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4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MissC
2008-10-23 , 16:29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黃斑部病變成銀髮族視力殺手
中廣



黃斑部病變是是銀髮族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調查,這項疾病在臺灣目前65歲以上人口盛行率高達10%,且有逐年遞升的趨勢,因此衛生署署立臺北醫院與中華民國愛盲協會合作,將在11月2號舉辦65歲以上黃斑部病變篩檢義診,衛生署署立臺北醫院眼科主任陳裕芳表示,黃斑部位於眼睛視網膜中心地區,如果受損就會造成眼睛看到的東西中央一團黑、模糊、扭曲、變形,最後可能導致失明。

衛生署署立臺北醫院表示,義診活動報名方式採預約並開放現場報名,名額限500人,額滿截止。想參加的民眾可以填妥報名表以傳真或直接繳回縣立醫院服務台,完成登記報名手續。也提醒民眾預防保健之道,就是要多補充葉黃素、不要抽煙,並且要避免接觸藍色光源,所以太陽眼鏡最好選擇褐色或棕色的鏡片。

io:
MissC
2008-07-10 , 16:39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黃斑部水腫 造成惡性近視 度數忽高忽低 飆至1600度
自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男性因近視度數忽高、忽低,變來變去,連配了7、8付眼鏡,還是無法解決問題,最後到醫院檢查,排除白內障及糖尿病等因素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惡性近視作怪,近視度數在1200至1600度之間,變來變去。

三總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這名老先生本身就有900度的高度近視,進而造成黃斑部更嚴重退化,下端的脈絡膜因而長出新生血管。由於新生血管會造成水分滲漏到黃斑部,造成黃斑部水腫,使得近視度數在短短半年內快速增加。

令患者困擾的是,近視度數忽高忽低,他配了新的眼鏡後才發現度數又變了,於是改配另一付新眼鏡,結果度數又不符,反而是戴舊的眼鏡度數合適,但過了幾天又得要再配一付新的眼鏡。

原本醫師依其年齡推斷,以為是白內障的問題,但經檢查排除白內障及糖尿病等原因之後,黃斑部斷層檢查才發現他的黃斑部水腫,且厚度腫的是正常人的近兩倍,不僅造成度數惡性快速增加,且近視度數會因為水腫程度而改變。

呂大文表示,當病患睡得不好、水喝得比較多,或是情緒高亢時,水腫就會變得嚴重,度數就會增加,反之則會減少。

經給予雷射治療將病患的新生血管封住後,黃斑部水腫的問題已有減緩,也穩住度數,不會再跳來跳去。

呂大文指出,一般來說,30歲以後近視度數不會再大幅增加,一旦發現半年內近視度數增加300、400度,或是近視度數達1400度以上,就要注意惡性近視的問題。

年紀大的人發生惡性近視的原因多與黃斑部病變有關;年輕人則與生長發育有關,尤其是青少年,生長發育快速,如果此時近視,眼球軸長會比較長。因為眼球也會跟著人成長,眼球軸長每長大1毫米(mm),度數就可增加300度,因此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眼睛保健。


io:
MissC
2008-07-07 , 18:44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光動力治黃斑部病變 視力見曙光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六十二歲黃女士因左眼黃斑部病變,視力一度惡化到○.一以下,所幸醫師施以新型的「光動力治療」,運用雷射活化藥物,堵住眼部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才讓視力不再惡化。

 因為老伴去世、養子不孝,黃女士只能靠資源回收及做清潔工糊口。兩年前她突感左眼視力每況愈下,連切菜都會切下手指一塊肉,驚覺事態嚴重。

 黃女士說,當時她輾轉看了好幾個醫師,因為她屬於視力惡化快速的出血性黃斑部病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醫師建議她接受新型的光動力雷射手術;惟一聽到單眼單次須自費近六萬元,只能回家暗自垂淚。所幸後來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轉介下,黃女士獲得愛盲協會全額補助手術費用,術後左眼視力控制在○.一至○.三上下。

 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蔡景耀表示,若將眼睛比作照相機,視網膜就好比底片,而黃斑部正位於視網膜的中心點,重要性不言可喻;而老化及高度近視,正是造成黃斑部病變的主因。

