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
記者:【馮惠宜】
臍帶血中富含相當多的造血幹細胞,在臨床上能取代傳統的骨髓移植,且得到相吻合的幹細胞機會較高,最大的問題則是臍帶血中造血幹細胞的量不足,目前大多是以兩袋臍帶血同時進行移植,但隨著儲存技術不斷進步,臍帶血幹細胞也增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巫康熙指出,目前臍帶血移植多針對血癌、重度海洋性貧血、先天免疫不全疾病、黏多醣與代謝異常等疾病。
巫康熙解釋,血癌、海洋性貧血患者主要是造血幹細胞出了問題,可以透過骨髓移植或臍帶血移植做治療,但骨髓移植捐贈者主要來自大人,捐贈者與受贈者必須要白血球中的HlA六個序碼完全相同,才可進行移植。因此,將患者HlA資料輸入國內外骨髓資料庫,有二分之一的機率可以搜尋到可以捐贈的對象。
至於臍帶血是新生兒造血幹細胞,臍帶血移植受贈者與捐贈者的HlA只要六個序碼中有四碼或五碼相同即可,因而配對成功機率也較高。國際上的統計是,只要臍帶血庫資料超過十萬筆,輸入受贈者資料,就有九○%可以找到可捐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