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
記者熊迺祺/高雄報導
「主持人,我呷了有效果,擱買一罐啦。」
電台上很多這類的一問一答,明明是不具療效的食品,卻被形容成幾乎能改善所有慢性疾病的「仙丹」,高雄市一名警察說,「連我無意間聽到這些賣藥電台的廣播,也差點想買給長輩吃,也難怪有人會上當受騙。」
電信警察第三中隊長陳順和說,賣藥的節目,不限於地下電台才有,有些合法電台出租時段,也會出現賣藥廣告。所謂的廣告並非真廣告,幾乎都是由主持人介紹說明,除了摻西藥的壯陽藥品外,多數「藥仔」都是不具療效的健康食品。
賣藥節目常夾雜在政論或音樂節目中,提供民眾「CALL IN 」是賣藥節目的共同特色。主持人在節目中針砭時事,放些音樂後,「置入性」介紹欲推銷的藥品或食品,再利用民眾CALL IN時賣藥。
通常,節目主持人會安排自己人假裝成見證者CALL IN,佯稱吃了後改善了哪些病痛,當下在電話線上下單再買一瓶;有時則佯稱聽某某人說很有效,特地買一瓶試試看;也有些人打電話問病情,詢問自己有哪些狀況是否適用…,推銷花樣千奇百怪。
會聽廣播買藥的人,大多是住在鄉下、60歲以上罹患慢性病中老年勞工或農漁民階級者,他們大多沒有定期醫療健檢,遇到小病痛就習慣服成藥,甚至認為俗稱老人病的慢性病不是什麼大病而懶得就醫,服用電台販售的藥品或食品。
陳順和說,電信警察除了配合NCC及衛生單位查緝非法賣藥或誇大療效等違反藥事法或食品衛生管理法的電台外,也會主動查察電台播音室,一旦發現非法藥品或食品,會送驗後依法究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