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幼童七成偏食 十歲後偏食胖多於瘦
發表於 : 2008-06-25 , 18:32
瘦小幼童七成偏食 十歲後偏食胖多於瘦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五日電
林口長庚醫院調查發現,四歲左右的小朋友,十個有六、七個偏食,過瘦的幼童更是七成會偏食,剔除苦瓜、蘿蔔、榴槤等味道重的食物不計,幼兒普遍不愛需要咀嚼的肉類和蔬菜,等到七歲時口味定型,偏食的食物千奇百怪,大致是女生不愛吃肉,男生不愛吃菜。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趙舜卿今天指出,臨床經驗發現一、兩歲的孩童,偏食行為約為一到二成,二到三歲孩童是三到四成,三到四歲時上升到六、七成,相較於七歲以後的偏食行為維持在五、六成,顯然一到四歲是偏食行為明顯增加的年齡層。
最近長庚對三百位二到四歲兒童進行飲食調查與生長評估,發現偏食兒童比不偏食孩童,體重過輕的比率是兩倍以上,同時生長發育也比較慢,普遍吃得慢,也對食物缺乏興趣,營養素攝取不足。
兩年前,林口長庚兒童營養門針對長期(超過六個月)偏食的十歲以下兒童,進行營養與生長的評估,發現長期偏食兒童的平均體重體位,比同齡兒童低十四點四個百分位,身高體位平均值也低於同齡兒童七點八個百分位;瘦小孩童高達七成有偏食行為。
趙舜卿分析孩童的偏食內容,四歲以下的孩子大多偏好軟食,對於需要咀嚼的雞、牛肉和蔬菜,比較不愛吃,到了五歲以上,偏食的食物千奇百怪,肉、蛋、蔬菜都有人偏愛或不愛,等到七歲,食物愛好已經固定,已經不是偏食的層次,而是直接變成「喜歡」或「討厭」。
值得一提的是,趙舜卿說,幼兒時期的偏食,普遍造成過瘦,即使偏愛吃速食,也是吃一點就飽而營養不均衡,太瘦的機率高於太胖,等到上了小學,出門遊玩和外食機會多,飲食較為多樣,體重趨於正常,等到十歲以後到步入青春期,偏食的後果往往是過胖的機率高於過瘦。
長庚醫院也針對一百四十八位偏食兒童完成研究分析與導正教育,顯示偏食兒童的導因可源於家長不當的飲食現象與行為、家長經濟能力不足、家長缺乏對兒童正確的營養資訊、家長對兒童強迫餵食或常餵零食與過度獎賞、責罵等不當飲食行為,或孩童不喜歡咀嚼、厭奶或食物恐懼行為等本身因素。
因此,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指出,偏食是家長與兒童飲食行為互動不良的後果,應先從導正家長對於飲食內容以及飲食行為的正確觀念,並且改變家長與兒童在飲食時的互動行為,才能矯正兒童的偏食行為。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五日電
林口長庚醫院調查發現,四歲左右的小朋友,十個有六、七個偏食,過瘦的幼童更是七成會偏食,剔除苦瓜、蘿蔔、榴槤等味道重的食物不計,幼兒普遍不愛需要咀嚼的肉類和蔬菜,等到七歲時口味定型,偏食的食物千奇百怪,大致是女生不愛吃肉,男生不愛吃菜。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趙舜卿今天指出,臨床經驗發現一、兩歲的孩童,偏食行為約為一到二成,二到三歲孩童是三到四成,三到四歲時上升到六、七成,相較於七歲以後的偏食行為維持在五、六成,顯然一到四歲是偏食行為明顯增加的年齡層。
最近長庚對三百位二到四歲兒童進行飲食調查與生長評估,發現偏食兒童比不偏食孩童,體重過輕的比率是兩倍以上,同時生長發育也比較慢,普遍吃得慢,也對食物缺乏興趣,營養素攝取不足。
兩年前,林口長庚兒童營養門針對長期(超過六個月)偏食的十歲以下兒童,進行營養與生長的評估,發現長期偏食兒童的平均體重體位,比同齡兒童低十四點四個百分位,身高體位平均值也低於同齡兒童七點八個百分位;瘦小孩童高達七成有偏食行為。
趙舜卿分析孩童的偏食內容,四歲以下的孩子大多偏好軟食,對於需要咀嚼的雞、牛肉和蔬菜,比較不愛吃,到了五歲以上,偏食的食物千奇百怪,肉、蛋、蔬菜都有人偏愛或不愛,等到七歲,食物愛好已經固定,已經不是偏食的層次,而是直接變成「喜歡」或「討厭」。
值得一提的是,趙舜卿說,幼兒時期的偏食,普遍造成過瘦,即使偏愛吃速食,也是吃一點就飽而營養不均衡,太瘦的機率高於太胖,等到上了小學,出門遊玩和外食機會多,飲食較為多樣,體重趨於正常,等到十歲以後到步入青春期,偏食的後果往往是過胖的機率高於過瘦。
長庚醫院也針對一百四十八位偏食兒童完成研究分析與導正教育,顯示偏食兒童的導因可源於家長不當的飲食現象與行為、家長經濟能力不足、家長缺乏對兒童正確的營養資訊、家長對兒童強迫餵食或常餵零食與過度獎賞、責罵等不當飲食行為,或孩童不喜歡咀嚼、厭奶或食物恐懼行為等本身因素。
因此,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指出,偏食是家長與兒童飲食行為互動不良的後果,應先從導正家長對於飲食內容以及飲食行為的正確觀念,並且改變家長與兒童在飲食時的互動行為,才能矯正兒童的偏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