 蔡景耀說,光動力療法引進台灣近五年,以年輕族群為主的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患者,其接受光動力治療的效果比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好,術後復發率低,還可獲健保事前審核有條件給付。

 蔡景耀舉例,他有個病人是廿五、六歲女性,因從事精密電子維修工作,用眼過度換來近兩千度近視,懷孕時出現妊娠高血壓,終於導致黃斑部病變,兩眼視力都掉到○.一以下。經光動力治療後,左右眼視力已分別進步到○.五及○.二。


io:
MissC
2008-07-07 , 18:43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視野中央糊 恐黃斑部病變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



近視超過600度的民眾,若出現視力模糊,正中間視野模糊,直線變得扭曲,要小心可能是黃斑部病變。一名近視2千度的年輕女性,雙眼陸續出現上述症狀,緊急就醫治療,才免除雙眼失明風險。


出血破壞感光細胞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蔡景耀表示,這名25歲女性從事手機維修工作,長時間用眼,雙眼近視2千度。日前左眼視力視野中央景物黑矇矇,趕緊就醫,發現眼球後方的黃斑部有不正常新生血管,不斷出血破壞感光細胞。右眼沒多久也發病。
蔡景耀為她進行光動力療法,注射感光藥物之後再打雷射活化藥物,將異常增生血管堵塞,阻止出血,視力才漸漸改善。
蔡景耀說,老人與年輕高度近視者是黃斑部病變兩大高危險群,且因高度近視人口增加,臨床年輕病患也遽增,多是30歲上下。
62歲病患黃女士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兩年前左眼視力模糊,切菜時竟把手指一塊肉切下來,嚇得她快就醫,但光動力療法須自費5、6萬元,讓靠拾荒維生的她無力負擔。主治醫師蔡景耀為她尋求愛盲協會補助,獲全額補助。
愛盲協會理事長嚴長庚昨受訪時表示,該協會已與全台12家醫院合作,一同救貧幫助盲人。低收入戶、持清寒證明、貧困但無清寒證明等,均可獲光動力療法或眼角膜移植補助,詳電(02)2550-9995。


預防眼睛黃斑部病變注意事項
.避免高度近視(大於600度)發生,避免過度用眼,平日多看遠方
.自我測試,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方式」,觀看棋盤或方格的中央,看是否線條出現扭曲(如圖)
.高度近視者應每年進行1次視力、眼壓與眼底檢查,一般人滿40歲後,應每年進行1次
.若出現飛蚊症、視野中央景物模糊,直線變得扭曲等視力衰退情事,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蔡景耀醫師
eye.JPG
io:
MissC
2008-07-05 , 16:54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中老年人視力隱形殺手 黃斑部病變可預防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



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已成為中老年人的視力隱形殺手,三、四十歲的病患多是高度近視引起,年長的患者則與老化有關,國內醫界已引進光動力療法搶救殘存視力,眼科也提醒民眾眼睛要防曬,並且要戒菸預防心血管疾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蔡景耀形容,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央,病變可細分二種早期的「乾性」和晚期的「濕性」,早期「乾性」病變也會逐漸演變成晚期「濕性」,眼底不正常增生出脆弱易出血的小血管,就好像牆壁正中間長壁癌還滲水,造成視野中央缺損,要正眼看人臉,偏偏就是五官看不清楚。

根據陽明大學社區醫學研究中心進行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統計顯示,台北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視力障礙原因前三名分別是:白內障、近視性黃斑部退化、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蔡景耀據此估計,台灣地區目前每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佔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說每十個老人有一個會有黃斑部病變約有二十八萬人,其中四萬名老人是濕性病變,是老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至於高度近視引起的黃斑部病變則以乾性病變居多。

蔡景耀表示,根據美國光動力的經驗,黃斑部病變患者兩年平均接受四至六次的光動力療法,可以維持視力的對比鮮明度,減緩或停止喪失的比例約為六成,而且約一成六的病人可維持或增加視力,國內的患者大約接受二到三次的治療,健保核准於治療高度近視引起的黃斑部病變。

