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短短五年,國內社區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抗藥性從一○%增為五○%,醫院內感染更高達七○%。」台北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正因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院內及社區感染的問題嚴重,又台灣不幸位居全球翹楚,更顯中研院研究的重要。
黃玉成主任表示,雖然對抗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全世界共同的課題,美國自二○○二年至今,更已發現了八株連有「終極抗生素」之稱的萬古黴素,都殺死不了的超級抗藥性菌株;惟整體來說,台灣與日、韓、香港等地,仍被公認且併列,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院內及社區感染最嚴重的國家。
為什麼MRSA愈來愈多?黃玉成說,抗生素之手術後濫用及加護病房過度使用,是醫界最被詬病之處,此外,呼吸照顧病人(須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愈來愈多,因為此類病情常有「插管」情形,易造成感染,故也有很大影響。
無論如何,人類都須付出代價!根據最新資料,美國醫院內MRSA感染約五○%,情況不比台灣嚴重,但目前全美每年感染人數已達九萬四千多人,且於二○○四年七月至○五年底短短一年半期間,就造成一萬九千人死亡。
黃玉成憂心地說,國內目前沒有詳細的MRSA感染及死亡人數統計,惟以台灣院內及社區感染都比美國嚴重來看,理論上感染率及死亡率應該也都不會低。
而且,台灣已出現對萬古黴素「低感受性」的超級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株,因此可能遲早會出現「終極抗藥性」菌株,故中研院此時宣布找到另類非抗生素途徑截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方式,格外令醫界感到鼓舞。
不只如此,台大內科主治醫師吳造中說,正因葡萄球菌金黃色素合成酵素的蛋白質晶體立體結構,被中研院完全破解,又該酵素與人類合成膽固醇所需之鮫鯊烯合(酉每)結構近似,未來相關學理說不定也可運用在降膽固醇新藥的研發上,造福更多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