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臟器要完全被取代,牽涉的原因相當複雜,不像汽車零件壞了,只要拿個零件換上即可。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人體器官是個相當複雜的組織,單以肝臟來說,它裡面就有一千五百多個酵素,光是這一點,就很難重新製造出全新肝臟,再植入人體。
即使有能力重新製造一個肝臟,也很難解決酵素問題,這也是人工肝臟一直無法突破的原因。人工腎臟、胰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像腎臟不只是排尿、排毒的問題,還有維生素D、透析等問題待解決。人工腎臟植入後,如何運轉扮演它原本角色,恐怕才是人工器官一直難以突破的地方。
人工心臟之所以會成功,主要是因為心臟牽涉的問題較少,它只要能再繼續跳動就可以了。所以人工心臟從六○年代發展至今,已經可以完全取代原來的心臟;雖然仍有些問題待解決,如血栓引起的腦中風,及併發症等。柯文哲強調,目前除了人工心臟可完全取代人體器官,其他臟器僅能依靠體外儀器維持機能。
肝臟難取代
柯文哲以肝衰竭的病人為例,現階段,除了少部分猛爆性肝衰竭患者可以採取支持性療法,等待肝臟功能自行好轉外,多數的急慢性肝臟衰竭患者,就算以支持性療法暫時維持生命,最後僅能仰賴肝臟移植,才有長期存活的機會。
但國內器官捐贈風氣並不盛行,而親屬間能夠符合活體肝臟捐贈條件、且願意捐出肝臟的情形也不多見,致使許多患者必須苦苦等待換肝的機會。而在這段危險期,「洗肝」便成為患者寄予厚望的維生方法之一。柯文哲說,所謂的「洗肝」治療,其實是運用一些特殊的儀器充當「人工肝臟」,幫患者清除積存在體內、原本應由人體肝臟負責排除的毒素。
柯文哲表示,人工肝臟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近十年來並沒有太大的進展。而現行臨床上已經在運用,或正在研究中的人工肝臟,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機械性人工肝臟,一是生物性人工肝臟。
機械性人工肝臟主要是將病患血液引流至體外,經由特殊透析膜或離心器分離出病人的血漿,再把不好的血液及代謝物一併排出體外。至於生物性人工肝臟,是將具有活性功能的肝臟細胞(取自實驗用豬隻),置於洗肝機的管路內,再讓病人引流出來的血液流經洗肝機,利用管路內的活性肝細胞來代謝血液中的毒素;同時血液中因肝衰竭而缺乏的物質,也可經由體外肝細胞加以合成,再隨血液輸回體內。這項新技術,現正於歐美進行第三階段人體試驗,台灣尚未引進使用。
腎臟靠透析
除了人工肝臟難以突破,人工腎臟也仍無進展。幸好有洗腎機及腹膜透析,讓腎衰竭的患者仍能維持正常生活。在人工膀胱的研究上,雖仍一直處於動物實驗,但現有暫代性的膀胱節律器,讓頻尿及尿失禁患者,不再為尿尿所苦。高雄榮婦產科醫師余堅忍表示,其原理就像心律不整患者在心臟植入心臟節律器一樣,調節心臟跳動;膀胱節律器是將導線埋在薦椎神經處,節律膀胱神經的跳動。
植入節律器治療膀胱過動症,在國外已有一百多個案例;在國內雖已通過衛生署核淮,但仍未正式使用。但余堅忍強調,該方法雖然對治療頻尿、尿失禁效果不錯,但仍有副作用,並不是人人適合;而且植入的節律器沒電時,還需開刀取出換電池。
在國內,除了重要臟器外,有些器官已有不錯的人工器官可取代,像人工皮膚、人工陰道、人工關節等,都可以像汽車零件一樣,隨時替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