光動力療法包括注射藥物作為感光劑、利用非熱能的雷射活化藥物等兩大步驟,感光藥物可好協助把不正常的血管堵塞,制止出血及滲水,由於藥物必須以光活化才能產生作用,故這個治療方法能夠選擇性地只處理不正常的血管。

他說,更新的藥物及手術,例如移植視網膜、植入視網膜晶片等,都在臨床試驗中,目前主要預防方式是使用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保護視力,戒菸能減少小血管的傷害,控制高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病變可減少血管硬化,有研究顯示補充葉黃素可保養視力。

io:
MissC
2008-06-27 , 18:30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老人吃菠菜可防視網膜病變


動物肝臟對眼睛有好處是眾所周知的,但菠菜、玉米能夠預防老人出現視網膜黃斑病變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美國老年眼科疾病研究組今年9月在眼科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調查了4500名60~80歲的老人,發現那些攝入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水平高的人相對而言更少發生老年性黃斑病變。而葉黃素在菠菜中含量較高;玉米黃質在玉米中含量頗高。

通常在50歲以後,老年人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位,會因為光線的刺激發生萎縮,導致視力不斷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失明。

研究人員認為,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恰恰能夠減少光線對眼睛的損害,因而對長期因紫外線傷害、刺激而造成的老年性黃斑病變,和眼球晶狀體老化引起的白內障病變具有預防作用,可謂老年人眼睛的「保護神」。

通常來說,葉黃素隱藏在天然的深綠色蔬菜和水果中,如菠菜、西蘭花等,玉米黃質則分佈於一些金黃色的蔬菜和食物中,比如玉米、枸杞子和蛋黃。

來源:39健康網社區
io:
MissC
2008-06-25 , 16:54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護眼 避強光、吃抗氧化食物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黃斑部病變可以預防嗎?醫師建議,民眾應減少直視太陽、避免抽菸、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增加攝取富含葉黃素或維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食物,外出最好戴能濾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保護。近視度數大於六百度者,應每年定期檢查視網膜。

 國泰醫院眼科醫師陳瑩山指出,國外近年整理出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年齡、基因遺傳、性別、種族是無法改變的因子。根據統計,年紀越大罹患黃斑部病變機率越高;家族中曾有人罹患濕性黃斑部病變者,患病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且女性和藍眼睛的白種人,罹患機率較高。

 但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改變的,包括戒菸、營養、曬太陽。陳瑩山說,抽菸的人一旦出現乾性黃斑部病變,若繼續抽菸,會提早十年轉變成更嚴重的濕性病變,戒菸是保護視力最直接的方法。高脂、高膽固醇的飲食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讓病變加速惡化,建議多吃蔬果、少吃肉。陽光的紫外線非常傷眼,出門最好隨時戴太陽眼鏡。

 陳瑩山並建議高度用眼族群,平時可多攝取富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或額外補充葉黃素等抗氧化劑,劑量每天卅毫克,連續服用半年,才能提高黃斑部的黃色素。同時要養成良好習慣,看電視、電腦時間不宜太久,每五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眼睛放鬆一下。

 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也很重要。陳瑩山表示,經常用眼及高度近視者,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自我檢查,在距離卅公分處,以單眼看中央的黑點,如果線條扭曲或格子大小形狀不同,表示可能眼睛有病變,應進一步就醫檢查。他提供www.dreye.net.tw網站供民眾利用電腦在家自我檢測。

io:
MissC
2008-06-25 , 16:53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三高族群 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黃斑部病變是西方國家六十歲以上老人失明的主因,台灣卻因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偏高,加上不少電子新貴在高度照光下工作,年輕人罹患黃斑部病變案例特多成了台灣本土特色。醫師推估,十年後,罹患近視國人中,可能有三分之一會罹患黃斑部病變。

 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瑩山表示,黃斑部是影響視覺品質最重要的構造,一旦受損,將喪失閱讀能力,嚴重者導致失明,這是一種因老化及光害造成的疾病,年齡越高患病機率越大。在國外,六十五歲的人有十%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影響視力,但台灣除了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又多了「近視性」和「自發性」二大類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族群。

