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赤腳 感染鉤端螺旋體
陳怡妏/台北報導
腳上有傷口,到田地、泥濘地要提防,以免不慎被動物排泄物細菌傳染。
一位76歲的張老太太退休後喜愛種菜休閒,經常打赤腳在菜田裡走動,日前出現發燒、咳嗽、咳痰等症狀,開始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病況愈來愈嚴重,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感染鉤端螺旋體,腎功能嚴重受損,險需洗腎度日。
■人畜共通疾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表示,鉤端螺旋體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牛、羊、狗、豬、老鼠等都會感染,細菌潛伏在腎臟中,老太太下田時沒留意腳上有傷口,才會不慎被感染,細菌培養發現可能是被老鼠傳染。
王登鶴指出,鉤端螺旋體感染好發在熱帶地區,致死率有5%到10%,主要症狀有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眼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等,還有9成的人可能發生腦膜炎、肺出血、肝腎衰竭等嚴重症狀,台灣1年通報感染個案平均有60人,尚數少見。
■水中能存活數月
王登鶴表示,鉤端螺旋體菌體喜冷溼環境,在河水、水中能存活數日甚至數個月,田地、泥濘溼地都是細菌活躍的地方,因無法確知有無老鼠等動物留下排泄物,因此民眾要到這些地方時,最好不要赤腳,非得赤腳也最好先確定腳上沒傷口,以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