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後 起疹長水泡 恐罹腸病毒
發表於 : 2010-11-01 , 15:40
發燒後 起疹長水泡 恐罹腸病毒
大人也會感染 10月門診成人增1成
蘋果日報
報導╱許芷維、張佩玉 攝影╱葉仁傑 部分圖片╱李銘峻醫師提供、資料照片
夏季、初秋是腸病毒大流行時期,通常9月開學後為高峰,之後疫情會漸緩,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10月疫情持續上升,未見趨緩,小兒科主任李銘峻醫師表示,染腸病毒初期症狀和感冒相似,有發燒、喉嚨紅腫、輕微嘔吐等,若出現小水泡或潰瘍,是罹患腸病毒的徵兆,且今年不只6歲以下幼兒感染,也出現約1成青少年及成人患者,大人小孩都要注意。
先了解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都有可經腸道傳染特徵,共有70幾型,包括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其中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重症。
看症狀
燒退長痱子
染病初期會出現喉嚨痛、口水量變多、不敢吃東西、高燒等類似感冒症狀,約7天痊癒,但燒退後,皮膚卻出現類似痱子的全身性紅疹。
恐引發結膜炎
常會引發急性結膜炎,即「紅眼症」,會出現眼睛發癢、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加,嚴重會造成結膜下出血,眼球呈現血紅色,但7~10天左右會痊癒。
大人也會得
病患大多是幼兒,以往成人罹病者不到1%,今年卻有5-10%,如出現感冒、喉嚨疼痛症狀,要留意口腔、身體是否出現小水泡,就診時告知醫師。
手足口長水泡
最典型症狀會出現「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前者會在口腔、手腳及臀部、膝蓋長水泡,後者會在口腔後半部如扁桃腺上長水泡。
7天內注意重症徵兆
染病後7天內出現昏睡、肌肉抽搐、嘔吐等症狀,是併發重症前兆,會引起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需趕快就醫。
這樣做
避免飛沫傳染
除小兒麻痺病毒,目前沒疫苗可預防,因腸病毒透過口、飛沫及接觸傳播,出門要戴口罩,並少去密閉、人多的空間,避免被感染,咳嗽時,要記得掩口,減少口沫散布。
乾洗手無法去病毒
腸病毒不怕酒精,不怕含抗菌成分的消毒液,「乾洗手」或沙威隆等抗菌洗手乳都沒效,因此吃飯前後、如廁後,一定要用清水及肥皂將手洗乾淨,且洗手後,盡量不要用手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處,避免感染。
換尿布後要洗手
病癒後7~10天,病毒不易飛沫傳染,但會經由腸道釋出,長達8到12周,家中如有幼兒罹病,家長換尿布時接觸糞便,再碰到家中物品或食物,易使家中其他人間接吃下肚再感染。
病後要做環境消毒
含氯漂白水、紫外線及高溫環境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可用15~20c.c.含氯漂白水加10公升的水,消毒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大型家具也可移至戶外,讓陽光照射,患者內衣褲則浸泡在50℃以上的熱水消毒。
醫師說
要避免病毒傳播
(小兒科主任 李銘峻醫師)
腸病毒是常見疾病,即使症狀不嚴重,也要就醫檢查,如果罹病,最好能停止上班、上課,居家隔離1周,並消毒接觸過物品及環境,避免傳染他人。
大人也會感染 10月門診成人增1成
蘋果日報
報導╱許芷維、張佩玉 攝影╱葉仁傑 部分圖片╱李銘峻醫師提供、資料照片
夏季、初秋是腸病毒大流行時期,通常9月開學後為高峰,之後疫情會漸緩,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10月疫情持續上升,未見趨緩,小兒科主任李銘峻醫師表示,染腸病毒初期症狀和感冒相似,有發燒、喉嚨紅腫、輕微嘔吐等,若出現小水泡或潰瘍,是罹患腸病毒的徵兆,且今年不只6歲以下幼兒感染,也出現約1成青少年及成人患者,大人小孩都要注意。
先了解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都有可經腸道傳染特徵,共有70幾型,包括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其中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重症。
看症狀
燒退長痱子
染病初期會出現喉嚨痛、口水量變多、不敢吃東西、高燒等類似感冒症狀,約7天痊癒,但燒退後,皮膚卻出現類似痱子的全身性紅疹。
恐引發結膜炎
常會引發急性結膜炎,即「紅眼症」,會出現眼睛發癢、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加,嚴重會造成結膜下出血,眼球呈現血紅色,但7~10天左右會痊癒。
大人也會得
病患大多是幼兒,以往成人罹病者不到1%,今年卻有5-10%,如出現感冒、喉嚨疼痛症狀,要留意口腔、身體是否出現小水泡,就診時告知醫師。
手足口長水泡
最典型症狀會出現「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前者會在口腔、手腳及臀部、膝蓋長水泡,後者會在口腔後半部如扁桃腺上長水泡。
7天內注意重症徵兆
染病後7天內出現昏睡、肌肉抽搐、嘔吐等症狀,是併發重症前兆,會引起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需趕快就醫。
這樣做
避免飛沫傳染
除小兒麻痺病毒,目前沒疫苗可預防,因腸病毒透過口、飛沫及接觸傳播,出門要戴口罩,並少去密閉、人多的空間,避免被感染,咳嗽時,要記得掩口,減少口沫散布。
乾洗手無法去病毒
腸病毒不怕酒精,不怕含抗菌成分的消毒液,「乾洗手」或沙威隆等抗菌洗手乳都沒效,因此吃飯前後、如廁後,一定要用清水及肥皂將手洗乾淨,且洗手後,盡量不要用手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處,避免感染。
換尿布後要洗手
病癒後7~10天,病毒不易飛沫傳染,但會經由腸道釋出,長達8到12周,家中如有幼兒罹病,家長換尿布時接觸糞便,再碰到家中物品或食物,易使家中其他人間接吃下肚再感染。
病後要做環境消毒
含氯漂白水、紫外線及高溫環境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可用15~20c.c.含氯漂白水加10公升的水,消毒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大型家具也可移至戶外,讓陽光照射,患者內衣褲則浸泡在50℃以上的熱水消毒。
醫師說
要避免病毒傳播
(小兒科主任 李銘峻醫師)
腸病毒是常見疾病,即使症狀不嚴重,也要就醫檢查,如果罹病,最好能停止上班、上課,居家隔離1周,並消毒接觸過物品及環境,避免傳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