 陳瑩山表示,黃斑部若長出新生血管,血管易破裂出血,超過八成患者最後不免失明。過去黃斑部一旦出現病變,醫師往往束手無策,近年醫界嘗試用雷射封閉出血的新生血管,其中光動力雷射是國內外用來延緩病患視力下降的利器。

 陳瑩山表示,我國近視人口比例全球第一,八成以上學生都有近視,其中三分之一為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太高者,眼睛已退化像八十歲的老人,眼球血液循環不良,養分供應不足,正常人能接受的光線強度,他們卻受不了;加上度數越深、眼球拉長,眼球後壁的視網膜變薄,黃斑部受拉扯,易生病變。

 在竹科園區工作的人有高學歷、高度近視、高光線用眼的「三高」特色,患者年齡都不大,就診時都面露驚恐之色說「一隻眼睛突然看不到」。細問發現,他們的工作多需要長期用單眼看顯微鏡、觀測攝影機、檢查光碟片,每天十多小時,這些工作用眼過度且極度依賴光照,易造成黃斑部傷害。

 我國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加上日益增加近視族,陳瑩山提醒「三高」用眼族群,須特別注意保護眼睛,預防黃斑部病變。


io:
MissC
2008-06-05 , 18:01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如何預防老年視網膜黃斑部變性
uho
uho編輯部



隨著社會年齡層的老化,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變性已漸成為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黃斑部是眼球後部視網膜最中央的一塊小區域,是主宰中心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中心視力隨即受到影響。

老年性黃斑部變性即是視網膜黃斑部隨著年齡增加所發生的病變;可大略分"乾性"與"溼性"兩種類型。乾性類型的黃斑部變性屬於較為單純的退化或老化,視力退化很慢較不易達到"失明"的程度。少數的"乾性"會轉為"溼性"。溼性的黃斑部變性是網膜下長出了不該長的脈絡膜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會滲出液體或出血,造成視網膜剝離,因此稱為溼性。溼性變化進行快速,可短時間內造成失明。

臺安醫院眼科醫師 劉寬鎔指出,其中吸煙更是臨床已證實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戒煙對吸煙者是最重要的預防工作。其他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皆可以內科療法控制。日光照射方面則在強光下應戴棕褐色太陽眼鏡以避免有害的藍色光譜。在飲食方面,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顯示,適量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E、beta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鋅(硒銅)可以減少病情惡化。其他維生素包括B12,葉酸及維生素D,最近也被證實可以減少黃斑部病變發生的機會。beta胡蘿蔔素因為治療效果不佳以及可能增加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因此已不建議補充服用。

除了以上之維生素與礦物質之外,目前可能是最重要的營養補充品為類胡蘿蔔素之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以及omega 3 脂肪酸之EPA與DHA。

預防重於治療,除了綜合維他命與礦物質外,應多吃深綠色蔬菜類,魚類,黃豆類食品及含抗氧化物質的水果與多種莓類,核果及全穀雜糧,少吃高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的紅肉類,減少食用白米飯麵類等,不但可降低中老年發生黃斑變性的機會,而且可以使身體更健康。

io:
MissC
2008-05-29 , 19:58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高度近視接受白內障手術 先檢查黃斑部病變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自費人工水晶體不斷推陳出新,價格從數千元到6萬塊台幣不等,國內最新研究顯示,合併600度以上近視者,要換人工水晶體治療白內障前,必須先詳細檢查眼底,看有無視網膜黃斑部病變,以免術後視力無法改善,不但花了冤枉錢,還讓眼球白挨一刀。


據健保局統計,國內白內障手術一年約要花掉健保2、30億,在健保門診手術中排行前三名。人工水晶體市場中,有兩成屬自費市場,且不斷成長中,民眾多願意花錢換取更好的視力品質,但仍有少部分人裝了以後效果不佳。


陽明大學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合作,針對2002年初到2004年底間,共52例高度近視合併白內障的病患,進行術後的視力分析,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眼科學期刊(Ophthalmologica.)。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蔡景耀表示,在此的高度近視是指600度以上、眼軸長26公釐者,這群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的患者中,有7成術後視力恢復理想,達到0.5以上,但有高達3成術後視力恢復不佳。最主要原因是,術前沒發現潛在的眼底視網膜黃斑部病變。


