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琨表示,膽紅素偏高的原因可能為肝發炎引起、膽囊或膽管阻塞引起、溶血引起,或是新生兒黃膽等;黃膽全名又稱膽紅素。
若為溶血引起的膽紅素偏高,雖然身體會自行吸收掉,但仍須找出原因才行;若為肝發炎引起,則需先治療肝臟;若為膽囊或膽管阻塞引起,則需治療膽,但也須看其造成阻塞的結石或腫瘤是否有無打通。
若為新生兒黃膽造成膽紅素偏高,是因為黃膽代謝異常造成,通常會在出生後2周內消失。
王醫師表示,大人若發生膽囊或膽管被結石或腫瘤塞住,或是新生兒在出生3~4周後其黃膽仍不退者,都會造成膽道閉鎖,而使大便會變白色的。新生而通常會在60天內做手術,以免膽汁積在肝臟內,易造成肝硬化。
新生兒的膽汁若能排出,其糞便的顏色會是黃色、綠色;若無法排出造成滯留在肝臟內的話,則為膽道閉鎖,大便的顏色則會呈現灰白色或淡黃色等。
要看一人是否有黃膽情形時,不是看皮膚是變黃。王醫師表示,通常黃膽超過標準〈4或5〉,其眼白的部份會黃黃的。若是皮膚變黃,則可能為貧血現象,王醫師進一步表示,黃種人若出現貧血時,皮膚會變更黃;而白種人則會變得更白。
另如長時間攝取胡蘿蔔者,也會使手掌、皮膚等部位變得黃黃的,但只要不吃後,其自然會消退,不用擔心。
