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苛刻的同事或上司,常讓人抓狂。但不妨先看看,挑剔者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是他本身對自己、對工作就要求很高,還是他要藉此來打擊別人?
碰到要求高的人,不妨欣然接受對方的批評和建議,視他為幫助自己成長和進步的貴人。但如果實在被對方逼得喘不過氣來,不妨用幽默的方式來回應,先肯定、讚美對方的貢獻,再適度表達自己的感受,像是:「你的標準好高,我們都達不到。」意思是讓對方知道,能不能不要這麼求完美。
也可以從對方的好,幫助他放輕鬆,告訴他:「如果你多放鬆一點或多愛自己一點,你的表現會更好或更有潛力。」也可以適時邀請他去做紓壓解壓的運動或Spa,增進彼此的溝通與情誼。
但如果是碰到挑剔找麻煩的人,也別被批評打倒了。已幫助全世界數百萬人與人溝通、活得更快樂和成功的戴爾‧卡內基說:「批評往往是掩飾的讚美。」因為你已經引起別人的嫉妒和眼紅,是非難免隨之而來。正如俗語說:「死狗沒人踢」,愈勇猛的狗,無禮的人踢牠所得到的滿足感也會愈大,儘管這是不對的行為。
回歸自己的信念
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自有性格,在職場上很難不碰到難纏或不易相處的人,但朱春林特別提醒,千萬別讓辦公室裏難纏的同事或不愉快的事奪走生活上的樂趣,要把它們跟自己的生活適當切割。
黃怡翔也建議,與其為那些混蛋行為抓狂,不如多增強自己的調適能力和工作上的自信心。
比如說,在工作之外要有其他平衡的窗口,渲洩情緒,例如固定運動、培養自己的興趣,結交好友。
此外,也可以積極建立工作上的支持系統,找積極樂觀和態度正面的同事為你打氣,請教他們如何在辦公室求生存,看他們如何和不同的難纏同事來往相處,他們的建議與示範會比公司外的親朋好友更具體有用。
最後,也可以加強自己的信念,培養對事對人的覺察能力。黃怡翔強調,「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了你自己。」培養自己苦中作樂、不畏逆境的能力,也是種成長,像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的主角,境遇再壞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希望與光明面。
卡爾森博士也一再提醒職場上的芸芸眾生,認清同事的行為模式,有人就是愛閒話八卦、有人愛強功諉過、有人好批評挑剔,如此一來就能在工作中擁有主控權,將影響和傷害降到最低。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