研究顯示,若術前有潛在黃斑部病變者,術後視力低於0.5的風險,是無黃斑部病變的6.84倍;而黃斑部病變患者,術後視力毫無進步的風險,更高達16倍。


蔡景耀表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術前必須做詳細的眼底檢查,若發現黃斑部病變,應先加以治療再考慮手術,或術後立即積極進行治療,但患者必須事先就瞭解,可能會有無法改善視力的風險。


台北雙眼明眼科診所院長何一滔表示,高度近視者本來就是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除了黃斑部病變外,術後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會,也高出一般人很多,術前務必提醒醫師,進行詳細眼底檢查。


io:
MissC
2008-05-29 , 19:43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黃斑部皺褶是什麼?
uho
uho編輯部



眼睛的構造類似一部精密的相機,而緊貼於眼球內壁的視網膜就如同底片一般,是最重要的感光組織。視網膜的中心稱為黃斑部,是感光功能最敏銳的部位。黃斑部如果有病變,病人的視力會馬上受到影響。常見影響黃斑部的眼疾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網膜靜脈阻塞、黃斑部裂孔及黃斑部皺褶等。  

臺安醫院眼科醫師 王倫奕表示,所謂黃斑部皺褶是黃斑部的網膜表面長了一層薄膜狀的纖維組織,它會因厚度的增加而阻礙黃斑部的感光功能,如同隔著毛玻璃看東西一般,視覺變暗且模糊;也會因拉扯視網膜而令它產生皺褶及水腫,造成視覺扭曲及變形。有些白內障的老年人在手術後視力進步不大,便是因它的影響。  

黃斑部皺褶的成因多半是老化,或是眼球開過刀,受過傷或曾眼內出血引起。目前隨著眼內顯微手術的進步,大部分都可以藉由手術來剝除那層薄膜以恢復部分視力。

io:
MissC
2008-05-29 , 19:30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新人工水晶體 聚焦健康黃斑部
穩固支撐架 防續發白內障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江孟芝



灣每年換人工水晶體數量約12萬,但有50%機率會復發白內障。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白內障暨屈光委員會召集人林浤裕醫師表示,新產品支撐架較穩固,白內障續發率降到1.8%。此外,老年黃斑部病變的失明老人也可置換,用殘餘正常功能的黃斑部邊緣聚焦看到物品。


黃斑部病變

環境中的藍光所致
40歲後每年定期做眼底檢查,可提早檢查出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都是眼睛老化疾病,都會導致失明,前者的發生與紫外線中藍光、環境照明設備及電腦螢幕射線有關,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約10到15%。想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者,除了每年定期做眼底檢查、眼底視網膜血管攝影、視力檢查之外,還可以做看方格自我測試。

阿姆斯勒方格測驗
將方格(如右圖)放在視覺水平線距30公分處,用手蓋住左眼,右眼凝視方格中心黑點約3~5秒,再換左眼凝視。若發現方格中心線條扭曲變形、周圍小方格模糊等,則可能是老年黃斑病變病徵,應盡快就醫。如有老花或近視,需佩戴原有眼鏡進行測試。
eye1.JPG
植水晶體將光線導偏
林浤裕醫師表示,黃斑部病變是從中央結疤開始,國外有種最新的人工水晶體是稜柱鏡設計,將光線偏導到黃斑部邊緣,避開中央受損病變部位,患者能保留一些視力。不過這種置換須兩眼都植入同種人工水晶體才能對焦、看見物品,視力完好的眼睛也須開刀置入。此人工水晶體預估今年6月引進台灣。

平常補充多彩營養素
要減少老年罹患黃斑部病變,除了外出時要戴太陽眼鏡防紫外線之外,平常看電視、看電腦的時間不要過長,避免過度用眼。另外,可多補充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在玉米、胡蘿蔔、南瓜中都能攝取得到。


