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含汞檢測不出 「食」在不安心
時報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為宣導魚翅含汞,要求民眾不要吃魚翅,國際保育團體WildAid於北市迪化街採購10枚魚翅,將樣本送至北市衛生局與國際知名檢測單位ALS檢驗含汞量,結果竟然大相逕庭,北市幾乎測不出含汞,與ALS測出的數據最多相差330倍。
衛生局的設備不精良,顯然無法有效把關危險食品。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檢驗室主任邱志昇坦承,目前衛生局所使用的汞分析儀,主要在測量中藥材的重金屬含量,但在食品檢驗方面,衛生局也注意到這台儀器確實「不夠靈敏」。
衛局儀器老舊 與ALS差百倍
邱志昇說,北市議會去年底通過一筆216萬的預算,讓衛生局得購置新型儀器,目前本案已進入採購程序,預計八月完成驗收。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吳思瑤昨日偕同國際保育團體WildAid、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召開記者會,質疑北市衛生局疑似設備不足、抽驗過程不夠專業,發生魚翅含汞檢測結果與國外南轅北轍的狀況,根本無法為民眾的健康把關。
吳思瑤表示,今年初WildAid至北市迪化街購買10枚魚翅,將樣本送至衛生局化驗,WildAid原本以為,依據國際一般情況檢驗結果,這批魚翅含汞量也必定超量,沒想到北市的檢測結果顯示,10個市售魚翅樣本含汞量最高為0.03PPM,最低則完全沒有含汞成分,令人感到不可置信。
WildAid隨後將同批魚翅送至位於香港的國際檢測組織ALS再行測量,結果呈現該10枚魚翅含汞量最高者達11.87PPM,遠遠超過國際間汞含量的安全警告值,日本為0.3、歐盟及加拿大為0.5、美國1.0、WHO(世界衛生組織)1.6,也超過台灣訂定的2PPM。
孕婦及幼童 應禁食魚翅
吳思瑤指出,同樣一批魚翅,北市衛生局含汞檢測結果與ALS相差百倍以上;誇張的是,其中一樣本在台北市檢測的結果為0.014PPM,ALS是4.62PPM,足足相差330倍。但衛生局表示,即使是同一片魚翅,採樣部位不同,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WildAid執行長Peter Knights指出,鯊魚位於食物鏈頂端,因「生物累積」而含有超量水銀,食用將有危健康,尤以孕婦及幼童更應避免服用。他呼籲,基於愛護生物資源及人體健康,民眾都應禁食魚翅。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姜郁美表示,目前魚翅含汞尚非該局的重點檢測項目,可規畫在下半年以專案處理;衛生局亦將輔導各醫療院所如婦產科、小兒科,宣導魚翅含汞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