患產後憂鬱症,不要認為可恥,也不是產後婦女一個人的責任,身邊的親友與親密愛人,都應該給予關愛與協助,幫助產婦走出陰霾,找回產前的自信。

患者本身也可以請婦產科協助轉介至精神科,或是直接至各大醫院的精神科接受治療,優良的心靈諮商診所也是可以列入考慮的對象。

治療產後憂鬱症的方式包括服用抗憂鬱藥物、心理治療,或是兩者併用。但是有哺餵母乳者需要告訴醫師,因為需要注意服用抗憂鬱藥對嬰兒的長期影響及安全性。一般說來,產後憂鬱症至少要接受6到9個月的治療。

有四個字,是最能作為預防產後憂鬱症的座右銘,就是「慈悲喜捨」。尤其是剛為人父母,一個小生命的誕生,也帶來兩個新的生命(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學習用慈悲的胸懷去看待這三個生命(尤其是那個小生命),歡喜地承受新的角色,為新生命努力付出,也歡喜地放棄過去部分的生活及自我(譬如徹夜唱KTV等),也就不容易發生產後憂鬱症。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