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警訊》乳癌長期病友 小心骨鬆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53歲的陳太太是位乳癌患者,她在42歲發現乳癌,經手術切除並配合化療及藥物治療,病情獲得良好控制,進入停經期的她,在例行健康檢查卻發現,自己竟然有骨質疏鬆症,她自認平日非常注意飲食均衡及運動,為什麼還是骨質疏鬆了?
10月為乳癌防治宣導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特別呼籲,乳癌病友除了要定期追蹤,更要好好「保存骨本」。
張金堅表示,近年來醫學進展神速,除了化療,還有第二線抗荷爾蒙芳香環脢抑制劑,停經前乳癌患者除使用三苯氧胺,多會追加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劑,乳癌患者活存率及活存期已大大延長。根據美國的統計,大約有230萬人乳癌活存病人,台灣目前有將近10萬人,50-60%的乳癌患者存活超過5年,40%的患者存活超過10年。
這些病人中,有些仍繼續治療,有些已是長期活存者,只需追蹤不必做任何治療,但他們過去都曾接受過化療或荷爾蒙治療,這些治療或多或少都會使動情激素減少,進而造成骨質流失,所以,乳癌長期活存的病人,須特別注意骨骼的保養。
在今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年會及9月歐洲癌症聯合年會中均有來自歐美各國專家學者在這方面進行演講與討論,張金堅說,與會專家在會中達成一些共識及處理原則,例如,建議乳癌長期存活者,每1-2年須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如果有骨質疏鬆,每天須服用1200至1500毫克的鈣質及800單位的維他命D。
乳癌患者若曾發生骨折,不管骨骼密度正常與否,則須每天補充鈣質及維他命D。另外,張金堅建議,目前使用芳香環脢抑制劑或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劑的乳癌病人,可以考慮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劑,防止骨質流失,但使用之前要先測血中及尿中鈣濃度及血中維他命D濃度,而不是貿然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