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飲食習慣.把握養成關鍵期
發表於 : 2008-11-12 , 18:15
調整飲食習慣.把握養成關鍵期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小兒科主任朱家祥 編蠼/em>
偏食習慣 go away~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是醫生告誡便秘小孩所常用的金科玉律,父母隨後也會以責備的口語說「叫你吃青菜水果都不吃!」,把造成疾病的責任歸咎於孩子,我常想孩子真的要負全責嗎?父母的角色在哪裡?而便秘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結果,主要就是指偏食或挑食。
所謂的偏食者是指孩子拒絕或挑剔某一類的食物,特別是蔬菜和肉類,並且在吃飯時經常會看到將某一類食物推到盤子一旁、藏食物或將食物丟到桌下餵寵物等現象均是。發展初期,由於孩子個頭較小,所需的總量及熱量依然是足夠,因此,短期內對身體營養狀態的影響並不大,甚至會有正常的生長及發育,短時間內較無法體會偏食帶來的負面影響,可怕的是,若照顧者或是父母親們不加以重視此問題,孩子長期偏食的結果,終將導致疾病的發生,例如:便秘、肥胖、貧血、生長遲緩、免疫機能下降與學習障礙等均是。
餵食障礙孩童有25~30%
任何一個人一定會對少數食物產生厭惡,例如:不吃羊肉,但其他各種動物肉都吃,這樣不能稱為偏食者。偏食者必須是針對某一類食物或很多食物不喜歡而拒食。大多數的幼兒討厭苦的、辣的、難咀嚼及吞嚥的食物。不喜歡吃蔬菜是因為它的特殊味道,尤其是生菜。國內外許多針對父母的研究指出,約有高達六成的爸媽認為他們的孩子有餵食上的困難,但是依據臨床診斷條件評估,則有25~30%的孩童確認為餵食障礙,其中高達20%是偏食孩童。雖然這個數字比起父母的認知要低將近一半,但仍表示有很多的孩子經歷著痛苦的飲食生活。
主因.飲食習慣不良
造成餵食障礙的原因很多,從孩子本身的生理到心理因素,家庭到社會環境都有很深遠的影響。雖然成因複雜,但絕大多數都屬飲食習慣不良所引起。
1歲以前
此階段的嬰兒由於腸胃系統較不成熟,所以營養來源需藉由乳製品如母乳、配方奶等為主要食物。隨著孩子的成長,腸胃系統的成熟,飲食的型態將逐漸轉換為成人型式。
1~2歲是關鍵的轉化期
此階段也是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期。在這個時間裡孩子要拋棄乳房或奶瓶,轉而使用碗筷湯匙等吃飯工具,要將主食的乳製品轉成五穀雜糧,液態食物轉成固態需咀嚼的食物,狼吞虎嚥的飲食方式變為細嚼慢嚥,由飯來張口的被動餵食轉成自立自強的主動吃飯,從邊玩邊吃到固定在餐桌椅上等,種種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都是會造成困擾及束縛,因此需要有更大的付出在「吃」這件事。
學習尊重孩子的食慾
由於此階段孩子的心理發育正邁向獨立自主,反抗威權,因此期望孩子能跟隨著一個良好飲食習慣的規則是需要父母極大努力。另外,這時期的孩子生長發育較1歲前減緩,因此食物的攝取量也正常的減少,若父母沒有如此認知且不尊重孩子的食慾,則親子的衝突將不斷上演,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將變成泡影。
綜合以上論點,良好的飲食行為是建立在優質的親子關係,是孩子與父母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偏差的飲食習慣是親子雙方共同的責任。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小兒科主任朱家祥 編蠼/em>
偏食習慣 go away~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是醫生告誡便秘小孩所常用的金科玉律,父母隨後也會以責備的口語說「叫你吃青菜水果都不吃!」,把造成疾病的責任歸咎於孩子,我常想孩子真的要負全責嗎?父母的角色在哪裡?而便秘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結果,主要就是指偏食或挑食。
所謂的偏食者是指孩子拒絕或挑剔某一類的食物,特別是蔬菜和肉類,並且在吃飯時經常會看到將某一類食物推到盤子一旁、藏食物或將食物丟到桌下餵寵物等現象均是。發展初期,由於孩子個頭較小,所需的總量及熱量依然是足夠,因此,短期內對身體營養狀態的影響並不大,甚至會有正常的生長及發育,短時間內較無法體會偏食帶來的負面影響,可怕的是,若照顧者或是父母親們不加以重視此問題,孩子長期偏食的結果,終將導致疾病的發生,例如:便秘、肥胖、貧血、生長遲緩、免疫機能下降與學習障礙等均是。
餵食障礙孩童有25~30%
任何一個人一定會對少數食物產生厭惡,例如:不吃羊肉,但其他各種動物肉都吃,這樣不能稱為偏食者。偏食者必須是針對某一類食物或很多食物不喜歡而拒食。大多數的幼兒討厭苦的、辣的、難咀嚼及吞嚥的食物。不喜歡吃蔬菜是因為它的特殊味道,尤其是生菜。國內外許多針對父母的研究指出,約有高達六成的爸媽認為他們的孩子有餵食上的困難,但是依據臨床診斷條件評估,則有25~30%的孩童確認為餵食障礙,其中高達20%是偏食孩童。雖然這個數字比起父母的認知要低將近一半,但仍表示有很多的孩子經歷著痛苦的飲食生活。
主因.飲食習慣不良
造成餵食障礙的原因很多,從孩子本身的生理到心理因素,家庭到社會環境都有很深遠的影響。雖然成因複雜,但絕大多數都屬飲食習慣不良所引起。
1歲以前
此階段的嬰兒由於腸胃系統較不成熟,所以營養來源需藉由乳製品如母乳、配方奶等為主要食物。隨著孩子的成長,腸胃系統的成熟,飲食的型態將逐漸轉換為成人型式。
1~2歲是關鍵的轉化期
此階段也是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期。在這個時間裡孩子要拋棄乳房或奶瓶,轉而使用碗筷湯匙等吃飯工具,要將主食的乳製品轉成五穀雜糧,液態食物轉成固態需咀嚼的食物,狼吞虎嚥的飲食方式變為細嚼慢嚥,由飯來張口的被動餵食轉成自立自強的主動吃飯,從邊玩邊吃到固定在餐桌椅上等,種種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都是會造成困擾及束縛,因此需要有更大的付出在「吃」這件事。
學習尊重孩子的食慾
由於此階段孩子的心理發育正邁向獨立自主,反抗威權,因此期望孩子能跟隨著一個良好飲食習慣的規則是需要父母極大努力。另外,這時期的孩子生長發育較1歲前減緩,因此食物的攝取量也正常的減少,若父母沒有如此認知且不尊重孩子的食慾,則親子的衝突將不斷上演,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將變成泡影。
綜合以上論點,良好的飲食行為是建立在優質的親子關係,是孩子與父母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偏差的飲食習慣是親子雙方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