防續發白內障

支架穩固降發生率
白內障是眼內水晶體混濁、變硬而影響視力,手術會將原水晶體摘除,換上人工水晶體。人工水晶體分成本體和支撐架兩部分,過去支撐架多是圓柱狀或弧邊,現在新款的方形設計,穩固性較高、緊密度較好,表皮細胞不會從縫細長入眼球後囊,造成續發性白內障。
eye2.JPG

偏移導致表皮細胞生長
林浤裕醫師解釋,人工水晶體術後會受到眼內壓力、收縮力而稍微偏斜不穩,表皮細胞易長入人工水晶體與眼睛囊袋間,造成後囊混濁,造成白內障續發。若支撐架穩固,人工水晶體不易位移,可降低後囊混濁情況。

沾黏發炎細胞容易復發
根據統計,易在白內障術後續發白內障者,除了選擇的人工水晶體有影響外,有些患者因自身疾病,須使用較牢固產品,如糖尿病患者、葡萄膜炎患者等,常有眼內感染情況,建議先跟醫師充分討論,選擇適合的產品與手術方式。


醫師說 感染易再得白內障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白內障暨屈光委員會召集人 林浤裕)
人工水晶體支撐力若不夠,易有偏位情況,引起光暈、眩光等問題,若眼睛抵抗力較差、常感染,後囊混濁情況嚴重會演變續發性白內障,就可能須重新植入。但有些續發性白內障透過雷射清除,即可恢復視力。


io:
MissC
2008-05-26 , 18:30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Re: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黃斑部病變預防保健
自由



●強烈太陽光下,應配戴品質良好的墨鏡,隔絕有害光線,並避免長時間面對電腦、機械、雷射、焊接光、氙氣燈、水銀、霓虹燈、辦公室照明等日常生活環境的藍光。

●飲食方面,多吃富含葉黃素的深色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E及β胡蘿蔔素、鋅等抗氧化物與組織保護物。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最好定期至眼科接受視網膜檢查。

●高度近視者,尤其年齡超過四十歲者,應每年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

●發現視力模糊或視力突然惡化時,應儘快至眼科做進一步檢查。

●若因工作需長時間盯著螢幕,請每一小時休息十分鐘,舒緩眼部的酸澀與疲勞。

●減少吸菸及接觸二手菸。


io:
MissC
2008-05-26 , 18:28
版面: 西醫眼科
主題: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回覆: 13
觀看: 2535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
自由
〔記者彭志光苗栗報導〕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育達時報編審彭志明,本有高度近視,疑因用眼過度,日前罹患黃斑部病變,四十歲的他,經診治發現眼球居然已老化如九十歲老翁的眼睛。由於視力尚未復元,撰稿編輯上也得依賴同事協助,讓他深刻體會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高度近視或用眼過度 罹患機率高

為恭醫院眼科醫師許俊泰說,黃斑部病變過去多好發在六十歲老人身上,為眼球老化自然產生;但近年來,許多有高度近視的青壯年人,也陸續發生黃斑部病變症狀,尤以需要長時間觀看電腦螢幕、用眼過度的竹科人員,罹患機率更高。

許俊泰說,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央,當光線從瞳孔最前緣的角膜進入,穿過水晶體及玻璃體,最後投射在黃斑部成像,因此,若高度近視民眾在強光長時間照射下,新生血管就可能爆裂而引發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遽降,患者所見景象中央會出現扭曲、中心視野出現缺陷,嚴重可能導致失明。

彭志明說,他眼睛本身就有九百多度的近視,因工作緣故,需長時間在電腦螢幕前撰稿作業,加上為了碩士論文,下班後仍得窩在電腦前;十五日晚間,他報紙看到一半,突然間便發現報紙內容中央部分居然扭曲變形了,嚇得他立即到醫院掛急診。

經過診治,彭志明的視力已慢慢恢復,但目前所見的景物中央仍有部分黑色陰影,工作上除需同事協助外,不能見強光的他白天也要配戴墨鏡保護,他自嘲說,醫師說他的眼睛已如九十歲老翁的眼睛,他可不希望未來年雖五十,但眼睛已成為百歲人瑞。

io:

回到「眼球老化黃斑部病變 恐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